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从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灌肠、针灸推拿、药穴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概述了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参考文献22篇。  相似文献   

2.
张淑侠 《中外医疗》2009,28(29):47-47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中药汤剂和中药保留灌肠等。结果总有效率为95.3%。讨论在饮食治疗、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的原理和效果,延迟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尤其对早中期CRF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研究进展,西医治疗UC主要有灌肠、口服、静脉注射等疗法;中医治疗主要有汤剂口服与汤剂灌肠等疗法;中西医结合主要有西药口服十中药汤剂灌肠,西药口服十中药汤剂口服,西药口服十中药汤剂口服十中药汤剂灌肠,西药灌肠十中药汤剂灌肠,西药口服十西药灌肠十中药汤剂灌肠,西药灌肠十中药口服6种治疗方案,其中以西药口服十中药汤剂灌肠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竭的辩证治疗、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以及中药外治.结果与结论:中医药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延缓早中期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透析器的速度、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药灌肠、中药药浴、中药外敷给药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不同方面起到改善肾功能、减缓肾衰竭病程进展的作用,已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中药结合中医护理治疗慢性下消化道出血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中医护理治疗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汤剂口服,并从情志、经络、津液、失眠、服药、灌肠等方面给予中医护理。观察血便情况、临床主要症状等指标。结果:72例患者,血便改善总有效率87.50%,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3.33%。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汤剂口服,结合中医情志、经络、津液、失眠、服药、灌肠护理,是治疗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 8 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常规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活血泻浊之中药汤剂灌肠治疗 ,结果显示疗效显著优于未进行灌肠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肾康宁胶囊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13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观察组7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并口服肾康宁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个周期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肾康宁胶囊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显著提高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严谨的疗效观察及适时护理可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观察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煎剂加入康复新液保留灌肠、隔姜灸多法并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辨证施护。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煎剂加入康复新液保留灌肠、隔姜灸多法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3g/d口服,配合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及利多卡因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l%。结论:中医多法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避免了西医治疗带来的较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1].目前肾衰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但价格昂贵,不能普及.中药灌肠治疗肾衰竭在我国及日本等国有甚多研究,是中医药在肾衰竭治疗中的一大特色,并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从其机理及临床应用两方面来探讨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赵振昌教授出生身中医世家,擅长治疗慢性肾衰竭。赵老在临证过程中,注重探寻病因病机,注重虚实以及分期论治,提出本病病机关键是脾肾亏虚,湿瘀互结。治疗上主张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重在补脾肾,祛邪重在化瘀利湿,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不仅口服汤剂给药,还常配以外用灌肠、静脉给药以及足浴等疗法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治法和中药外治法.中药内治法有清热燥湿祛邪;益气健脾、补肾扶正兼清热;调和肝脾.中药外治法主要是灌肠.结论:中医药在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上有其优势,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脾胃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西药疗效欠佳。中医外治法在IBS-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灸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灌肠、耳穴贴压等单法及联合外治法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文章旨在论述IBS-D的多种中医外治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从病因病机、分型辨证论治和内治法、外治法等方面介绍近年来乳腺增生的病机研究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药灌肠和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分为气药灌肠组20例和常规灌肠组22例。两组灌肠药物均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其中气药灌肠组采用电脑灌肠仪加压灌肠,常规灌肠组采用煎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药灌肠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脓血便、黏液便及糜烂溃疡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灌肠组(P〈0.01)。结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煎药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6.
扶正祛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祛浊法治疗早中期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口服汤剂配合中药灌肠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症状及肾功能、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药扶正祛浊法能改善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外敷、灌肠结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4月-2008年1月我院确诊慢性盆腔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自拟中药口服、外敷、灌肠结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56例行西药抗菌药物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4.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癌痛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癌痛的病因不外乎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病机为“不通则痛”,虚痛病机属“不荣则痛”,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治以活血祛瘀、行气补血、清热解毒、清热祛湿、温经散寒等法为主。常用外治方法有敷贴、涂擦、穴位离子导入、注射及埋线、拔火罐、灸疗、灌肠、喷雾、中药外敷与西药止痛药联合。治疗癌痛的起效机制是扶正祛邪,今后癌痛中医外治法应从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治法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用中药熏洗配合内服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加味当归四逆汤、口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中药熏洗治疗。1 w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及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0例,与其他3个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熏洗配合内服加味当归四逆汤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其安全性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优势和价值。方法将186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保守治疗方案,包括完全禁食与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使用地塞米松、在肠道功能恢复后经过适当的肠内营养后即恢复经口饮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减少生长抑素及激素的用量,加用中药汤剂,并予以灌肠、外敷、针灸等治疗。总结和分析对比经典非手术治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明确,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