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告1980 ̄1994年间手术切除食管贲门癌986例,术后切缘癌残留68例,发生率为6.8%。其中食管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9.2%(44/478);贲门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4.7%(24/508),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5%(34/66)、14.5%(9/62)和3.7%(2/54)。作者认为切缘癌残留与切端距肿瘤的距离有密切关系,主张距肿瘤上下各10cm以上切除,术中残端快速病理 相似文献
2.
周叔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4)
我院1975年9月至1989年10月行食管贲门癌切除347例,切缘有残留癌39例,阳性率为11.2%。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论是早期还是远期都非常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产生残留癌的主要原因是切除范围不够,尤其是食管端,上切缘残留癌占64.1%,其次为肿瘤因素。为了避免切缘残留癌,应扩大肿瘤两端切除范围,对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较晚期的患者以及考虑为弥漫型硬癌者,应将切缘经快速切片检查证实无残留癌后再行消化道重建。 相似文献
3.
4.
胃癌切除术后切缘残留癌27例分析陈余钿朱建东我院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共行胃癌切除术313例,经病理检查切缘残留癌细胞者27例,发生率8.6%,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37~69岁,平均61.7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贲门癌治愈性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贲门癌手术后切缘癌残留28例临床资料.结果:贲门癌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0.94%.上切缘癌残留22例,下切缘癌残留5例,上下切缘均癌残留1例,上、下切缘癌残留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且当食管侧切除长度>5 cm时,切缘癌残留率明显下降.经胸、经胸腹联合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7.57%;而经腹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9.7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切缘癌残留与手术径路、食管侧切除长度、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关.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切口选择、推广规范的贲门癌根治术和术中切缘冷冻切片有助于减少贲门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率. 相似文献
6.
7.
贲门癌切缘癌残留与手术径路的关系蒋南青范晋明高克柔张晓膺王中林刘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常州213003)关键词贲门癌;切缘癌残留;手术径路影响贲门癌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切缘癌残留。周叔恭1992年报道,切缘癌残留者术后1、3、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手术切缘残瘤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民 《上海铁道医学院学报》1995,9(2):80-82
应用病理学方法对2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观察,检出有切缘癌残留者12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表明:残留癌的发生率为46.2%,主要原因为手术切除残端的长度不够。其次亦与主体癌本身的某些特性有关。可以认为:术中切缘送冰冻切片诊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10.
我料从1995年3月至1939年3月共收治食管、贲门癌145例,现对其手术方式及疗效讨论如下: 一般资料全组145例中,男119例,女26例,比率为4.5:1。症状:轻度吞咽困难占22.8%,中度占62.8%、重度占14.3%。上段癌5.5%,中段癌53.8%,下段癌27.9%,贲门癌13.1%。癌段长度5cm以下占46.2%,5~7cm占30.3%,7cm以上占23.5%。临床病理分型:髓质型24.2%,溃疡型65.7%,缩窄型7%,蕈伞型2%,腔丙型1%。原位癌占 相似文献
11.
Chao-Yu Liu Bing-Yen Wang Ming-Yuan Lee Yu-Chen Tsai Chia-Chuan Liu Chih-Hsun Shih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2013,76(10):570-575
BackgroundDespite th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multimodality treatments for esophageal cancer, the overall survival remains unsatisfactory. During the past years, efforts were made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that would help in identifying patients suitable for surgery or guiding adjuvant therapy. Positive 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s (CRMs) in esophageal cancer have been previously linked with poor prognosis, but their impact on survival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patients treated by a multimodality protocol.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tumor involvement of CRM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fter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therapy followed by esophagectomy.MethodsBetween 2000 and 2010, 94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 who received preoperative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We focused on the CRM, which was defined microscopically as clear (negative) or involved (positiv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with overall survival as the endpoint.ResultsOur cohort was predominantly male (94.7%) with a median age of 57 years. All of them received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therapy followed by esophagectomy. Overall, 17 patients (18.1%) had positive CRM.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lear and involved CRM is 60.1% and 11.8%, respectively (log rank p < 0.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with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CRM involvement is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overall survival (p < 0.001).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trimodality treatment, CRM involvement i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predicting survival. Additional effort is required to achieve a clear CRM in esophageal canc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0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上下切缘距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无远处转移、接受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腺癌且切缘肿瘤无残留、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完整的28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整理临床病理指标并分析不同上切缘(proximal resection margin,PRM)距离、下切缘(distal resection margin,DRM)距离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胃癌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不同PRM、DRM距离与胃癌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PRM距离增大与病灶位于胃下1/3显著相关(P<0.001);DRM距离增大与肿瘤T分期较早(P=0.044 2)、病灶位于胃中1/3 (P=0.008 4)、病灶较小(P=0.024 1)、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正常(P=0.013 2)和全胃切除术(P=0.001 7)相关.单因素分析提示:PRM距离(P=0.650)及DRM距离(P=0.095)不是影响胃癌生存的主要因素,PRM距离及DRM距离在局部区域复发与远处复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N分期、病灶部位、病灶大小、淋巴管侵犯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PRM距离(P=0.650)、DRM距离(P=0.095)对胃癌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提示:PRM距离对N0+N1组内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而DRM距离对于N0 +N1组内生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PRM、DRM距离并非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DRM距离>2 cm在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的胃癌患者中能显著改善R0切除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下段胆管癌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下段胆管癌患者70例,以术后是否复发分组进行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各项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不同切缘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有2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引流的患者复发率(47.27%)高于未做术前引流的患者(13.33%),有浸润的患者复发率(62.07%)高于无浸润的患者(24.39%),病理高分化的患者复发率(55.56%)高于非高分化的患者(13.33%),切缘 R1的患者复发率(83.33%)高于切缘 R0的患者(31.03%),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复发率(72.2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5.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引流、浸润型、切缘 R1、淋巴结转移是胆管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切缘为 R0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复发时间22个月显著的高于切缘为 R1的患者的15个月。切缘为 R0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显著的高于切缘为 R1的患者的33个月。结论:术前引流、浸润型、切缘 R1、淋巴结转移是中下段胆管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切缘为 R0的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切缘为 R1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术后切缘残留癌发生的各种因素,为防止残留癌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背景在影响残留癌发生因素研定中,多数文献仅强调切除长度的重要性,有关主体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其发生关系的研究甚少。研究方法标本切取瘤体中央、上下切缘及送检淋巴结。常规包埋制片。应用生物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主体癌的各种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检测,并对其与残癌发生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残癌发生率为16.1%(75/465),其发生与切除长度及主体癌的恶性程度有关。结论影响残癌发生的直接因素是切除长度;间接因素是瘤体的大小;相关因素是主体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残余肾功能(RRF)对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为依据分为RRF(+)组和RRF(-)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尿量(U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素氮(BUN)、肌肝(Scr)、血磷(P3+)、碳酸氢根(HCO3-)、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检测,以及分析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变化.结果 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UR、Scr、HCO3-和Cc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RF(+)组的Hb高于RRF(-)组(P<0.05),PTH水平低于RRF(-)组(P<0.05).治疗后RRF(+)组的LVEF和LVFS均高于R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F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能,降低心脏负荷,减低肾毒性物质对心脏的毒害从而改善长期血透患者的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微小癌灶残留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切缘有微小癌灶残留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总结了1965年1月至1995年12月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18例,支气管切缘微小癌灶残留患者分为黏膜内微小癌灶残留和有黏膜外浸润的微小癌灶残留两类。采用Likelihood Ratio方法对可能影响生存的因素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切缘有微小癌灶残留患者62例(5.1%),其中MMRD21例,EMRD42例,平均生存期为44个月,5年生存率为33.9%。不同TNM分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I期51.4%、Ⅱ期16.7%、Ⅲa期6.7%,I期明显高于Ⅱ期、Ⅲa(P=0.0011);MMRD与EMRD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22.0%,有显著差别(P=0.0078);MRD患者术后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42.86%,明显高于术后未治疗组的15%(P=0.002)。结论 影响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有微小癌灶残留患者预后的因素除肿瘤病理分期外,还有支气管切缘癌残留的方式。手术后放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的发生及预后特点,优化处理方案,提高5年生存率。方法:1997年初~2004年底10年间经手术切除893例非小细胞肺癌,显微镜下发现支气管残端癌阳性者89例,配以同期根治性肺癌切除574例进行发病及生存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的发生率与不同的肺切除术式,病理学类型及PTNM分期无关。结论:但预后以鳞癌最好,并依PTNM分期的增加生存率逐渐下降。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13.79%;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1.72%。与70岁以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经内镜下治疗切缘残留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年2 月- 2012 年7 月我院内镜中心118 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内镜下治疗后切缘残留2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各参数对切缘情况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切缘残留的22 例,占18.6%。单因素分析提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肿瘤浸润深度、术前是否明确诊断、内镜医师的工作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内镜下治疗前诊断明确的由资深的专科医师操作完成且浸润深度限于黏膜下层以内的切缘阳性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应用超声内镜检查33例食管癌和28例贲门癌,了解癌肿的影像特征,浸润深度及癌旁淋巴结情况。结果超声内镜显示肿瘤影像特征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伴部分或全部管壁结构的破坏;对肿瘤浸润深度诊断总符合率:食管癌为81.8%,贲门癌为75%:对癌旁淋巴结的发现率:食管癌为88.9%,贲门癌为92%:超声内镜发现癌旁肿大淋巴结癌转移率:食管癌为75%,贲门癌为91.39%。结论超声内镜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前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