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厄洛替尼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停止用药。评价各项临床指标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相关性,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服用厄洛替尼后,总有效率为46.2%(110/238),疾病控制率为70.6%(168/2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个月(95%可信区间12.77~15.23),中位总生存期为21个月(95%可信区间19.01~22.99)。1年总存活率为69.7%(166/238),2年为32.7%(78/238),3年为13.4%(32/238)。与药物有关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以及食欲下降,多为1~2级毒副反应。女性、腺癌以及无吸烟史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相对更高。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一定疗效及安全性,其中,女性、腺癌、无吸烟史及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所有病例于2008-08至2012-08均行伽马刀治疗后,开始口服靶向药物厄洛替尼,100~150 mg/d,进食1 h前或进食2 h后服药;连续不间断服药至少2个月。伽马刀治疗结束至少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2例患者客观有效率(response rate,RR)19.9%(8/4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61.9%(26/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he median time to disease progression,TTP)5.2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11.5个月。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Ⅲ/Ⅳ度较少。结论采用γ-立体定向放疗结合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环氧化酶-2受体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放射增敏效应及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的IC20作为后续实验浓度.体外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联合或不联合X射线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计算其存活分数,绘制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 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的IG20分别为(5.15 ±0.14)和(40.32±1.26) μmol/L.照射+联合用药组的Dq、D0及SF2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照射+塞来昔布组及照射+厄洛替尼组(t=6.62,P<0.05);照射+联合用药组、照射+厄洛替尼组和照射+塞来昔布组的SER为2.217、1.503和1.299.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与射线联合作用后,使S期细胞比例减少,联合用药组作用更明显.药物作用前后及药物增敏照射后Akt在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塞来昔布和厄洛替尼均能抑制pAkt的表达,照射能够略提高pAkt蛋白的表达,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塞来昔布或厄洛替尼联合照射组pAkt蛋白的表达减低,两药联用并联合照射组pAkt蛋白的表达最低(t=4.89,P<0.05).结论 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各自均有放射增敏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放射增敏效应.其机制涉及到使细胞周期中对射线不敏感的S期细胞减少到最低,并进一步增强了射线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陕海丽  王妮娜  王也  丁琳 《武警医学》2009,20(10):951-952
特罗凯(厄洛替尼,Tarceva)是2007年3月在中国上市的一种口服的I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在临床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皮肤干燥、甲沟炎等。我科于2008年10月收治了1例应用特罗凯治疗晚期肺腺癌合并骨、脑转移的患者,临床中出现了广泛皮疹及严重甲沟炎,经过2—3周的治疗与护理,皮疹消退,甲沟炎痊愈,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5.
肺转移瘤动脉灌注化疗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转移瘤动脉灌注化疗途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肺转移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支气管动脉灌注(BAI)组,15例患者共49个病灶;B组为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肺动脉灌注(PAI)组,20例患者65个病灶,分别行BAI和BAI PAI,在DSA分为有血供和无血供两种,疗效评价用WHO的评价标准。结果A组总有效率(CR PR)为65.3%(32/49);B组总有效率为61.5%(40/6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转移瘤动脉灌注化疗应以支气管动脉为主。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颅内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7例初治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接受颅内动脉灌注化疗,以及肺原发肿瘤病灶和颅外转移灶动脉灌注化疗.每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间隔8周复查头部增强MRI并行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性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均完成3次以上治疗,其中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3月收治的32例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对所有可能影响患者PFS的因素进行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患者的中位PFS(mPFS)是14个月;BCLC B期患者mPFS为18个月,而BCLC C期患者为8个月;治疗前AFP<400 ng/mL患者mPFS为16个月,而治疗前AFP≥400 ng/mL患者为11个月;高血压患者m PFS为18个月,无高血压患者为10个月;蛋白尿患者m PFS为19个月,而无蛋白尿患者为12个月;伴手足综合征患者m PFS为16个月,而无手足综合征患者为9个月,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C分期、治疗前AFP水平以及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且BCLC分期和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共进行77例次经动脉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经动脉灌注化疗54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23例次.分析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反应为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6.2%(16/21);影像学疗效评价有效11例、稳定4例、疾病进展6例;PFS(15.0 ± 10.9)个月,OS(31.2 ± 17.4)个月.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安全有效,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癌脑转移动脉内化疗中甘露醇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 ,对肺癌脑转移瘤动脉内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病人 ,男 11例 ,女4例。年龄 37~ 71岁 ,平均 5 2 .5岁。所有病人 ,均为肺腺癌。随机分为二组 ,甘露醇组 8例 ;非甘露醇组 7例。采用 Seldinger插管技术 ,经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送到病变侧的颈内动脉或一侧椎动脉。部分病人到眼动脉水平以上 ,进行超选化疗。化疗药使用 VM-2 6。剂量为 15 0 mg/人 /次。每次化疗间隔 3~ 5周。甘露醇组 ,化疗前给予 2 0 %甘露醇 2 0 0~ 2 5 0 ml。结果 :(1)疗效。甘露醇组和非甘露醇组的比较 ,前者完全缓解 1例 ,部分缓解 2例 ,稳定 3例 ,病变进展 2例 ,有效率为 75 % (6 / 8)。后者完全缓解 1例 ,部分缓解 1例 ,稳定 3例 ,病变进展 2例。有效率为 71.4% (5 / 7)。统计结果 :两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差不显著。 (2 )并发症 ,经颈内动脉灌注甘露醇时 ,多数病人同侧眼眶有烧灼感 ,2例化疗后白细胞曾低于 1.5× 10 1 2 / L。个别病人有短暂的恶心、呕吐现象。脱发常见。结论 :(1)动脉插管介入化疗 ,对于治疗脑内转移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可靠。 (2 )甘露醇对脂溶性化疗药物 (VM- 2 6 )的脑内转移瘤疗效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0.
经支气管动脉给药预防肝癌肺转移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预防肝癌肺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肝癌患者按栓塞化疗 (TACE)后是否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化疗将其分为A组 (31例 )与B组 (36例 )。前者仅行单纯性TACE治疗 ,后者则在TACE完成后即刻将导管送至双侧支气管动脉给予预防或治疗剂量的抗癌药。BAI次数及间隔时间与TACE相同。跟踪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转移与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 6~ 2 4个月。A组发生肺转移 9例 ,出现较明显呼吸道症状者 8例 ,6、12和 2 4个月肺转移率分别为 9.1%、15 .4 %和 71.4 % ,其生存率分别为 71.0 %、4 1.9%和 2 2 .6 %。B组仅见 5例肺转移 ,3例出现了呼吸道症状 ,其 6、12和 2 4个月肺转移率分别为 0、10 .5 %和 2 5 .0 % ,生存率分别为 75 .0 %、5 2 .7%和 33.3%。两组 2 4个月肺转移率对比差异性非常显著。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防治肝癌肺转移非常有效 ,能明显降低肝癌患肺部转移的发生率 ,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