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Chen JH  Shen W  He Q  Jiang R  Peng W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00-1103
目的 探讨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15 4± 1 0 )岁的 2 3例儿童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术后移植肾功能变化、急性排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 3例手术过程顺利 ,均未出现外科并发症。 1例治疗非顺应致移植肾失去功能 ,2 2例术后平均 5 5d恢复肾功能。术后 6个月内科并发症包括高血压 13例 (5 7% )、肺部感染 4例 (17% )、骨髓抑制与药物性肝损害各 3例 (13% )。术后 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 4例 (17% )。术后第 1年体重平均增加 2 3kg ,身高平均增高 1 0cm。 1年、3年人 /肾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 96 %、90 % / 80 %。结论 肾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合适的术式、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人、肾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环孢素A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使肾移植术后近期人、肾存活率显著提高,但中长期人、肾存活率并无显著改善。我们对400例肾移植受者的随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着重分析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人、肾长期存活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再次尸体肾移植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孢素时代再次尸体肾移植40例作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再次尸体肾移植1年人/肾存活率为80.0%/67.5%,较同期首次肾移植约低15%。认为环孢素时代影响再次尸体肾移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6个月、个体高免疫状态及HLA错配。移植肾超急排斥反应、加速排斥反应并发的感染及心衰是再次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高效状态患者的检测、预防性应用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介导、流式细胞交叉配型及降低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特异性HLA抗体对急性排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特异性HLA抗体对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36例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特异性HLA抗体水平,随访观察HLA抗体对急性排斥的影响.结果术后HLA抗体阳性组急性排斥发生率高于阴性组(32.65%vs13.79%,P=0.000).按照HLA-Ⅰ类和Ⅱ类抗体水平分组后,移植肾无排斥存活率依次为HLA-Ⅰ-/Ⅱ-组>HLA-Ⅰ-/Ⅱ+组>HLA-Ⅰ+/Ⅱ-组>HLA-Ⅰ+/Ⅱ+组(P=0.03).结论术后特异性HLA抗体可能是引起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原因之一,HLA-Ⅰ类抗体与急性排斥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达昔单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达昔单抗 (Dac ,赛尼哌 )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2 9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达昔单抗治疗组 (94例 )与对照组 (198)例 ,分析 2组移植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术后 1、6及 12个月时达昔单抗组移植肾功能优于对照组 ,术后 12个月时 2组SCr浓度分别为 (133.2± 4 6 .8)和 (16 5 .7± 5 5 .2 ) 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术后 6个月时达昔单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2 3.4 % ,对照组为38.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 2组CD+ 3 与CD+ 4 表达均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达昔单抗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改善移植肾功能 ,对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破裂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会使移植肾功能丧失,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0年以来施行的同种肾移植手术中,无一例发生移植肾破裂,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肾移植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1月10日,我院为1例9岁急进性肾炎患儿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采用成人同血型尸体供肾,其方法基本同成人,唯肾脏放置较高,肾动脉与右髂总动脉吻合,手术经过顺利.术后以“三联药物”抗排异反应,恢复顺利,未发生明显的排异反应,至今肾功能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儿,女,年龄9岁.1992年8月因腹痛、血尿、尿少,经肾穿刺诊断为“急进性肾炎性尿毒症”,于1994年4月开始腹膜透析,尔后每d仅有50ml尿液.1.2 手术方法采用同血型、成人尸体肾,淋巴毒2%.手术径路和步骤同成人,只是将肾动、静脉分别与右髂总动脉和右髂外静脉吻合,开放血流后15min泌尿,输尿管植于膀胱右侧顶部,移植肾仍置于右髂窝内略靠上点,输尿管内未放支架管.术中应用甲基泼尼松龙(MP)160mg、速尿40mg、20%甘露醇100ml、输血450ml.  相似文献   

8.
再次肾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肾移植失败后,再次移植为最佳选择。再次肾移植尤其强调配型要好,切除首次移植肾有其适应症。再次肾移植术后宜选用肝损害较小的免疫抑制剂,抗体诱导治疗可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所行的300例尸体肾移植患者中,7例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3%,经强有力的抗排斥治疗后6例完全逆转,排斥逆转率85.5%,目前这6例均健康存活,带肾存活率最长已达3年半;1例治疗无效切除移植肾。本文总结了加速性排斥反应的防台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强有力的抗排斥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防治抗排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老年肾移植的临床特点(附7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5例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资料,以同期行肾移植的160例非老年成人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老年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50.7%)和死亡率(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和0,P〈0.01)。老年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P〈0.05)。老年组1年人存活率为90.6%,显著低于对照组(98.1%,P〈0.05);1年肾存活率为90.6%,低于对照组(96.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肾移植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老年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应使用低剂量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多个移植中心138例儿童肾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个移植中心自1986年3月至2010年5月间138例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13.8±1.4)岁,其中男性92例,女性46例.138例均随访观察1年以上.初始免疫抑制方案均为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主的三联方案,部分受者应用抗体诱导治疗.结果 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9.3%和95.7%.术后38例(27.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5例出现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但均在1个月内恢复.其他并发症为移植肾动脉狭窄8例,尿瘘5例,输尿管坏死2例,高血压57例,高脂血症38例,多毛症32例,药物性肝损伤26例,尿路感染25例,牙龈增生22例,肺部感染21例,骨髓抑制12例,单纯性疱疹10例,糖尿病8例.受者术后1年体重增加4~13 kg,身高增加2~7 cm.结论 细致地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加强随访,提高受者服药依从性是儿童肾移植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儿童肾移植受者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的体会.方法 35例受者,年龄为(12.4±1.5)岁(10~18岁),均接受成人尸体供肾,其中33例为首次肾移植,2例为再次肾移植.所有受者肾移植后均采用Tac、霉酚酸酯(MMF)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内、3~6个月、6~12个月时Tac的用量分别为0.15~0.32 mg·kg-1·d-1、0.12~0.15 mg·kg-1·d-1、0.07~0.11 mg·kg-1·d-1,Tac浓度谷值分别为(10.5±1.4)μg/L、(8.5±0.8)μg/L、(7.2±0.5)μg/L.35例中,18例术前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结果 术后移植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7.1%、93.9%,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4.1%、90.9%.术后第1年受者的体重增加了(6.6±2.2)kg,身高增加了(3.7±1.1)cm.术后共有7例(20.0%,7/3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均逆转.其他并发症包括高血压11例(31.4%),高血脂5例(14.3%).药物性肝损伤4例(11.4%),肺部感染4例(11.4%),骨髓抑制2例(5.7%),糖尿病2例(5.7%),单纯性疱疹1例(2.8%),受者均无牙龈增生及多毛症.结论 儿童肾移植受者采用Tac、MMF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有效,应注意Tac和激素的用量和用法.术前行免疫诱导治疗对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6月至2008年12月41例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1980-1993年(G1)有8例患儿,均未进行免疫诱导,术后采用以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1994-2001年(G2)有18例患儿,均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免疫诱导,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泼尼松的方案;2002年后(G3)有15例患儿,均应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IL-2RA)免疫诱导,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泼尼松(或无泼尼松)的方案.分别对三个阶段患儿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等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儿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6%/90.2%、95.1%/82.9%和90.2%/75.6%,其中G1为87.5%/75.0%、75.0%/50.0 %和75.0%/50.0%、G2为100.0%/94.4 %、100.0%/83.3%和94.4%/72.2%以及G3为100.0%/100.0%、100.0%/100.0%和100.0%/93.3%,G3明显高于G1(P<0.05),但与G2无明显差异.41例中共有13例发生AR,发生率为31.7%,其中G3的AR发生率分别为13.3%,明显低于G1和G2的50.0%和38.9%(P<0.01).G1、G2和G3患儿的身高分别增长了(2.9±0.6)、(3.2±0.6)和(3.8±0.9)cm,G3患儿身高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P<0.05).G1、G2和G3患儿间DGF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高血压和感染是最为多见的并发症.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适宜的手术方法、恰当的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及AR早期诊断是保证儿童肾移植成功的关键.IL-2RA免疫诱导能够有效地降低AR发生率,而小剂量激素或无激素方案最大程度的改善了影响患儿骨骼发育的限制因素,促进患儿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肾移植受者术后生育对子代、移植肾及自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个器官移植中心自1989年8月至2007年2月的资料,共有22例女性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并各生育子女1名.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受者及其子女的资料,包括受者的年龄、病程、肾移植时间、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结婚及孕产时间、妊娠和分娩情况、子女出生情况、喂养方式等,并对其中的18名子女进行了体格检查,记录其身高和体重.结果 22例生育时的年龄为(27.8±2.7)岁,分娩时间为术后(35.1±13.2)个月,孕产期问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和泼尼松联用.其中21例为剖宫产,1例为自然分娩;6名(27.3%)为早产,其余为足月产.22名子女出生时体重为(2944±585)g,均人工喂养,现年龄最大者为18岁,最小者为8个月.3岁、4岁和5岁者的体重分别为(15.2±1.3)kg、(17.0±0.9)kg和(17.8±0.4)kg,身高分别为(99.0±3.6)cm、(106.4±1.3)cm和(109.5±0.7)cm,其他年龄段因样本数太少,未行统计.未发现明显畸形.22例受者在孕产期间并发高血压9例次,肾功能异常和蛋白尿各5例次,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各4例次,尿路感染3例次,6例移植肾功能丧失,2例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丧失、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女性肾移植受者术后若情况允许,可以生育,但有时可对移植肾及自身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整个妊娠、生育过程应有产科、移植科以及心内科等医生共同参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婴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应用和随访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14个月,所有受者均存活.1例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经腹膜透析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尿漏,经再次手术后恢复;1例因移植肾动、静脉血栓形成而切除移植肾.3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血肌酐分别为70 μumol/L、102 μmol/L和83 μmol/L.结论 婴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短期效果尚可,有利于缓解供肾短缺情况,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儿童肾移植(附2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手术技巧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特点,提高人/肾存活率。方法:分析26例儿童肾移植患者的手术、免疫抑制剂使用和长期存活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急性排斥反应(AR)11例,慢性排斥反应10例,1例肾移植2周后发生复发性肾炎,病理显示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治疗后肾功能尚可维持;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88%,92%/73%和88%/62%,总死亡率12%。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适宜的手术方法、AR早诊断和恰当的血药浓度是保证儿童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胰、肾一期联合移植五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为5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对手术技术、术后排斥反应的防治和其它非手术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肾功能均转为正常,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8周和第23周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次,经抗排斥治疗后肾功能逆转;2例手术后2周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手术后第33d因供胰动脉血栓形成切除胰腺。经1年以上观察,5例患者均健康存活,其中4例胰、肾功能良好。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手术操作轻柔精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对受者存活、移植物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对受者及移植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6次肾移植术后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受者妊娠时平均年龄为31.1岁,移植至妊娠的时间平均为3.6年.5例6次妊娠中发生先兆子痫2例次,高脂血症1例次.最终成功分娩4例,分别于38周、35周、35周和38周接受剖宫产,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62.5 g,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2例次因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移植肾功能丧失而终止妊娠,其中1例接受再次肾移植后再次妊娠并成功分娩.结论 对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的女性受者,在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前提下妊娠和分娩是可行的,但具有较高风险,需要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1037例1113次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1037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现15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4%,其中肝癌最多(6/15),其次是Kaposi肉瘤(4/15),再其次是肺癌(2/15)。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放疗和化疗,现存活4例。结论 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早施行手术;在维持移植肾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