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癌-睾丸抗原OY-TES-1致敏树突状细胞(DC),研究其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培养人外周血DC,观察其细胞形态并经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分别用OY-TES-1融合蛋白(OY-MBP)、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致敏DC,与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CCK-8法检测不同蛋白致敏DC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ELISA检测致敏DC与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后上清液IFN-γ的含量。结果诱导出高表达HLA-DR、CD86、CD83和CD80并具有典型细胞特征的DC。经不同蛋白致敏的DC均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其中OY-MBP致敏的DC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各组(P<0.05),IFN-γ分泌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DC在体外经OY-TES-1融合蛋白致敏后,可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阶段的树突状细胞(DC)sur-vivin的差异性表达。方法:制备骨髓细胞作为DC前体,以rmGM-CSF联合rmIL-4对前体细胞诱导培养,第5天时添加rmTNF-α继续孵育48 h以进一步刺激DC分化成熟。分别收集0、5、7 d的细胞(其中第5天的细胞为添加rmTNF-α前收集),扫描电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鉴定DC表型,RT-PCR、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分化阶段DCsurvivin的表达。结果:扫描电镜下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均具有典型DC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不同成熟阶段的DC均高表达小鼠髓源性DC相对特异性标志CD11c,经rmTNF-α刺激后的DC其细胞表面CD40、CD86、MHC-Ⅱ等分子呈高水平表达;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DC的分化成熟,sur-vivin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不同诱导条件下,获得的DCsurvivin表达有差别,随着DC成熟,sur-vivin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HIV-1C亚型gp120负载人树突状细胞(dentriti ccell,DC)疫苗,并对其体外功能进行初步检测。方法利用Amaxa细胞核转染技术将pcDNA3.1-gp120质粒转染至人成熟DC,以Western blot检测gp120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变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D8+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及其分泌IFN-γ的变化。结果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p120在DC中得到了正确表达。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80表达率由刺激前的33.34%上升至43.20%,CD86表达率由刺激前的60.08%上升至90.34%;负载gp120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率为86.72%;CD8+T细胞表面分子CD25表达率由刺激前的5.27%上升至74.21%,IFN-γ的表达率达37%。结论负载了HIV-1gp120的人树突状细胞能够显著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CD8+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表达以及促进CD8+T细胞分泌IFN-γ,为下一步DC治疗性疫苗的体内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方法并研究树突状细胞的相关特征。方法根据不同时期树突状细胞的粘附性质不同,设计简便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和纯化方法,并利用瑞氏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ACS)鉴定其生物学特征。结果体外培养24 h后,可见增殖性细胞集落,3 d后集落增多明显,体外培养7 d,收集悬浮细胞即为DC。光镜显示细胞表面不规则,呈树突状突起,瑞氏染色嗜碱性。流式细胞鉴定为髓系DC,高表达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3、CD86)。结论此简便方法制备的树突状细胞具有髓系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较高的纯度,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田丽华  李雪  刁玉梅  李兵 《免疫学杂志》2012,(3):227-230,236
目的研究IL-10基因修饰后的大鼠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含IL-1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大鼠骨髓来源的DC,Western blot测定转染后各组DC中IL-10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表面抗原CD83、CD86分子的表达情况,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测定各组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IL-10基因修饰组DC可检测到IL-10高表达,表面抗原CD83、CD86低表达,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较其他各组低。结论 IL-10基因修饰的DC可有效的表达有功能的IL-10,为研究IL-10修饰的DC诱导同种异体移植免疫耐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e Ag对LPS诱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CD11c磁珠分选纯化后将D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HBe Ag+LPS刺激组。流式检测DC表型变化,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促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38磷酸化水平,并设置SB203580组为阳性对照探讨细胞IL-12分泌的可能调节机制。结果 LPS刺激未成熟DC引起细胞表面MHC-Ⅱ、CD86表达升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IL-12分泌量增高。HBe Ag可抑制LPS促进DC表面MHC-Ⅱ、CD86表达升高和促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的作用。LPS刺激DC可引起p38磷酸化水平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HBe Ag或SB203580预处理细胞再予LPS刺激,磷酸化p38表达和IL-12分泌较单纯LPS刺激组明显下降。结论 HBe Ag对LPS引起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HBe Ag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下调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L-12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比较致敏小鼠及正常小鼠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及CD4+CD25+Foxp3+T数量的差异及大剂量过敏原在体外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致敏及正常对照小鼠脾脏DC表面分子CD11c、MHCⅡ、CD80、CD86表达。分离致敏及正常对照小鼠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致敏小鼠脾脏DC、CD4+T细胞与10 mg/ml OVA或生理盐水共培养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结果致敏小鼠脾脏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MHCⅡ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小鼠。10 mg/ml的OVA作用后,致敏小鼠脾脏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明显降低。致敏小鼠脾脏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小鼠。10 mg/ml的OVA作用后,致敏小鼠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显著上升。结论大剂量过敏原在体外诱导致敏小鼠T细胞的不反应性,其机制与降低致敏小鼠DC共刺激分子表达,诱导调节性T细胞极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C3,并在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达.方法:将质粒pCMV-SPORT6-GPC3和载体pEGFP-N1分别进行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GPC3片段和空载体,回收纯化后用T4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并转化E.coli DH5α菌株,用EcoR I、BamH I双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法转染到DC中,然后进行荧光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C3,转染DC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DC中有EGFP-GPC3融合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发现有相对分子质量(M,)大小约为67 000的蛋白条带.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C3并在转染DC后能在其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GPC3基因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及其衍生exosomes诱导T细胞活化和特异性肿瘤杀伤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静脉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产生DCs,收集培养上清液,超速离心法制备exosome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标志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exosomes携带MHC和共刺激分子的情况。MI]r法观察DCs及exosomes对T细胞促增殖作用和CTL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肿瘤抗原致敏的DC高表达MHC—I、MHC-Ⅱ、CD54、CDS0和CD86,与抗原致敏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DC衍生的exosomes表达MHC-Ⅱ、CD54和CD86,并显著引起T细胞扩增和细胞毒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从脑胶质瘤患者静脉血诱导出高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的DCs以及exosomes,具有活化T细胞并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活性的功能,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有效的新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el1L(Suppressor/ enhancer of Lin-12-like)基因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分化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re-Loxp 重组系统构建Sel1L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用ELISA 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BMDCs 分泌细胞因子IL-6、IL-12 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BMDCs 细胞中Sel1L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 细胞CFSE、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Ⅰ、MHC-Ⅱ及其对特异性CD4+ T 细胞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结果:Sel1L的缺失抑制BMDC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增殖效率,上调DCs 分泌因子的能力和MHC-Ⅰ的表达,减少MHC-Ⅱ的表达,并抑制BMDCs 细胞对OVA323-339 抗原特异性T 细胞的增殖。结论:Sel1L 缺失可以抑制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下调DC 对OVA 特异性的CD4+ T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时4种细胞因子(CK)组合方式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分化、增殖、发育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的CK定向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通过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双标记法)测定CD11c+细胞比例、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及在脂多糖(LPS)刺激后CD86表达的变化.结果GM-CSF+IL-3+SCF促进DC分化、增殖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该组CK所诱导的DC在LPS刺激后,CD86表达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GM-CSF+IL-4组(P<0.01).结论GM-CSF、IL-3和SCF对于促进小鼠骨髓细胞向DC定向分化、增殖有协同作用,分化后的DC多数处于发育早期,DC前体所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人乳头状瘤-16(HPV-16)E6E7重组腺病毒(pAd-E6E7)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观察基因修饰的DC疫苗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致使CaSki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将pAd-E6E7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制备DC疫苗,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的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CD40、CD86、MHCⅡ和CD11C)。DC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与CaSki细胞共培养后,采用DAPI、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aSki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Ad-E6E7成功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转染效率约为40%~50%,成功制备了HPV16 E6E7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经DAPI、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证明CaSki出现凋亡。结论:以带有HPV16 E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DC制备基因修饰的DC疫苗,诱导CTL致使CaSki细胞出现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Renca细胞exosomes对CD8~+T细胞的激活效应以及exosomes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s)所诱导的CD8~+T细胞对Renca细胞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从Renca细胞无血清上清液中提取出exosomes并鉴定,体内通过流式和ELISA;体外通过CFSE荧光染色和ELISA检测exosomes对CD8~+T细胞的激活效应。小鼠骨髓分离出DCs并进行体外培养,用exosomes冲击成熟的DCs然后活化CD8~+T细胞,测定其对Renca、4T1、CT26细胞的杀伤率。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exosomes是直径在30~100 nm的盘状囊泡,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s高表达MHC-1和HSP70。Exosomes能在体内和体外促进CD8~+T细胞的增殖和激活效应。在体外杀伤实验中,exosomes冲击的DCs所诱导的CD8~+T细胞相对于4T1和CT26细胞,其对Renca细胞具有明显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 Renca细胞exosomes对CD8~+T细胞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且exosomes负载的DCs所诱导的CD8~+T细胞对自体肿瘤细胞具有强烈的特异性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影响,探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抗体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通过SCF、GMCSF、TGFβ1、Flt3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将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用重组人IL10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的三色荧光标记(FITC、PE、CY)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技术,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1c、CD83、CD80、CD86和HLADR。结果IL10可下调成熟中DC表面CD11c、CD83、CD80和CD86的表达。结论IL10通过抑制DC表面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可调节DC的递呈抗原功能;此外,采用流式细胞仪的三色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不仅可以节约DC细胞用量,而且具有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罗云  白凤霞  张萍  娄世锋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11):986-988,991
目的:研究负载骨髓瘤细胞裂解物的健康供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1er cells,CIK)体外对骨髓瘤U266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健康供者单个核细胞100 ml用于体外培养,选取贴壁细胞进行DC细胞培养,悬浮细胞用于CIK细胞培养,DC细胞培养7日后用骨髓瘤U266细胞裂解物致敏,然后与CIK细胞共培养7日,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共培养细胞对U266细胞杀伤作用。结果:CIK细胞大部分形态为圆形,少数梭形,DC细胞有典型细胞突起,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的CIK细胞高表达CD3,培养后CD3和CD56共表达细胞明显升高,在致敏后DC细胞表达CD86、CD80,共培养细胞对U266细胞杀伤作用强于单独CIK细胞作用。结论: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健康供者DC-CIK细胞能显著提高对瘤细胞的杀伤性,在患者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可应用以清除残留病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ΔNp73α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特异性抗乳腺癌免疫效应。方法:人脐带血细胞经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FCM)检测DC成熟前后CD1a、CD83的表达变化情况。脂质体法将pc DNA-HA/ΔNp73α转染至DC,经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情况。转染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诱导特异性CTL。MTT法测定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LDH释放法检测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杀伤作用。结果:DC诱导成熟后,CD1a表达约占56%,CD83约占74%,与未成熟DC(CD1a 19%,CD83 13%)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到DC-ΔNp73α组有一特异条带表达。DC-ΔNp73α组诱导的特异性CTL对MDA-MB-231杀伤作用高于DC组(P0.05),而且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分泌IFN-γ的水平升高,与空载体DC-pc DNA组及DC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ΔNp73α转染DC制备的DC疫苗,具有显著诱导CTL杀伤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ch IL-18-MAGE转染DC细胞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共表达质粒pchIL-18-MAGE,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将以上重组质粒转染树突状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IL-18和MAGE-1基因在转染DC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DC细胞的表型变化。以转染重组质粒DC刺激的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单纯淋巴细胞和未经转染DC刺激的淋巴细胞为对照,检测其对肝癌靶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ELISA法检测INF-γ的分泌。结果:pchIL-18-MAGE转染后DC细胞高表达CD83、CD1a、CD86、CD80、HLA-DR等抗原,表现为成熟DC表型特征。共表达质粒转染的DC细胞诱导的CTL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最强(P<0.05)。结论:pchIL-18-MAGE转染DC细胞对MAGE+肝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C)胞外体(Ex)的物理特性,探讨基于DC-Ex的大小和密度,用超滤离心法制备DC-Ex的实验方法,以改进传统方法、提高收获效率。方法:选用小鼠树突状细胞株DC2.4为研究对象,收集细胞培养上清,中空纤维器去除细胞及细胞碎片,Amicon Ultra超滤离心管压缩体积,密度梯度超离心纯化获得DC-Ex提取物。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分级分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DC-Ex提取物超微结构形态及SDS-PAGE带型和文献报道类似,包含有主要的特征性标志物分子MHC-Ⅰ,MHC-Ⅱ,CD80和CD86;与分级分离法相比,超滤离心法耗时少,产量和纯度较高。结论:超滤离心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提取Ex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在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转移效率,以及对DC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含有HBV C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处于分裂期的小鼠骨髓祖细胞,感染后的骨髓细胞在GM—CSF和IL—4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成熟的DC,用PCR、RT—PCR,分析目的基因的整合与转录;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HBcAg的表达及基因转移效率,以及检测感染前后DC CD80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以及分泌IL—12能力的变化;通过将基因转移后的DC与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检测其体外诱导CTL的能力。结果: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并不影响骨髓来源的DC成熟,对其表面分子CD80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和分泌IL-12的能力没有影响。目的基因能整合到DC的基因组DNA中,并能转录和翻译。约28%的DC能表达HBcAg,感染后的DC体外能诱导T细胞应答。结论:逆转录病毒能有效地将HBV C基因转移到骨髓来源的DC中,对DC的成熟和功能无明显影响,并能诱导CTL应答,这将有助于开展以DC为基础的慢性乙肝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CⅡTA-p Ⅰ启动子特异调控的鼠TGF-β1和PLP-Ig重组双表达载体,以期达到在树突状细胞中特异表达。方法 从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克隆CⅡTA-p Ⅰ启动子,从ConA刺激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和WT-1杂交瘤细胞克隆TGF-β1基因和Ig重链Fc基因;体外经IRES序列连接后,通过穿梭载体与腺病毒载体骨架连接,鉴定后在HEK293包装。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培养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CD80、CD54和Ⅰ-A^d的表达,鉴定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度和纯度。病毒转染后,采用ELISA方法鉴定该病毒在树突状细胞中TGF-β1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鉴定PLP-Ig的表达。结果 该双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经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等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分别经ELIS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TGF-β1和PLP-Ig得到了独立表达,在HEK293细胞中则无表达,并随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表达量逐渐增高。结论 以CⅡTA-p Ⅰ作为树突状细胞特异启动子构建的重组腺病毒双表达载体,在树突状细胞中得到了特异、独立的表达,为靶向树突状细胞表达功能基因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