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Stryker铰链外固定架治疗肘部疾患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动态Stryker铰链外固定架治疗肘部疾患11例,9例获完整随访,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39.6岁(21~52岁).左侧3例,右侧6例;主力侧上肢7例,非主力侧卜肢2例.肘关节僵硬4例,肘部"三联征"2例,肘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骨折3例.结果 平均随访6.7个月(5~8个月),MEPS平均84.4分(55~100分),优2例,良6例,差1例.平均ROM 110°(40°~145°),其中4例肘关节松解患者,术前平均ROM为30.0°±15.8°,术后平均ROM为112.5°±13.2°;术前平均MEPS为(41.3±13.2)分,术后平均MEPS为(83.8±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例患者平均ROM为108°,平均MEPS为85分.除1例术后Schanz针周围皮肤有少许渗液外,无发生螺钉松动及感染.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 结论用Stryker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肘部僵硬或肘部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可获得较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肘关节松解术时通常采用的后正中入路和内外侧联合入路两种手术切口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方法自2009年1月至12月由同一小组治疗且获得完整随防的肘关节僵硬患者共4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35.8岁(16~70岁);僵硬程度:极重度12例,重度7例,中度2例;8例有尺神经症状.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38.8岁(16~51岁);僵硬程度:极重度11例,重度7例,中度2例;5例有尺神经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松解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患者获得4~15个月(平均7.9个月)随访.采用后正中入路的患者肘关节平均屈伸术前为27.6°±25.7°,术后为111.4°±25.6°;平均旋转术前为152.9°±46.9°,术后为168.1°±19.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术前为(65.5±11.5)分,术后为(95.7±6.4)分.内外侧联合入路患者平均屈伸术前为35.5°±25.0°,术后为1 16.5°±19.1°;平均旋转术前为138.0°±55.7°,术后为148.5°±45.6°;MEPS评分术前平均为(66.3±13.0)分,术后为(97.3±7.0)分.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和MEP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活动度及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后正中入路的21例患者中有5例肘后方形成巨大血肿,有3例肘后伤口裂开,余患者均有轻度的血肿形成.而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伤口并发症.结论 在肘关节松解术中尽量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可避免后正中入路时伤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早期经验.方法 2005年1~6月收治12例创伤后肘关节发生僵硬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8~56岁,平均40岁.应用铰链外固定支架对患者僵硬肘关节进行松解.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6~26个月,平均20.8个月,患者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从术前的62.1°改善为术后107.1°,平均最大伸展活动度从术前的32.5°改善为术后21.7°,总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的29.6°改善为术后85.4°,Mayo评分从术前44.6分改善为术后80.4分.结论 采用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技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僵硬肘关节的最大屈伸活动度及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HO)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对12例肘关节创伤后HO导致关节僵硬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6~52岁,平均29.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3.3个月(8~19个月),手术采用外侧和后内侧联合2路,彻底清除关节周围的异化骨及增生组织,切除部分关节囊及韧带.术后口服塞来昔布4周,并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进行功能康复.手术前、后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7~24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肘关节术前平均活动范围:值直38.2°±9.5°,屈曲113.0°±6.7°,旋前46.2°±12.2°,旋后55.6°±11.4°;术后平均活动范围:伸直21.3°±7.4°,屈曲113°±6.7°;旋前74.2°±7.1°,旋后80.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PS评分由术前(49.4±11.2)分上升至术后(84.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2,P<0.05);术后MEPS评定:优6例,良4例,可2例.结论 对于创伤后肘关节周围HO采用内外双切口行异化骨切除、关节清理、软组织松解,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功能康复,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附2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306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其中258例获得完整随访,男166例,女92例;年龄16~70岁,平均36.7岁.左侧142例,右侧116例;主力侧119例,非主力侧139例.对符合术前肘关节间隙正常、异位骨化轻微及术中未进行主要侧副韧带起止点剥离3个条件者行单纯肘关节松解术,其余患者均行肘关节松解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采用内侧、外侧、后方正中或内外侧联合4种入路. 结果 258例患者术后获6 ~48个月(平均12.0个月)随访.213例患者松解术后使用外固定支架保护,外固定支架平均使用时间为7.7周(5~11周),其余45例患者仅单纯进行松解.屈伸活动度:术前平均为42.4°±31.1°(0~90°),术后平均为96.2°±18.2°(60° ~ 140°),改善53.9°±36.0°(0~140°);旋转活动度:术前平均为136.8°±49.1° (10°~ 180°),术后平均为161.2°±22.2° (120° ~180°),改善24.4°±33.4°(0 ~ 11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71.5±15.3)分(60 ~ 100分),术后平均为(91.6±7.3)分(85~ 100分),改善(20.0±17.1)分(0~40分),以上项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患者在松解术后出现肘后血肿、伤口裂开、针道感染、外固定支架断裂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良好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肘关节松解术效果良好.完善治疗细节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及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38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Ⅰ型13例,Ⅱ型17例,Ⅲ型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Morrey法分类,Ⅰ型12例,Ⅱ型19例,Ⅲ型7例。38例均采取了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术后采用石膏固定,14例术后采用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手术主要固定或置换桡骨头,其中固定35例,置换3例,尽可能地固定修复重建冠状突骨折,修复相关的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0周,手术治疗石膏固定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85°~120°,平均(102.24±15.55)°;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00°~125°,平均(112.40±20.28)°;Mayo肘关节评分为72~94分,平均82分。手术治疗铰链式外架固定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15°~135°,平均(125.78±21.69)°;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35°~175°,平均(165.15±15.25)°;Mayo肘关节评分85~95分,平均93分。结论对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在重建骨关节和软组织机构的稳定性的基础上,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架可以帮助肘关节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的肘关节旋转轴导针安置方法的可靠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需使用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支架的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分别由高年资(>3年)主治医师和低年资(≤3年)主治医师完成肘关节旋转轴导针置入。最终纳入43例患者,包括急性肘关节脱位11例,陈旧性骨折脱位7例,肘关节僵硬25例。其中高年资组22例,低年资组21例。术中记录肘关节旋转轴同心圆确认时间、透视次数、完成导针安置时间、术中肘关节无外力活动度。常规术后康复及随访,术后6周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随访(16.4±5.7)个月。末次随访时,43例患者肘关节伸直活动度为0°~15°,平均(7.1±6.8)°;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10°~140°,平均(122.9±22.0)°;MEPS评分为80~95分,平均(86.9±13.4)分。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定位肘关节旋转轴同心圆用时分别为(3.8±1.1)min、(5.0±1.4)...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松解术与开放式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关节镜松解术与开放式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获得随访的肘关节僵硬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22例接受关节镜松解术及22例接受开放式松解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关节活动度(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差异和患肘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关节镜松解组获得18~52(28.7±2.5)个月随访,11例术前ROM<50°的患者术后ROM增加62.7°±15.5°;11例术前ROM>50°的患者术后ROM增加48.6°±26.8°。开放式松解组获得12~49(23.5±3.0)个月随访,12例术前ROM<50°的患者术后ROM增加85.8°±28.9°;10例术前ROM>50°的患者术后ROM增加41.5°±19.0°。结论开放式松解术和关节镜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均安全有效。术前ROM<50°患者采用开放式松解术后可获得更好的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康复;而术前ROM>50°的患者结果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肘部损伤“三联征”的疗效. 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2例陈旧性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1例,女1例;年龄22~ 56岁,平均35岁.采用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彻底清除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及异位骨化,松解至最大正常功能.术后应用塞来昔布预防异位骨化,并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末次随访时记录肘关节相关活动度、并发症恢复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并与行松解术前进行比较.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0 ~ 180 min(平均160 min).所有患者术后获90~385 d(平均210 d)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210 d)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旋转活动度(122°±28°和142°±38°)均较术前(27°±22°和45°±50°)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按MEPS评分评定疗效:优6例,良3例,可3例.12例患者MEPS评分术后[75 ~100分,平均(90±11)分]明显高于术前[5~65分,平均为(4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次脱位发生. 结论 通过手术松解肘关节,清除异位骨化,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并配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早期行康复锻炼,可明显改善陈旧性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肘关节松解术结合带轴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松解术结合带轴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外源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采用肘关节松解术加带轴外固定支架治疗16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16-42岁,平均30.5岁.原始损伤:肱骨髁上骨折3例,肱骨髁间骨折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1例,桡骨小头骨折5例,孟氏骨折3例.受伤至松解手术时间平均为13个月.11例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4例采用肘关节内侧入路,1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进行肘关节松解术,术中保留维持关节稳定的主要韧带,彻底清除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恢复关节活动度.松解完成后以带轴外固定支架固定肘关节,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3~2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4°±26°恢复到术后9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1,P<0.05).Mayo评分由术前平均(42±11)分增加到术后(84±16)分,其中优3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68.8%,例(87.5%)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未发生感染、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短暂的尺神经麻痹,2个月后症状消失.结论 肘关节松解术结合带轴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可维持肘关节的稳定性和特有位置,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86岁,平均46.6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原始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14例,C3型9例;开放性骨折10例.此次治疗除4例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外,其余22例采用重新内固定+自体骨植骨,其中4例患者发生再次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经二次手术治愈.总结并分析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26例患者最终治疗前共进行30次手术(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 2次手术),其中不稳定固定28次,术后行石膏外固定16例,有明显骨缺损21例.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1.4个月(4~41个月).4例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肘关节平均屈曲112°(90°~130°),伸直18°(0~3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平均85分(80~90分).其余22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此22例患者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55.0°±9.0°(40°~80°),MEPS评分(47.3±7.8)分(35~60分),其中可4例,差18例;术后平均屈伸66.8°±10.5°(50°~90°),MEPS评分(81.4±11.1)分(65~100分),其中优7例,良9例,可6例;术后与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和ME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的固定、石膏外固定所致肘关节僵硬、明显骨缺损是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最主要原因.双接骨板垂直固定或平行固定是更加稳定的固定,结合结构性植骨,可使骨折获得愈合,但最终的肘关节屈伸范围仍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切开两种不同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7例分别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切开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的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①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②术后3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③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采用MEPS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无尺神经损伤。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3.5)天和(18±3.0)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5)周和(7±1.3)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A组:屈曲90°~137°,平均125°,伸直0°~27°,平均19°;B组:屈曲90°~129°,平均123°,伸直0°~21°,平均1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根据MEPS肘关节评分:A组:优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4.62%;B组:优2例,良12例,可7例,优良率为6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出现尺骨鹰嘴截骨处内固定松动2例,B组无内固定松动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有效,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较肱三头肌切开入路可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增加了内固定松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支架辅助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B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收治11例陈旧性肱骨远端B犁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5~6.0个月(平均3.1个月),采用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支架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根据Mav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6.0个月,平均4.6个月.患者肘关节经功能锻炼后平均活动范围:伸直19.4°±6.5°,屈曲124.2°±11.3°;前臂旋前72.8°±5.4°,旋后67.6°±7.3°.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由术前(52.4±7.6)分上升至(85.7±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1,P=0.000);其中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内同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B型骨折,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活动肘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肘关节镜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6例新鲜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操作方式分为A组(俯卧位、臂丛麻醉、4个手术入路)和B组(侧卧位、全身麻醉、3个手术入路).其中A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37.4±6.5)岁;B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37.8±5.8)岁.两组均依次进行肘关节血肿的清理、骨折的复位,利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2周和24周时肘关节活动度、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术后12周和24周)的肘关节活动度及两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10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3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愈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后12周和24周时肘关节平均伸屈度分别为128.4°±12.7°和132.5°±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13,P=0.539);术后12周和24周时肘关节平均旋转度分别为115.3°±24.0°和118.1°±1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120,P=0.778).术后12周A组肘关节平均伸屈123.4°±15.6°,旋转118.3°±21.8°;B组伸屈130.4°±8.8°,旋转114.3°±23.0°.术后24周A组肘关节平均伸屈129.6°±12.4°,旋转119.2°±17.3°;B组伸屈134.5°±8.2°,旋转116.8°±17.3°.MEPS评分A组:优1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3.8%;B组:优17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两组患者12周和24周肘关节伸屈、旋转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建立良好入路的基础上,利用肘关节镜可以有效地复位固定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比较满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几丁糖预防肘关节粘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医用几丁糖预防肘关节粘连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 2 6例肘关节僵硬患者进行手术松解 ,其中 12例术后关节腔内涂布 2 %几丁糖 ,另 14例术后不用几丁糖作为对照组 ,观察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改善程度以评定疗效。结果  2 6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8~ 5 1个月 ,平均 2 4个月。几丁糖组术后肘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 92 .9°± 2 0 .9°,比术前增加 5 5 .0°± 15 .9°;对照组术后肘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 75 .4°± 17.5°,比术前增加38.2°± 11.9°。几丁糖组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增值明显大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医用几丁糖具有减轻或预防肘关节松解术后再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7例因创伤导致的肘关节僵硬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肘关节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松解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原始损伤诊断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采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观察组术后发生钉道感染1例,尺神经症状2例,肘关节异位骨化1例,肘关节中度疼痛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钉道感染2例,尺神经症状2例,肘关节中度疼痛3例。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周~12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观察组获优27例、良10例、中1例,优良率97.4%;对照组获优12例、良2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4.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型肘关节僵硬能够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疗效优于传统松解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病例总结分析肘关节镜术后康复护理的综合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8例肘关节挛缩患者,男26例,女12例;平均47.8岁(26~66岁).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肘关节松解,术后开始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在术后3、6个月时分别记录肘关节的伸屈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PES)、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与术前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肘关节的伸屈范围术前平均为65°±15°,MEPS评分为65±15,VAS评分为3±1;术后3个月伸屈平均为105°±15°,MPES评分为(90±20)分,VAS评分为(0.5±0.5)分;术后6个月伸屈平均为110°±10°,MPES评分为(94±18)分,VAS评分为(0.5±0.5)分.经手术及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后肘关节的伸屈活动度、MEPS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可以使接受肘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早期恢复良好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AO分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3 d开始保护性功能锻炼。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及X线片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43个月,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87°±3°,屈曲114°±4°,伸直27°±6°,旋前65°±4°,旋后67°±5°。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55~100(87±4)分,优13例,良3例,可4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4例出现暂时性尺神经麻痹,1例关节僵硬,1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结论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提供坚强内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活动受限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17例创伤后肘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关节镜下行肘关节松解术。术中清理关节腔,清除骨赘及影响活动的骨性阻挡,去除鹰嘴窝内瘢痕,松解挛缩的关节囊,恢复肘关节活动度。术后镇痛泵配合下进行康复训练及理疗。对比手术前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行Mayo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7~18个月(平均9.7个月),1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最大主动伸直位角度平均为5°±5°,较术前改善36°±19°;术后最大主动屈曲位角度平均为113°±21°,较术前增加28°±18°。手术前后最大主动伸直位及屈曲位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yo评分:术前,良3例,中10例,差4例;术后,优4例,良6例,中6例,差1例。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尺神经麻痹,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配合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肘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7例因创伤导致的肘关节僵硬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肘关节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松解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原始损伤诊断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采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观察组术后发生钉道感染1例,尺神经症状2例,肘关节异位骨化1例,肘关节中度疼痛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钉道感染2例,尺神经症状2例,肘关节中度疼痛3例。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周~12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观察组获优27例、良10例、中1例,优良率97.4%;对照组获优12例、良2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4.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型肘关节僵硬能够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疗效优于传统松解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