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MRI对脊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7例中发生予胸椎2例,腰椎4例,骶椎1例;其中2例仅累及椎体,5例累及椎体和附件;6例累及单个椎体,1例累及相邻2个椎体。MRI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中6例病灶为囊实性混杂信号灶,1例为中等信号相对均匀实性肿块灶;5例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中等强化,囊变区中心不强化,囊壁中度强化。结论 MRI对脊椎骨巨细胞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结合CT扫描对多数病例术前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骨巨细胞瘤常见和典型的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GCT)常见和典型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CT患者的临床与MRI表现,将60%病例拥有的表现定义为常见表现,拥有所有常见表现的病例为典型病例. 结果 病变位于长管骨骨端63例,占65.63%;T1WI以中等信号为主夹杂低和/或高信号61例,占63.54%;T2WI以中等信号为主夹杂小片状高信号68例,占70.83%;病变内有液化、坏死69例,占71.88%;病变内无液-液面84例,占87.50%;病变达关节面或椎体终板者87例,占90.63%;病变邻近关节内无积液者75例,占78.13%;无软组织肿块者58例,占60.42%;病变边缘均有环形或不全环形的低信号带96例,占100%;病变边缘有不同程度水肿61例,占63.54%;58例增强扫描中,显著性不均匀强化48例,占82.76%;同时具有上述表现的病例共10例,占10.41%. 结论 GCT常见的MRI表现为:病变发生于20~40岁患者的长骨骨端;T1WI和T2WI以中等信号为主;边缘常有环形的低信号带;常出现液化、坏死但出血和液面较少;病变邻近关节面但多无关节积液,多无软组织肿块形成、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常呈显著的不均匀强化,典型病例少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的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资料与方法37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将90%以上病例所拥有的表现定义为特征表现,60%以上病例所拥有的表现定义为常见表现。结果(1)皂泡征表现为病变内≥3个的圆形皂泡样小囊,呈水样长T1、长T2信号,边缘光滑清晰,增强扫描边缘环形强化;(2)特征表现有:病变内出现皂泡征36例,占97.30%;病变内无高信号出血37例,占100%;病变边缘有低信号环37例,占100%;实性部分显著不均匀强化35例,占94.59%;(3)常见表现有:T1WI实性部分呈均匀的等或稍高信号25例,占67.57%;T2WI实性部分呈较均匀的中等高信号27例,占72.97%;病变达关节面下或椎体终板24例,占64.86%;病变无液-液平面26例,占70.27%;病变内有坏死24例,占64.86%;无软组织肿块者31例,占83.78%;病变边缘有不同程度水肿26例,占70.27%;病变邻近关节腔内无积液者29例,占78.38%。结论GCT的MRI常见和特征表现为:病变多发生于20~40岁患者的长骨骨端,病变内出现皂泡征,一般无高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生在脊椎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CT、MRI表现并与病理分级对照,以提高对相关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探讨C T、M 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其中C T检查10例、M RI检查11例。结果病变位于颈椎1例,胸椎3例,腰椎3例,骶椎6例,病理分级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Ⅱ级以上占76.9%(10/13)。11例见突入椎管的软组织肿块,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Ⅱ级以上占81.8%(9/11)。3例有骨嵴,病理分级为Ⅰ~Ⅲ级各1例。11例为椎体及附件同时受累,Ⅰ级1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Ⅱ级以上占90.9%(10/11);双侧附件受累6例,其中Ⅰ级1例、Ⅱ级5例,Ⅱ级以上占83.3%(5/6)。结论脊椎骨巨细胞瘤以Ⅱ和Ⅲ级多见,椎管内软组织肿块、肿瘤同时累及附件、骨质破坏的方式、是否伴有骨质硬化、钙化和瘤骨等征象有助于脊椎GC T的诊断和肿瘤级别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晓玲  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3):338-340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肿瘤在T1WI上以中等信号为主,夹杂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上以中等信号为主,夹杂小片状高信号。MRI对软组织蔓延等侵袭性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普通X线片及CT。结论:MRI能改善对软组织蔓延等侵袭性特征的评价,可提高对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并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7.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MRI表现: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价值。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动脉产骨囊肿的平片CT片和低场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MRI表现可归纳为:T1WI和T2WI上均呈囊状膨胀性 骨破坏,边缘表现为分叶状细薄的低信号强度环,病变于T1WI为稍高于骨骼肌的不均匀信号强度, T2WI则构成多发囊腔状不均匀高信号强度,并间有多数低信号分了一,囊腔内常出现液-液平面。  相似文献   

8.
长骨骨巨细胞瘤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立莎  周洲 《放射学实践》2000,15(3):229-229
长骨以溶骨破坏改变的主骨巨细胞瘤文献报道较少,且易误诊为骨肉瘤[1],本文对2例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进行报道如下。例1 女,36岁,干部。因右下肢麻木伴疼痛5个月,加重2天并活动受限就诊。体检:右股骨下段内侧略有肿胀,压痛明显,过伸、过屈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温度正常,不红。X线表现:右股骨下段干骺端可见一类球形宽度减低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其前部骨皮质有中断,局部软组织肿胀,软组织内有少许骨样组织,未见骨膜反应,病变未及关节。X线诊断:右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考虑骨肉瘤可能性大)(图1)。手术所…  相似文献   

9.
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 of the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表现,探讨其MRI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CTTS的6例MR检查。结果:6例MR均表现为四肢骨旁软组织肿块,肿瘤与骨骼肌相比,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2例增强扫描呈中度增强,2例伴邻近骨质破坏。结论:MRI对GCTTS具有一定的特点信号,结合其部位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信号特点,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部GCTT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其MRI信号特点。结果:12例中,6例位于右手拇指掌侧,4例位于手指指间关节周围,2例位于手腕部。MRI图像均可见软组织肿块紧贴或包绕肌腱生长,6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呈分叶状,2例呈梭形。T1WI见7例肿块与骨骼肌对比呈等、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T2WI见6例呈稍高、低混杂信号,GRE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3例呈等信号,3例呈低信号。病理检查镜下见肿瘤细胞由单核细胞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结论:手部局限性GCT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GCTTS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术后椎间盘炎的MRI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MRI对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5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术后椎间盘炎MRI检查,其中13例发生在腰椎,2例腰骶椎同时受累;均行矢状位及横断位SE序列T1WI、T2WI扫描,部分病例作了冠状位扫描;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5例中17个椎间盘炎,其中13个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呈不同程度破坏、碎裂;3个椎间隙变化不明显;1个椎间隙增宽,椎间盘肿胀增厚。T1WI13个椎间盘呈长T1信号,4个呈等信号;T2WI15个呈长T2信号,2个呈短T2信号;14个髓核内正常裂隙状短T2信号消失。相邻椎体受累破坏程度不一,均未见塌陷,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有8例椎旁软组织肿胀,其中2例累及硬膜外间隙。5例Cd-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间盘及邻近椎体、椎旁软组织明显异常强化。结论:MRI对诊断术后椎间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优于平片及CT。  相似文献   

12.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分析骨巨细胞瘤MRI表现与其病理基础的关系。方法 对 2 1例骨巨细胞瘤进行组织学观察 ,分析MR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 骨巨细胞瘤Ⅰ级 3例 ,Ⅰ~Ⅱ级 3例 ,Ⅱ级 13例 ,Ⅲ级 2例。肿瘤多数以实性为主 ,T1WI呈略低~等信号 ,T2 WI呈略低~略高信号 ,少数肿瘤囊实性区各约一半 ,以囊性区为主和伴液 -液平面者各 1例。 8例形成软组织包块。结论 MRI对骨巨细胞瘤的部位和骨内外侵犯范围显示良好 ;肿瘤的MRI表现与其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13.
颅脑转移瘤的MRI诊断(附4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MRI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9例脑转移瘤患者,男31例,女18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岁,所有病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MRI显示脑转移瘤主要为外源性,占91.8%;多发性较常见,占57.1%;转移部位多为脑实质(87.8%),其次为颅骨(6.1%)、软脑膜(4.1%)、幕下(2.0%)转移;大多数转移瘤的MRI表现为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肿块,实性部分多数均匀增强.结论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病史,大部分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颅底骨源性肿瘤的MRI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底骨源性肿瘤的MRI表现并与CT和病因对照,研究MR在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材料与方法:搜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骨源性肿瘤22例(软骨肉瘤3例,软骨瘤2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0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瘤1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全部行MR检查(11例行增强检查),8例行CT检查。结果:绝大部分肿瘤均有一清晰的边缘,T1W上呈低或等信号,T2W上呈不均匀高信号,T1W上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快速扫描技术在脊柱扫描中的应用(附30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新型、非损伤性检查方法。笔者采用Philips0.5T超导MR机的快速扫描技术,即本机型称为快速场回波序列(FFE),对304例脊柱疾患扫描。提出了FFE序列的优点,即可以增强影像的对比度,产生脊髓造影的效果;克服了MR检查时间长的缺点;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减少由于运动和血流产生的伪影,为脊柱MR检查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股骨近端、胸椎、骶椎各1例。MRI典型表现为多囊融合的囊实性占位,伴出血者可见液-液平面,T1WI稍低、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结论MRI对骨巨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诊断 [附2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20例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资料,结合手术病理讨论各种肿瘤的MRI特点.结果本组转移瘤7例,5例呈等T1和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2例呈长T1长T2信号,6例伴椎体骨质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5例淋巴瘤中3例T1WI呈等信号,2例为略低信号,1例T2WI为高信号,4例为等信号,1例伴胸4椎体骨质内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3例呈均匀性增强.黑色素瘤2例呈短T1短T2信号,可广泛侵及硬膜.海绵状血管瘤可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相似.胆脂瘤为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肿物充填于椎管内,对椎体骨质有压迫性破坏.脊膜瘤2例呈等T1等T2信号,呈明显均匀性增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骨髓瘤可见椎体及椎管内长T1长T2信号,有明显增强.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种类繁多,但以恶性肿瘤最多,其中以淋巴瘤,转移瘤占大多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胆脂瘤,有时与淋巴瘤,转移瘤MRI表现相仿.而脊膜瘤,黑色素瘤,神经源性肿瘤也可有相类似的MRI表现.因此诊断中应提高警惕,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X线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9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75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为36~70岁,40岁以上者占90%,均经X线检查确诊,并对其主要X线表现的发生几率进行了定量描述。结果:颈椎病的主要X线表现及其发生率依序是:椎体缘骨质唇样增生(77.7%),钩椎关节退变(58.9%),颈椎旋转及滑脱(55.7%),颈椎生理曲度改变(54.5%),锥间孔变小、变形(47.7%),椎间关节退变(41%),椎间隙变窄(40%),以及韧带钙化(34.4%)。这些X线征象往往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存于同一患者之中。结论:上述X线征象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依据,而极为重要的是双进双突征和/或棘突偏斜征,颈椎失稳滑脱,可看作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椎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椎巨细胞瘤22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4例颈、胸、腰椎巨细胞呈囊样或膨胀性破坏,其中11例呈偏心性,8例累及附件件有椎间盘变窄者7例,多椎体病变者3例;6例破坏区有分隔样骨嵴,4例合并椎体压缩骨折,5例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8例骶椎巨细胞瘤均位于骶椎中上部偏一侧为主。本组病例造成脊髓或马尾神经压迫8例。结论:脊椎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椎骨膨胀性破坏,常偏于一侧和累及附件,后期可侵犯相邻椎骨和椎间盘。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