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氯联苯(PCBs)153通过诱导P450酶活力对苯并(a)芘[B(a)P]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 PCB153设3个剂量组(1、10、100 μmol/L),B(a)P设1个剂量组(50 μmol/L),DMSO为溶剂对照组,3-甲基胆蒽(3-MC)为阳性对照组.以不同浓度的PCB153(1、10、100 μmol/L)染毒HepG2细胞48 h后再与B(a)P联合染毒24 h.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epG2细胞CYP1A1酶活力(EROD).同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T)分析细胞的微核,计算微核率和核分裂指数(NDI).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10、100 μmol/L的PCB153和50 μmol/L的B(a)P单独染毒均可诱导EROD活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0 μmol/L的PCB153和50μmol/L的B(a)P可诱导微核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a)P单独染毒组比较,B(a)P和PCB153联合染毒时,EROD活力和微核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0 μmol/L的PCB153和50 μmol/L的B(a)P及所有联合染毒组均使HepG2细胞ND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CB153对B(a)P的遗传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可能与PCBl53诱导P450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2',4,4'-四溴联苯醚(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s,PBDE-47)和2,2',4,4',5-五氯联苯(2,2',4,4',5-hexachlorobiphenyl,PCB153)联合作用的细胞遗传毒性.方法 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暴露于2、4、8mol/LPBDE-47或(和)5mol/LPCB153 24 h后,采用噻唑盐(MTT)、单细胞凝胶电泳、胞质分裂阻滞以及SDS-KCl沉淀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DNA损伤、微核和DNA-蛋白交联(DPC)形成情况.结果 与单独PBDE-47染毒组比较,各联合染毒组核分裂指数(NDI)明显下降,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和DPC明显增加,Olive尾矩增大,尾部DNA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ol/L PBDE-47+5 mol/L PCB153联合染毒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相应剂量的PBDE-47和PCB153单独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ol/LPBDE-47+5mol/L PCB153联合染毒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DPC均明显高于PCB153单独染毒组;≥4 mol/L PBDE-47+5 mol/L PCB153联合染毒组细胞NDI低于PCB153单独染毒组;Olive尾矩和尾部DNA百分率仅8 μmol/L PBDE-47+5μmol/LPCB153联合染毒组高于PCB153单独染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显示,两者在抑制细胞存活、诱导DNA损伤、微核和DPC形成等方面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结论 一定剂量的PBDE-47与PCB153联合可抑制细胞存活,诱导DNA损伤、微核和DPC形成,呈现细胞遗传毒性,两者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氟对人胚肝细胞DNA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氟对人胚肝细胞(L-02细胞)DNA损伤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40,80,160μg/ml氟化钠对培养的人胚肝细胞进行染毒,24 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氟化物对人胚肝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氟组人胚肝细胞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idit值分别为0.582,0.815,0.892;中、高剂量氟组人胚肝细胞凋亡百分率(9.293±1.171),(11.727±1.1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343±1.620).同时,高剂量氟组与低剂量氟组之间细胞DNA损伤率和凋亡率的差异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化物具有引起人胚肝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甲基磺酸甲酯(MMS)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DNA损伤、微核形成及细胞周期改变情况,进一步提示MMS的遗传毒性。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5个MMS染毒组(1.0,2.0,4.0,8.0,16.0μmol/L),共2份,对HLF细胞染毒36 h后,1份直接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另一份继续培养24 h后进行微核试验及观察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结果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分别为2.0‰,2.0‰,4.0‰,5.5‰,9.0‰,10.5‰,21.0‰,核异常率分别为4.5‰,5.5‰,6.0‰,7.5‰、8.5‰,10.0‰,23.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毒剂量大于4.0μmol/L的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分别为11%,13%,27%,39%,51%,73%,89%,彗星尾长分别为(6.17±1.14),(6.36±1.97),(23.27±3.56),(29.15±4.70),(36.22±7.05),(41.76±6.19),(57.34±9.13)μm。相关分析表明,微核率、核异常率、拖尾率和彗星尾长与染毒剂量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0,4.0,8.0,16.0μmol/L剂量组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拖尾率和彗星尾长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MMS剂量的升高,高度、重度DNA损伤的比例也逐渐增加。MMS染毒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HLF细胞逐渐出现G1期阻滞,G2期细胞数增加。结论MMS可致HLF细胞DNA损伤、细胞微核形成增加及细胞周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氯联苯(PCBs)153通过诱导P450酶活力对苯并(a)芘【B(a)P】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PCB153设3个剂量组(1、10、100μmol/L),B(a)P设1个剂量组(50μmol/L),DMSO为溶剂对照组,3-甲基胆蒽(3-MC)为阳性对照组。以不同浓度的PCB153(1、10、100μmol/L)染毒HepG2细胞48h后再与B(a)P联合染毒24h。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epG2细胞CYP1A1酶活力(EROD)。同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T)分析细胞的微核,计算微核率和核分裂指数(NDI)。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10、100μmol/L的PCB153和50μmol/L的B(a)V单独染毒均可诱导EROD活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0μmol/L的PCBl53和50μmol/L的B(a)V可诱导微核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a)V单独染毒组比较,B(a)V和PCB153联合染毒时,EROD活力和微核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0μmol/L的PCB153和50μmol/L的B(a)V及所有联合染毒组均使HepG2细胞ND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CB153对B(a)P的遗传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可能与PCB153诱导P450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研究JNK在NaAsO2诱导L-02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NaAsO2染毒L-02肝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02肝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L-02肝细胞中Jnk、p-Jnk、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0、50、100 和 15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3%±0.30%、7.49%±0.23%、9.48%±0.49%和 14.87%±2.17%,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随NaAsO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细胞内Jnk、p-Jnk、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AsO2能诱导L-02肝细胞凋亡的发生,这可能与激活JNK,增加JNK磷酸化水平,继而激活凋亡调控基因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经基因重组构建的具有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代谢活性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为体外模型,研究苯并[a]芘[B(a)P]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效应改变.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的CYP1A1和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EH)的mRNA水平.细胞分0、1、5、10、20 μmol/L B(a)P处理组,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技术综合评价B(a)P的有害生物效应,其中核分裂指数、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等指标评价B(a)P的细胞毒性,微核、核质桥和核芽的发生率检测B(a)P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 CYP1A1和mEH在16HBE-CYP1A1细胞中有较高表达,mRNA相对含量分别是7.8×10~(-4)和0.030.B(a)P作用后,16HBE-CYP1A1细胞1、5、10、20μmol/L处理组核分裂指数分别为1.92±0.04,1.71±0.01,1.61±0.04,1.41±0.01,低于对照组(2.08±0.03);双核细胞率分别为(76.33±3.51)%、(66.33±0.58)%、(51.67±1.53)%、(39.00±1.00)%,低于对照组的(82.67±6.66)%;细胞坏死率分别为(1.93±0.42)%、(2.20±0.53)%、(8.07±0.90)%、(15.27±2.80)%,高于对照组的(0.47±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99.94、303.33、240.87,P值均<0.01).而凋亡细胞随着B(a)P作用剂量的增加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1.20±0.53)%、(2.00±0.20)%、(1.47±0.12)%、(1.20±0.00)%、(1.20±0.00)%.遗传损伤效应分析中发现,随B(a)P作用浓度的增加,核质桥发生率随之增加,分别为(4.67±2.89)‰、(7.33±1.53)‰、(10.67±2.08)‰、(11.00±1.00)‰;核芽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分别为(2.33±0.58)‰、(4.00±1.00)‰、(5.00±1.00)‰、(7.67±1.16)‰,均有剂量-效应关系(F值分别为50.23、121.09,P值均<0.01).在B(a)P低于10 μmol/L组中,微核率也随B(a)P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为(8.33±3.21)‰、(14.67±1.15)‰,但在20 μmol/L组,微核率为(16.67±2.88)‰,低于10 μmol/L处理组[(17.67±2.08)‰].在空载质粒细胞16HBEV中,细胞毒性出现较晚,在5、10、20 μmol/L组中,微核、核质桥和核芽的发生率[分别为(6.37±2.08)‰、(9.33±1.52)‰、(9.33±3.21)‰;(4.33±1.53)‰、(6.00±2.65)‰、(5.33±1.53)‰;(2.33±0.58)‰、(3.33±1.16)‰、(3.67±1.16)‰]没有明显的组间改变.结论 B(a)P代谢活化后可导致遗传损伤效应增加,这可能与细胞的核分裂指数降低、细胞坏死率增加或细胞凋亡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硝酸铅诱导人胚胎肝细胞株L-02细胞热应激蛋白70(HSP70)表达以及细胞氧化应激的变化,并探讨HSP70表达与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以0、10、20和40μmol/L硝酸铅染毒人胚胎肝细胞株L-02细胞,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HSP70表达的变化,并检测L-02细胞裂解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20、40μmol/L硝酸铅组L-02细胞未出现细胞毒作用,HSP70出现阳性表达,且40μmol/L剂量组呈明显阳性;同时40μmol/L剂量组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研究剂量的硝酸铅能够诱导L-02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强,且细胞抗氧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氢醌(HQ)对体外培养L-02肝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影响和HQ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HQ(0,5,10,20,40,80,160和320μmol/L)作用24 h后L-02肝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Q染毒后的细胞凋亡状况。结果HQ在0~80μmol/L的染毒剂量范围内,对L-02肝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当HQ染毒剂量超过160μmol/L时,L-02肝细胞的存活率则明显地下降(P<0.01)。10,20,40,80,160和320μmol/L组L-02肝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凋亡特征性梯状条带,并且随着HQ染毒剂量增加而渐趋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Q各染毒剂量组(5,10,20,40,80,160和320μmol/L)作用24 h后均可引起L-02肝细胞的调亡,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此外,还可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结论HQ在体外能够诱导L-02肝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
沙尘暴细颗粒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方法用采集自内蒙古包头市和甘肃武威市的沙尘暴和正常天气PM2.5不同浓度(0、33、100、300μg/ml)提取物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用染色体畸变试验和胞质阻断法进行畸变率和微核率统计.结果包头、武威沙尘暴和正常天气PM2.5提取物的100、300μg/ml剂量组人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均高于其对照组(均P<0.01).包头、武威沙尘暴300μg/ml剂量组和正常天气PM2.5提取物的100、300μg/ml剂量组人血淋巴细胞核分裂指数均低于其对照组(P<0.05或P<0.01);染毒剂量与微核率呈正相关,与核分裂指数成负相关.不同浓度沙尘暴PM2.5提取物染毒能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断裂、缺失、成环、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桥)、断片等,同时也明显增加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1).结论沙尘暴PM2.5能引起淋巴细胞遗传损伤,其遗传毒性主要与染毒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