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岛地区献血者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应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结合限制性酶切分析检测138名健康无偿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唾液标本中人疱疹病毒6型(HHV-6)DNA,并对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以调查献血者HHV-6的感染状况,探讨HHV-6感染与献血者性别、年龄和血型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人群中人疱疹病毒(HHV),包括人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EBV)、HHV-6和HHV-7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55例南京市无偿献血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全血DNA,巢氏PCR扩增HCMV、EBV、HHV-6和HHV-7特异性序列,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 55例献血者中EBV、HCMV、HHV-6和HHV-7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50.9%、5.5%、49.1%和21.8%,并且存在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HHV筛查对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肾透析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标本中HHV-7DNA,探讨肾透析人群中HHV-7的感染及致病作用。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50例肾透析病人和54例正常健康人PBMC和血浆标本中HHV-7DNA进行定性检测;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图谱分析以确定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结果①50例肾透析病人PBMC中HHV-7DNA阳性率为82.0%(41/50),血浆中HHV-7DNA阳性率为16(8/50)。②54例健康献血员PBMC中HHV-7DNA阳性率为51.8%(28/54),血浆中HHv-7DNA阳性率为0%(0/54)。③统计学分析表明肾透析病人和健康人献血员PBMC标本中HHV-7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10.57,P<0.05;肾透析病人血浆可检测到HHV-7DNA,而健康献血员血浆标本中HHV-7DNA阴性,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9.36,P<0.05)。结论①肾透析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HHV-7的感染率较高,提示肾透析过程中可能存在该病毒的交叉感杂或潜伏HHV-7的激活。②巢式PCR结合限制性酶切分析是检测HHV-7感染敏感、特异和有效的方法。③部分肾透析病人血浆中可检测到HHV-7DNA,提示这些病人体内存在HHV-7的活动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发热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7(HHV-7)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n-PCR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HHV-7DNA。结果:在发热疾病组(A组)中血浆HHV-7DNA阳性率为31%,健康对照组(B组)及非发热疾病组(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和7%。结论:在广州地区的发热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7感染具有一定的病原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疱疹病毒7U41细胞内表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类疱疹病毒7(human herpesvirus7,HHV-7)U41的表达时相及细胞内定位。方法 免疫荧光检测U4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RT-PCR检测U41RNA的表达时相。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无论在HHV-7感染细胞或HHV-7U41转染细胞,U41蛋白都是仅在其胞核中弥漫性的分布,在分别加入CHX(cycloheximide)和PPA(phosphomofomic acid)作为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抑制剂感染细胞中,U41的表达时相检测结果显示U41蛋白在HHV-7感染细胞中是一早期表达蛋白。结论 HHV-7U41在病毒复制的早期表达,并积累于细胞核中,可能与调控病毒DNA模板延伸以及病毒DNA的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6.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疱疹病毒[1],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人类疱疹病毒6型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健康成人中约有60%~90%有感染HHV-6的证据[2],但是各地的感染率不尽相同。HHV-6可能与临床上多种疾病相关,如AIDS、淋巴瘤、以及各种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等,因此颇受重视。为了解HHV-6在福州地区的感染情况,笔者调查了福州市无偿献血者中HHV-6感染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与处理随机选取2003年9月~11月福建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120份外周血样本,EDTA抗凝。筛查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均为阴性,ALT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eta分析中国普通人群中HHV-8(人类疱疹病毒8型)的感染情况,为临床HHV-8检测必要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R3.1.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阳性合并率并发表偏倚评估。结果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13篇,共调查12828例,中国普通人群中HHV-8阳性率合并值为9%[95%CI(7%,13%)]。分层分析:男女阳性率分别为9%,9%(P0.01);≤30,31-40,≥41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7%,9%,11%(P0.01)。发表偏倚检测:纳入文献异质性检测(I2=97.350%,P0.1),异质性较高出现偏倚。结论中国普通人群中HHV-8感染率较高,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布差异,在输血及器官移植术前检测有潜在风险,需加强对HHV-8检测的重视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类疱疹病毒6型与造血紊乱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人类疤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造血紊乱的关系及对造血细胞移植受体的影响,用PCR法检测132例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HHV-6 DNA特异序列,另对15例移植受体移植前后BMMNC HHV-6 DNA及血清抗HHV-6抗体滴度进行比较,并作病毒分离。结果表明,各组血液病患者的HHV-6 DNA阳性率不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和急性白血病(AL)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移植后受体HHV-6 DNA阳性率及血清抗体滴度均较移植前升高,4例延迟植活患者中3例出现血清抗体滴度增长,1例移植失败患者移植后检出HHV-6 DNA,并出现脑炎症状。结论提示,HHV-6感染可能与ITP和AL相关。造血细胞移植受体移植后出现HHV-6的活化或感染可能与部分患者延迟植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7例住院的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DNA载量,并用ELISA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IgM和HHV-6IgG。结果:127例药疹患者中15例(11.8%)患者有HHV-6活动性感染,其中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最多见,占46.7%,还可见于发疹型(EE)、多形红斑型(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剥脱性皮炎型(ED)。HHV-6感染组男性的药疹发生率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5);HHV-6感染组DIH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1);HHV-6感染组较无HHV-6感染组更易发生发热(P<0.05)、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P均<0.01);HHV-6感染患者药疹发病潜伏期和病情控制时间均显著长于无HHV-6感染组(P<0.01);药疹患者入院时和恢复期的HHV-6I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HHV-6活动性感染最常见于DIHS,也可见于EE、EM、SJS和ED;HHV-6感染与DIHS的发生密切相关;有HHV-6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系统损害多、潜伏期长、治疗所需时间长;药疹患者有较高的HHV-6潜伏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源性皮炎患者临床表现特征,观察患者人疱疹病毒和细小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药源性皮炎患者以及100例健康受检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重症组、非重症症组以及过敏综合征(DIHS)组。观察药源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HHV-6)、人疱疹病毒7型(HHV-7)、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及人类微小病毒B19(PV B19)]阳性率。结果药源性皮炎分类表明:患病率最高的为猩红热型药疹(EE)和非重症型;临床特征分析表明:三组在发热、肝功能异常和潜伏期方面,差异显著(P0.05),DIHS组最高,非重症组最低;血清病毒检测表明:DIHS组与重症组患者的HHV-6、HHV-7、EBV、CMV感染阳性率均高于非重症组和正常组,其中DIHS组最高,重症组次之,正常组最低。各组之间PV B-19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IHS患者具有显著的发热和肝功能损伤症状,其发病与HHV-6、HHV-7、EBV、CMV相关,故病毒感染是药源性皮炎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时应注意避免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本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OBI)发展预后以及性传播的可能。方法追踪随访25名来自2010-2012年确认为OBI的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HBs Ag,常规核酸检测方法(NAT)及Nested-PCR方法扩增BCP/PC、S基因确认HBV DNA的存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QPCR)定量乙肝病毒载量。结果从25名OBI献血者,成功追踪回访15名及6/15名献血者配偶,15名OBI献血者男女比例为8∶7,病毒载量范围在(10-121.8)IU/m L(中位数14.3 IU/m L),9/15例为抗-HBc阳性。在2-4年后的随访结果,15名OBI献血者有4名(26.7%)转为显性HBV感染(HBs Ag+/HBV DNA+),7名(46.6%)献血者HBV转阴(HBs Ag-/HBV DNA-),4名(26.7%)仍呈OBI持续感染状态(HBs Ag-/HBV DNA+)。OBI转为HBV的献血者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原来OBI感染状态(P0.05),而仍维持OBI感染献血者的病毒载量与2-4年前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6名OBI献血者的配偶,均为没有感染HBV(HBs Ag-/HBV DNA-)。结论感染OBI献血者存在自然清除病毒及转为显性HBV感染的发展预后,HBV感染者的起源是否与OBI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7年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4 164例患者的8种人类疱疹病毒(HHV)筛查结果,研究血液系统疾病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中HHVs活化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筛查8种HHVs的活化感染谱。结果:在4 164例患者中共检测到HHV+者2 052例,总阳性率为49.28%。对其中2 994例涉及8种血液系统疾病和allo-HSCT后患者的HHVs感染谱分析表明,EBV+率最高(29.49%),其次为HCMV+(23.15%)、HHV-6+(18.77%)、HHV-7+(17.64%),其他4种HHVs+率均≤2.1%。除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EBV感染构成比最高外,其他疾病组多种HHVs感染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单一HHV感染。各疾病组间的HHV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9,P0.05)。分别对每种HHV在各疾病组间的阳性率分析显示,除HHV-8外,其他HHVs+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液病患者HHVs活化感染谱不同。活化HHVs感染以EBV、HCMV、HHV-6和HHV-7为最常见,且不同活化感染的HHVs类型与不同血液疾病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人疱疹病毒6型(HHV-6)与幼儿急疹(ES)、良性和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发生有关,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引起致死性感染。HHV-6与同属B疱疹病毒亚科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及人疱疹病毒7型(HHV-7)存在抗原交叉,选择特异性高的免疫原性蛋白作为抗原,是提高HHV-6特异性抗体检测准确性的关键。本研究选择HHV-6特异性被膜蛋白101K编码基因进行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前诊断HHV-6感染可行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抗体滴度测定(在双份血标本中表现为抗体滴度动态上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病毒培养,这两种方法都是回顾性诊断HHV-6感染,而且HHV-6病毒培养需同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一起培养,这在常规诊断实验中并不实用.而在抗体滴度检测方法中,在发病最初五天内采集的标本检测不出抗体,仅在恢复期或发病晚些时候采集的血标本中可检出抗HHV-6抗体,而且急性期血标本IgM抗体检测作为常规诊断方法,远非所说的敏感、特异.在一出现症状就收集的血标本中,超过25%的标本HHV6IgM抗体阴性,而且起病后典型的IgM应答反应仅持续5~7天.  相似文献   

15.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也称为卡波氏肉瘤(KS)相关性疱疹病毒.近年的研究发现一些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受体存在HHV-8感染.然而,目前对于HSCT传播HHV-8的可能性及HHV-8感染是否引起HSCT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等仍存争议.本文就HSCT后,HHV-8感染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本地区自愿献血者5项输血感染指标漉行情况.方法:对自愿献血者血液进行谷丙转氮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梅毒、抗HIV等五项输血感染指标实验室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自愿献血者5项输血感染指标实验室结果总体阳性率为7.6%,其中ALT和HbsAg不合格是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和过往病史的询问,开展献血者健康教育,提高献血者身体素质。控制疾病流行;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开展检测,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HHV-7是近年来发现的疱疹病毒家族成员,属于β-疱疹病毒家族。原发性HHV-7感染通常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时期。约80%的成年人群抗体阳性。该病毒可持续存在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唾液腺中,而且可分泌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国内外学者研究了与HHV-7感染有关的一系列疾病,如婴儿急疹、器  相似文献   

18.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由于研究过程所采取方法不同,对于白血病病人感染HHV-6情况的报道也不一致.本研究首次运用巢式PCR检测了38例髓系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HV-6 DNA,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0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8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HHV-6的DNA检出率相比,AML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降低,而CML中则无明显异常,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梅毒血清学检测在大连血液中心献血者筛查中作为HIV替代检测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8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间大连市血液中心的血液检测数据,按献血者年龄、性别、类别和时间段分别比较不同献血人群的TP和HIV的流行率,估算通过梅毒血清学检测排除的HIV窗口期感染的频率。结果共有321973份血液标本数据纳入统计分析,确认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1393例、确认HIV抗体阳性献血者58例,梅毒与HIV合并感染仅4例。大连地区献血者中梅毒和HIV的流行特征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献血者类别及变化趋势的差异。梅毒血清学阳性的血液检出HIV阳性频率显著高于梅毒血清学阴性的血液(P<0.05),但对HIV的检出只有较低的敏感度(7.69%)和阳性预期值(0.21%)。HIVRNA检测的实施进一步降低了梅毒血清学检测对献血者HIV感染检出的敏感度。研究期内,梅毒血清学检测对HIV窗口期的排除率仅为6.5×10-7。结论在本中心现有的HIV抗体和HIVRNA联合检测条件下,梅毒血清学检测作为大连地区献血者HIV替代检测指标的应用价值极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BsAg+/HBV DNA-无偿献血者感染转归及发展预后。方法对常规血液筛查结果为HBsAg+/NAT-献血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追踪随访,采用巢式PCR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QPCR)确认追踪血样HBV DNA存在,及化学发光方法复检献血者HBsAg,分析该类献血者的感染转归及发展预防后情况。结果常规血液筛查从40 851例献血者检出114/40 851例(0.28%)HBsAg+/NAT-献血者,经巢式PCR、QPCR及化学发光方法对HBV DNA、HBsAg确认,有96/114例(84.21%)确认为HBsAg+/HBV DNA-。对96例HBsAg+/HBV DNA-献血者追踪,获得30/96例(31.25%)献血者追踪检测数据。30例HBsAg+/HBV DNA-献血者有10例(33.33%)献血者转为康复状态(HBsAg-/HBV DNA-),13例(43.33%)献血者转为显性HBV感染(HBsAg+/HBV DNA+),7例(23.33%)仍维持HBsAg+/HBV DNA-感染状态不变。3种感染转归状态献血者(康复、不变、阳转),以康复组的抗-HBs由阴转阳比例更高(P0.05)。结论 HBsAg+/HBV DNA-献血者存在自然康复及转为显性HBV感染的情况,建议对HBsAg+/HBV DNA-献血者定期多次采血检测,根据不同复检结果,进行献血资格淘汰或保留,有利于减少献血者资源流失,同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