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州大学理学部的中村教授等证明了肝细胞增殖因子(HGF)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他们给试管中的人或动物癌细胞添加 HGF,观察其变化。结果表明,癌细胞的增殖没有受到促进,而在有些情况下却受到了抑制。如高浓度的 HGF 可以杀死黑色素瘤细胞等。这  相似文献   

2.
癌与连锁蛋白参与癌细胞之间连接的分子一旦发生异常,癌细胞即易从癌病灶脱离.作为癌细胞特性的浸润与转移即开始.钙依赖蛋白(E-cad)是参与细胞间连接的分子,起着抑制浸润转移的作用.E-cad通过连锁蛋白(catenin,已知有α、β、γ、3种)与细胞...  相似文献   

3.
德岛文理大学药学部村松教授和医学部生化学教室的协作研究组,查明人尿中含有“增殖调节因子”。这种“增殖调节因子”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但能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功能。这种因子是由三种蛋白质构成。其分子构造即将搞清。“增殖调节因子”是村松教授等在研究从尿中提取对血栓症有效的酶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这种物质在10l尿中仅含有0.5mg,将250倍浓缩液加在小鼠肝癌细胞和人子宫颈癌细胞的培养液中,均见有抑制增殖的效果。另方面,以同样方法给正常细胞投与0.1ml,  相似文献   

4.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利用癌细胞和人工细胞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抑制了癌细胞的增殖。这为探索癌细胞增殖情况和治疗方法将开辟新的途径。该部研究的人工细胞,只有膜,没有内质,直径约0.05微米。膜由磷脂质(分子量约1000)构成。在以磷为主,能溶于水的头部,带有难溶于水的两条长腿(脂肪酸)。将这种人工细胞放入水中,腿与腿之间,即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两层膜。头部侧形成一部向内,另一部向外的球面。再在其腿的中部,插入自然界所没有的化合物即成。在1mg 培养液中,放入鼠的白血病癌细胞约百万  相似文献   

5.
以往发现癌细胞是通过比较细胞形态、细胞及其核的大小等进行判断的,但应用此法必须具备病理学者那样丰富的经验。福井医科大学的福田教授研究出利用荧光染色鉴别癌细胞的方法,这将大大有助于癌的早期发现。癌细胞的DNA 结构不稳定,容易裂解。因此,福田教授将正常细胞和从患者摘取的癌细胞混合的剥离细胞用稀盐酸加水分解。这样,DNA 的不稳定部分裂解,双链变为单链。若再加入吖啶橙溶液(AO),则仅癌细胞被染成  相似文献   

6.
癌变过程中有生长因子参与。癌细胞自身产生生长因子,并存在受体应答的自体分泌(autocrine)机构。目前发现,人类肿瘤细胞存在以上皮生长因子(EGF)和变异生长因子(TGF)为主的各种物质。但这些物质并非癌细胞所特有。1.上皮生长因子(EGF) EGF 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6045。有促进上皮细胞、间叶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人体 EGF(β-尿抑胃素)能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胃肠粘膜上皮增殖。人体分泌 EGF 的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EGF 主要存在于血(血小板)、尿、唾液、胰腺、脊髓液和母乳中。  相似文献   

7.
将淋巴细胞与IL-2一起培育,可使具抑制自身及同种癌细胞活性(杀伤活性)的细胞团得到增殖,这种被诱导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1984年,Rosen(?)erg等首次应用LAK细胞治疗癌症。他将从癌症患者获取的淋巴细胞与IL-2混合培养1~2周后,再重输给患者,使其破坏癌细胞。这种疗法称为继承性免疫疗法或简称为LAK疗法。目前,这一疗法作为癌症的免疫疗法,在世界上已受到普遍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日本也已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临床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恶性肿瘤细胞的本质现在在认识上未见得达到一定的深度。作者等认为,正常细胞在异常环境下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多数正常细胞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细胞(deviated cell),从中就可发生癌细胞。亦即可把癌细胞看作是一种正常细胞的变异株。同时,这种癌细胞在反复增殖过程中和正常细胞一样它本身也发生种种变异。作为癌细胞特征的细胞多形性(polymorphism)被认为是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变异结果所产生的。作者等将如此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补益类药物抑制癌细胞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严 《日本医学介绍》2003,24(4):189-190
正常细胞癌变并向其他组织转移可分为三个过程 :①由于多数基因变异的积累 ,引起正常细胞癌变(初发过程 ) ;②基因进一步变异使初发的癌细胞进一步转变为恶性度高的癌细胞 (恶化过程 ) ;③极少数的癌细胞向远隔组织入侵 (转移过程 )。本文将就中药抗癌细胞恶化、转移的疗效与作用机制做以介绍。1 十全大补汤及相关方剂十全大补汤是由川芎、当归、地黄、芍药 (四物汤 )和苍术、人参、茯苓、甘草 (四君子汤 )加黄芪、肉桂、共十味药组成 ,具有平衡气血阴阳之功效。本剂自古以来用于病后、术后或慢性疾病的治疗 ,对周身倦怠、面色憔悴、食欲不…  相似文献   

10.
抗癌剂和细胞凋亡片 之郎等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科学家在研究程序性死亡的同时,观察到了细胞凋亡。抗癌剂、放射线等非生理性因素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所以,在肿瘤化学疗法方面,细胞凋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抗癌剂诱导癌细胞凋亡,癌与调亡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一个人体内有数十兆个细胞,其中约1/3的细胞有变成癌细胞的可能性。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机理是正常体细胞遗传基因发生了变化。一个细胞中有数以万计的基因,其中可能有数十个是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大多数结构和产生蛋白质的结构机能都已搞清,包括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信息传递的因子,蛋白磷酸化酶、DNA 信息翻译、参与复制 DNA 的蛋白质,甚至细胞分裂的调整等。由于这些基因的变化,使致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灭活。这些基因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放大、基因缺损等。大多数人类的癌中,这样的基因变化合并发生。在结肠癌、肺癌等,正常细胞中有十个左右的基因发生变化,最早转变成恶性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2.
1876年Malassez最早描述发生于细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的肺癌,称之肺髓样癌。肺内有多数小结节,呈慢性进展的肺炎型。以后报告逐渐增多。1953年Low通过电子显微镜证实肺泡细胞存在。关于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癌多主张来源于细支气管癌的细支气管,其理由:①肺泡细胞尚未被确认;②慢性肺炎时包被肺泡那样增生的细胞源于细支气管基底细胞;③癌细胞类似于正常的支气管上皮细胞;④分化型癌,如癌细胞呈立方或圆柱状,在组织学上难以区别是肺癌或其他脏器转移性癌或在肺内进展型细支气管肺泡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     
一、癌细胞的寿命与癌变 目前为止的多数癌症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细胞分裂不停止的细胞周期方面。但在癌细胞分裂不止的细胞周期基础上,细胞不死亡的步骤是必须的,近年来其机制正逐渐阐明。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泌尿科折笠精一教授和工学部化工科铃木睦教授等人的研究小组利用癌细胞比正常细胞不耐热这一特点,研究成功消灭癌细胞的新的“温热疗法”,即用电磁铁及金属针在不伤及周围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只将癌细胞加热达到杀灭的新疗法。迄今的“温热疗法”,是以温水或超短波,加热于癌组织,但其作用不是达不到体内深部的病灶,就是对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有副作用,这一新疗法克服了这些缺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与人的正常细胞比较,癌细胞极不耐热,这  相似文献   

15.
张红军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12):573-573
日本广岛大学部齿学部冈哲治教授和名古屋大学院生命农业科研所小鹿一教授共同研究发现 ,冲绳近海珊瑚中有强力抗癌物质存在。在同样浓度下 ,与现行抗癌剂相比 ,这种新物质的抗癌强度最高可达到 1 70倍(该发现已在 [组织培养学会 ]上发表 )。研究人员从软珊瑚中提取了 5种抗癌物质 (其中 3种是过去未曾发现的 ) ,各物质均与脂肪能分解物质类似 ,有引发癌细胞凋亡的效果。在对人口腔粘膜上皮癌细胞和唾液腺癌细胞进行新物质的抗癌效果研究时发现 ,1 μl中 1 7ng(1纳 =1 /1 0亿 )的低浓度就能使 5 0 %的癌细胞得到了抑制 ,浓度提高到 1 μ…  相似文献   

16.
吸收特殊药物的癌细胞会在弱超声波的作用下被破坏。从事这项开发研究的日本福冈大学医学部立花郎讲师,在对白血病癌细胞的超声波照射中,成功地用图象证实了细胞表面“开”了洞穴而被破坏。研究将一种易使癌细胞集聚的药物melothianin540用于癌细胞,尔后用弱超声波进行照射使癌细胞破坏。立花的实验是在试管内进行的,对象是白血病癌细胞。在加入药物melothianin540后,用弱超声波照射30秒,再经扫描电镜观察癌细胞。结果可见,在被照射的癌细胞表面形成了无数个凹点,一部分出现了环状的细胞膜陷落,而正常细胞几乎未受到影响。译自:《日本经济新…  相似文献   

17.
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是否诱导对自身癌细胞的免疫抵抗性与该患者的预后有关,并且与实验治疗时疗效出现的机制有关。治疗后,在宿主体内大都仍残留少量癌细胞,如果宿主不能很好地发挥免疫作用,残留的癌细胞便成为复发和转移的原因。癌被治愈后,在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中,能识别癌抗原的T细胞作用越强,受免疫攻击的癌细胞数量越多,则治愈后所诱导的对癌细胞的免疫抵抗性就强。总之,治愈后免疫抵抗性强弱往往反映癌细胞抗原性的强度及治疗时宿主参与的免疫效果。因此,给实验治疗完全治愈的动物再移植同型癌细胞并观察其增殖乃是治疗实验的一部分。一般认为癌治愈后的免疫抵抗性随癌的抗原性及治疗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第二外科田边达三教授的研究小组表明,在预防血凝的药物中有的具有抑制癌细胞转移的功能。防止癌细胞转移是癌症治疗的最大课题。主要以预防血栓为目的的这种药物没有副作用,可望作为预防癌细胞转移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东京慈惠医科大学大野典也教授,将从明年开始进行一种新型癌症治疗实验。这种实验的基本方法是,采集患者的免疫细胞和癌细胞,即让这种细胞像疫苗那样攻击癌细胞。实际上,对体内取出的细胞进行“加工”后再送回体内的这种[细胞疗法]实验,已经在美国相继进行,日...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新近公布的给癌细胞“断粮”式新型抗癌药物,引起日本国内制药行业的关注。日本武田药业以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在美国做起了这方面的临床试验。“断粮”式抗癌药物是指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抑制为癌细胞输送营养的血管来消除癌细胞的药物,所以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