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关节骨折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有~([1]):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及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患者家属对于美观的要求,对于需要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趋势。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成为闭合复位成功的金标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包括:Baumann角(B角)及提携角(C角)、肱骨  相似文献   

2.
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石膏托固定、牵引或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43例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优良率95%,石膏托固定优良率70%,牵引治疗优良率63%,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优良率71%。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有较好的优良率及较低的肘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笔者比较了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加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4种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其中以手法加交叉克氏针固定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4.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多见。笔者自2001年3月~2006年8月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2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6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肘内翻发生情况及角度.结果:术后随访18~84个月,平均4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周.随访终末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2%,测定CA角15.38°±3.73°,BA角28.55°±3.23°,TA角8.75°±1.38°,肘内翻发生率4.65%.结论:严格掌握肱骨髁上骨折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良好的复位,定期复查,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予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周、4周、3个月、6个月后HSS肘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4周后,优良率治疗组为70.0%,对照组为66.7%,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优良率均为100%,两组各时相点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肱骨外侧克氏针交叉加压固定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病情分别采取手法闭合复位肱骨外侧经皮克氏针交叉加压固定和小切口肱骨外侧克氏针交叉加压固定两种方法。结果:治疗20例,12~18周(平均16.5周)后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参照Flyun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屈伸功能评价,优17例,良2例,一般1例,差0例,优良率95%。结论:该方法在原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的基础上加以改良,集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点,降低了术后肘内翻的发生率,最大限度的避免尺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上骨折几种常用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占全身骨折16.7%,占肘部骨折的60%-70%。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肘部畸形或关节僵硬,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2001年4月以来,共收治11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别采取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应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以肘关节运动丧失的度数和携物角的度数为Flynn标准评定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20例患者中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0%。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固定效果可靠,创伤小,恢复效果好,内侧进针时有尺神经损伤的可能,操作中受X线辐射时间较长;切开复位对位理想,但切开复位加重了肘部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术后肘部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复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闭式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两种方法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喷酒按摩20例患者与闭式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20例患者,从患者的疼痛、肿胀,早期功能锻炼开始的时间,X线片上显示的复位情况,对两组后期功能障碍等症状、体征及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评分比较。结果:闭式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组疼痛、肿胀明显轻于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P0.05),就两组功能锻炼开始的时间上闭式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组比较早,闭式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组在X线片上显示的复位情况比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满意(P0.05),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需医疗费用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比较少(P0.05)。结论:闭式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肿胀、疼痛轻,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复位情况满意,所需医疗费用稍昂贵,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穿针、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儿童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然后通过骨折远近端打入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腓骨下段骨折移位明显者复位后经外踝尖穿入0.2 cm克氏针髓内固定,并与采用跟骨牵引、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的27例及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22例进行对照.结果: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托跟式夹板固定疗效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当,并优于跟骨牵引、传统手法整复、托跟式夹板外固定,且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闭合穿针、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可明显减少住院日,降低费用,微创,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闭合克氏针固定治疗JakobⅢ型翻转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JakobⅢ型儿童肱骨外髁翻转骨折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8周和10周肘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优良率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23±2.17)岁;骨折愈合时间(4.875±0.321)周。术后8周肘关节功能评分(88.938±1.261)分,术后10周肘关节功能评分(93.875±0.594)分,术后6个月优良率93.75%.其中1例复位不佳采取切开复位固定。结论:张氏骨伤正骨技术结合克氏针微创技术治疗翻转型肱骨外髁骨折,既避免保守治疗易形成压疮和后期移位等缺陷,也避免了切开复位,具有愈合快、功能恢复可、风险小等优点,是治疗翻转小儿肱骨外髁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克氏针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克氏针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对骨折血运干扰小,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选择。方法:8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分为3组,分别采用闭合整复纸壳外固定、C形臂下经皮穿针克氏针内固定、外侧切口克氏针内固定,3组均在4周后配合本院自制活血止痛散治疗,并随访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3例,均在4~5周内临床愈合。83例均随访,时间4~5周,本组80例达解剖复位,3例功能复位,优70例,良10例,一般3例。总体优良率达96.4%,闭合整复纸壳外固定组优良率达93.9%,外侧切口克氏针内固定优良率达82.4%。结论: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本着保守治疗为首选,经皮穿针为可选,切开复位为最终治疗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6.
闭合复位并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广西中医药》2001,24(4):28-29
目的 :介绍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髁上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后 ,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闭合复位4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复位成功后经内、外髁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 :46例均经0.5~3年随访 ,平均13个月。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参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 ,优秀率80.5% ,良率达13.1% ,尚可率为6.4% ,无差病例。结论 :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可作为儿童新鲜髁上骨折明显移位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比较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显示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 (A组 ) 6 3例 ,优良率为93.7% ;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 (B组 ) 4 8例 ,优良率为 95 .8%。两组比较P >0 .0 5 ,说明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认为 ,两种方法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机会A组明显多于B组 ,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240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平均分为手法整复外固定组、牵引加手法整复外固定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组共4组.结果 4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角差值、前倾角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法整复外固定组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肘关节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医源性损伤小,后遗症少.如肿胀严重或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牵引治疗,待肿胀消退后,再改用夹板外固定,或行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对骨折端有软组织嵌顿,无法闭合复位者,特别是严重移位的不稳定型骨折或肱动脉损伤者,则应在适当时机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和小夹板+旋后位石膏托外固定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1例儿童肱骨髁上闭合骨折均予手法复位,其中手术组39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非手术组42例采用小夹板+旋后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手术组术后有4例患儿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3例均自行康复,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修复后康复,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X线片显示两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非手术组为11.7±2.5周,手术组为10.8±2.0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携带角、肘内翻度数手术组分别为2.2±0.5°和3.5±0.8°,非手术组分别为1.2±0.6°和2.8±0.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Mayo时关节评分,手术组优良率为66.67%,非手术组为78.5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伸直受限度数、屈曲受限度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臂肌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后小夹板+旋后位石膏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交叉克氏针固定风险小,疗效更为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许春彦 《河南中医》2005,25(9):50-50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1998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在C臂机下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及石膏托外固定,早期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此类骨折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