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从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地面性能模拟试验的需求出发,根据对试验模拟条件和乘员感受影响进行改进,提高试验评价准确性。方法由以往多次地面模拟载人环控生保系统性能试验,分析出模拟条件与进舱参试乘员感受差异对环控生保系统性能试验评价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改善模拟试验条件和改进设备布局后使舱内环境模拟更加接近实际,乘员感觉得到改善,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论解决好模拟舱设备布局差异、环境模拟差异以及试验人员生活感受对评价的影响等问题,可以做好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性能的地面模拟试验,对载人航天器的环控生保系统的性能做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用于载人飞行舱内压力服的实现技术,研制舱内压力服系统.方法通过分析提出研制方案,针对载人航天器应急救生的技术性能要求,研究压力服的结构实现技术、压力控制技术、操作活动性能的保证技术、通风供氧技术、视觉保证和防雾技术的实现方法,通过研制和试验验证保证航天服的技术性能.结果在设计和工艺上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所需压力防护和工效保障要求的舱内压力服系统,并通过了性能和接口匹配试验以及严酷的环境试验验证. 结论所研制的舱内压力服完全能够满足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压力应急工况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载人航天器通风除湿系统运行参数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载人航天器通风除湿系统运行参数及一些组件的设计与优化方法,方法:建立了载人航天器通风除湿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型,通过设计合适的系统运行参数及时有效地除去舱内产生的热量、水分、防止结露,满足人体的舒适性要求,并且采用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各种运行参数及组件对系统当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载人航天器进舱气流温度、相对湿度及通风率、稻谷散湿量都影响舱内气体的露点温度及舒适性。舱内空气参数的有两种方式:以控制温度为主要目标的设计方法,回路中不需要使用余热回收换热器,结构简单,但有时不能满足除湿要求,优先满足湿度控制目标的方法,能够稳定控制舱内露点的温度、有利于防止结露,但系统结构较为复杂,结论: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采用优化设计措施可以减轻空气处理系统的质量及耗电量,实现系统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最优化原理用于载人航天器座舱大气控制系统设计,以系统的重量、体积、可靠性、成本和技术复杂程度为目标,建立了系统及其部组件的目标函数和有关性能计算公式,并用BASIC 语言编制了计算机设计程序,在微型计算机上进行了实例计算,证明本优化设计方法能够用于载人航天座舱大气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集成载人航天50年来的相关资料,从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ECLSS)的分类与应用选择、研制历程和主要特点、美国和俄罗斯技术进展以及未来目标四个方面,系统综述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研制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载人航天器温湿度控制系统所采用的冷凝干燥换热器的主要工作状态进行了研究,以便为设计提供更精确的计算方法。方法在对冷凝干燥换热器结构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微元换热器数学模型,对干工况使用对数平均温差法计算,对湿工况使用能量、质量守恒方法计算。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使用打靶法求解模型方程组,得到了冷凝干燥换热器不同的工作状态及其对应的换热和除湿性能。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不同工况下冷凝干燥换热器的性能,仿真结果与物理现象接近。结论建立的仿真模型可用于载人航天器温湿度控制系统和飞机环境控制系统中采用的冷凝干燥换热器的研制与优化。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器乘员舱结构布局工效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乘员舱的结构布局是影响载人航天器人机界面的重要因素,它既要考虑舱内部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又要满足人机工程设计方面的要求。本文结合载人航天器技术的发展过程,着重论述其结构布局方式的演变、一般原则和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乘员舱结构布局工效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相应的模拟实验方法并建立载人航天器内部环境的地面模拟装置,克服地面上模拟微重力气体对流散热的困难,本文提出了地面以低真空技术减弱自然对流模拟载人航天器内啊对流热的实验方法,建立合适的试验舱和采用合适的实验方法,以便通过实验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设备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载人航天器总体设计中,提供一定程度的人工控制系统,是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技术途径之一,这对长期飞行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载人航天器系统设计时进行人工控制的原则,主要应用项目和对人-机界面的一般要求,最后,提出几点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综述进行载人航天器操作与控制界面设计研究概况、内容、设计方法与发展趋势.资料来源与选择该领域内的研究论文、综述、研究报告和论著.资料引用论文11篇、著作1部、研究报告1本.资料综合首先对其发展概况进行总结归纳,从人机交互原理、协同匹配性、设计方法、交互设备与开发工具以及人机界面的工效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认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器人机交互将向多通道、具有数据仓库和基于内容检索的知识处理能力等方向发展.结论 应加强研究长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并树立系统总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热应激与个体防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热负荷根据不同来源,可以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两种起因的热负荷就身体热积的物理意义理解,没有实质性区别,但对身体生理影响及其所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有着不同之处。本文侧重讨论了2种热负荷对身体不同的生理影响,初步提出;针对不同来源的热负荷,个体调温装备设计在管道布置,流量分配应有所不同;以热积数值反映人体对高温耐受程度,也应依据热负荷来源分别评价,需要纠正以往对上述2种热负荷的笼统认识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热休克蛋白(HSP)70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激蛋白,与脑损伤密切相关,对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HSP70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Heat stress arising from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is of concern to sports medicine and to sports administration because of the perceived risk of heat casualties, in particular heat stroke. Many sports organizations recommend environmental indices such as the WBGT for assessing risk and setting environmental limits for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But the limits are not justified by evide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nature of heat stress in sport and how it may be assessed objectively. Heat stress and the principal human responses to exercise heat stress are reviewed briefly. Metabolic heat production and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provoke separate and largely independent physiological strains. Metabolic heat production drives body core temperature, and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drives skin temperature; the combined stresses are integrated to drive sweat rate. Control of core temperature depends on adequate sweat production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to evaporate the sweat. The nature of exercise heat stress is demonstrated by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heat exchanges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principles of this analysis are applied to critical 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 in the assessment of heat stress in sport.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discussion of research to establish methods for objective sport-specific assessment of heat stress.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热休克蛋白(HSPs)是一个庞大的糖蛋白超基因家族,它与组织细胞的创伤耐受,信号转导,细胞凋亡,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等均密切相关。在中枢神经中,HSPs与中枢神经的发育,损伤反应,抗损伤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神经细胞的退化与增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EBO的自动液化,通畅引流,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方法:对32例热育管伤及热贯通伤应用MEBO治疗。结果:32例病人应用MEBO后,坏死组织清创、引流完好,无一例感染,创口一期愈合。结论:MEBO具有很强的自动液化、引流坏死组织的作用,同时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是治疗热育管伤及热贯通伤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ree different cell lines, Ehrlich ascites tumour (EAT) cells, HeLa S3 cells and LM mouse fibroblas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r not the extent of heat killing (44°C) and heat radio-sensitization (44°C before 0–6 Gy X-irradiation) are related. Although HeLa cells were the most heat-resistant cell line and showed the least heat radiosensitization, we found that the most heat-sensitive EAT cells (D0, EAT = 8·0 min; D0, LM = 10·0 min; D0 HeLa = 12·5 min) showed less radiosensitization than the more heat-resistant LM fibroblasts (TERHeLa < TEREAT < TERLM).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outes leading to heat-induced cell death are not identical to those determining heat radiosensitization. Furthermore the inactivation of DNA polymerase α and β activities by heat seemed not to correlate with heat survival alone but showe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to heat radiosensitization. The possibility of these enzymes being a determinant in heat radiosensitiz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与月球表面周围介质之间热交换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在月球表面维持航天员本身热平衡,保护航天员不受太阳辐射和月球表面红外辐射的危害,对月球表面航天员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月球表面航天员与周围介质之间热交换的数学模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月球表面温度及穿透到航天员的热流随太阳射线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登月服的吸收系数、辐射系数以及热阻直接影响航天员本身的热平衡。  相似文献   

18.
热疗对肾绞痛的止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绞痛的止痛方法。方法 本组 3 5例肾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热疗综合治疗组 18例、单纯药物止痛组 17例。将治疗效果予以量化 ,比较两组止痛效果。结果 两组止痛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热疗综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P <0 0 1)。结论 在肾绞痛的止痛治疗中热疗综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皮肤组织热水烫伤传热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生物组织热水烫伤过程的传热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由此进行烫伤程度预测。方法:基于Pennes生物传热方程,建立热水洒落皮肤组织所致烫伤过程的一般模型,研究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并对生物组织烫伤程度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分布,以及生物组织烫伤发生的开始时间。研究表明,皮肤及内部组织初始温度分布、热水与皮肤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及热水的温度对于烫伤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果:该模型可用于生物组织热水烫伤过程传热分析和烫伤预测,为烫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未习服热暴露附加运动负荷(游泳)动物的运动能力以及某些生化指标泌乳素(PBL)、皮质醇(Cort)、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PGFIa)、唾液酸(TSA)、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等进行了动态监测;并用冷冻蚀刻、电子密度示踪及电镜酶组织化学等技术对热负荷动物的心、肺、肾及小肠等细胞膜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1)大鼠热暴露后游泳能力明显降低,与未受高温影响的单纯游泳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热负荷使体内Cort,PRL等水平急剧上升,肺通气障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如HGFI,SOD等水平降低或代偿,对机体有损伤作用的物质如TxB2,LPO等大量释放;(3)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上酶活性减弱,其转运水、电解质及代谢产物的能力亦明显降低,对大分子物质硝酸镧的通透性显著增加,细胞内外电位差及渗透压不能维持;(4)多数器官细胞膜内微粒数量明显减少,且分布异常;(5)全身系统多器官、多种细胞成份广泛受损,运动能力迅速降低;(6)受热停止4-24h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恢复迹象,迟发性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