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文亮  吴自忠  马玲妹  张学宏 《江西医药》2009,44(11):1088-1089
目的总结烧伤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1978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烧伤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较高(43.2%)。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可提高救治成功率.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仍是临床救治难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7.9岁;烧伤面积40%~83%体表面积;吸入性损伤:中度5例,重度3例.死亡2例,治愈6例;随访,除有3例出现咽部异物感外,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死率较高,及时救治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接治的24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相关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2例病情出现明显好转,2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病死率为8.3%。结论临床中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的密切监护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其中在伤后4-8h行气管切开26例,24h内气管切开12例。结果:治愈31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1例,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6例)。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5.
蔡立伟 《河北医药》2010,32(21):3038-3039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1例从2003年3月至2009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被给予密切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机械通气,吸痰,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症状好转55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8%。结论密切的早期监护联合综合治疗,对于改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情,提高患者存活率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烧伤整形科2O1O 年1月-2O13年11月收治的2O 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O 例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17例,治愈率85%,死亡3例,病死率15%。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共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吸入性损伤管切开的患者,轻度和重度组气管切开时机分别为伤后27.6h,18.6h和12.7h;拔管时间分别为术后13.8d,14.7d和18.7d,病死率为3.3%、5.8%和40%。结论: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临床特点,为成批烧伤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58~2000年救治的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2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发生率高(31.51%),火焰、火药烧伤为主,病人伤情重,早期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败血症占死亡原因第1位。结论 加强对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救治,降低死亡,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回顾性总结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如:在积极补液防治休克,抗感染及预防内脏并发症,积极封闭创面的同时,不放松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对吸入性损伤诊断明确后即行吸氧,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气管切开术;冲洗气道分泌物;呼吸机应用;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治疗措施。结果:本组50例中,痊愈出院42例,治愈率80.4%,中途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气管切开指征应适当放宽,减少并发症,抓早抓好各项治疗措施,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其中在伤后 4~ 8h行气管切开 2 6例 ,2 4h内气管切开 12例。结果 :治愈 31例 ,死亡 7例 (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 1例 ,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 6例 )。结论 :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 ,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 ,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 ,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1.
吸入性损伤往往是热力和化学物质的混合损害,气道管理不仅是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治疗护理方法,更是吸人性损伤患者抢救和监护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76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我们逐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一同步"、"二关键"和"三环节"的方法。结果本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36例,占同期烧伤发病率16.33%,死亡5例,死亡率13.89%,并发症11例,发生率30.56%。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治疗中应抓住"一同步"、"二关键"和"三环节",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对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9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采取气管切开及综合治疗。结果全组死亡29例,病死率与吸入性损伤的程度有关。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宜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治疗(伤后6小时以内),并有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统计9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气切”后护理并发症的临床发病情况和护理对策。结果本组96例,死亡41例,死亡率42.71%;行“气切”术75例,其中行呼吸机辅助呼吸35例;“气切”术后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27例(31例次),其中11例死亡与护理有关。结论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高。强化气道管理的重点是:防范气道阻塞、套管脱落和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重视气道灌洗,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15.
张宏伟  张学英  解筠 《江苏医药》2001,27(8):591-593
目的:评估血清除钙素对于烧伤吸入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方法对76例烧伤病人的血清免疫反应性降钙素(iCT)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所有烧伤病人的iC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iCT在伤后4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其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人,并与吸入性损伤的转归情况有一定相关,重度吸入性损伤死亡病人的iCT浓度最高,且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当吸入性损伤患者在后期有其它呼吸系统并发症时,iCT再次升高,需要机械通气者的iCT水平高于不需要者。该方法对于烧伤吸入性损伤的诊断敏感性较好(90.0%), 而诊断异性还有待提高(84.6%)。结论、血清降钙素测定有助于烧 吸入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划分,连续监测有利于了解病情的演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治疗,有希望成为一项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的烧伤吸入性损伤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单纯化学性胃灼伤(附2例报告)胡章明,王永兰(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放射科铜陵市244000)胃的化学性的伤往往合并口腔及食管的损伤[1],而单纯性胃灼伤较罕见,我们特报道2例,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临床资料例1男性,29岁,农民,住院号95626。2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 ,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 统计 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分析吸入性损伤与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菌血症发生率分别为 47.6 4%和 18.92 % ,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其发生率分别高达 6 5 .85 %和 31.96 % ;有休克组菌血症发生率为 5 1.19%。死亡 6 7例 ,占 2 0 .12 % ;其中 39例 (5 8.2 1% )并发菌血症 2 3例 (34.33 % )直接死于菌血症。结论 感染是影响吸入性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 ;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的重要诱因 ,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依据。有效地治疗吸入性损伤、防治休克和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 ,可望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吸入性损伤的诊治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吸入性损伤引起的呼吸道实质的损害及临床上有效的救治方法。方法结合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4例全身大面积及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24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吸入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对烧伤患者的抢救影响较大。连续动态喉镜观察为正确判断吸入性损伤的程度及病情变化提供了依据,达到了早期确诊,及时采取正确治疗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中重度吸入性损伤76例,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 76例中治愈57例,死亡19例。结论 吸入性损伤的死亡原因多为急性中毒菌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消化道出血等。治疗上在诊断明确即早期行气管切开,吸氧治疗,雾化吸入,气道冲洗,解痉药物使用,加强抗生素应用,适当增加补液量,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全面认识,对1960~1995年收治的15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一般情况、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的程度及并发症和死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资料显示,吸入性损伤的的发生率为同期烧伤病人总数的9.67%,其死亡总数占同期烧伤病人死亡总数的41.26%。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为42.05%,占吸入性损伤总死亡数的57.96%;有吸入性损伤的菌血症发生率为20.08%,高于同期烧伤病人总数的8.18%;休克发生率为35.93%,高于同期无吸入性损伤病人的7.99%。资料显示,烧伤面积越大,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越高,且损伤程度越重;随着菌血症控制措施的提高,吸入性损伤病人的菌血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而提高了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