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外偏振光治疗Bell麻痹患者的疗效以及肌电图评估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0月符合诊断标准的BeU麻痹患者36例,运用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轻度(Ⅱ~Ⅲ级)和重度(Ⅳ~Ⅴ级);将轻度患者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试验组8例;重度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试验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红外偏振光;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运用肌电图检测,比较面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在轻度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面神经DML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在重度患者试验组面神经DML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红外偏振光治疗重度Bell麻痹有其疗效,肌电图评估可作为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激素治疗Bell麻痹介入的时间对Bell麻痹的治疗效果,论证激素治疗的介入时机、延期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Bell麻痹发病阶段分为急性期组(发病7d内接受激素治疗)、持续期组(发病820d内接受激素治疗)以及恢复期组(发病20d后接受激素治疗)。采用Sunnybrook评分系统和House-Brackmann评分系统评价面部功能。评价患者初诊时和完成治疗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结果急性期组和持续期组在治愈率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持续期组与恢复期组比较,P<0.05,急性期组和持续期组的治愈率均高于恢复期组。结论不论Bell麻痹严重程度如何,均应在急性期尽早进行激素治疗,以在早期减轻面神经的炎性反应,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即使错过急性期,也不应放弃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5.
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方法将起病到就诊时间为120 d内的病人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两组(单数为第1组,双数为第2组),每组150例,共300例。第1组用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第2组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激素、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理疗、按摩、针灸、中医药等)。通过两组的疗程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两组的疗程和治疗效果出现显著差异(t检验,P<0.05),第1组的疗程明显短于第2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第2组,后遗症明显少于第2组,效果显著。结论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二者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能使面神经功能较快恢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近4年来笔者采用茎突孔内注射安定治疗面肌痉挛共3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21~55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其中1年内8例,5年内21例,5年以上3例。本组32例有30例曾接受口服药物、针灸、膏药、电刺激、普鲁卡因封闭等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来诊,2例为本方法治疗后1年复发病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均进行头颅CT、脑电图、肌电图检查排除了继发性面肌痉挛。治疗后全部进行随访观察疗效。 药物剂量依治疗当时的疗效及是否出现口角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应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Bells麻痹(面神经炎)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9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茎乳孔药物注射加上自我手法按摩和面肌功能锻炼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跟踪随访180例,随机分成2组,进行疗效分析.治疗组92例,在门诊应用2%利多卡因2ml,甲钴胺250μg,ATP针40mg,地塞米松5mg进行茎乳孔注射,1次/d,连续7d;之后隔日1次,共7次;同时加上自我手法按摩和面肌功能锻炼.对照组88例,采用电针、自我手法按摩及面肌功能锻练.治疗前后按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在Ⅰ级治愈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茎乳孔药物注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开始治疗的时间早,可以缩短治疗进程,经济简便,无后遗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茎乳孔面神经直刺法治疗半面痉挛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自2001-02~2005-05月采用经茎乳孔面神经直刺法治疗半面痉挛症的286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286例,270例治疗后痉挛解除,11例因穿刺点出现血肿而停止治疗,血肿吸收后重新穿刺治疗;5例因疼痛敏感,无法耐受而放弃治疗。本组病例随访1~2年,其中36例复发。但痉挛的程度比治疗前减轻。再次治疗仍然有效。结论 经茎乳孔面神经直刺法治疗半面痉挛症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复发率较低、效果显著、易于推广,是治疗半面痉挛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五官超短波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 面神经麻痹 3 4例 ,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结果 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总有效率为 97 1%。结论 五官超短波可促使药物吸收 ,达到神经受损的部位 ,促进血液循环 ,解除血管痉挛 ,减轻神经水肿 ,缓解对神经的压迫 ,改善面神经营养 ,恢复面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4.5%,总有效率95.5%,均高于对照组的28.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对于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赛莱乐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赛莱乐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87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给予赛莱乐10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28天;对照组38例,应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28天。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痛觉过敏、痛觉减退治疗后有效率达66.7%和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9%和55.2%(均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治疗后均有一定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赛莱乐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炎亦称Bell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传统的急性期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但因其副作用及部分患者易合并其他疾病而不能推广使用。笔者通过随机对照研究,以探讨β-七叶皂苷钠(七叶皂苷钠)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及其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配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冶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丙戊酸纳组、药物局部注射组、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组。结果 丙戊酸纳组有效率70%,药物局部注射组有效率73.3%,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组有效率90%,明显优于前两组。结论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丙戊酸纳组、药物局部注射组、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组。结果 丙戊酸纳组有效率70%,药物局部注射组有效率73.3%,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组有效率90%,明显优于前两组。结论 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 10 4例因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患儿的患肢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或胫后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 (MCV)、末端运动潜伏期 (dML)、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末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 (dCMAPA)、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 (SNAPA)等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坐骨神经支配肌针极肌电图 (EMG) ,以及 2 1例患儿双下肢H反射。结果 肌注后 2~ 7天已可检出多项电生理异常。腓总神经支的神经传导速度 (NCV)异常率 (6 8.0 % )明显高于胫神经支 (4 3.5 % ) (P <0 .0 5 )。腓总神经SCV、SNAPA和dML、dCMAPA异常程度与病期正相关 (r =0 .30 6 8,P <0 .0 0 5 ;r =0 .2 96 3,P <0 .0 0 5 ;r =0 3376 ,P <0 .0 0 1;r=0 .2 15 7,P <0 .0 5 )。 8个月以上病期的NCV值异常程度明显加重 (P <0 .0 5 )。腓总神经NCV各项配对t检验发现运动纤维dML和dCMAPA异常程度重于感觉纤维SCV和SNAPA(P <0 0 5 ,P <0 .0 0 1)。 11例 (5 2 .4 % )患儿H反射异常。结论 化学药物对神经髓鞘传导功能有直接损伤。坐骨神经运动纤维的电生理异常早于且重于感觉纤维。腓总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检测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8个月以上病期的损伤神经恢复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的发病早期(1周内)采用药物、物理、康复综合性治疗。结果 完全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有效率为86%。不完全性周围性麻痹的有效率为97%,总有效率为94%。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88%,三个疗程的有效率为100%。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痛程,显效率明显提高,一般以三个疗程为宜,老年人有伴发病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脑生素治疗贝尔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且缺乏特异性,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应用,本病已能获得早期诊断。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传统治疗方法多为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扩容及对症处理,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我们在上述原则处理同时,加用尿激酶从颈内动脉局部给药溶栓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