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牛黄上清丸     
心知 《家庭中医药》2012,(10):35-35
"上火"是一个中医特有的词汇,属于中医辨证的热证范畴,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其症状包括:口腔溃疡、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牙龈肿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口臭、长青春痘、心跳加快、颜面潮红、全身燥热、心绪不宁、食欲下降、小便发黄、大便秘结,还有些人会出现嘴唇、口角甚至脸部起疱疹,鼻腔烘  相似文献   

2.
牛黄上清丸由人工牛黄、大黄、黄连、黄芩、黄柏、冰片等二十几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干燥等症。该药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较为少见,今发现因服用牛黄上清丸出现不良反应1例,报告如下,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品原方出自明·《医学入门》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载有丸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收载片剂。方由牛黄、菊花、薄荷、连翘、荆芥穗、白芷、川芎、桔梗、甘草、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生石膏、冰片、大黄、当  相似文献   

4.
钟罗 《家庭中医药》2006,13(2):60-60
“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芎菊上清丸”这4种药的功效虽大致相同,但却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5.
服用中成药牛黄上清丸致急性荨麻疹性药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丽华  林京芳 《北京中医药》2008,27(11):911-911
患者,女,49岁,因咳嗽、痰多于2007年12月18日中午12:30空腹服用牛黄上清丸1丸,20 min后自觉从口腔黏膜内开始至牙龈、嘴唇肿胀.遂到医院皮科就诊.查体:T 36.8℃,P 100次/min.BP130/80 mmHg,神志清,语言略有不清,气短,胸闷,前额、眼睑肿胀,脸部、脖颈、腋窝、腹部、四肢,特别是肘关节、膝关节内侧出现大量红色疹点.突出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6.
景丽华  林京芳 《北京中医》2008,(11):911-911
患者,女,49岁,因咳嗽、痰多于2007年12月18日中午12:30空腹服用牛黄上清丸1丸,20min后自觉从口腔黏膜内开始至牙龈、嘴唇肿胀,遂到医院皮科就诊。查体:T36.8℃,P100次/min,BP130/80mmHg,神志清,语言略有不清,气短,胸闷,前额、眼睑肿胀,脸部、脖颈、腋窝、腹部、四肢,特别是肘关节、膝关节内侧出现大量红色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牛黄上清丸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MCAO)模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脑缺血模型和角叉莱胶加细胞内毒素联合诱导大鼠血瘀证模型,研究牛黄上清丸对实验性脑缺血动物神经体征、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和脑组织中乳酸(LD)、丙二醛(MDA)、过氧化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牛黄上清丸3.00,1.50 g·kg-1剂量能明显改变MCAO 大鼠的神经体征,减少其脑梗死范围;可明显降低MCAO及缺血再灌模型大鼠的脑含水量,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GPx,CAT的活力,降低MDA和LD含量;能够改善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牛黄上清丸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从巴豆油致鼠耳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及热板致痛法等实验,对牛黄上清胶囊与丸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剂型均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渗出、通便等作用;对吸附伤寒菌苗引起的发热也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两剂型的药效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9.
吴芳  乔蓉霞  杨瑞瑞  王国海 《中成药》2012,34(7):1388-1390
目的 建立牛黄上清丸(片、胶囊)挥发油特征图谱,发现不同制剂和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试,收集色谱图,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分别得到牛黄上清丸(片、胶囊)各剂型的特征图谱,不同厂家生产的样品特征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提取挥发油的饮片数量增加的制剂,反而检测出的挥发油色谱峰减少.结论 中药制剂应增加和完善对挥发油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牛黄上清丸中钙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一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制剂的钙含量。结果65批样品的钙含量在2.04~12.0g/kg。结论钙含量的测定,为控制该制剂质量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牛黄上清微丸提取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大黄素、大黄酚及黄芩苷为指标评价大黄和黄芩的醇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栀子苷为指标评价栀子等其余药物水提取工艺。结果:大黄、黄芩的醇提取部分最佳工艺为加5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栀子等其余药物水提取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提取工艺设计合理,方法可行,对大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芎菊上清丸四药均有清热散风之功,均选用一些药性和质地比较轻浮、又能清热解表的成分,主治上焦发热,擅长于各种上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发热、疼痛。  相似文献   

13.
牛黄上清胶囊是根据《中国药典》90版所载牛黄上清丸剂改而成的中药新药 ,处方由牛黄、薄荷、菊花等19味中药组成。为控制牛黄上清胶囊的质量 ,对胶囊中牛黄、黄连、冰片、黄芩、栀子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 ,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游离蒽醌定量测定方法。1仪器与试剂751G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冰片 ,胆酸 ,猪去氧胆酸 ,盐酸小檗碱 ,黄芩甙 ,栀子甙 ,大黄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牛黄上清胶囊(江西弋阳制药厂)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阴性样品均按样品方法制备。2定性鉴别2.1冰片的鉴别取本品4粒 ,倾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牛黄上清微丸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人工牛黄、栀子、赤芍、连翘、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和冰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的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显色清晰,重复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091 6~0.916 0μg,r=0.999 7,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8.48%和2.05%;大黄素线性范围为0.034~0.272μg,r=0.999 9,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7.45%和2.16%;大黄酚线性范围为0.055~0.44μg,r=0.999 9,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8.55%和2.2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牛黄上清微丸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牛黄上清微丸制备方法。方法:以收率和圆整度优选挤出滚圆法制备工艺。结果:牛黄上清提取物加等量微晶纤维素,混匀,加30%水做黏合剂制软材,选择孔径为1.0 mm的筛板,挤出速度为30 r·min-1,滚圆速度50 Hz,滚圆时间为6 min。结论:微丸外表美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牛黄上清胶囊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牛黄上清胶囊,3粒/次,2次/d,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2片/次,3次/d;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2片/次,3次/d。疗程均为6d,观察咽痛、咽部黏膜充血和水肿等症状、恢复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的显效率(P0.05)。结论:牛黄上清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急性胃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秀红  吕燊  李波  张燕  王如伟  方玲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1862-1864
目的:探讨牛黄上清胶囊及牛黄上清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确诊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各组年龄、性别、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2片并配合锡类散外用;胶囊组除对照组治疗外,再加服牛黄上清胶囊,一次3粒,一日2次;片剂组除对照组治疗外,再加服牛黄上清片,一次4片,一日2次;以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胶囊组治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治愈率27.5%;片剂组治愈7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治愈率17.5%;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治愈率2.5%。与对照组比较,片剂组及胶囊组在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胶囊组与片剂组相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服用维生素B2及锡类散的基础治疗下,再加服牛黄上清胶囊及牛黄上清片可以显著提高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胶囊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片剂组。  相似文献   

18.
朱嘉玮  宣国君  张志华 《新中医》2019,51(11):185-187
目的:观察牛黄上清胶囊联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外用溃疡散治疗,疗程均为1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并随访6个月统计溃疡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2%,对照组为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复发率观察组为19.05%,对照组为59.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7.14%,对照组为2.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黄上清胶囊联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牛黄上清丸中栀子苷、芍药苷、黄芩苷和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梯度洗脱,在不同波长下测定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Eclipse XDB-C18键合硅胶(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为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分别为240 nm(栀子苷、芍药苷),275 nm(黄芩苷),350 nm(盐酸小檗碱)。结果:栀子苷、芍药苷、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分别在0.112~0.84μg(r=0.9998),0.20~1.50μg(r=0.9992),0.208~3.64μg(r=0.9990),0.232~2.32μg(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2%,100.30%,99.80%,98.92%,RSD分别为1.66%、1.93%、0.94%、0.9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度高,重现性良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牛黄上清丸(大蜜丸)中栀子苷、芍药苷、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可为提升、完善牛黄上清丸的质量标准及含量测定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牛黄上清片抗菌效价的微孔比浊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制备牛黄上清片供试品溶液,采用二倍微孔等倍稀释法,测定各供试品溶液对6种标准菌株的MIC和MBC,确定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和试验菌株;考察二倍微孔等倍稀释法中培养基pH、板位等因素对抗菌结果(OD值)的影响;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的比浊法原理,确定黄芩苷+栀子苷(5:2)为参照药物,以0.035g/ml(规定为1000 U/ml)为中心浓度,按剂距0.8配制终浓度,以二倍微孔等倍稀释法测定各溶液的OD差值,绘制黄芩苷+栀子苷(5:2)的量-效标准曲线,计算方程式;进行稳定性、重复性和平均回收率试验;对3各厂家的牛黄上清片进行效价测定,确定效价限度。结果 :牛黄上清片水煎醇沉法1.6号供试品溶液(10倍量水煎1.5小时,醇沉浓度为5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最强。培养基pH和板位对OD值的影响不大,选用pH7.0为培养基pH;黄芩苷+栀子苷(5:2)的中间浓度为0.035g/ml,其浓度在0.016~0.08g/ml范围内,光密度和溶液浓度对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3291X-0.3978,r2=0.9738。误差项S2=0.0612,标准误差Sm=0.078,R的平均β的可信限率FL%=11.34%;供试品在5h内稳定性良好,RSD(%)为5.14;供试品重复性良好,RSD(%)为8.68;平均回收率为100.41%,RSD=1.9;由黄芩苷+栀子苷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出,三个厂家的牛黄上清片效价分别为1431.03U/g、1396.55U/g、1448.28U/g。结论:牛黄上清片供试品的制备方法为:取牛黄上清片20片,去除糖衣,用乳钵碾成细粉。精密称取本品10g,加水200ml煎煮1.5h,过滤,滤液加乙醇使含醇浓度50%,沉淀过夜,过滤,滤液浓缩,用灭菌PBS液定容至10ml,即得。使用前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参照药物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称取黄芩苷3.5714g和栀子苷1.4286g混匀,置于10ml的容量瓶中,加适量的无菌PBS溶解完全,稀释至刻度,做为标准品储备液,4℃保存,备用。试验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培养时间为6小时。测定方法为:配制pH值7.0抗生素Ⅲ号培养基和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按照微孔比浊法测定抗菌效价,可信限率不得大于12%。本品每1g的效价不得少于1100黄芩苷和栀子苷5:2混合物单位。所建立的微孔比浊法用于牛黄上清片抗菌效价的测定,方法简便,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好,基本符合抗生素微生物比浊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