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灵枢》是《内经》的组成部分,最早称为《九卷》,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晋代王叔和《脉经》也称《灵枢》为《九卷》,皇甫谧在《甲乙经·序》始称《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儿按摩经>的书名、作者与成书年代的考证,认为该书不应以<保婴神术·按摩经>命名,而应题为<小儿按摩经>;并否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对<小儿按摩经>的作者是元代陈瑞孙父子的推断,提出称"四明陈氏"为妥;将<小儿按摩经>的成书年代的范围由原来的1405至1601年缩小至1574至1601年之间.  相似文献   

3.
<明堂孔穴>作为针灸的重要文献遗失久矣,但它对针灸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 1 <明堂孔穴>的由来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文说:"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选事也."指出<明堂孔穴>一书与<内经>一样,都属于黄帝岐伯学派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据晋·皇甫谧《甲乙经序》曾记载有仲景诊病故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甘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终如其言。”《魏志·王粲传》称:“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岁。”  相似文献   

5.
素问是祖国最古的医学典籍素问的名称,初见於汉张机的伤寒论,继见於晋皇甫谧的甲乙经。汉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隋志始有黄帝素问九卷,唐王冰为之注解,他便以为汉志所说内经十八卷,是素问九卷和灵枢经九卷。素问名称的解释,据全元起说:‘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歧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林亿等以为他所说的还不大明显,他们又考证了‘素是太素;太素是质的开始。’马蒔便以为素问是黄帝和歧伯、鬼臾区,伯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二部分组成。其《素问》书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中《隋书·经籍志》亦载有《素问》书名魏晋之际皇甫谧认为《素问》九卷、《针经》九卷,即是《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书名自张仲景首言以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黄帝内经》十八卷”,而未及《素问》之名。《素问》这一书名,首见于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集》中,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据此,则《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载《黄帝内经》之书实赅有《素问》在  相似文献   

8.
于福江  李世杰 《中成药》2001,23(7):525-526
拟对传统历史名方鸡鸣散的处方形成及源流概况进一步加以探讨,经考证认为鸡鸣散最初乃由唐·王焘<外台秘要>一书先载,为<外台秘要>所引唐侍中(唐临)<脚气论>方.  相似文献   

9.
概述《黄帝内经》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张仲景《伤寒论》始有《素问》、《九卷》之称。魏晋皇甫谧《甲乙经》谓《针经》、《素问》即《内经》也。《隋书·经籍志》从之。至唐王冰又以《素问》九卷、《灵枢》九卷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后世宗此,悉以《素问》、《灵枢》为《内经》之双壁。而《九卷》、《针经》、《灵枢》等,是为同书而异本也。《黄帝内经》秉承易理,博采诸家,以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以天人相应、整体运  相似文献   

10.
一、源流祖国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内经的名字始见于汉书艺文志,现在通行的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二书。素问的名字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序,仲景著伤寒,撰用素问九卷,九卷就是现在的灵枢(详见灵枢综概)。以素问灵枢二书合为内经的是皇甫谧,他在甲乙经序内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灵枢之别名)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内经的成书经过如此。关于著作年代的考证,自来学者有多种的意见,冠以黄帝二字,说是黄帝岐伯问答之辞,当然是后人的假托。  相似文献   

11.
皇甫谧与朝那和灵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庆 《中国针灸》2007,27(6):450-452
从皇甫姓氏的产生、安定郡东迁、史志文献以及皇甫谧遗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皇甫谧出生前约85-42年(公元130-173年),皇甫谧家族就已经迁移到今甘肃泾川一带,现今保存的皇甫谧古墓和大量皇甫谧遗存,证明皇甫谧的生卒地是在灵台。“西朝那”在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是皇甫氏族成著姓的地方;“东朝那”在今甘肃灵台县,是皇甫谧的生卒地。  相似文献   

12.
老子"卫生之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老子>与<庄子>两书中有关文字的分析比较,认定<老子·十章>之"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老子的"卫生之经".其实质内容为"以静养神、以动养形、形神相亲".并认为<老子>之"专气"即<庄子>之吐纳导引术,后者或是前者的嬗变和衍生,是表里俱济的形体修炼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3.
疼痛,是百病的一种表现,因此,自古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并创出多种止痛方法和方剂.但是常伴有使用不便,易成瘾,有毒性,副作用大等弊端,给病人带来痛苦,焦虑,甚至绝望,尤其对中晚期癌症患者更甚.笔者从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吴谦<医宗金鉴>、<黄帝内经>及<金匮要略>书方中筛选大黄、元胡、黄连、细辛等二十多种中药,用现代工艺制成橡胶硬膏活血化瘀止痛膏,经1200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甲乙经》《甲乙经》全称《黄帝针灸甲乙经》或《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著。作者主要取材于《素问》、《九卷》(即今之《灵枢经》)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选其精要部分,分类编纂而成。该书问世后,流传较广,至今仍为针  相似文献   

15.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1155年),锦官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并增修音释,附于卷未,刻为二十四卷(后人改为十二卷),即为流传至今之《灵枢经》。皇甫谧所见之《针经》,王叔和撰引之《九卷》,王冰所谓之《灵枢》,以及史载之《九灵》、《九墟》等,均与之不尽相同,是为多种古传本。据载北宋校正医书局曾经校正过《灵枢》,但未见其校本传世。  相似文献   

16.
<素问·痹论>中"凡痹之客五藏者"至"痹聚在脾"一段,林亿认为是王冰次注<素问>将其他篇章移至<痹论>中,张琦等以为王氏所移过于轻率.通过考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上述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病源>中已把此段文字与<痹论>痹久入藏的论述相联系.王冰次注<素问>,或受<病源>影响,或出自临床经验,似非轻率之举.而且,从"凡痹之客五藏者"一段出现在<内经>中的不同篇章,从古人对五藏痹的前后认识的不同,恰体现出古代对疾病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缩短科研前期劳动时间,实现瞬间高效检索<黄帝内经>.方法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对<黄帝内经>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分类整理、加工重组,使<黄帝内经>中<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实现统筹整合.结果使原文编排、学术内容检索和有序化多路径的检索系统,实现计算机化.结论<〈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系统研究,为医学科学工作者学习、研究、查对、引证、应用和开发<黄帝内经>,提供全新规范化的现代检索手段,是跨学科研究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8.
《内经》中引用早期医学文献达数十种之多,<内经>的许多篇章即为传承和发挥这些古医经之作,其中"九针之经"(亦称<针经>)是<内经>撰著者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古经之一."九针之经"写成于针、毫针等九种金属针具发明之后,有9篇、60篇和81篇等多种不同的传本.九针的使用,不仅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在针刺治疗的长期实践中促进了经脉、络脉及俞穴的进一步发现,从而完成了人体经络系统的构建;对经绺的深入认识与把握又推动了脉诊的进步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正> 【原文】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  相似文献   

20.
不能把<金匮要略>一物瓜蒂汤与<伤寒论>瓜蒂散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