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Control of filariasis in Ind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平邑县历史上曾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1957年调查人群微丝蚴阳性率为16.78%。经过多次普查普治,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防治,1977年达到了部颁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标准,1983年通过卫生部组织的考核,此后经过多年净化和监测,1995年经省市专家考核审评,达到了消除丝虫病标准。近年来,又进一步开展了监测、资料整理等研究工作,证明平邑县已消除丝虫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东经 117°2 5′~ 119°2 5′,北纬 2 4°32′~ 2 5°5 6′,是戴云山脉东南坡丘陵及泉州平原地带 ,依山临海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温和湿润 ,年平均气温 15~ 2 0℃ ,相对湿度 78%~ 84% ,年降雨量 10 0 0~ 2 2 0 0 mm,适宜蚊媒孳生和丝虫病传播流行。全市辖鲤城、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 7个县 (区 ) ,有 137个乡 (镇、场、街道 )、2 2 2 2个行政村 (居委会 ) ,总人口 5 5 3万多人。1 流行概况泉州市是以班氏丝虫病流行为主 (占总乡镇数的80 .30 % ) ,马来丝虫为次的中低度混合流行区。 195 8…  相似文献   

5.
潍坊市属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淡色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据 195 8年调查 ,以县 (市 )为单位微丝蚴率最高为 10 .4%。1970年后进行大规模查治 ,1979年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又经过 10多年的监测 ,达到了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1 调查防治1.1 调查方法 丝虫病的调查大体分为 2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 8~ 1970年 )进行了 3~ 8次大规模的反复查治 ,以县为单位组织丝虫病防治专业队 ,进行系统培训 ,对调查区人群全面登记 ,常规血检。1.2 治疗方法 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查出的微丝蚴阳性者均采用海群生成人 6 0…  相似文献   

6.
吴中区位于东经119°55′~120°54′,北纬 30°56′~31°21′之间,地处苏州西、南部的太湖之滨。总人口 540 942 人,其中农业人口362 970人。年平均气温17.3℃,年降水量1 376 mm左右。农作物以稻、麦、蔬菜为主,水产品丰富。适宜自然环境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不良卫生习惯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和传播。现将1988年以来的防治情况总结如下。1 方法与措施1.1 调查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钩虫、蛔虫、鞭虫卵;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蛲虫卵。1.2 防治措施 采取以集体驱虫为主,结合健康教育和粪便管理的综…  相似文献   

7.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的南端 ,面积 1919km2 ,总人口 48.2万 ,其中黎族等少数民族 14.5万。经过 30多年的努力 ,班氏丝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1 流行情况70年代初全市 15个乡镇均有班氏丝虫病流行 ,居民平均感染率为 4.7%。 80年代初流行区人口 34 974人 ,居民平均感染率为 1.5 % (5 33/34 974) ,感染率较高的有雅亮乡清法村9.9% (113/1138)及雅亮村委会的三道村 2 1.5 % (2 7/132 )。以黎、苗族居住区感染较高 ,呈中低度流行 ,感染者年龄最大 83岁、最小 1岁 ,微丝蚴密度平均 9.4条 /12 0 μl血 (1~ 2 88条 )。患病率为 1.5 5 …  相似文献   

8.
开封市位于河南东部 ,为黄河洪积平原区。总面积约为114 3.5 km2 。全市共划分 4区、1郊、5县 ,117个乡 (或办事处 ) ,2 5 4 5个行政村 (或居委会 ) ,4 86 4个自然村 ,总人口为 4 6 76 975人。大部分地区土质为沙碱 ,地势低凹 ,人口密集。境内有大小河流 18条 ,另有较大的干渠 2 0多条。居民住房多为单面设窗 ,通风透光不良。室内阴暗潮湿 ,院内村边布满坑塘 ,有利于蚊虫栖息孳生。1 丝虫病流行程度及人群感染率195 9~ 1972年 ,开封市共调查 4个区、5县 1郊 ,血检 2 2 835人 ,查出微丝幼阳性者 15 2人 ,阳性率为 0 .6 7%。查出慢性丝虫病…  相似文献   

9.
舟山市地处浙江东北部海岛 ,陆地面积为 12 41km2 ,辖4县 (区 ) 92乡 (镇 ) ,有 4县 (区 ) 76乡 (镇 )流行丝虫病 ,流行区人口 6 82 0 34人 ,系以班氏丝虫病为主的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 ,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防治前 (195 6年 )微丝蚴率为 7 6 % ,丝虫病患者 37784例 ,其中微丝蚴血症者 310 2 3例 ,慢性丝虫病患者 6 76 1例。经反复查治结合全民服药以及全民普服乙胺嗪药盐 (酱油 )等防治措施 ,1976~ 1984年 ,经本省、市考核 ,有 4县 (区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 ,开展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系统监测。 1999年…  相似文献   

10.
眉山市东坡区 (原眉山县 )地处成都平原南部 ,总面积13310 0 0 m2 。全区辖 33个乡 (镇 ) 5 87个村 (居委会 ) ,总人口80 7493人。 195 8年首次发现有丝虫病流行 ,流行范围为思蒙、莲花、娴婆、崇仁、修文共 5个乡 (辖 6 0个村 ) 2 8个村 5 0个组 ,流行区人口 6 976 4人 ,系马来丝虫病低度流行区 ,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195 9年微丝蚴率为 2 .15 %。1 防治情况195 8年起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对策 ,反复查治 ,控制流行 ,减少发病 ,至 1982年的 2 4年间开展了 6次普查普治 ,共血检 15 35 12人次 ,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2 5 38人 ,查…  相似文献   

11.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 ,东临黄海 ,西北与山东省接壤 ,辖 2 6个乡镇 ,747个行政村 ,10 36 6 2 0人。 1981~ 1985年在全县范围开展丝虫病普查普治 ,1985年经江苏省卫生厅考核验收 ,全县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6~ 1997年继续开展丝虫病监测工作 ,1997年通过省、市丝虫病专家审评 ,达到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概况赣榆县历史上为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 195 6年微丝蚴阳性率为 14.0 % ,196 0年为 8.96 % ,1970~ 1973年为 8.0 3%~ 4.2 5 % ,1981~ 1983年全县普查 6 834 0 9人 ,血检率…  相似文献   

12.
历城区地处济南市郊,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原为班氏丝虫病低、中度流行区,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丝虫病防治,于1979年基本消灭丝虫病。此后,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了丝虫病监测。1防治措施与效果1.1流行病学调查20世纪50年代末,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区4个乡镇有班氏丝虫病流行,流行村庄128个,流行区人口132289人,平均微丝蚴率为5.70%(7289/128035)。1.2普查普治1971年和1972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大规模普查普治,累计血检174998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517人,…  相似文献   

13.
14.
铜山县位于江苏省北部 ,地处黄淮平原东侧 ,北纬 34°1′,东经 117°1′。年平均气温 13.99℃ ,相对湿度 75 %。境内约 1/5面积为丘陵山区 ,其余均为平原。耕地面积 172 .2 8万亩 ,农作物以杂粮、水稻为主 ,水稻面积约占 37%。辖区内有2 9个乡镇 ,5 44个行政村 ,12 5 76 18人。 1983~ 1986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丝虫病普查普治 ,1987~ 1996年继续开展丝虫病防治及纵横向监测工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普查情况1983年 10月~ 1985年 4月共血检 1316 5 73人 ,血检率为 91.34% ,微丝蚴阳性 47111人 ,感染率为 3.5 8% ,均为班氏丝虫。血检阳性者中…  相似文献   

15.
青神县为马来丝虫病低度流行区 ,分布于岷江以西 7个乡(镇 )、33个村 ,流行区人口 7.8万。据 195 6年调查 ,微丝蚴率最高的是西龙乡 ,为 2 .6 9% ,最低是罗波乡 ,为 0 .10 % ,平均微丝蚴率为 1.2 2 %。主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195 8~1982年采取重点调查、普查普治、反复查治、疫点服药和防蚊灭蚊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983年微丝蚴率下降到 0 .18% ,经省级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6年以后微丝蚴率下降到 0 ,1996年实现了消除丝虫病目标。1 防治概况1.1 摸底调查和重点查治阶段  195 6~ 195 8年在全县查出慢性丝虫…  相似文献   

16.
17.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IHA) test and the counter-current immuno-electrophoresis test (CIEP) were assessed in the diagnosis of filariasis. Positiv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91% and 86% of cases by ELISA and IHA respectively. CIEP detected only 31.5% of cases. Cross-reaction due to intestinal nematodes was observed in 80% of cases by both ELISA and IHA whereas with CIEP cross-reaction was observed in 10% of cases. The microfilaria count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antibody titre among asymptomatic carriers. ELISA was the most sensitive test, followed by IHA and then CIEP. CIEP, though it detected only a small number of cases, was observed to be the most specific.  相似文献   

18.
Solanki A  Ahluwalia J 《Blood》2011,117(14):3707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