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在寰枢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军  孙立新  王莉 《山东医药》2008,48(2):86-87
回顾性分析32例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轴位图像、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图像显示的病变情况.结果寰枢椎骨折21例(5例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11例.骨折线以MPR图像显示最佳,寰枢关节脱位以VR图像显示最佳.认为多层螺旋CT能对寰枢椎损伤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是寰枢椎损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加自体松质骨颗粒植骨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14例。结果寰枢椎获解剖复位13例,大部分矫正1例,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9-36个月,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鲁明  王玉琨  王承武 《山东医药》2010,50(28):46-48
儿童颈椎损伤少见,颈椎损伤中以寰枢椎损伤最为常见。近年来有关该病的病因及骨骺发育、发病机理、发病率、诊断及分型、治疗方法与选择等有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少儿上颈椎不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8例4~10岁的幼儿上颈椎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结果全组8例均获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随访6~2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6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少儿具有进行寰椎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可行性,可作为治疗少儿寰枢椎不稳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影像学分析在结构学上进行寰枢椎关节畸形的总结和分类,为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 350个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各种颈椎疾病病例进行重建CT图像分析并进行分类。结果共发现有35例寰枢椎关节畸形的病例。在矢状位畸形的26例病例中,我们分为5类畸形分别是前倾型侧块关节9例、后倾型侧块关节8例、双凸型侧块关节4例、融合型侧块关节2例和混合型侧块关节3例。另外我们还发现存在冠状位畸形5例(L型侧块关节2例、S型侧块关节1例和水平型侧块关节2例)、齿突前弓关节畸形3例和复杂型侧块关节1例,这些畸形可能和矢状位的畸形同时存在。结论寰枢椎关节存在诸多畸形,可能对手术方法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临床上术前应常规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CT扫描,以明确手术方法的选择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对上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结果 本组上颌骨骨折以复合型较多见.CT横断图像对3例LeFort I型骨折显示欠佳,5例深部细小骨折在三维图像上未能明确显示,CT二维图像通过软组织窗能清晰显示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结论 上颌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诊断在常规横断位图像的基础上加以二维多平面(MPR)及三维容积成像(VR)等二维、三维重建,能提供立体、直观的图像,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隐性损伤导致的枕骨髁撕脱骨折(OCAF)的临床特点及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隐性损伤导致的OCAF的临床特点和MS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持续性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1例合并斜颈畸形;症状可以即刻出现,也可迟发。MSCT可见枕骨髁骨缺损及撕脱的骨折片,以冠状位重建显示更佳;2例伴有寰枢关节半脱位。结论对于交通肇事头颈部减速伤以及其他有枕颈部侧屈和(或)旋转暴力损伤机制的患者,应注意除外OCAF的可能;MSCT是OCAF最准确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1岁,因“外伤后头颈部疼痛伴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入院。患者从约2m高处摔下,头颈部着地,伤后有短暂昏迷,具体受伤机制不清。体格检查:头顶部及枕部可见头皮外伤,上颈部后方存在明显压痛,双上肢痛触觉减退,颈部至T3水平痛觉过敏,双上肢肌力Ⅰ~Ⅱ级,双侧Hoffman征(-),躯干T3以下双下肢痛触觉正常,双下肢肌力Ⅴ级,双侧Babinski征(+)。  相似文献   

9.
薛友艳  徐爱桥 《山东医药》2004,44(11):18-19
1999年7月~2002年7月,我院应用Halo-vest(头胸背心)或Halo—vest联合后路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损伤内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迅  董志勇  冯皓宇 《山东医药》2010,50(28):33-34
目的探讨寰枢椎损伤内固定术的要点和适应证。方法对60例上颈椎不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采用颈枕固定融合术和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经3~24个月随访,X线片复查示复位良好、未出现上颈椎不稳,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有神经症状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寰枢椎损伤内固定术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足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强  王平凡 《山东医药》2009,49(3):43-4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足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足部损伤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获得CT轴位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结果本组足骨正常5例,跟骨粉碎性骨折8例,跟骨粉碎性骨折后致慢性骨髓炎、骨质疏松4例,距骨骨折5例,骰骨骨折2例,楔骨骨折4例,跖骨骨折4例。MPR+VR联合处理得到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MPR及轴位断层图像(P均〈0.05)。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图像质量高,有利于足部骨折的诊断,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制订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老年急性肺栓塞(PE)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PE患者55例,分为严重组(n=24)和非严重组(n=31)。比较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后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上腔静脉最大径、肺动脉最大径及栓塞指数等指标。结果 与溶栓治疗前相比,严重组患者的RV/LV、上腔静脉最大径、肺动脉最大径及栓塞指数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重组患者的肺动脉最大径和栓塞指数在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可用于PE的诊断,并能对溶栓后疗效进行评价,具有快速、有效、无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16层螺旋CT确诊的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共累及224支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肺动脉干1支,左、右肺动脉共9支,叶动脉45支,段动脉78支,亚段动脉及以下动脉分支91支.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②间接征象:肺野透过度增高,肺纹理稀疏、细小,肺动脉高压,肺梗死,主、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快捷、无创、安全、可靠的影像诊断方法,对及时诊断和治疗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寰椎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斌  田伟 《山东医药》2010,50(28):49-50
第一颈椎也称为寰椎,是颅骨与颈椎过渡的重要结构,是由前后弓与侧块组成的特殊环形。在成年人中,寰椎骨折占枕颈部损伤的25%,占颈椎损伤的3%~13%,占脊柱损伤的1.3%~2%。寰椎骨折中有80%~85%是由摩托车车祸伤或坠落伤引起,其他危险运动还有跳水、滑板等。寰椎骨折常合并其他颈椎损伤,其中40%~44%合并枢椎骨折,其他包括寰枢椎半脱位、横韧带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后路侧块钉板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对齿状突骨折12例(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4例,均伴有寰枢椎脱位)者,术前予颅骨牵引5~7 d,在全麻下行后路侧块钉板内固定术.结果 12例平均随访16.5个月,齿状突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寰枢椎脱位满意复位10例,改善2例,复位满意率为83.33%.结论 后路侧块钉板内固定能使齿状突骨折获得良好的稳定性,与其它术式相比,有着更广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颅面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颅面骨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横断面扫描、MPR及表面遮盖法三维重建(SSD).结果 螺旋CT三维图像对于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范围、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及骨折块移位的情况可提供更多信息.结论 多层螺旋CT的MPR结合3D成像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往,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超声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推广应用,在复杂先心病诊断方面,开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有专门的著作问世[1].……  相似文献   

18.
许英杰  刘迎春 《山东医药》2009,49(38):64-65
目的观察Magerl法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Magerl法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26例。结果共植入螺钉52枚。随访8-36个月,术后JOA评分14.0-16.4分,平均15.40分。改善率平均78.13%±4.24%。术后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法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64层CT仿真内镜表现,与血管造影进行比较。结果280段血管优良显示251段;196段正常血管中184段表现为均匀环形结构、伪彩一致,4处误诊为软斑,8处误诊为钙化;6处软斑伪彩色上难以与管壁区分,但可见管壁变形;55处狭窄检出42处,示管腔不同程度丢失,检出率为76.36%,对≥50%狭窄与DSA诊断中度一致(kappa=0.693,P=0.001);3处闭塞,表现为盲端;3处溃疡,表面毛糙;钙化36处,呈肉柱状或圆顶状凸起、光照增强;支架3枚,光照明显增强。结论64层CT仿真内镜能显示冠状动脉内腔,结合其他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64-CTVE)在冠心病人群中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64-CTVE检查疑诊冠心病、并于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6~71岁,平均(64±5)岁。使用Digimizer图像分析软件,判断64-CTVE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114例同期行CAG检查病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将1322个血管单元,按0%~10%(无明显狭窄)、11%~50%、51%~70%、71%~99%、闭塞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χ2=3284.23,χ20.01,16=32,P<0.01,Kappa=0.8172,提示CTVE和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行诊断效能分析:Kappa值分别为0.90、0.63、0.76、0.81、0.87,提示对于诊断无明显狭窄和完全闭塞的准确率最高,而对于轻中度狭窄的准确率较低。结论 CTVE定性及定量分析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负荷方面优势显著,能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方法学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