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CIU患者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每日1次,连续28天。采用症状和体征总积分评估疗效。结果:72例CIU患者治疗后第28天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和91.66%。结论: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CIU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病因不明,目前治疗CIU主要是口服H1受体拮抗剂。为评价口服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商品名:恩理思,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CIU的疗效和安全性,2005年3—10月在全国12个研究中心进行了地氯雷他定治疗CIU的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等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la,CIU)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此类慢性过敏性皮肤病的病因复杂,症状反复,病程长,且大部分患者病因不清。研究表明,有很大比例的CIU病人被确定为自身免疫所致。Greave将病情较重的CIU患者血清自体皮下注射,可以再现风团或红斑,若将患者血清注入正常人皮下,可以导致嗜碱性粒细胞释放颗粒。由此,他推断慢性荨麻疹可能是自身免疫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8年7月-2009年10月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由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并生产),联合氯雷他啶口腔崩解片(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60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30例CIU患者及lO名正常对照者做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为30%(9/30),而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部分CIU患者血清中有功能性的循环自身抗体存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可作为CIU自身抗体的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与瘦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45例CIU患者做了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根据结果分为ASST阳性组及ASST阴性组,对CIU各组与32例正常对照组之间,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血清瘦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45例CIU患者中ASST阳性率为37.78%。(2)CIU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2.51士4.29ng/ml)较正常对照(15.57士4.38ng/ml)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对照(15.57士4.38ng/ml)比较,ASST阳性组(11.30士4.41ng/ml)及ASST阴性组(13.23士4.13ng/ml)血清瘦素水平分别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2,0.039);而ASST阳性组与ASST阴性组间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IU患者瘦素水平下降,瘦素可能在CIU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主要过敏原的种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分析。结果562例慢性荨麻疹中,过敏原总IgE阳性反应者495例(88.07)%,有326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呈阳性(58.02%);户尘螨(41.sO,to)、蟑螂(25.98%)、苋(18.51%)为主要过敏原。结论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密切,找出致病因素对预防和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蛋白1(AP-1)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嗜碱粒细胞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提取CIU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进一步分离嗜碱粒细胞核蛋白。分别通过TransAM AP-1 Family试剂盒和Western印迹法,研究CIU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AP-1家族因子DNA结合活性的改变及P-c-ju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IU组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嗜碱粒细胞AP-1家族因子DNA结合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CIU组P-c-jun、c-fos、Fos-B、Jun-B、Jun-D因子DNA结合活性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其中P-c-jun、Ju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ra-1因子DNA结合活性检测中,CIU组低于正常人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印迹法发现, CIU组P-c-jun(Ser73)蛋白表达较之正常人对照组升高(P < 0.05),而P-c-jun(Ser63)蛋白表达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IU患者嗜碱粒细胞AP-1家族部分因子DNA结合活性的改变及P-c-jun(Ser73)蛋白表达升高可能为CIU发病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抗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抗体、抗IgE抗体、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的关系。 方法 设(CIU)组、急性荨麻疹(AU)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00例受试者。每例受试者均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敏原,血清总IgE、抗FcεRI抗体、抗IgE抗体、抗HP抗体、TGAb水平及阳性率,将CIU组与AU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IU组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为53%,AU组为12%,健康对照组未发现阳性者。CIU组和健康对照组过敏原检测均为阴性,而AU组能检测到食物或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为86%。 CIU组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均高于AU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 CIU患者IgE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 = 190.00,P < 0.05),而AU组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 = 226.00,P < 0.05);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CIU患者抗FcεRI抗体水平较阴性患者高(T = 101.73,P < 0.05),抗IgE抗体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和阴性CIU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312.04,P > 0.05); CIU组、AU组、和健康对照组抗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19%和23%,TGAb阳性率分别为18%、15%和11%,抗HP抗体和TGAb阳性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抗HP抗体阳性的CIU患者中,抗FcεRI抗体阳性率较AU患者和健康人高(P < 0.01);抗IgE抗体阳性率与AU患者和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GAb阳性的CIU患者中,抗FcεRI抗体阳性率较AU患者和健康人高(P < 0.01),抗IgE抗体阳性率与AU患者和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IU存在抗FcεRI和抗IgE自身抗体,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荨麻疹;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E; 皮肤试验  相似文献   

10.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是一种病因不明、治疗困难的荨麻疹.有资料表明,在欧美,CIU患病率为0.1%~3%[1].目前中长期、规律性药物治疗是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在选用治疗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其有效性、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其依从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荨麻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作用,采用^13尿素呼吸试验对2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进行HP检测。结果显示:28例荨麻疹患者中19例HP阳性(68%);25名健康对照中15例HP阳性(60%)。分别对慢性荨麻疹组及健康对照组中的HP阳性者应用根除HP感染治疗方案,停药6周后,慢性荨麻疹组有17例HP转阴,3例荨麻疹有好转,其余症状和体征均未改善。提示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主要过敏原的种类,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SM-3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对5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组与食入组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在582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有523例的血清总IgE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9.86%;吸入组变应原中粉尘螨33.68%(196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花粉26.29%(153例);食入组变应原中海鲜28.01%(163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鸡蛋22.68%(132例)。结论:粉尘螨、海鲜等是诱发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过敏原,对患者的预防和脱敏治疗应主要针对这几种过敏原展开。  相似文献   

13.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P物质和神经生长因子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来的研究提示,P物质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可能与CIU的发病有关[1,2]。我们通过检测CIU患者血清中P物质、NGF的水平探讨其在CIU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每晚1次口服,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痊愈率为70.3%,总有效率为90.3%,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依匹斯汀(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凯莱止)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17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礸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最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能否刺激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B淋巴细胞产生抗FcεRI抗体或抗IgE抗体。 方法 设CIU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中BlyS、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分离培养受试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BlyS,检测培养液中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分析BlyS与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产生的相关性。结果 CIU患者血清Bly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3.04,P < 0.01),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3.51,P < 0.01;t = 3.29,P < 0.01)。CIU患者血清中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与BlyS水平呈正相关(r = 0.93,P < 0.01;r = 0.91,P < 0.01);CIU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有效浓度BlyS后,B淋巴细胞培养液中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加BlyS的空白对照 (t = 3.67,P < 0.01;t = 3.56,P < 0.01),2种抗体在培养液中的水平与BlyS浓度呈正相关(r = 0.96,P < 0.01;r = 0.91,P < 0.01);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在CIU患者血清与培养液中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4.76%和87.84%。 结论 CIU患者血液中BlyS水平增高可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FcεRI抗体或抗IgE抗体,可能与CIU发病有关。 【关键词】 荨麻疹;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抗体,FcεRI; 抗体,IgE; 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分别用依匹斯汀、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进行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荨麻疹     
20140756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产生抗Te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的影响/康尔恂(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皮肤科),李杰,孙丽伟…∥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10).-707-710 设立CIU(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分离培养受试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BlyS,检测培养液中抗Fe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分析BlyS与抗FεCRI抗体和抗IgE抗体产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IL)-5和组胺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初步探讨神经精神因素在CI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46例CIU患者及34例正常人血清VIP,IL-5和组胺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IU组血清中VIP,IL-5和组胺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IU组血清VIP与组胺水平成正相关(P0.05),VIP与IL-5及IL-5与组胺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VIP可能通过组胺释放而诱发或加重CIU,神经精神因素可能通过此途径导致CIU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