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房颤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胺碘酮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得出结论证明静脉滴注胺碘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AMI患者分成两组共50例,甲组使用胺碘酮25~100mg缓慢静脉推注法,接着以0.5~1mg/min持续静脉滴注,直到转复为窦性心律:乙组采用西地兰0.4mg将其溶于5%葡萄糖10mL中,按5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若在1h内还为房颤现象者,再按照甲组方案给予胺碘酮。结果两组患者最后都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是无论是转复房颤所花费的时间或者是累积胺碘酮用量,乙组都要少于甲组。因两组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静脉单独使用胺碘酮和胺碘酮与西地兰联合治疗对于AMI合并房颤都是有效和安全的,但是联合用药的对于房颤的转复时间更短,并且胺碘酮的用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2.
靳新东 《医药世界》2010,(8):835-836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西地兰对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给胺碘酮150mg缓慢注射,然后以0.5mg/min维持静脉滴注,24h总量不超过800mg。西地兰组:先用西地兰0.2mg缓慢静脉推注。若20min无效再给0.2mg,24h总量不超过1.0mg,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首次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24h后复律情况。结果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西地兰组起效快于胺碘酮组(P〈0.01),胺碘酮组有效率高于西地兰组(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并能使部分患者房颤转复。  相似文献   

3.
李杰 《首都医药》2009,16(14):45-4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5例)加用胺碘酮静脉给药,对照组(37例)加用西地兰静脉注射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2h内快速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P〈0.05;治疗组用药后显效率(转复窦性心律)56.92%,高于对照组(32.43%),P〈0.05。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转复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地尔硫卓和西地兰对普胸术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ICU普胸术后出现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52例患者分为胺碘酮、地尔硫卓和西地兰3个治疗组,比较2h疗效及24h窦性心律转复率,观察安全性.结果 用药2h后3组心室率均较用药前下降.胺碘酮组和地尔硫卓组心室率下降程度及有效率均优于西地兰组,但胺碘酮组和地尔硫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用药24h后窦性节律转复率胺碘酮组高于地尔硫卓和西地兰组.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和地尔硫卓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普胸术后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而胺碘酮由于具有转复窦性心律作用优于地尔硫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西地兰、普罗帕酮、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西地兰组、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分别静脉推注西地兰0.2~0.6mg或普罗帕酮70~210mg或胺碘酮150~60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变化及药副作用。结果西地兰组28例,转复成功11例(39.3%);普罗帕酮组38例,转复成功27例(71.1%);胺碘酮组40例转复成功32例(80%)(P<0.05)。平均复律时间:西地兰组(233±100)min,普罗帕酮组(101±68)min,胺碘酮组(180.6±52.2)(P<0.05)。结论在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中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与西地兰组,转复成功时间普罗帕酮组短于胺碘酮组与西地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下称充血性心衰)并快速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对27例充血性心衰伴快速房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注射150 mg,随后以0.5~1.5 mg/min维持滴注,观察心室率控制、窦性转复、心功能改善等指标.结果 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有效控制达92.6%,心功能改善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房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5例的临床资料,合并新发房颤患者43例,根据房颤发生时间分为早发房颤组(24h内发生)和晚发房颤组(24h后发生),两组均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后静脉泵入转律治疗,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心室率控制率、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晚发房颤组,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低,心室率控制率低,CK峰值明显增高,LVEF值明显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晚发房颤患者胺碘酮转复效果差,心室率难控制,梗死面积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陶和平  涂小金 《江西医药》2009,44(2):135-136
目的对比静脉用胺碘酮与西地兰在转复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副作用。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西地兰组和胺碘酮组。静脉推注两地兰0.2.0.6mg或胺碘酮150—21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及副作用。结果51例患者,西地兰组26例,转复成功11例(42.3%);胺碘酮组25例,转复成功20例(80%):0.05〉P〉0.01。转复成功时间:西地兰组(90.0±48.7)min,胺碘酮组(74.6±40.3)min,P〉0.05。未转复成功者的心室率下降情况:西地兰组由(132.5±18.5)次/min降至(80.8±20.2)次/min,胺碘酮南(129.7±20.1)次,min降至(67.2±19.6)次/min,P〉0.05。结论在阵发性房颤转复中胺碘酮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胺碘酮转复时间较两地兰无差别.胺碘酮和西地兰组药物无明显副作用,3h胺碘酮和西地兰减低心室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61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首剂静脉注射150mg,10min内注入,继之以0.5mg/分维持静脉泵入,30min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且心室率仍快者,追加静脉注射150mg。结果 15例4小时内转复窦性心律,18例4~12小时后转复窦性心律,13例12~48小时后转复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3.6%;用药期间,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无低血压、心衰加重、心绞痛加重及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1mg/min维持静点,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36例,静脉给予心律平70mg,5~10分钟注射完毕,后以0.5~1mg/min维持静点,观察10~2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7.5%(35/40),心律平组66.7%(24/36),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胺碘酮组转复后窦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阵发房颤比心律平更加快速、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11.
快速性房颤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并发症之一,我们2002年11月至2006年4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静脉应用胺碘酮及西地兰,以观察胺碘酮降低心室率及24h后转复窦性心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或控制心室率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包括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的控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48例,胺碘酮150mg加50g.L-1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患者30min后房颤未转复即再应用1次,继以0.5~1mg.min-1维持静滴48h,观察用药后1,2,6,12,24和48h转复率、心室率、心力衰竭症状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可快速有效使快速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纠正心力衰竭,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熊刚  张后民 《中国药房》2010,(20):1874-1875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转复及心室率控制情况。方法:47例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24例、西地兰组23例,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mg、西地兰0.2~0.6mg,观察各组AF的转复、心室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地兰组(P<0.01);2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心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胺碘酮组疗效更佳,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心律有效率及心室率降低作用均优于西地兰,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胺腆酮组40例,西地兰组36例,两组均为静脉注射用药。观察24h内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胺碘酮组显效里率为70%,有效率90%,转复时间(23±15)h。西地兰组显效率36.11%,有效率72.22%,转复时间(34±13)h,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疗效明显优于西地兰。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但需筛选患者,在严密的心电压监护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断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早期新发房颤(AF)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例CABG术后早期发生快室率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注射液或美托洛尔注射液。观察心电监护、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化,比较两组1周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9.1%和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或美托洛尔转复CABG术后早期新发房颤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肿瘤术后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3例肿瘤术后新近发生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胺碘酮组(n=36)、心律平组(n=37),静脉给药观察9小时内房颤复律情况及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复律率:胺碘酮组75%,心律平组64.9%,P>0.05。复律时间:胺碘酮组5.5±2.3h,心律平组3.9±2.4h,P<0.05。复发率:胺碘酮组27.8%,心律平组51.4%,P<0.05。对心率影响:胺碘酮组,P<0.05;心律平组,P>0.05。对血压影响:胺碘酮组对收缩压影响,P>0.05,对舒张压影响,P<0.05;心律平组对收缩压、舒张压影响,P<0.001。结论胺碘酮与心律平对肿瘤术后房颤均有较高的复律率,复律时向心律平短于胺碘酮,维持窦性心率,胺碘酮优于心律平,对心率的影响胺碘酮大于心律平,对血压影响心律平大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心房颤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洋地黄治疗,观察复律及心室率情况。结果胺碘酮在转复窦性心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心室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在转复房颤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吕蒙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1):739-741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王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91-99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58例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0)和西地兰组(n=28);胺碘酮组:胺碘酮首剂150mg静脉注射后,以1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剂量,若15分钟无效,追加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西地兰组:近1周未用洋地黄者,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近1周规律应用洋地黄者,以西地兰0.2mg静脉注射,依疗效调整剂量。观察两组复律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西地兰组复律成功率分别为70%和4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有效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30):4224-422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早期复律的影响。方法:58例特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2.5 mg,口服,每日1次,待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5左右3周后口服胺碘酮转复心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华法林(用法同对照组)+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q12 h,连用3~5 d,在INR 2.5左右时停用,3周后开始转复心律,如患者心率较快,给予胺碘酮负荷剂量150 mg,以1 mg/min维持6 h,以0.5 mg/min维持24 h以上;如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口服胺碘酮转复心律,胺碘酮应用4周未能复律或QTc>0.50 ms者,停服胺碘酮,改用控制心率药物加华法林治疗。两组患者心律转复后均继续服用华法林4周,维持INR在2.5左右。应用胺碘酮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转复率、复发率、转复时间、胺碘酮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转复率、复发率、转复时间、胺碘酮总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可提高房颤早期复律成功率,不增加出血及栓塞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