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0年相关文献,对有关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原始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40~79岁的患者(87.02%),并以男性为主(70.23%),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0 min内(26.72%),不良反应主要有全身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值得注意的是其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监测,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临床转归等,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通过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国内相关文献数据库,收集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用法用量、发生ADR的时间、ADR临床表现、累及系统、临床处理与转归等内容,对收集的16例患者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基于文献的16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发生ADR的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生ADR的用药时间最短可在1 min内,以心血管系统损害居多,通过停药、吸氧及应用激素可使ADR症状得到迅速缓解。结论 临床在应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时,应体现中医辨证用药的思维在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范围内使用,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配置药物,同时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  相似文献   

3.
吴世君  赖瑛 《中国药师》2013,(11):1715-1716
目的:调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某院肿瘤内科的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肿瘤内科2012年7~12月出院的所有使用过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病例共107例,时其使用情况进行分类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107例中有69例(64.4%)患者的使用符合说明书适应证,另外38例(35.6%)与说明书适应证不符;用法、剂量及溶媒均符合说明书要求,平均使用时间为(14.5±10.89)d;发生不良反应4例(3.7%),部分病例使用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某院肿瘤内科使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用法用量及溶媒等方面符合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规定,但还存在与说明书规定适应证不符的现象,给药剂量个体化不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说明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居靖  黄萍  汪海孙  张承绪  杨乐 《安徽医药》2010,14(3):362-365
摘要:目的分析茵栀黄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38例茵枝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19例(66.42%),发热伴全身性损害191例(20.49%),胃肠系统损害64例(6.87%),心率及心律紊乱30例(3.22%),呼吸系统损害13例(1.39%)等。其中过敏性休克8例(0.85%)。对新生儿不良反应的研究发现:存在新生儿使用成人剂量的茵栀黄注射液的情况;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腹泻(35.48%),皮肤及附件损害(35.48%),发热(12.90%)。结论应加强对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不超量使用,特别是关注新生儿的应用。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1990年1月-2016年9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医药数据库,下载关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ADR的文献报道,并结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上报的4例ADR,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76例ADR病例,其中老年患者多见,男性居多(61.84%),用药各时段均可发生ADR,最主要的表现为过敏反应(27.71%)、消化系统损伤(26.51%)和皮肤及其附件损伤(19.28%)。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会引起多种ADR,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该药的合理使用及临床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120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中所有描述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58例(占48.33%),过敏性休克24例(占20.00%),胃肠道不良反应25例(占20.83%),发热伴全身性损害、药物热10例(8.33%),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损害及用药局部损害各1例(2.50%)。结论 应加强茵栀黄注射液的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过于简单,应定期更新。以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鸦胆子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芬  陈亚媚 《海峡药学》2010,22(11):259-260
对国内近几年来发表的鸦胆子及其制剂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综合报道,并提出预防措施。鸦胆子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肝损害、肾损害、心率失常致死亡等。临床医师、药师应提高警惕,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监测和预防,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支架置入术联合鸦胆子油局部强化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食管癌的中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置人术+鸦胆子油静脉注射治疗(方法为10%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0ml和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鸦胆子局部强化治疗(方法为胃镜下10%鸦胆子油乳注射液10ml+肾上腺素1mg分10-20点对病灶进行注射,每点注射0.5-1.0m1)。两组的鸦胆子油静脉注射治疗治疗均为21天。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体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随访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PS评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食管再狭窄率、肺炎发生率、食管气管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鸦胆子油强化注射治疗联合胃镜下支架置人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姑息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5例确诊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姑息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姑息治疗,21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 vs.19.05%,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55.81% vs.33.33%)和生存质量(67.44% vs.42.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贫血、肝功能异常等,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姑息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较单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更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5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降低率为3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能提高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林泓艳 《海峡药学》2010,22(8):77-79
目的建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实验。结果当供试品稀释8倍时,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居靖  汪海孙  黄萍  陶贤琦  张承绪  王亚丽 《安徽医药》2009,13(12):1593-1595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83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伴全身性损害260例(27.31%),皮肤及附件损害247例(25.95%),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145例(15.23%),胃肠系统损害77例(8.09%)。与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相似,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但循环系统损害(胸闷、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为其特点。结论应加强对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制备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文武 《中国药物警戒》2013,(12):737-739,743
目的通过分析硫酸镁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到的157例硫酸镁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20~39岁女性患者居多(69.43%);在30rain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占68.79%;ADR/ADE主要累及胃肠系统(36.36%),全身性损害(25.17%)。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潮红、头晕、心悸等。结论我省数据库中硫酸镁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大多为已知的不良反应,建议加强对硫酸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完善国内企业说明书,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周福永  蔡志琴  胡金芝 《中国药房》2014,(36):3431-3433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2013年收录的血栓通注射剂致ADR文献报道,对收集到的76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中,59例(占77.63%)在用药30 min内发生,以即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占43.71%)、神经系统损害(占19.21%)、呼吸系统损害(占17.88%)为主;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提高药品质量并加强用药过程监测等措施,可避免和减少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66份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2.34%)、呼吸系统损害(19.14%)、心血管系统损害(18.48%)、全身性损害(13.86%);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严重的报告比例高(28.31%)。结论:参麦注射液导致ADR/ADE原因涉及药品使用、生产等多种因素,建议临床要根据中医辨证进行论治,生产企业应提高参麦注射液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加强说明书安全性标识信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进行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对不同年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某三甲医院2005~2012年所上报的12249例ADR报告。将发生ADR的患者分为9个年龄段,对各年龄段中患者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ADR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249例ADR报告中,男性6496例(53.03%)、女性5753例(46.97%),男女之比为1.13:1:41~50岁、51—60岁、61—70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21—50岁年龄段女性ADR例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31.59%)、抗肿瘤药物(28.86%)、中成药(7.15%)引起ADR位于前三位,其中〈10岁患者抗感染药物ADR达972例次(7.79%);41~70岁患者抗肿瘤药物ADR达2362例次(18.94%),中成药ADR为475例次(3.81%)。注射液(79.41%)、片剂(8.40%)、粉针刑(5.61%)引起ADR列入前三位;而注射液、片剂、粉针剂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胶囊剂以31—70岁患者为主;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均以〈10岁患者为主。静脉滴注(73.04%)、口服(13.51%)、静脉注射(6.06%)引起ADR居于前三位;而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肌内注射则以31—60岁患者为主。ADR导致消化系统(33.15%)、皮肤及其附件(19.25%)、神经系统(11.58%)损害列为前三位;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则以〈10岁患者为主。一般的ADR达7757例(63.33%);新的、严重的ADR为4492例(36.67%);而一般的、新的一般的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则以31—70岁患者为主。结论:不同年龄患者ADR的发生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别,应加强对不同年龄人群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关注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鸦胆子外用致不良反应/事件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58~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收集到的35例鸦胆子外用致不良反应/事件的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例病例报告中急性过敏反应29例,通常发生在用药后60min内,18例发生在用药5min内,其中过敏性休克20例;发生急性眼部损伤4例,表现为眼部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发生表皮松解坏死型皮炎、右足背及右下肢肿胀各1例。结论鸦胆子外用可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须加强其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研究及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军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深化药品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2009–2013年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58所网点医院上报的全部ADR/AD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 826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 4741例(6.99%),新的及严重的ADR 8663例(12.77%);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8.56%。比较全部ADR报告、严重报告的各种构成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占比最大的年龄群分别为18~44岁患者(33.75%)、60岁以上患者(34.40%);引起ADR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物(33.94%)、抗肿瘤药物(31.22%)。所有ADR报告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25.36%),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严重ADR报告以全身性损害为最多(17.87%),其次是血液系统异常。结论:全程信息化数据收集手段能显著提升ADR报告数据质量;严重ADR报告的构成比值得关注,应对其涉及的ADR高风险药品、高危人群加强防范,深化重点监测技术,以减少ADR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陈宇红 《中国药房》2014,(30):2842-284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205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结果:205例ADR报告中,女性128例,占62.44%;男性77例,占37.56%。ADR多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及少年儿童(<16岁),分别占27.32%及21.95%。抗感染药ADR居多,有132例,占64.3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3例,占6.34%。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有174例,占84.88%;肌肉及皮下注射共引发6例,占2.93%。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47例,占71.71%;其次为消化系统20例(占9.76%)和全身性损害17例(占8.29%)。结论:特殊年龄阶段人群、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减少注射剂的使用以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6~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华强  王少华  孙福生 《中国药房》2008,19(26):2058-206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7年上报的1 183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183例ADR报表中,临床科室上报268例(占22.65%),药学部和中心注射室分别上报462例(占39.05%)、441例(占37.28%);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31a以上患者ADR发生率较高;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为901例(占76.16%);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662例),其次为中药制剂(163例)和心脑血管系统药物(149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301例)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6例)、神经系统损害(224例)。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做好ADR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