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的发生、疾病进展及预防控制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S的多个组分均是ICVD发病的危险因素;MS是ICVD的上游疾病,ICVD等脑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下游事件;中医对于二者(MS、AS)病因病机的研究发现:两者都有共同的病机-痰浊、瘀血;所以防治MS就是对ICVD危险的干预,符合国家提出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指导方针;从中医角度则更好的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的思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MS、ICVD的中西医诊断、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冠心病中医称之为胸痹~([1])。中医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但疗效显著,而且标本兼治,费用低廉。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的中医证治特点进行总结和梳理。1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1.1多病共存,容易复发老年住院患者平均同时罹患6种疾病~([2]),除冠心病以外,还罹患其他病症,如高血压、脑卒中、肿瘤、糖尿病、抑郁病等。这些疾病常常相互影响,使冠心病病情相当复杂。老年人体质的一大特点是"虚",而"虚"则是身体受邪的前提和发病的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人的血脂异常成为了一个社会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血脂代谢异常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老年人生理上进入衰退阶段,脂代谢状况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特点,但老年人群的血脂异常同样对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重视对老年人的血脂异常的治疗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重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血脂异常防治形势和严重的疾病防控挑战.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发表[1],标志着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胡大一教授最近指出,丰富的循证医学依据一再证实胆固醇的升高是引发冠心病的罪魁祸首,在当前繁重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胆固醇是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2].20世纪90年代,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4S)等一系列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已充分表明,通过大幅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重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血脂异常防治形势和严重的疾病防控挑战.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发表[1],标志着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胡大一教授最近指出,丰富的循证医学依据一再证实胆固醇的升高是引发冠心病的罪魁祸首,在当前繁重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胆固醇是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2].20世纪90年代,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4S)等一系列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已充分表明,通过大幅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溃疡性结肠炎属临床难治疾病,欧美多见,但近些年发病率在国内有增高的趋势[1-2]。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特点,中医多将之归属到"泄泻"、"痢疾"、"肠澼"、"滞下"和"大瘕泄"等病范畴[3]。中医药辨治这类病证历史悠久,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发掘研究。甘爱萍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知名专家,第二届湖北省中医名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两大问题,且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当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等精神类疾病共存于同一个体时,现代医学称之为"双心疾病"。单纯精神心理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病人未能达到满意疗效。中医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尤其注重对心血管疾病的心身同治,在治疗"双心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双心疾病的主要病机为气机失调,气血失和,病性多虚实并见。治疗当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调理气血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和兼夹病邪的不同属性,施以不同的扶正祛邪、调和气血方药,在临床中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血脂异常是导致血管类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降脂稳斑也被众多专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本研究概述近年中医对血脂异常病因病机的认识,将近5年来研究者们所探索到的中药降脂机制总结为四个方面: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吸收、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合成与释放、抗氧化、提高或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活性与数量。总结中药降脂有效成分皂苷、蒽醌、黄酮类物质、生物碱、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都是通过何途径,如何达到降脂作用的,以期为中药降脂药的开发及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及其等危征(糖尿病、颈部及四肢等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具有多项危险因素的CHD高危者),备受学术界及社会各界关注.上述CHD及其相关疾病,可概括为"三高、二病及二衰".即三高: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二病:冠心病、脑血管病;二衰: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它们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及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0.
"和"法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治法之一。帕金森病(PD)属中医"颤证"范畴,而抑郁是PD病人常见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证属"颤证"合并"郁证"。以"和"法为切入点,从六经、脏腑和营卫辨证,对PDD的病机进行阐述,提出PDD病机多以少阳不和、脏腑不和以及营卫不和等"不和"为特点;同时,根据相应临床方剂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印证治疗PDD应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及调和营卫等,提出治疗PDD的基本大法,应从"和"论治,以"和"为期。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的进展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正>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脂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007年5月我国制定并公布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广泛推广和实施。1 我国指南要点1.1 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提出血脂异常防治方案之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危险分层。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因此指南提出用"缺血  相似文献   

12.
<正>钱英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中医肝胆病领军人物,第3~6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是著名肝病专家关幼波学术思想主要继承人之一,擅长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临床典型的黑疸病患者较少,但多种肝病均可导致黑疸病发生,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病[1]。《肘后备急方》中有云:"疗黄疸变成黑疸者多死。"表明黑疸病病情较重,预后较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专家共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肢动脉疾病可有多种临床表现,且截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同时也可能存在心脏和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有明确的证据证实,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MI)和缺血性脑卒中。多项指南将包含下肢动脉疾病在内的周围动脉疾病定义为冠心病的等危症,血脂异常和血压控制的治疗目标等同于冠心病患者。已有研究表明,识别下肢动脉疾病并给予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1病因和流行病学下肢动脉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进展及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现代风湿病在中医多属“痹证”范畴。中医药治疗痹证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即详细记载了中医对痹证的基本认识。在随后的《伤寒杂病论》则奠定了痹证辨证治疗的用药体系。再经后世医家的不断实践 ,中医治疗痹病的方法及疗效渐趋提高和完善。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在我国风湿病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就目前中医风湿病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 ,做一简单的评述和探讨。1 几种常见风湿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1 1 系统性红斑…  相似文献   

15.
心衰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有不同的分法,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以简驭繁,简单有效的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并能取得好的疗效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心衰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分别从活血化瘀治疗心衰,从益气养阴治疗心衰,从温阳利水治疗心衰,从"双心疾病"论治心衰展开讨论,对临床治疗心衰病的常用方剂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1学术性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损容性。好发于青少年,近年来也发生于中年人和儿童,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痤疮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心理健康,对于痤疮的治疗中医有其独特的疗法。1痤疮病因病机中医称为"肺风粉刺""面疱"等,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疾病。它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肺经风热、肺经血热、肺胃蕴热、阴虚火旺等。  相似文献   

17.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诱导、调节炎症反应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继发他病。目前西医治疗虽然有效但部分病人有一定肝损害等副作用。徐浩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在血脂异常的临证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徐浩教授结合中医学传统理论关于脂浊的认识与现代医学中血脂异常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根据疾病进展过程中膏脂转变为不同病理产物及现代临床检查对血管壁不同血脂程度损害的特点,将血脂异常分为湿浊、痰凝、痰瘀互结3个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予以健脾祛湿、祛痰化浊、活血通络、兼以补肾益气等治法。本研究对徐浩教授辨治血脂异常的临证经验进行探析,以期为血脂异常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信息快递     
北京1/3市民患"生活方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的头号"健康大敌"。市疾控中心公布的调查数字显示:约有1/3的北京人患有血脂异常、冠心病等8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强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颤证"范畴,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颤、僵、呆(笨)等,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而对于其病机则众说纷纭,多数学者认为肝肾阴虚为基本病机;有学者认为脾虚湿阻是主要病机;有学者认为肝风内动乃基本病机……笔者认为肾虚是帕金森病的根本病机,应从肾论治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20.
探讨痰湿理论在中医心系疾病中的病因病机及辨病辨证论治方法,为现代中医工作者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提出新的思路。当痰湿之邪侵犯心脉,则会引起多种心系疾病,如胸痹心痛、心悸、眩晕等。中医学对于痰湿病机所致的心系病症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痰湿病机所致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眩晕(高血压)等疾病取得了重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