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M)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的一级亲属是公认的糖尿病高危人群~([1]),然而其对自身发展为T2DM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预防糖尿病的知识,自我保健和管理意识淡薄。T2DM的预防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一定强度的生活方式干预,因此以糖尿病预防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家庭干预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0%~95%。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激动剂联合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是治疗T2DM的新型降糖药物。本文讨论在给予规范的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干预下,GLP-1激动剂联合SGLT2抑制剂对T2D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DM)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越来越严重,2007年中国14省市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人口中,全国男性、女性和总人口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0%、9.5%和10.5%,人口年龄标化率分别为11.3%、8.5%和9.6%,DM患病率是2001年和1994年的2倍和4倍[1]。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规律的治疗,才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高危人群筛查适宜而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首钢四个社区的16 056例T2DM普查人群,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值(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筛查T2DM患者及高危人群。结果 (1)以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FPG≥7.0 mmol/L,2 h PG≥11.1 mmol/L,筛出T2DM患者2 011例(12.52%),T2DM高危人群4 334例(26.99%)。(2)按2010年ADA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T2DM患者:单检测Hb A1c≥6.5%灵敏度为53.41%,漏诊46.59%;单检测FPG≥7.0 mmol/L灵敏度为49.98%,漏诊率50.02%。糖尿病高危人群:Hb A1c≥6.0%或FPG≥6.0 mmol/L灵敏度为69.4%。(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与OGTT诊断糖尿病相关的FPG最佳切点为6.1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和90.3%;Hb A1c最佳切点为6.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4.5%。与OGTT诊断T2DM及高危人群相关的FPG最佳切点为5.7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和87.2%,Hb A1c最佳切点为6.0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3%和77.4%。(4)若采用联合筛查T2DM以FPG≥6.1 mmol/L或Hb A1c≥6.2%作为标准,灵敏度可达到85.3%,同时有较好的特异度78.9%;以FPG≥5.6 mmol/L或Hb A1c≥6.1%联合筛查T2DM及高危人群作为标准,灵敏度74.4%,特异度71.5%。结论 Hb A1c与FPG联合测定是一种筛查诊断T2DM及糖尿病高危人群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建议对5.6 mmol/L≤FPG≤7 mmol/L或Hb A1c≥6.1%的人群应行OGTT,以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2型糖尿病162个家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可用于系统研究 2型糖尿病 (T2 DM )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高发家系人群 ,探索家族性 2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方法 已诊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先证者 175个进行 3代家族史和血统成员的调查研究 ,全部非糖尿病患者采血做OGTT确认 ,排除 1型糖尿病、MODY型和线粒体遗传阳性家系 ,最终筛选出具有 2个或 2个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系 162个 (共 898例 )。全部家系成员均检查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 有 2个T2 DM患者的家系 91个 ,占5 6 2 % ;有 3个T2 DM患者的家系 61个 ,占 3 7 7% ;2代均有T2 DM患者的家系有 15 1个 ;3代均有T2 DM患者的家系 11个。先证者一级亲属 3 69人 ,其中患 2型糖尿病病 2 61例 ,占一级亲属的 70 7% ;先证者的同胞 2 78例 (不包括先证者 )中 ,有 2型糖尿病患者 12 6例 ,占 45 3 % ,同胞患病率是其配偶的 6 1倍。在 162个家系中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母系效应 ,男女两性的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有家族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其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 ;其遗传方式不完全支持多基本因遗传 ,似支持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正>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LADA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基本相同,都以胰岛β细胞遭受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直至1999年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糖尿病分型的新建议中提出,因此被定义为1型糖尿病(T1DM)的亚型[1]。本文通过测定T1DM、LADA、T2DM患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十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了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快速增长[1-2]。骨质疏松指由各种因素所致的骨量低下、骨微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和易发生骨折。糖尿病患者的骨骼脆性大,骨折的风险明显增高。多项独立研究均证实,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可显著增加骨折风险;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引起的骨质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0年,杨文英等[1]报道我国DM标准化患病率为9.7%,约9 460万人,其中90.0%是2型糖尿病(T2DM)。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降糖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及健康教育,前四项都需要患者在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糖尿病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n=72)、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7.0%,n=32),分别检测血清中胱抑素C(Cys C)、肌酐(Cr)、尿素(Ure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尿微量清蛋白(U-mAlb)等项目。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Cys C、hs-CRP、U-RBP和U-mAlb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或P<0.01),并且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越差,Cys C、hs-CRP、U-RBP和UmAlb升高幅度越大。结论 T2DM患者HbA1c水平越高,血糖控制越差,并发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控制好血糖对预防或延缓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糖尿病前期血糖代谢紊乱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 674例N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T2DM组、糖尿病前期组和血糖代谢正常组,比较3组NP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后OM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1 674例NPC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86∶1,平均年龄为(48±12)岁,其中合并T2DM患者166例(9.9%),合并糖尿病前期糖代谢紊乱患者372例(22.2%)。合并T2DM或糖尿病前期的NPC患者相对于血糖代谢正常NPC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年龄相对较大,吸烟、饮酒者较多,高血压、心脏病病史相对常见;2N分期及临床分期较晚。T2DM组及糖尿病前期组的OM总发生率及Ⅱ级、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是NPC患者治疗后发生OM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合并T2DM、糖尿病前期的NPC患者初治时有较晚的局部淋巴结分期,临床分期也相对较晚,提示血糖代谢紊乱可能与NPC转移有关,在其病情进展中起作用。不仅是合并T2DM的NPC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治疗后OM,糖尿病前期血糖代谢紊乱也是NPC患者治疗后OM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严格控制合并T2DM或糖尿病前期的NPC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徐春富  卢万俊 《临床荟萃》2011,26(18):1599-1601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急剧上升,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达9.7%[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T2DM)有加速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有学者称之为"加速的脑老化"[2-3]。因此早期识别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十分重要。本研究初步分析T2DM患者认知损害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T2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提供帮助,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检测在糖尿病(D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对5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7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GAD-Ab、ICA、IAA检测。结果 T1DM组GAD-Ab、ICA、IAA阳性率分别为70.0%、38.0%和22.0%,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4.0%,均高于T2DM组(P<0.05);T2DM组GAD-Ab、ICA、IAA阳性率分别为10.5%、17.1%和10.5%,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32.9%,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GAD-Ab、ICA、IAA检测对DM分型、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蚌埠地区16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25年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1980年糖尿病(DM)普查出的16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144例T2DM、24例IGT)25年临床转归.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对144例T2DM和24例IGT患者分别给予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25年间对114例T2DM患者及22例IGT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结果:114例T2DM中4例患者逆转为IGT;心脑血管、肾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7.0%、60.5%;25年病死率为70.2%(80/114).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24例IGT患者失访2例,18.2%发展成DM,年转变率为0.73%,36.4%仍为IGT,45.5%转为NGT.结论:T2DM慢性并发症以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患病率最高,且随病程延长增加;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IGT向DM转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指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4%,前期流行率为35.7%,估计我国DM患者人数为3.88亿,且未诊断的DM患者约占总数的63%[1]。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肥胖和超重是T2DM和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2-3]。胰岛素抵抗(IR)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6]。本文通过对T2DM患者肥胖、IR和生物标志物水平的临床研究,探讨其对T2DM诊治的意义。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与代谢中心住院和门诊的T2DM患者603例,其中男性327例,女性276例,平均年龄(60.31±11.65)岁,平均病程(8.37±5.68)年。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DM)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是主要类型,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亿以上的T2DM患者,而中国大约占有1/3[1,2]。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外科手术病人伴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病人相比,糖尿病病人经外科手术治疗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3,4]。因此合理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术中和术后的血糖及规范掌握胰岛素用量是围麻醉期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围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基因异常糖尿病临床预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拟建立基因序列检测的糖尿病 (DM )临床预报方法。方法 对 10 4例糖尿病患者和 5 0例正常无DM家族史对照者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3 161~ 3 610基因片段直接测序。结果  10 4例DM患者有 2 .88%同时出现mtDNA3 497C→T、3 5 71C→T点突变 ,和 3 2 90T→C点突变 ;1.92 %出现 3 42 1G→A基因突变。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3 497C→T、3 5 71C→T位点同时突变 ,或同时合并其他基因突变 ;3 3 16G→A位点突变合并 3 2 90T→C或其他错义基因突变时与DM有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迅速增长[1],其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的85.0%~95.0%,占世界T2DM总人数的33.3%[2]。国内外多数研究证明,饮食行为干预[3]是治疗T2DM最基本的措施,且干预后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4]。而近年来,关于T2DM饮食行为干预的前瞻性研究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呈激增趋势[5]。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规范性[6]、依从性、自我管理性[7]等不容乐观,患者常出现对糖尿病饮食行为知识的理解有误、实际就餐中具体量化困难等问题。本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HbA1c对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同cut off值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效能,初步探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HbA1c诊断T2DM及T2DM前期标准对中国人的适用性。 方法:招募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且试验前未诊治为T2DM的志愿者338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以WHO标准诊断糖调节受损(IGR)、糖耐量正常和T2DM;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 cut off值HbA1c诊断IGR和T2DM的效能。 结果:HbA1c在诊断T2DM时,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54,最佳cut off值为6.0%,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86.0%;当HbA1c为6.5%时,敏感性为64.8%,特异性为96.7%;当HbA1c为5.6%时,诊断T2DM阴性预测值为100.0%;HbA1c诊断IGR的AUCROC为0.653。 结论: HbA1c用于IGR的诊断效能不高;HbA1c诊断T2DM最佳cut off值为6.0%,此界值诊断敏感性较FPG高,但特异性较差;ADA推荐用于T2DM诊断的cut off值6.5%主要考虑到诊断的特异性,该诊断标准适用于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锌转运蛋白8(ZnT8A)在1型糖尿病(T1DM)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诊治的T1DM患者48例作为T1DM组,选择同期该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6例作为T2DM组,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健康者9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都进行ZnT8A与常规指标的检测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阳性阈值为0.011,ZnTSA阳性率为2.1%,T1DM组ZnTSA阳性率为37.5%,T2DM组ZnTSA阳性率为4.2%;T1DM组ZnTSA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T2DM组(P0.05),健康对照组与T2DM组ZnTS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与T1DM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M组与T1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ZnTSA阳性率大于或等于10.0%,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餐后2h血糖大于或等于12.0 mmol/L作为T1DM的诊断阈值,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63%和98.22%、45.69%和94.34%、48.20%和96.2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1DM组ZnTSA阳性率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TC、TG、LDL-C、H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 ZnT8A在T1DM中呈高表达,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性,可在维持T1DM诊断敏感性的同时提高特异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年龄超过2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的90%以上。T2DM的发病机制已比较清楚,其中肥胖是引起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仅预后不如单发患者,而且病死率也高出2.5倍。中国T2DM防治指南指出,治疗糖尿病时应重视肥胖和超重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