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法复苏用于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新法复苏的46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新法组),并与1996年1月~1997年12月采用旧法复苏的48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旧法组)进行5分钟Apgar评分及初期预后的对照分析.结果新法组5分钟Apgar评分1~3分2例,占4.35%;4~7分24例,占52.17%;8~10分20例,占43.48%;死亡1例.旧法组5分钟Apgar评分0分1例,占2.08%;1~3分9例,占18.75%;4~7分28例,占58.33%;8~10分10例,占20.83%;死亡9例.复苏成功率及病死率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新法复苏明显优于旧法,普及推广新法复苏对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87例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3年来抢救新生儿窒息287例,采用了ABCDE新法复苏方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995年6月~1998年6月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5680人,其中窒息儿287例,窒息发生率为5%。诊断标准:生后1分钟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本组轻度窒息222例,重度窒息65例,轻度窒息复苏成功222例,重度窒息复苏成功59例,死亡6例。2 复苏方法 将新生儿置预热好的开放暖床中,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面罩给氧。本组有154例窒息患儿经A步骤处理后复苏,有106例窒息患儿经A步骤处理并需要气管插管,其中轻度窒息儿41例,重度窒…  相似文献   

3.
闫玉梅 《现代护理》2003,9(3):214-215
目的 探讨新法复苏用于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8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新法复苏的46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新法组),并与1996年1月-1997年12月采用旧法复苏的48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旧法组)进行5分钟Apgar评分及初期预后的对照分析。结果 新法组5分钟Ap8ar评分1—3分2例,占4.35%;4—7分24例,占52.17%,8—10分20例,占43.48%;死亡1例。旧法组5分钟Apgar评分0分1例,占2.08%;1—3分9例,占18.75%;4—7分28例,占58.33%;8—10分10例,占20.83%;死亡9例。复苏成功率及病死率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新法复苏明显优于旧法,普及推广新法复苏对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10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及时复苏抢救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同期收治10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均为住院患儿),男60例,女40例.根据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窒息的程度以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1min、5min、10min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本组轻度窒息85例,重度窒息15例(死亡2例),无一例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10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及时复苏抢救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同期收治10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均为住院患儿),男60例,女40例。根据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窒息的程度以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1min、5min、10min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本组轻度窒息85例,重度窒息15例(死亡2例),无一例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我科在2004年1月~2005年12月中,住院分娩产妇318例,其中有13例胎儿娩出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窒息,经及时复苏术及一系列的治疗、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指新生儿出生1min时的评分4~7分)12例,重度窒息(指新生儿出生1min,Apgar评分3分)1例。结果:重度窒息1例在生产房复苏后转儿科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际国内均采用新法复苏新生儿。我院在开展新法复苏新生儿的过程中,助产人员与儿科医生共同组成了复苏小组,严格按照新法复苏方案处理新生儿,98.72%(2921例)新生儿未发生窒息;0.68%(20例)经过正压给氧窒息复苏;0.45%(13例)经过正压给氧配合心脏按压窒息复苏;0.17%(5例)再加上药物治疗窒息复苏,无1例死亡。1临床资料我院于2003年1月~12月共分娩新生儿2959人,经过初始复苏,2921例(88.72%)新生儿未有窒息发生。38例(1.28%)发生窒息的新生儿,经助产人员与儿科医师的密切配合,全部复苏,抢救成功率为100%。2新生儿新法复苏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新法复苏的特点是用评估的方法指导复苏,而不是用A pgar评分去决定复苏的步骤。一般顺序是快速综合评估—初步复苏—面罩正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用药犤1犦。分娩时需要有2~4名具有不同复苏技能的人员在场。其中1名是具有完整复苏技能的人,作为复苏小组的领导者(一般由儿科医生担当),就是由他来摆正体位,通畅气道,必要时做气管插管。助产人员协助摆正体位、吸痰、擦干全身或给氧;当得到领导者指示后,他们才能进行正压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操作...  相似文献   

8.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围产期窒息 (宫内 /生后 )新生儿 10 1例 ,以 Apgar评分法 :1min评分 4~ 7分者为轻度窒息 ,1min评分 0~ 3分 ,5 min评分 <5分者为重度窒息 ,按头颅 CT、头颅核磁共振及 /或彩超异常以判断有无合并症。各组新生儿间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1.2 方法  1标本采集 :入院后当即取股静脉血 ,分离血清 ,立即送检 ;2测定 :采用速率法测定 ,试剂盒由上海长征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3仪器用 CO∧ 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t检验。2 结果2 .1  3组新生儿血 L DH、AST、CK…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重症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新生儿死亡率为无窒息儿的45倍[1]。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处理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现将新生儿窒息复苏程序等有关问题做一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新生儿窒息38例,男20例,女18例,均为出生后1min、5min~3h,按照新生儿评分法(Apgar)来衡量窒息程度,以5min评分结果作为判别标准[2]。重度窒息9例,轻度窒息29例。38例均按新法进行复苏,结果轻度窒息者均复苏成功,未留后遗症。9例重度窒息者6例复苏后未留后遗症,2例遗留轻度脑部后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3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复苏要点,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方法按照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建立的ABCDE复苏方案,对30例轻、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复苏。结果所有轻度及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经过复苏,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复苏后由原来的Apgar评分1分钟3分以下2例、7分以下28例提高至5分钟7分以下5例、8分以上25例,10分钟8分以上30例,好转率100%,无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必须争分夺秒,熟练掌握ABCDE复苏方案要点,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1新生儿窒息概念 新生儿窒息目前指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窒息的程度以生后1分钟阿氏评分为准:8~10分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生后1分钟评8~10分,而数分钟后又降至7分以下者也属窒息。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新生儿娩出后发生进行性缺氧、二氧化碳积聚和酸中毒称为窒息.根据严重程度分轻度窒息(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和重度窒息(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2 0 0 1 - 0 2~ 2 0 0 2 - 0 2住院分娩为 1 0 4 4例 ,新生儿窒息 64例 ,占 5.9%。以 Apgar评分法进行评分 ,新生儿出生 1 min、5min各进行评分 1次 ,2次中以最低 1次为标准 ,0~ 3分为重度窒息 ,4~ 7分为轻度窒息 ,≥ 8分为正常。新生儿窒息与产科原因及分娩方式关系见表 1、表 2。表 1  6 4例新生儿窒息与产科原因的关系原因 第 2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 臀位 脐带因素过期妊娠宫内发育迟缓例  数 1816 10 882发生率 % 2 92 5.816 .112 .912 .93.2表 2 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臀位牵引产产钳胎头吸…  相似文献   

14.
岑远松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10):669-670
窒息是当前新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所产生的低氧血症、酸中毒常致肺、脑、肾、心、肠等脏器损伤。掌握窒息程度、持续时间对于窒息复苏后如何管理呼吸道为临床重视。本文就1991~1993年间收治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病例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本院产房生后1小时内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男34例,女11例。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分为重度窒息(Apgar评分<3分)15例,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30例。正常足月儿31例,足月小样儿3例,早产儿11例。体重低于2500g8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新生儿的脐带结扎时机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涪陵中心医院出生的3 000例足月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娩出后10s内结扎脐带的1 5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选取娩出后延迟60s后结扎脐带的1 5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新生儿窒息发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新生儿中有21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9例;观察组新生儿中有11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9例、重度窒息2例;观察组新生儿的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的轻度窒息率和重度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5.96±1.31)分,观察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为(5.38±2.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为(7.17±0.52)分,观察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为(8.68±0.44)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h的pH显著低于观察组,血糖显著高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窒息新生儿的碱剩余和肌钙蛋白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儿的结扎脐带操作在娩出后延迟60s进行,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并且对于窒息的新生儿,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新法复苏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法复苏在抢救新生儿窒 的疗效及该法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设计对运用新法复苏和旧法复苏进行抢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结果:新法复苏5min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和总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旧法复苏(P<0.05,P<0.01)新法复苏新生儿窒息病死率明显低于旧法复苏(P<0.01)。结论;新法重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108例新生儿窒息围产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有香 《临床医学》2002,22(11):55-56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 ,也是低智儿及病残儿的主要原因。现将我院 10 8例新生儿窒息的有关围产因素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与分析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于 1·5·10min各进行一次Apgar评分 ,以三次评分中最低一次为标准。评 0~ 3分为重度窒息 ,4~ 7分为轻度窒息 ,≥8分为正常。重点分析≤ 7分的新生儿窒息情况 ,以同期≥ 8分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1 2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从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在我院共分娩新生儿 170 9例。发生新生儿窒息 10 8例 ,发生率 6 32 %。其…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1995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对282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新生儿429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82例,发生率为6.56%,其中轻度窒息178例,占4.14%,重度窒息104例,占2.41%。其中胎儿宫内窘迫242例,脐带因素68例,早产与过期妊娠58例,低体重儿与巨大儿44例,先兆子痫14例,前置胎盘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4例,羊水过少18例。1.2诊断标准新生儿常规于产后1min、5min、10min各进行1次Apgar评分,以3次评分中最低1次为标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8分为正常。重点分析≤7分的新生…  相似文献   

19.
孟桂香  邵宝亭 《临床医学》1992,12(6):252-254
资料与方法 1989年1月至1990年12月,本院分娩总数1486例,其中死产8例,活产新生儿1478例,常规于生后1、5分钟各进行Apgar评分,≤7分诊断为新生儿窒息,4~7分为轻度,0~3分为重度,以二次评分最低评分为标准,共诊断新生儿窒息90例,发生率为6.0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复苏的配合及护理.方法 对我科2008年5月~2008年10月有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出生的新生儿245例新生儿复苏,并对配合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245例新生儿中,轻度窒息23例,重度窒息12例.上述35例窒息新生儿中,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后,32例Apgar评分5 min 10分,10 min 10分,3例5 min 9分,10 min 10分.复苏人员、器械、物品及药品准备充分,复苏中配合默契,复苏中及复苏后护理到位.结论 重视复苏小组成员及器械功能状态的准备,复苏中的团队精神、配合、复苏中及复苏后的护理是复苏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