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环境是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睡眠环境是保证能够进行正常睡眠的外部条件,良好的睡眠环境,是健康睡眠的重要保障。中医睡眠养生学十分重视睡眠的居室环境,强调以人为本,人与居室环境相协调,并有适合、舒适的卧具、枕具等,从而使人能够在适合的睡眠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睡眠。  相似文献   

2.
《中国护理管理》2012,(4):18-18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在20日召开的"2012世界睡眠日暨全球健康睡眠高峰论坛"上表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多与睡眠有着密切关系。他表示,"睡眠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公众对健康睡眠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在我国,"各类睡眠障碍者达到38.2%,但仅有25.6%的人选择去医院就诊。"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ChristianGuilleminault表示,睡眠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全球性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3.
高喜珍  贺红玫 《全科护理》2011,(17):1535-1536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和习惯现象,睡眠模式的变化和睡眠质量的改变对健康影响较大。睡眠障碍即夜间入睡困难,睡不安稳,经常醒来或清晨早醒。睡眠障碍在老年住院病人中较多见。良好的睡眠不仅是缓解疲劳、恢复体力,保证工作、学习精力的需要,而且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和正常新陈代谢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睡眠障碍虽不危及人的生命,但给不少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使人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石萍 《全科护理》2010,8(31):2892-2893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初治病人睡眠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行设计睡眠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6例住院恶性肿瘤初治病人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6例病人中,PSQI评分〉7分76例,PSQI评分≤7分10例;其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负性情绪、环境因素、疼痛、睡眠习惯的改变、医护人员忽视病人睡眠的重要性。[结论]住院恶性肿瘤初治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负性情绪为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睡眠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对维持生命活动,保持体魄健康,促进机体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睡眠与人的生理、心理功能密切相关,睡眠紊乱直接威胁到人的身心健康。我国正常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率为9.38%,国外正常人群睡眠发生率为10.2%。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21世纪以后,睡眠医学逐渐得到发展,与睡眠研究的相关实验室及睡眠临床睡眠实验室(人的睡眠检测室)逐步建立,但没有统一的模式,大多数以研究目的而建设。本文结合睡眠障碍的临床实践,就我国睡眠实验室建设问题阐述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1我国现有睡眠中心的模式我国现有睡眠中心及临床睡眠实验室(睡眠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高原睡眠障碍的基本调查情况,包括海拔高度对人睡眠的影响,高原环境对睡眠的影响,高原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防治高原反应所致睡眠障碍的策略以及高原睡眠障碍的相关问题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睡眠障碍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和习惯现象,睡眠模式的变化和睡眠质量的改变对健康影响较大。重点介绍了睡眠质量的评价、睡眠障碍预防和护理援助的措施及睡眠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和使用智能手机情况,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使用智能手机的相关性。方法于2016年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202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问卷对调查对象的睡眠质量和使用智能手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SQI的平均得分(5.06±2.83)分,男生和女生PSQI平均得分分别是(5.26±2.46)分和(4.95±3.02)分,男生和女生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使用手机人数达97.5%,其中54.5%的学生认为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差者中认为睡前使用手机影响睡眠质量的人占74.4%,明显高于睡眠质量一般者和睡眠质量较好者中认为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量的人所占的比例。26.7%的学生在睡前使用手机感觉兴奋而难以入眠,该类型人数在睡眠质量差者中所占比例(46.2%)最高。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有待提高,且睡眠质量差与使用智能手机有一定相关性,使用智能手机已影响到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睡眠障碍为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根据资料显示,很多人都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碍或者和睡眠相关的疾病,成年人会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睡  相似文献   

11.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显著相关。良好的睡眠对维持生命活动、保持体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当夜间睡眠被外界因素或内在的不适所打断时,可引起病人再次人睡困难,入睡后睡眠浅,这样会导致病人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下降,削弱其免疫功能,加重原有的疾病,甚至诱发新的疾病。因此,住院病人作为特定的人群更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南于睡眠会影响人的精神和体力的恢复及疾病的康复,因此,了解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柱  刘又宁 《新医学》1999,30(4):237-238,229
1引言睡眠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占人生的1/3时光。人的健康需要足够良好的睡眠来保障,而良好的睡眠却离不开正常的呼吸。睡眠呼吸障碍,特别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病患,人群患病率高达1%~4%,65岁以上者患病率高达20%~40%[1]...  相似文献   

13.
唐煜明 《康复》2021,(2):56-56
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占一天的20%~40%,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些助眠方式看似助眠,实则危害身体,其中排名第一的要数酒精助眠。睡前喝酒可能会帮助人们短期内入睡,但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对睡眠毫无帮助,还会带给你更多的痛苦。酒精“假助眠”原因一:打乱睡眠结构酒精助眠是因为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它会导致大脑活动变慢。酒精有镇静作用,会让人放松和困倦。人的睡眠是根据脑电活动的变化来实现的,通过测量眼球运动,可以分为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睡眠。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监狱警察2093名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状况。方法:于2002-01/2003-12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广东省阳江、四会、东莞、怀集、连平和英德八所监狱的全体监狱警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3份,其中男1674人,女419人,行政人员404人,后勤人员241人,监区警察1448人,≤35岁1461人,35岁以上632人,平均年龄(32.78±7.98)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由18个条目组成,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份。采用0~3级计分,每一成份分≥2表示在该成份的质量上较差或很差。7个成份得分累计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以7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界值,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主要观察监狱警察睡眠质量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工作性质监狱警察的睡眠状况。采用集体测试方式,由施测人员在场指导,填写时间在5~10min,量表完成后当场收回。测验结果进行频数分布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q检验。结果: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3份,回收率83.72%。①睡眠质量总体状况及各成份发生频率:监狱警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均分明显高于生理心理负荷较大的特殊职业(飞行员)(t=23.42,P<0.0001)。其中有40.71%的监狱警察睡眠质量有问题,且显著高于深圳市民(χ2=271.78,P<0.0001),男警的睡眠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女警(χ2=4.08,P=0.04),行政人员的睡眠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后勤人员及监区警察(χ2=7.87,P=0.005),不同年龄监狱警察的睡眠问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睡眠质量各成份发生频率依次是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②不同性别、年龄及工作性质监狱警察睡眠质量比较:男警察在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上得分高于女警察(t=2.10~3.98,P<0.001~0.05),女警察睡眠效率较男警察差(t=3.09,P<0.001)。35岁以上警察的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得分高于≤35岁警察(t=2.05~2.87,P<0.05),≤35岁警察的日间功能障碍较差(t=4.30,P<0.001)。监区警察在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行政警察(P<0.05),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后勤警察(P<0.05),后勤警察在睡眠质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行政警察(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工作性质、警衔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即监区警察和警衔高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较高。结论: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问题比较严重,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工作性质的警察睡眠状况有差异,睡眠问题表现方式也有差异,应予以重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睡眠障碍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和习惯现象,睡眠模式的变化和睡眠质量的改变对健康影响较大,重点介绍了睡眠质量的评价,睡眠障碍预防和护理助的措施及睡眠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睡眠剥夺的论述,从睡眠剥夺的概念、历史沿革、动物实验、影响因素、对人脑功能的影响、睡眠剥夺的特殊用途以及睡眠剥夺的预防等方面入手,介绍睡眠剥夺对人体的影响,为睡眠剥夺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李巍 《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2):29-30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或时间发生紊乱,包括失眠、过度睡眠和异相睡眠[1]。良好的睡眠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更是一种维持生命必须的能力来源。而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很高,约80%~95%[2-4]。睡眠障碍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免疫  相似文献   

18.
<正>人生的1/3在睡眠中度过。对生命而言,睡眠和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作压力及社会竞争加剧、夜生活及不良生活习惯和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全球约1/3的人有睡眠问题,5%的人依靠药物维持着低质量的睡眠,由于睡眠与失眠机制未明,临床治疗缺乏有效对策。睡眠障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二十多年前,由于受到科学评价动物睡眠行为方法学的限制,睡眠科学的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监狱警察2093名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状况.方法:于2002-01/2003-12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广东省阳江、四会、东莞、怀集、连平和英德八所监狱的全体监狱警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3份,其中男1674大,女419人,行政人员404人,后勤人员241人,监区警察1448人,≤35岁1461人,35岁以上632人,平均年龄(32.78&#177;7.98)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由18个条目组成,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份.采用0~3级计分,每一成份分≥2表示在该成份的质量上较差或很差.7个成份得分累计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以7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界值,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主要观察监狱警察睡眠质量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工作性质监狱警察的睡眠状况.采用集体测试方式,由施测人员在场指导,填写时间在5~10 min,量表完成后当场收回.测验结果进行频数分布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q检验.结果:发放问卷2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3份,回收率83.72%.①睡眠质量总体状况及各成份发生频率:监狱警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均分明显高于生理心理负荷较大的特殊职业(飞行员)(t=23.42,P<0.000 1).其中有40.71%的监狱警察睡眠质量有问题,且显著高于深圳市民(χ^2=271.78,P<0.000 1),男警的睡眠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女警(χ^2=4.08,P=0.04),行政人员的睡眠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后勤人员及监区警察(χ^2=7.87,P=0.005),不同年龄监狱警察的睡眠问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睡眠质量各成份发生频率依次是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②不同性别、年龄及工作性质监狱警察睡眠质量比较:男警察在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上得分高于女警察(t=2.10~3.98,P<0.001~0.05),女警察睡眠效率较男警察差(t=3.09,<0.001).35岁以上警察的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得分高于≤35岁警察(t=2.05~2.87,<0.05),≤35岁警察的日间功能障碍较差(t=4.30,P<0.001).监区警察在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行政警察(P<0.05),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后勤警察(P<0.05),后勤警察在睡眠质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行政警察(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工作性质、警衔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即监区警察和警衔高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较高.结论: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问题比较严重,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工作性质的警察睡眠状况有差异,睡眠问题表现方式也有差异,应予以重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离退休老年人1000例睡眠卫生调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调查和分析老年人睡眠状况。方法 对在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离退休老年人发出问卷10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815份,占81.5%。结果 只有21.6%的人认为自己无失眠情况,而78.4%的人自认为有失眠现象,在自认为有失眠现象的人群中,仅有19,6%的人到医院去看医生。结论 老年人对睡眠的认识存在不足,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睡眠健康将成为当今每个人关注的问题,尤其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