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强的松龙结膜下注射所致的类固醇性青光眼12例(18只眼),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强的松龙0.5m l(25mg/m l)结膜下注射所致青光眼共12例(18只眼);男7例,女5例;右眼10例,左眼8例。年龄12~68岁,平均38岁。其中,用强的松治疗结膜炎发生者2只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刺分离及针拨断线并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无滤泡的高眼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18只眼青光眼术后早期无滤泡的高眼压患者采用针刺分离巩膜瓣下粘连及针拨断线并结膜下注射5-Fu进行治疗.结果 11例一次针刺分离并断线,4例两次针刺分离并断线,3例即刻失败.后进行了6~18月的随访,以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6-21mmHg为成功标准,6个月随访时(除外3例失败),10例不用药眼压<21mmHg,2例用1~2种降眼压药,1例3种降眼压药控制,2例再手术;12个月随访时8只眼不用药<21mmHg,3只眼1~2种,2只失访;治疗前平均眼压(29.4±9.4)mmHg,治疗后6个月平均眼压(14.5±5.7)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青光术后无明显滤过泡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及针拨断线并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球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 对47例(50眼)小梁切除术后2~8周滤过泡功能不良青光眼患者行针拨联合MMC 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眼压、滤过泡形态和并发症.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2~8周,低平、限局、肥厚、充血型滤过泡32眼、包囊型囊样滤过泡18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3~6个月,46眼的滤过泡转为功能性的,轻度膨隆弥散型31眼,多腔或薄壁型15眼,限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4眼.治疗前患眼的平均眼压为(28.5±6.5)mmHg(1 kPa=7.5 mmHg),随访3~6个月平均眼压为(16.3±2.9)mmHg,与注射前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眼没有用抗青光眼药物或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成功率占92%.治疗后视物模糊10眼,结膜下出血6眼,角膜上皮点状脱落2眼,无低眼压、伤口渗漏和前房变浅等并发症.结论 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抗青光眼手术。但由于术后滤道阻塞常导致手术失败,很多学者对小梁切除术后防止滤道阻塞进行了一系列研究。Gressel 等首先将5—Fu 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并取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自1988年7月至1990年2月,对21例29眼小梁切除术后,采用低剂量5—Fu 联合皮质类固醇结膜下注射,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人,女15人。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平均55.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5眼,开角型青光眼2例3眼,无晶体青光眼1例1眼。全部患者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拨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36例39眼因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2~12 wk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MMC 0.1mL(0.2mg/mL)结膜下注射联合针拨治疗,平均治疗1.31±0.58次,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并随访3 mo。
  结果:治疗后3mo时平均眼压为15.8±6.6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平均眼压27.4±5.7 mmHg;成功滤过泡32眼,成功率为82.1%。结膜下出血7眼,浅前房低眼压1眼,无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
  结论:MM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拨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失败滤过泡的效果。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手术后3~22wk失败滤过泡34例(35眼)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滤过泡旁注射,并随访6mo以上,观察滤过泡重新形成和眼压下降情况。结果:成功29例(29眼),手术前平均眼压为23.74±6.2mmHg,手术后眼压平均为13±4.3mmHg。其中3例(3眼)重复针拨、注射。随访期结束后统计针拨前后眼压具有显著性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2a滤过泡成功率82.9%±6.4%。针拨术中有4眼前房出血,2眼低眼压,未见丝裂霉素的其它毒性反应。结论: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可以重新建立功能性滤过泡,有效地控制眼压,减少青光眼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它是挽救抗青光眼术后失败滤过泡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具有毒性小、安全可重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志广  吴川  刘堃 《眼科新进展》2001,21(6):420-421
目的 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2周内)高眼压的病例,应用透明质酸酶结膜下注射观察注射后疗效。方法 将18例18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病例分2组,治疗组11例11眼,给予结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酶750IU,隔日1次,一般2~3次;对照组7例7眼,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11眼中10眼眼压控制良好,1例加用适利达眼液眼压正常,滤过泡形成弥散隆起,所有病例视野与术前比较基本保持不变,视力基本不变或增减1行。结论 透明质酸酶在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高眼压方面有良好的疗效改善了青光眼滤过技术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院对原发闭角型青光眼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现将随访观察12~18个月的37例43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4眼,慢性期2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眼,绝对期青光眼6眼)情况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术前均用匹罗卡品点眼缩瞳,20%甘露醇或50%葡萄糖与醋氮酰胺联合使用,尽可能降眼压。结膜下及球后注射2%利多卡因局麻。固定上直肌,开睑器开睑。在角膜上方做高8mm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分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86年6月开始,将尿激酶应用于青光眼手术27例33眼,随访半年以上者10例12眼,现将结果报导如下。随访半年以上1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包括曾行滤过手术失败者3例5眼。年龄17~34岁,共8例8眼,其中1例曾经手术失败,术前平均眼压为30.32mmHg。在手术完毕后,立刻注射尿激酶,以后每日注射1次。除2眼在手术次日发现前房出血,未注射外,其余均注射3~7次。每次将尿激酶3,000国际单位溶解于0.3ml 蒸溜水中,注射于下穹窿部。随访时间最长18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7.1个月。随访时,10例12眼眼压正常,眼压平均为12.05mmHg。其中只有1只眼仍用噻吗心胺1日2次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45例49眼施行小梁切除后用5-氟尿嘧啶(5-FU)治疗后的并发症。平均年龄49岁(14~84岁)。男性28例,女性21例。38眼单纯作小梁切除术,11眼作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术前平均眼压29mmHg,术后第1天开始球结膜下注射5-FU,每次5mg注入下穹窿结膜下,每日1次,连续7天,然后改为第9、11和13天隔日注射,总量为50mg。结果与对照组作比较。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有90%患者于用或不用附加药物下眼压低于21mmHg,4眼需再次手术以控制眼压,1例患者需口服醋唑磺胺和局部用药,8眼只需局部用药。有24眼视力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3mo内25眼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5~10mg,隔日1次共5次,分析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25眼中,21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18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19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损伤、结膜下出血、滤过泡损伤等。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88年12月,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各型青光眼112例,现将随访观察2~5年的59例68眼的远期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59例68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9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18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2例15眼,继发性青光眼5例5眼。男性19例,女性40例。年龄23~75岁,平均55.8岁。术前平均眼压(x±s):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98±3.14kpa(1kpa=7.5mm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38±3.07kpa,慢性单纯性青光眼4.80±1.37kpa,继发性青光眼5.46±1.72kp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对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青光跟滤过术后3月内21例25只眼功能不良的滤泡,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隔日1次共5次,其中15只眼1次针刺分离,4只眼2次针刺分离,2只眼3次针刺分离;观察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 25只眼中,不加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有21只眼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其中18只眼在15mmHg以下.滤泡形态:有19只眼表现为功能性过泡.结论 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结膜下注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122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1~8周内滤过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行丝裂霉素C(MMC)结膜下注射,每天结膜下注射一次,共3~7次,MMC浓度为0.004%,配合每天眼部按摩2~3次,观察滤过泡弥散隆起的情况,前房深浅的变化,随访3~6个月。结果122只眼丝裂霉素C(MMC)结膜下注射前:低平限局肥厚充血型92只眼、包囊型囊样30只眼。MMC结膜下注射后滤过泡外观形态:轻度膨隆弥散型84只眼,多腔或薄壁型24只眼,限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14只眼。结膜下注射前患眼的眼压为(28.6±2.1)mmHg,结膜下注射后患眼的眼压为(15.1±2.3)mmHg。结论对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MC)联合眼部按摩是安全、有效及简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类固醇性青光眼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素贞 《眼科新进展》1993,13(2):25-26,24
类固醇性青光眼又称激素性青光眼。由于局部点眼.结膜下注射或全身应用类固醇引起的一种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关本病的临床报道.国外较多。国内则较少。现将我院1985年—1991年所见8例子以报道。临床资料本文8例.男7例,女(?),年龄11~17岁,平均49.88岁.单眼4例.左、在眼各2例.双眼4例.共12只眼。用药原因慢性结膜炎4例7只眼、眼外伤健眼予防点药二例2只眼.虹膜睫状体炎1例1只眼。春季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发作后持续性高眼压,处理方法甚多,均有其优缺点。为此,我们自1992年元月以来,采用Cairns’s,小梁切除改良术治疗本病8例8只眼,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患者8例8只眼,男2例2只眼,女6例6只眼。年龄45—69岁,平均58岁。眼别:右眼6只,左眼2只。青光眼类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只眼,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只眼,混和性青光眼1只眼。术前眼压4.04—7.87kpa(1kpa=7.5mmHg),平均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 12例 16眼急性闭角青光眼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 ,周边虹膜嵌顿术 ,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术资料 :本组 12例 16眼均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其中男5例 6眼。女 7例 10眼。年龄 :48~ 71岁。青光眼急性发作期12眼 ,慢性期 4眼。前房周深 1/ 3CK 6眼 ,1/ 4CK 10眼。房角 :窄Ⅳ 9眼 ,窄Ⅲ 7眼。青光眼发作后三联症者 9眼。眼压 :16眼术前眼压 48~ 6 0mmHg(1mmHg =0 .133kPa)。经药物治疗后其眼压被控制在 2 5~ 2 8mmHg以下方施行手术。方法 :做以上方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分离暴露巩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改进的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51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如下改进的小梁切除术:1.术中先行前房穿刺并多次放液降压,2.隧道刀制作薄层大巩膜瓣并紧密缝合,3.术中散瞳、术毕皮质类固醇结膜下注射等。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视力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随访1-6个月,眼压控制≤21 mmHg者46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42眼。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后的小梁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并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2月至1997年10月,我院采用前房穿刺注液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原发性青光眼52例74眼,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2例74只眼,男21例,女31例,右眼16例,左眼14例,双眼22例,年龄36~72岁,平均58.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28眼,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5例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人23眼,开角型青光眼13人18眼。术前眼压2.24-g.46kPa(1kPa=7.5mmHg。随访2月~26月,平均16.8月。手术方法:以穹窿部为底结膜瓣,4×6mml/2厚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内0.5mm,自制前房穿刺刀于10点钟角膜缘内0.smm穿…  相似文献   

20.
刘毅  蔡岩  王新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7):1388-1390
目的:评估以反复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处理青光眼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3-02在我院以反复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处理因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而眼压升高的连续病例34例34眼。分析治疗后眼压、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眼部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平均眼压从35.51mmHg降至14.43mmHg(P<0.05),成功率达91%。常见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损伤、结膜撕裂和脉络膜脱离等。结论:反复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处理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