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梗阻性黄疸(梗黄)主要由原发性胆管癌、肝癌、胰头壶腹癌及转移癌侵犯胆管所致。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仍首选根治性手术,其治疗效果远高于单纯内引流术,但是在就诊的恶性梗黄病例中多数已属晚期,失去切除原发灶的条件,因此有效的姑息内引流术显得更为重要。自1998年以来,我院运用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黄28例,报告如卜.  相似文献   

2.
对2004-2006年我们应用经皮肝穿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平均7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瘙痒、发热消瘦乏力,肝区疼痛体重减轻,凡登白实验直接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相似文献   

3.
刘影  陈勇  刘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324-8324
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多数以梗阻性黄疸,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为首发临床表现,目.癌肿多数已较大或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已无法行根治性手术,而采取减黄手术。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T型管内引流行减黄手术,达到了传统减黄手术的效果,且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现临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对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方法:对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患者23例次,行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及胆管置管。结果:23例患者均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黄疸均明显减轻;为减少外引流的不良反应,行胆管支架置入术,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黄疸减退率100%。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是对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患者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其操作方法值得深入探讨及掌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周密的出院指导。结果:45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7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治疗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方面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四科收治的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分别采用ERCP与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5 d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PTCD相比,ERCP在治疗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较快[(94.9±11.58)μmol/L vs.(84.3±15.50)μmol/L,t=2.946,P=0.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3%vs.21.4%,χ2=4.469,P=0.035),但手术成功率(96.7%vs.92.9%,χ2=0.429,P=0.51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两种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9.5%vs.18.5%,χ2=0.767,P=0.381)虽无明显差异,但相比ERCP,在手术成功率(95.2%vs.70.4%,χ2=4.795,P=0.029)和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206.3±13.26)μmol/L vs.(186.8±20.59)μmol/L,t=-2.516,P=0.015]方面PTCD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于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不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除梗阻;而对于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由于PTCD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梗阻症状,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入住本院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均在PTBD治疗的基础上,同步开展ERCP胆道支架植入治疗,而对照组39例患者,仅行单纯的PTBD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术后并发症率、患者生存时间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前TBIL中位值均在330μmol/L以上,且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术后1周观察组下降至(164.1±82.3)μmol/L ,对照组则为(258.1±92.6)μmol/L ,术后1个月则分别进一步下降至(52.5±11.5)μmol/L和(78.1±22.3)μmol/L ;DBIL则从术前的180μmol/L以上降低至术后1周观察组的(81.4±14.5)μmol/L和对照组的(138.1±37.1)μmol/L ,术后1个月,两组数据进一步下降至(27.4±17.7)μmol/L和(44.6±21.5)μmol/L。术后对比显示,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9例,占36.5%,对照组则为35例,占89.7%;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平均为(227.5±62.1)d ,对照组则为(132.5±42.2)d ,上述各项数据对比,观察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PTBD姑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开展ERCP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能够更为显著地提升患者胆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梗阻性黄疸应用中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5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并观察疗效。结果56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全身情况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价值。方法经皮肝穿刺外引流103例,内外引流27例,支架内引流134例。结果术中心脏骤停2例,心率降低至50次/min以下59例,明显疼痛51例,术后明显消化道出血需输血者16例,逆行感染15例,引流管从胆道脱出3例,引流管边缘外漏胆汁23例,拔管时引起胆汁性局限性腹膜炎14例。结论经皮肝穿刺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严密观察病情,细致的护理能够降低风险,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2002—01/2008—12我院收治的恶件梗阻性黄疸患者69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恶性梗阻黄疽共69例,其中男52例,女17例,男:女=3.0:1,年龄19~82(平均50.5)岁。病因胰头及壶腹癌46例,胆管癌14例,肝癌7例,胆囊癌2例。发病至今就诊最短时间是5d,最长11个月,平均1.6个月,就诊时除皮肤黏膜黄染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症状,其中腹痛52例,占75.36%,食欲减退47例,占68.12%,消瘦乏力36例,占52.17%,白陶土样大便17例,占24.64%,体检发现肝大39例,占56.52%,腹部包块23例,占33.33%,胆囊增大16例,占23.1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无法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并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42例患者放置胆道金属支架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0%(42/42);术后2周内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30例(71.4%),明显减退12例(28.6%);2例(4.8%)发生胆管炎,3例(7.1%)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平均支架维持通畅时间为9.6个月;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27/42)和19.0%(8/42)。结论: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梗阻性黄疸3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院2000-200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梗阻性黄疸33例,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9例,年龄32~70(49.5±6.8)岁。临床表现:发热28例,腹痛25例,皮肤瘙痒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伴有右上腹钝痛、闷胀、恶心厌食等消化道症状28例,伴有休克3例。实验室检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胆源性肝脓肿介入治疗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并发胆源性肝脓肿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6~2006-05并发胆源性肝脓肿的MOJ病例12例,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肝脓肿均得到控制,经随访7例死于恶性肿瘤进展,另5例仍带瘤生存。结论:针对胆源性肝脓肿的大小、分布、数目等情况,采用脓腔穿刺抽吸引流术、经导管脓腔/胆道抗生素灌洗术、动脉和(或)静脉内抗生素灌注术等综合介入治疗,初步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分析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5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其中4例经抗感染后好转,1例术后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PTCD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5.
PTCD内外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8例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2001—03/2006—07共行PTCD内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8例,通过围手术期系统护理,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1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7.8%(175/179),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9%(166/175)。术后每天引流量100-1000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7-89d,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下降(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为4.0%(7/175)。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1998~2003年择期手术的70岁以上高龄梗阻性黄疽围手术期处理5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淑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269-4269
ERCP是一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和微创性的治疗方法。ERCP是许多良恶性胰腺和胆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外科手术,对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植入假体,以缓解胆道梗阻症状[1]。体内假体植入术比经皮方法危险性小,且不需要外科手术,可缓解症状,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低[1]。笔者对肝恶性肿瘤致多次梗阻性黄疸行ERCP 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病例男,43岁,患者因肝炎后肝硬化、肝右叶后下段小肝癌于2004年8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及肝癌切除术,2005年2月行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平均半年来我院复查。2007年5月22日因纳差、乏力,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2周入院,大便呈白陶土色。ALT:184U/L、AST:108U/L、TBIL:32.7umol/L、GGT:91U/L、GLU:8.58mmol/L。血常规正  相似文献   

20.
总结12例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所有患者均因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胆管引流失败而改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其中5例行经胃经肝内胆管穿刺造瘘术,7例行经十二指肠经肝外胆管穿刺造瘘术。护理要点:术前评估与合并疾病护理,心理支持,胃肠排空准备;术中心肺功能监护,手术操作配合;术后监护及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2例患者住院10~16 d,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6.67%),1例经胃经肝内胆管穿刺造瘘术患者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及气腹,予内镜下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腹腔穿刺引流术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经十二指肠经肝外胆管穿刺造瘘术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予腹腔血管造影、栓塞止血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