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结果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筛查ANA和LIA检测ANAs特异性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6例IIF-ANA阴性AID组中,LIA-ANAs阳性率为46.30%,高于非AID组(20.00%,P=0.00);AID组LIA-ANAs(+)、LIA-ANAs(±)的比率均高于非AID组(P〈0.05)。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中,抗Ro-52、抗SSA、抗双链DNA(dsD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Sm、抗SSB、抗核糖核蛋白(nRNP-Sm)和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Jo-1)为主要阳性自身抗体;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80~1∶160为主,2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荧光滴度为≥1∶1 28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ID的临床诊断中,除进行IIF筛查ANA外,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避免单一方法检测导致AID患者的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筛查试验阴性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阳性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作为ANA筛查试验,用免疫印迹法(LIA)作为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对410例ANA筛查试验阴性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分析。结果 410例ANA筛查试验阴性患者的标本有46例(11.2%)LIA-ANAs阳性。其中有17例单个抗体阳性,有21例2个抗体阳性,有6例3个抗体阳性,有1例4个抗体阳性,有1例6个抗体阳性。且21例患者经临床资料分析明确诊断自身免疫疾病(AID)。结论对于临床就诊的患者,无论ANA初筛试验阴性与否,均需进行各种针对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 (antinuclear antibody, ANA) 免疫荧光核型与特异性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profile, ANA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263 例SLE 住院患者的ANA 及ANAs 实验结果。线性免疫印迹法(Line-blot immunoassay, LIA)检 测ANAs,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IF)检测ANA,荧光显微镜下核对ANA 免疫荧光滴度和特 异性荧光核型。对荧光核型与特异性抗体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 263 例SLE 患者血清IIF-ANA 检测阳性率为 94.29 %,LIA-ANAs 检测阳性率为89.73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73,P> 0.05);IIF-ANA 和LIA-ANAs 检 测结果的总体一致率为89.35 %,二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63,P < 0.05),检测一致性 较差(Kappa = 0.281,P< 0.05);② IIF-ANA 阳性病例中,随着ANA 滴度增加,LIA-ANAs 阳性率逐渐增高,不同 ANA 滴度组LIA-ANAs 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93,P < 0.05);③ IIF-ANA 阳性患者免疫荧光核型以核颗 粒型(68.54%)和核均质型(32.26 %)为主;核颗粒型多为ds-DNA 和RNP 抗体为主,核均质型多为ds-DNA 和核小 体抗体为主。结论 不同荧光核型ANA 与ANAs 抗体间具有一定相关性,IIF-ANA 筛查与 LIA-ANAs 特异性抗体确认 实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SLE 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LIA)特异性抗核抗体谱(ANAs)的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36例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71例,非自身免疫病患者165例,所有患者同时检测血清ANA和ANAs,两种检测方法产生4种检出模式:IIF(+)/LIA(+)、IIF(-)/LIA(-)、IIF(+)/LIA(-)和IIF(-)/LIA(+)。结果 436份标本中IIF(+)/LIA(+)占40.15%,IIF(-)/LIA(-)占25.52%,IIF(+)/LIA(-)占15.27%,IIF(-)/LIA(+)占9.81%,IIF与LIA检测ANA的结果总体符合率为65.67%,ANA和ANAs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3%和57.9%,显著高于非自身免疫病患者的17.6%和20.0%;ANA和ANAs在自身免疫病组和非自身免疫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检测结果仅在MCTD和SLE患者中存在相关性(P<0.01),在其他观察组中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IIF检测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s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和LIA-ANAs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和LIF-ANAs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AID患者漏诊。ANA的IIF法易导致以抗-SSA、抗-SSB和抗-Ro52为主要抗体的患者ANA假阴性,而LIA法特异性ANAs的检测因检测的抗体不全面也无法取代ANA的IIF法检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两种ANA的检测方法不能相互取代,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谱)特异性抗体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503例患者,分析其ANA与ANA谱检测的一致性。将ANA与ANA谱的联合检测结果分为ANA+/ANA谱+、ANA+/ANA谱-、ANA-/ANA谱+、ANA-/ANA谱-四组,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各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的分布情况。最后探讨AID患者ANA与ANA谱非一致时所检测出的核型及特异性抗体的特点。结果ANA与ANA谱检测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者符合率为77.27%,不符合率为22.73%。ANA+/ANA谱+,ANA+/ANA谱-,ANA-/ANA谱+三组统计显示AID与非AID患者的概率不相同;ANA-/ANA谱-组AID与非AID患者的概率相同。结论ANA与ANA谱联合检测比单一检测时阳性预测值(PPV)提高,假阴性率(FNR)减低。ANA+/ANA谱+,ANA+/ANA谱-,ANA-/NA谱+三组对AID疾病有鉴别意义,而ANA-/ANA谱-组对AID无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及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特异性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386例患者标本同时采用IIF法检测ANA和用LIA法检测特异性自身抗体,结合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AID组和非AID组,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IF和LIA诊断AID的灵敏度分别为83.02%和60.38%,特异度分别为65.87%和84.13%,两者联合检测诊断AI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3%和94.58%,阴性预期值为85.22%;在222例IIF与LIA结果不一致的AID患者中,有129例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其中结果为IIF(+)LIA(-)的,诊断为RA的114例,占62.30%;结果为IIF(-)LIA(+)的,诊断为RA的15例,占38.46%,其次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占30.77%,没有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结论 IIF和LIA联合检测,可提高AID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且对排除AID诊断是有一定意义的。当两种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作进一步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两种抗体阳性对抗核抗体阴性的确证试验价值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抗核抗体 (ANA)是抗核内多种抗原成分抗体的总称。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核抗原 (ENA)抗体检测是对某些核抗原抗体的确证试验。在临床检测中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NA阴性 ,而抗dsDNA抗体或抗ENA抗体阳性。本研究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4月期间本院已联合检测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的病人血清标本4 0 4 84份。从中选出ANA阴性标本 12 86 1份 ,男 3987份 ,女8874份 ;患者年龄 9~ 71岁。其中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均阴性 12 16 5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筛查试验与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蛋白酶3(PR3)抗体检测之间相关性,评估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采用IIF作为ANCA筛查试验,ELISA检测MPO、PR3抗体,605例临床标本同时进行IIF和ELISA检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605例临床标本中,IIF检测ANCA阳性41例,阳性率6.78%(41/605);ELISA检测阳性37例,阳性率6.12%(37/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9,P0.05)。IIF检测阳性同时ELISA检测阴性22例,IIF检测阴性同时ELISA检测阳性18例。ELISA检测阳性42例(5例MPO和PR3抗体同时阳性),18例MPO抗体阳性标本中,IIF阳性15例,漏检率16.67%(3/18);24例PR3抗体阳性标本中,IIF阳性7例,漏检率70.83%(17/24);IIF在PR3抗体阳性标本漏检率高于MPO抗体阳性标本漏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9,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2种方法一致性检验结果较好,但临床检测ANCA单独应用IIF检测或特异性ELISA检测不完善,提倡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ANCA临床应用价值,减少ANCA相关疾病的漏诊。对于PR3抗体阳性疾病更应该同时应用PR3抗体和IIF-ANCA。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318例HIV抗体筛查阳性的确认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318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WB确认结果 ,分析了解筛查阳性结果 与确诊结果 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及判断,分析HIV抗体筛查试验为阳性而免疫印迹试验(WB)为不同结果 的因素以及相关资料.结果 318份筛查阳性标本经WB确认后,227份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71.4%),钙份确认为HIV-1抗体不确定(15.1%),43份确认为HIV-1抗体阴性(13.5%).阳性标本中EUSA的S/CO值均>6,EUSA和快速试剂复检结果 为双阳性的标本,确认试验阳性符合率97.8%(227/232).在不确定标本中,p24出现的几率最高,为85.4%,其次是gp160,58.3%.结论 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且EUSA结合快速试验有助于提高复检的准确率,不确定标本出现较多,确认方法 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王谦  燕备战  于洋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66-968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评估不规则抗体在患者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上的发生频率,并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及孕妇产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盐水法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31 766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病例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被检标本中共发现217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阳性率为0.68%,其中男84例,占被调查男性的0.51%,女133例,占被调查女性的0.86%,女性高于男性(χ2=14.34,P<0.01)。其中有204例曾经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χ2=230.29,P<0.01)。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自身抗体17例,有抗体特异性未能确认者66例,确认抗体特异性134例,其中Rh系统抗体79例(36.40%),MNS系统29例(13.36%),Lewis系统17例(7.83%),其他系统:抗-K 2例、抗-Kpa1例、抗-Fya1例、抗-Jka2例、抗-P1 2例、抗-e联合抗-P1 1例。免疫球蛋白类别IgG抗体152例(70.04%);IgM抗体26例(11.98%);IgM+IgG抗体39例(17.97%)。结论患者在输血前及孕妇在产前进行抗体筛查,并对出现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对系统性硬皮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IB)对64例SSc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6种自身抗体进行测定。结果IIF检测ANA结果显示,SSc患者中ANA的阳性率为98.4%(63/64),其荧光染色模型主要为均质核仁型;IB检测6种ENA结果显示,SSc患者以抗Scl-70抗体、抗SS-A抗体和抗nRNP抗体为主,阳性率分别为65.1%(41/64),29.7%(19/64)和6.3%(4/64)。结论多种自身抗体同时检出,可能提示SSc患者同时伴随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有发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此外,IB法对ANAs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高,对SSc的诊断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ANA谱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71例ANA阴性的标本进行ANA谱检测。ANA检测采用欧蒙间接免疫荧光法,ANA谱检测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结果在5971例ANA阴性样本中,ANA谱阳性的标本为422例,占7.07%。其中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l-70抗体、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抗细胞周期蛋白抗体(抗PCNA)、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His)、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ARPA)、抗线粒体抗体M2型(抗AMA-M2)阳性率分别为1.46%、0.33%、0.35%、0.35%、0.28%、0.32%、0.83%、0.63%、0.60%和0.75%。抗Ro-52阳性率最高(2.04%),抗SSA次之(1.46%)。不同年龄组间抗PC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谱阳性的病例中单项抗体阳性者,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更准确地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ANA进行筛查,并联合应用ANA谱。两者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s)的相关性。方法 2 500例疑似或已确诊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其中826例同时应用条带免疫分析法行ANAs分析。结果 ANA阳性1 300例,同时行ANAs的826例患者中ANA(+)/ANAs(+)182例(22.03%),ANA(-)/ANAs(-)529例(64.04%),ANA(+)/ANAs(-)111例(13.43%),ANA(-)/ANAs(+)4例(0.50%);ANA阳性者中以颗粒型(62.2%)、胞质颗粒型(13.3%)、均质型(9.7%)、核仁型(8.9%)多见,颗粒型多见SSA/Ro52抗体,均质型多见dsDNA抗体,胞质颗粒型多见AMA-M2;ANAs的阳性率随ANA滴度增大而升高;当滴度为1∶800以上时,>20~40岁组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结论 ANA-间接免疫荧光法是良好的筛查实验,ANA核型、滴度与ANAs相结合对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17项联合检测的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 ANA 和 ANAs,判断其 ANA 核型和 ANAs 结果,并对各荧光核型和各种特异性抗核抗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0例 ANA 阳性患者标本中,颗粒型214例,着丝点型51例,胞浆颗粒型28例,核仁型25例,均质型17例,周边型5例,颗粒型是检出的主要核型。ANAs 17项抗体阳性率为82.94%。214例荧光颗粒型标本中,常见的抗体为抗 SSA/Ro52kd(31.78%)、抗 SSA/Ro60k(d30.84%)和抗 SSB/La(19.16%)抗体;17例荧光均质型标本中,常见的抗体为抗核小体(47.06%)和抗组蛋白(41.18%)抗体;抗 CenpB 对着丝点核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为92.16%(47/51)。结论不同荧光核型的 ANA 与 ANAs 抗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无绝对的规律可寻,两种 ANA 的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5.
The enzyme immunoassay antinuclear antibody (EIA ANA) screening test method is a new assay format for the qual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s) in human serum or plasma. This assay method collectively detects ANAs against double stranded DNA (dsDNA), SS-A/Ro, SS-B/La, Scl-70, Sm, and Sm/RNP antigens, along with serum positive for peripheral, homogeneous, speckled, nucleolar, and centromere patterns. This assay correlated well with data obtained with hemagglutination tests for specific ANA antigens, with th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FA) ANA HEp-2 test, and with the Crithidia luciliae IFA test for anti-dsDNA. This new test procedure is both highly specific and sensitive and substantially decreases the time involved when screening large numbers of patient sampl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抗核抗体(ANA)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的抗核抗体谱(ANAs)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特点。方法 对123例初诊ITP的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ITP患者中ANAs阳性率高于A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s 15种抗体中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Ro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cl-70、PM-Sc及Jo-1均为阴性,其余10种抗体阳性率不一,但是相互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联合表达阳性率高于单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ITP患者ANA及ANAs阳性率不同,ANAs表达主要以单项及联合抗体表达为主,但是联合表达高于单项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