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社会对护理工作要求的提高,护士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夜班护士一方面要独立完成病区内所有患者夜间护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单独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夜班护士的自我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三级医院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8月对参加中华护理学会的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170名ICU倒夜班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总均分为9.00(7.00,11.00)分,67.6%的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其中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3个维度得分最高。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夜班工作时间长度、夜班对睡眠质量影响程度、经济收入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前景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总变异的25.5%。结论 本组ICU倒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较差,性别、夜班次数、夜班对睡眠质量影响程度、经济收入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前景是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对ICU男护士群体给予更多关注,支持12 h制夜班护士在值夜班期间进行短暂睡眠,保证规律的夜班轮转速度,提高护士经济收入水平和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以期改善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护士的工作特点、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形成广它特有的心理活动。三班倒,夜班时间长,工作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繁忙而琐碎,随时可能受到来自各方的干扰.造成生活没有现津.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睡眠不足.造成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医院是各种病原体聚集处一极易感染各种疾病;长期夜班.不能照顾孩子和家入,影响家庭和睦卜此以往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一因而影响工作。为此,建议科学的排班时间应以每月6个夜班为宜.以保证护士的生理需求得到合理地调整。护士班次与身心健康@李会芳$北京急救中心急诊室!北京100031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夜班护士不稳定的原因和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夜班护士的工作特点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我院200名夜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夜班护士的离职意愿与护士的年龄、护龄、职称、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夜班频率、家庭支持有显著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尊重、理解夜班护士,争取社会、医院和家属的支持,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改善夜班护士工作环境,提高夜班护士的待遇,加强夜班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增加其发展的机会,提高沟通能力,密切护患关系,是稳定夜班护士队伍、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ICU夜班护士认知水平的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8月ICU护士样本60名,采用个体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因素调查,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用以评估情绪状态,数字广度测验用以评估短时记忆水平,注意划消测验用以评估注意力水平,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用以评估执行力水平。调查结束后,将调查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夜班过于忙碌状况会造成夜班护士的焦虑情绪;夜班前睡眠时间少、近3个月有生活事件发生、护士处于孕期这3个因素会导致短时记忆水平下降;护士处于孕期、夜班过于忙碌、夜班前睡眠时间短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护士处于孕期、近3个月有生活事件发生、夜班过于忙碌致使执行力减退。结论护士孕期、生活事件、夜班忙碌状况、夜班前睡眠这4个因素对ICU夜班护士认知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排班方式对夜班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排班方式对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行设计的身心状态问卷调查表进对实行不同排班方式的2所三甲医院共100名轮夜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被试一般信息及其在夜班时身心状态,包括困倦、劳累、心情和精力等。结果调查显示先中班后夜班组在困倦、劳累和精力方面明显优于先夜班后中班组。结论先中班后夜班的排班方式比先夜班后中班对护士的心身影响相对较小,更易于被护士接受,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夜班排班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状况,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为提高夜班护士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开放式访谈法,深入访问某医院上夜班的10名护士。结果:通过分析﹑归纳﹑比较得出影响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不固定的睡眠时间使睡眠失去昼夜节律,夜班后睡眠质量差,夜班后睡眠时间不能保障。结论:通过对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的分析,夜班护士在固定的时间持续上夜班,形成新的睡眠节律,可提高病区夜间护理质量,同时可解决夜班护士睡眠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制订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昔表对淮安市8所二级医院581名夜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夜班护士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高于国内正常成人(P〈0.01);44.92%的夜班护士存在睡眠障碍;夜班护士睡眠质昔的影响因素为科室和有无二线班(P〈0.O1或P〈0.05)。结论准安市二级医院夜班护士睡眠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社会、有关管理层及护士自身的重视,建议从社会、医院、护士自身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士专职夜班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探讨合理、科学的护士岗位设置模式。[方法]选择5个病区实施护士专职夜班,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测量专职夜班前及专职夜班后6个月护士执业倦怠情况。[结果]专职夜班前后护士感情耗竭评分及工作成就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人性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护士专职夜班的排班模式可有效降低护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英国关于护士夜班工作对健康有无损害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夜班工作有损健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影响不大。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经常从事夜班工作的人,其生活也是愉快的。经对从事夜班工作人员的调查,大多数人对这种工作模式比较适应,可以妥善处理家务及睡眠,只有少数人抱怨睡眠不好,精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护士夜班工作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1  
目的探索护士对夜班工作的体验,了解其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和行为规范,为护理管理者制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探索护士对夜班工作的体验,以半结构式的深入会谈法对16名夜班护士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阅读、分析、反思、分类、提炼五个步骤进行分析,提炼出主题.结果护士夜班工作体验的五个主题:家庭生活的影响、心理负荷过重、身体健康的危害、情感受挫、自我追求受限.结论夜班护士呈现出身体疲乏、情绪低落、工作动机差及个人无成就感等疲溃现象,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状态,加强与护士的沟通.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夜班护士工作积极性,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提供良好的工作休息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夜班护士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夜班护士焦虑状况及其原因,以促进夜班护士的心理健康。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夜班护士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112名夜班护士中共有44人有焦虑症状,SAS标准分为(44.88±10.16),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担心患者病情变化而得不到患者家属理解惹来法律纠纷;影响生活节律以及和伴侣的感情;害怕一个人忙不过来或太疲劳而出差错;夜班前后睡眠质量下降4个影响因素对SAS得分影响最大。结论管理者应注意这些影响因素,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夜班护士群体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期夜班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并愿意接受访谈的护士230名进行访谈。结果夜班使护理人员的心理负荷、身体健康、睡眠、容貌、家庭生活、饮食、情感和流产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从多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减少护士夜班工作,以减轻夜班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护士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夜班对护理队伍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就本院夜间护理工作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夜班对整个护理队伍的影响:致使临床护士不断流失,影响护理队伍形象、护士素质,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制定了改进夜班制度,合理安排班次;重视人员配备,保证护士数、质量;健全监督机制,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夜班护士的积极性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夜间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万佳  唐其柱  胡钢 《护理研究》2012,26(30):2854-2855
夜班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高风险时段,护士长期频繁倒夜班,会导致体能慢性消耗,陷入疲劳和焦虑的状态。这既对护士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也使护理安全存在潜在风险。目前临床护士普遍存在不愿意轮值夜班的现象,轮值夜班已经成为护士主要的职业压力源,也是临床护士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增加直接护理时数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护士夜班排班方式。方法根据病房工作量的分类方法,对临床内外科护士三班倒换制、全夜制夜班的间接、直接护理时数统计,比较不同夜班排班方式对直接护理时数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全夜制夜班对比倒换制夜班护士每24h可增加直接护理时数66min,折算为1.06h,P<0.001;全夜制夜班夜间护理病人综合满意度为95.67%;病区夜间护理质量达标率100%。结论全夜制夜班可减少护士频繁交接班而增加直接护理时数,有利于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夜班护士MT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80名不同年龄段的夜班护士(实验组)的血清MT水平,并将结果与60名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志愿者(对照组)的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40、41-45岁年龄段的夜班护士血清MT水平比对照组相应年龄段显著下降,该年龄段的夜班护士的神经系统自查症状与其MT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 MT和夜班护士的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焦虑、抑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增强夜班护士工作能力及理论技术水平,提高夜班护理质量。方法:制定夜班护士准入标准,对2007年符合独立值夜班的护士进行准入培训。结果:与2006年未接受夜班准入培训的护士比较,培训护士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及夜间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要使夜班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就应该对夜班护士进行培训,并规范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夜班护士MT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80名不同年龄段的夜班护士(实验组)的血清MT水平,并将结果与60名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志愿者(对照组)的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40、41-45岁年龄段的夜班护士血清MT水平比对照组相应年龄段显著下降,该年龄段的夜班护士的神经系统自查症状与其MT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 MT和夜班护士的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焦虑、抑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夜班制模式在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6月用单岗夜班制模式,2010年7月至12月用双岗夜班制模式。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夜班制模式的评价。结果患者对双岗夜班制的护理服务评价明显提高,护士对双岗夜班制的肯定评价高于单岗夜班制。结论护士夜班可采用双岗夜班制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