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历史与现状,溶栓治疗时机,临床研究进展包括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技术、用药、并发症、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回顾。  相似文献   

2.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 :对 14例发病在 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灌注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 0d进行 ,根据ModifiedRankScore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Ⅲ )、差结果 (MRSⅣ~Ⅵ )两类。结果 :7例患者为TIMI 0~Ⅰ ,溶栓后 6例患者部分 /完全再通 ,1例未再通 ;另 7例患者为TIMIⅡ ,溶栓后除 1例外均完全再通。溶栓后 3 0d ,14患者中 12例为好结果 ,2例死亡 ,其中 1例死于脑出血。经平均 18个月的随访 (0 .5~ 2a) 12例生存患者均为好结果。结论 :动脉溶栓对发病 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可行安全的 ,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溶栓前脑动脉未完全闭塞患者长期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评价支架机械再通术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支架机械再通术治疗的12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2例.结果 11例患者支架成功释放(成功率92%),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血管均得到不同程度再通,完全再通(TIMI 3级)率为58.3%(7/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动脉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我中心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住院病例,采集患者病史、起病过程的特点、发病与动脉溶栓的间隔时间、有无出血、是否死亡以及治疗之后(包括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 h)患者主要神经功能的变化过程,我们所选用的神经功能包括肌力、眼震及意识水平.脑血管造影回顾则采集动脉溶栓前后DSA血管形态的异常发现及变化,以及尿激酶用量.此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溶栓时间为5.8(5.8±3.3)h;DSA资料丢失20例,造影阴性率为14.7%,血管再通率(部分及完全再通)为36.2%,溶栓后早期(<24 h)症状加重24例(27.3%).起病后6 h内接受动脉内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24 h内加重率为31.7%,与6 h以上接受治疗者相比(18.5%)有明显差异(P=0.01);而与年龄、起病特点、溶栓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血管造影结果及血管再通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不分辨前后循环所有患者群体内,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溶栓时间窗可以延长至6 h,却面临更高的早期加重率.所以对于早期加重的原因揭示及有效处理,可以改善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病变16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7例。椎基底动脉闭塞5例,闭塞血管再通者,大脑中动脉4例,椎基底动脉2例。其中7例患者动脉溶栓的同时进行了血管内治疗,5例球囊成形术和2例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7例,明显好转或进步8例,无效3例,死亡3例;溶栓后脑出血2例.存活病例无1例并发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结论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7.
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 观察急诊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好结果(MRS0-3)、差结果(MRS4-6)两类。结果 溶栓前18例(72%)患者为TIMI0-1,7例(28%)为TIMI2。溶栓后13例(72%)患者部分/完全再通,5例(28%)未再通。18例患者(72%)为好结果,7例(28%)为差结果,其中4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4例(16%)。结论 急诊动脉溶栓是可行安全的,溶栓前侧支循环、再通及溶栓后24h神经学检查上的提高(NI)与好结果密切相关,无再通与脑出血及死亡密切相关。提高动脉内溶栓临床效果的关键在于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8.
朱琳  夏东  乔林 《临床军医杂志》2021,49(6):683-684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溶栓治疗对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将北京老年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接受溶栓治疗的55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B组,另将自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传统急诊流程入院模式下接受溶栓治疗的54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A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初次入院复诊时,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量表(AHSMSRS)评估,并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初次入院复诊时,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HSMSRS评分为41-72分,平均(55.56±6.49)分;合并焦虑、社会支持度低下、希望水平低下以及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HSMSRS低于无焦虑、社会支持度良好、希望水平良好以及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社会支持度低下、希望水平低下以及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能受患者自身焦虑及社会支持度低、希望水平低下以及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动静脉联合溶栓(IV/IA)与动脉溶栓(IA)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46例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接受IV/IA(24例)或IA(22例)治疗,评估不同方法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早期临床改善率、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好转归率及病死率.结果 IV/IA组从发病到接...  相似文献   

11.
临床溶栓治疗技术的开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溶栓治疗在发病3—6h内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多层螺旋CT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综合影像评价,获得多方面的信息,以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rt-PA溶栓治疗。应用动脉闭塞评分评价溶栓效果,根据溶栓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A组)与无效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收缩压、甲状腺激素T3水平、发病至治疗时间(OTT)、心源性卒中例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t-PA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血糖、收缩压、甲状腺激素T3水平、OTT及NIHS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卒中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OTT与溶栓效果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6与-0.083,P均<0.05);甲状腺激素T3水平与溶栓效果呈正相关(r=0.037,P<0.05)。A组患者治疗后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比例及7 d转归良好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HSS评分、甲状腺激素T3水平及OTT是rt-PA溶栓治疗AIS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报道和评价动脉内溶栓对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1998年5月以来临床诊断的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患者9例(男8例,女1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年龄在47~80岁之间,溶栓方法为将80IU位尿激酶溶于80ml5生理盐水内,在1h以内经导管缓慢注入,病人病情在入院时、灌注后24h、1周、3月内由神经科医生以欧洲中风评分法(ESS)综合评价。结果:溶栓治疗后3例血管得以再通,所有病人  相似文献   

14.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32例发病在 2~ 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 6 5万U。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 (NIH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个月进行 ,按改良的Rakin分数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 3)、差结果 (MRS 4~ 6 )两类。结果 灌注溶栓治疗后脑血管造影复查 ,闭塞血管再通率达 6 2 .5 % ,其中闭塞时间 6h内的 1 4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1 3例 ,闭塞时间在 6~ 2 0h的 1 8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7例。 2 0例患者 (6 2 .5 % )为好结果 ,1 2例 (37.5 % )为差结果 ,其中 2例死亡。 2例 (6 .2 5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良好的预后与入院时NIHSS评分 <2 0 (P <0 .0 1 )及血管再通 (P <0 .0 2 5 )密切相关 ,而血管再通又与开始溶栓时间 <6h有关 (P <0 .0 5 )。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血管闭塞时间越短 ,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MR血管成像在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R血管成像(MRA)上存在大血管闭塞并符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入选标准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3~6 h治疗时间窗内分别接受rt-PA溶栓治疗(溶栓组,38例)和常规治疗(未溶栓组,27例).治疗3个月后随访2组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通过卡方检验评价组间疗效分级,Mann-Whitney检验评价mRS评分,并与国外多中心研究的联合分析结果对照.结果 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溶栓组和未溶栓组mRS评分为0~1分的比例分别为52.6%(20/38)和33.3%(9/27)(x2=3.858,P=0.049),mR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和3分(U=-2.026,P=0.043),组间临床有效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A可以用于完善rt-PA溶栓治疗指征,存在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超早期应给予rt-PA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was performed in 36 patients with acute arterial occlusions of the extremities.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was effective in 19 of 24 patients (79.2%) with embolic occlusions. However, the results were poor in patients who had multiple arterial occlusions including those at sites other than the extremities. Only four of 12 patients (33.3%) with thrombotic occlusions had good initial technical results. Six patients died shortly after the thrombolytic procedure, and seven patients underwent amputation. The long-term patency rate of 21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was 92.7% after one year and 74.6% after five years. Intraarterial cathe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was effective for embolic occlusion even when more than six hours had elapsed from the onset of symptoms. The indications for thrombotic occlusions may be limited, since associated marked atherosclerotic change was often pres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