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研究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漾  曾宪容  刘鸣  杨友松 《中国针灸》2004,24(3):218-220
目的:研究国内外对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差异及下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总结近20年来相关文献的内容,比较国内外研究在结论和临床试验方法学的差异,并指出了国内研究的不足.结论:为了证实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有必要采用国际公认的具有高质量论证强度的研究方法,并且疗效指标应选择长期终点指标.  相似文献   

2.
体针与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谭吉林  李国辉 《中国针灸》2004,24(6):371-373
目的:观察体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头针组,治疗28天.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意义;体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针分期针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相似文献   

3.
头皮针提插动留综合手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任彦红 《中医杂志》1997,38(8):475-476
头皮针“提插动留”综合手法是导师王岱教授、冯春祥教授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手法,笔者于1992~1996年间,运用这一针刺手法对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全部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均为已脱离危险期、病情较稳定的急性中风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4.
聂文彬  赵宏 《四川中医》2012,(3):109-111
目的:温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痉痉挛性肩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肩痛患者,温针经筋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测量(ROM)、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定。结果:两组在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Ashworth分级等方面的评价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经筋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温针经筋刺法可以有效缓解痉挛性肩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肩关节活动角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且安全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予患侧肢体阴阳对刺法治疗。对照组31例予患侧肢体阳明经刺法治疗。2组均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ADL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4.11%,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法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玉杰 《中医杂志》2004,45(11):826-828
目的:观察择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择时治疗组(观察组)和不择时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选择每日辰时(上午7~9时)应用艾条灸足三里穴,配以神阙穴,每日灸1次,每次每穴20分钟,配合中药通络汤,每日1剂,辰时一次性温服.对照组除辰时以外随意选择时间治疗,其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以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除血浆比粘度、血沉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选择适当的治疗时间,符合现代时间治疗学观点,同样的治疗方法下,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棱针点刺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军  李乃芳 《中国针灸》2007,27(6):424-426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湿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三棱针点刺病变部位与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开瑞坦,外用派瑞松软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愈显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1%,愈显率为42.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愈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棱针点刺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肯定,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及睡眠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约20%~6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受到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主动康复的愿望明显降低,以至延缓神经功能康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对针灸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统计方法数据用专用软件RevMan4.1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篇RCT共585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6篇均为低质量试验,均未使用盲法;Meta-分析的结果,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比值比(OR)为3.55,95%的可信区间[2.50,5.05],P<0.0001.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可能有效,但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尚不能充分肯定,需高质量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伯清  周平  祝玉朴 《中国针灸》2005,25(4):240-242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最佳方案.方法:将183例脑卒中患者分头体针组(62例)、头针组(60例)、体针组(61例)进行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头体针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头针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24例,无效7例;体针组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28例,进步19例,无效3例.头体针组与体针组之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的头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疗前后TCD脑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加强(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康复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采用热补针法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灸穴取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康复组的67.5%(27/4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M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其改善程度针刺结合康复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早期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中心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通过观察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检验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腹针试验组和牵引对照组.试验组以规范的统一处方腹针治疗,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等;对照组采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进行悬吊牵引.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的90天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结果:腹针试验组的近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7.3%、92.7%;牵引对照组分别为82.0%、82.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且疗程短,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总结近5年来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分子水平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科研、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抗兴奋毒性、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因子、防止细胞内钙超载和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对近5年来针刺对分子水平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报道。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其内在联系和共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病针灸研究中的新思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喆  赖新生 《中国针灸》2004,24(1):69-72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回顾近年国外大量有关神经干细胞(NSC)的研究成果,系统复习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结果,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促进了内源性NSC参与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修复与重塑.开展针灸与NSC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脑缺血后内源性NSC激活作用的研究;针灸对内源性NSC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类工作尤其是重点研究针灸对脑缺血后NSC的分化、增殖和迁徙的影响规律等,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从症状、体征、肺功能以及血清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NF-γ)等方面探讨针刺临床疗效及取效机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减少哮喘的发作,但观察组肺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加强药物的平喘作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关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继安 《中国针灸》2005,25(11):760-762
目的:观察通关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通关开窍针刺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通关开窍针刺法,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进行西部失语症AQ指数评价及对比.结果:观察组见效快、疗效好,经统计对比15天(P<0.05),30天(P<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关开窍针法结合规范用药及康复指导可发挥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规范用药及康复指导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