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男性,46岁,因突发性头痛伴恶心8 d入院。入院前8 d突然出现发作性头痛,伴恶心,继而意识模糊,在神经内科保守治疗,不见好转,意识障碍加重,转入我科。查体:神志朦胧,呼之能应,不能回答问题,双瞳等大等圆,光反应迟钝,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不高,腱反射(++),左下肢病理征可疑。作头颅CT示右侧侧脑室,第三、四脑室血肿铸型。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及血管畸形。急诊行神经内窥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第二天复查CT示侧脑室血肿基本清除,第三、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额锁孔手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73例脑室出血铸型的临床资料。采用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15例(锁孔组)、脑室外引流术58例(引流组)。结果 出院时,锁孔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引流组(P>0.05)。锁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较引流组均明显减少(P<0.05)。锁孔组术后病死率(6.7%,1/15)明显低于引流组(29.3%,17/58;P<0.05)。锁孔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6.7%,1/15)明显低于引流组(31.0%,18/58;P<0.05)。结论 对于脑室出血铸型,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脑室穿刺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室穿刺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杨建芳原发性脑室出血(PrimaryIntraventricuarHemorrhage简称PIVH),一直被认为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疾病[1],但近年来由于CT问世及治疗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脑室穿刺术技术的开展,已明显降...  相似文献   

4.
脑内窥镜下手术清除铸型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室出血脑室铸型是脑出血的常见类型,既往多采取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或采川经侧脑室额角、三角区或枕角入路清除血肿。但我们发现穿刺引流患者死亡率高、病程长、疗效差,而外科开颅手术的致残率高,因此脑室出血尤其恼室铸型在临床治疗上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一类脑室出血。神经内窥镜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侵袭神经外科重要领域,我们尝试采用神经内窥镜于术治疗16名重型脑室出血脑室铸型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在于确定神经内窥镜在治疗脑室内肿瘤的作用。本文报告了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30例患有各种脑室内疾患的病人,病变包括7例胶液性囊肿、6例星形细胞瘤、3例亚室管膜瘤(subependymomas)、2例室管膜瘤,各为1例者有成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或成松果体细胞瘤(中间型)、表皮样囊肿、松果体囊肿、成神经管细胞瘤(medulloblastoma)、动静脉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黑色素瘤和胚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其中A组(2010年5月以前)27例采用脑室钻孔引流及间断腰穿治疗,B组(2010年5月以后)35例应用脑室镜及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分析患者术后48 h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 结果(1)A组27例中1例血肿清除>90%,9例血肿清除60%-90%,17例血肿清除<60%;B组35例中15血肿清除>90%,18例血肿清除60%-90%,2例血肿清除<60%,两组血肿清除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6个月随访,A组中ADL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6侧,Ⅴ级2例,恢复良好(ADLⅠ~Ⅲ级)有效率70.37%;B组中ADLⅠ级16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恢复良好(ADLⅠ~Ⅲ级)有效率88.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应用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具有血肿清除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注入脑室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5例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患者每天侧脑室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患者侧脑室注入尿激酶2万IU,连续3~7 d。两组患者在侧脑室引流管拔除后均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后每天行头颅CT检查,观察脑室血肿的变化;并观察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的状况。结果治疗组脑室血肿消失及侧脑室、腰大池置管引流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无1例出现脑积水及颅内感染,对照组出现脑积水7例(21.8%)、颅内感染8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注入脑室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有显著效果,可迅速清除脑室积血,缩短脑室、腰大池置管引流时间,减少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报告刘福星,侯健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5岁,平均52.5岁,其中46~65岁最多,共11例。有高血压史者10例,慢性头痛史3例。发病时舒张压超过14.7kPa者12例,正常者2例,余2例...  相似文献   

9.
二种术式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胼胝体侧脑窄手术入路与脑室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2例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成经胼胝体-侧服室入路治疗组和脑室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组,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治疗组20例,在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行血肿清除术;脑室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组行脑室钻孔置管引流术。结果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治疗组疗效良好率、病死率、脑室血肿清除率、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与脑室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治疗效果较好,适合于重度原发性恼室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单、双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脑室引流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置换术(双侧引流组)治疗,另对32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单侧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放液脑脊液置换术(单侧引流组)治疗。结果双侧引流组总有效率、死亡率、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与单侧引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侧侧脑室引流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合于重度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部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0例外伤性额部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16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44例)行额部或眶上锁孔入路,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血肿,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3)h,血肿清除率(89.5±5.2)﹪,平均住院时间6.8天,术后半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达到I级45例,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l例,V级0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部或眶上锁孔入路额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好等优点。但需严格选择病例及把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额骨颧突后蝶翼"锁孔"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应用神经内窥镜经额骨颧突后蝶翼"锁孔"入路对Willis环及其附近结构鞍区和岩斜区进行局部解剖学研究,探索临床经此入路到达该区域的可行性.方法本组采用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4例新鲜少年尸头,用软镜、硬镜交替配合使用,探讨了窥镜"锁孔"入路.结果 (1)采取眉梢外侧横行切口1.5~2cm,骨孔1cm,位置在额骨颧突后缘和蝶骨嵴外侧部的表面凹陷之间;(2)手术通道在硬脑膜内,蛛网膜外,位于额骨眶部颅面骨嵴和蝶骨嵴缘之间,蝶骨大翼表面的平坦浅凹沟内.(3)该"锁孔"窥镜入路通道虽然窄小,但辐射范围广,不但能达到Willis环,鞍区、海绵窦区、岩斜区,而且能达到对侧颈内动脉池.结论 (1)"锁孔"技术是依据放射影像学,针对病人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的材料设计和选择恰当的解剖窗口和手术通道到达目标,同时减少对周围结构的侵袭,降低手术副损伤;(2)在硬膜下腔中窥镜进入的角度和深度不是准确到位的主要因素,而主要因素是窥镜按照定位标志或沿途定位路径前进,就不能迷失方向,就能准确地到达目标;(3)在入路过程中应在蛛网膜壁层外进入,保证蛛网膜的完整性,一方面能保护脑组织,另一方面也防止破碎的脑组织涌入硬膜下腔,遮档镜头;(4)定位标志,即"路标"主要为额底骨嵴、蝶骨嵴缘、蝶翼凹沟、前床突和视神经、ICA床突上段,并且要明确"锁孔"入路沿途手术解剖定位"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清除外伤性单侧额叶血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经眉弓锁孔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1例外伤性单侧额叶血肿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神经内镜潜水技术清除血肿,应用PROLENE线皮内连续缝合切开。结果 所有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操作时间0.5~1 h,平均45 min。术后1 d,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率>90%有19例,70%~90%有2例。术后无术区继发再出血,无继发严重脑水肿。术后5~10 d出院,平均7.6 d。眉弓切口缝合线拆除后,无线结反应、无切口愈合不佳及切口明显瘢痕形成。结论 对于外伤性单侧额叶血肿,锁孔技术、神经内镜潜水技术联合PROLENE线皮内连续缝合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能达到最大的血肿清除效果和最佳的术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清除幕上脑实质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2-2017-01收治的高血压幕上脑实质内出血且手术清除血肿的6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4例在常规直切口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组30例在内镜下完成。结果对比2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可见治疗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所用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手术血肿清除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患者ADL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幕上血肿的治疗效果,不低于显微镜下微创清除血肿,治疗效果同样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结合锁孔技术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应用神经内镜结合锁孔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手术方式为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并在垫入隔片前后均置入神经内镜行多角度观察.结果 1例用神经内镜探查时发现并存的责任动脉,11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65例患者中术后62例(95.4%)疼痛消失,2例(3.1%)疼痛减轻,总有效率98.5%.治疗有效的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55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3年内2例复发,复发率3.1%.结论 锁孔技术手术创伤小,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用神经内镜探查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隔片位置,提高手术有效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极大的疾病.作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年发病率高达50.6/10万~80.7/10万,位居我国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首[1].  相似文献   

17.
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策略.方法 选择翼点锁孔概念,利用神经内镜的辅助技术,对33例鞍区的垂体腺瘤患者先行单纯显微镜辅助下手术切除,然后再联合神经内镜切除肿瘤,比较两种方法的全切率.结果 33例患者中先用显微镜辅助下手术获得全切20例,次全切13例;13例次全切患者再联合神经内镜手术后获得全切8例,次全切5例.联合神经内镜手术获得全切的例数(28例)明显多于单纯显微镜手术(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垂体腺瘤显微手术能够克服手术中的死角.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残余,保护垂体柄,减少并发症,大大提高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评价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择同期30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作为对照组。以病死率、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感染率、GCS评分、mRS评分、GOS评分等作为疗效指标。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神经内镜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病死率、GOS评分、出院时GCS评分、6个月mR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GOS≥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经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临床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5例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手术方式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在垫入隔片前后均置入30°神经内镜行多角度的观察面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判别责任血管,并观察确认垫片位置,辅助垫片调整.28例在显微镜下行微血管减压术,7例在内镜下手术操作. 结果 35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32例(91.4%)症状完全消失,2例(5.7%)明显缓解,1例(2.9%)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7.1%.治疗有效的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0个月.1例术后第16个月复发,复发率2.9%.6例经神经内镜探查判定责任动脉,5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 结论 神经内镜探查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辅助调整隔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