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醛固酮(Ald)灌注对大鼠肾小球损伤及依普利酮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Ald灌注组(A)、依普利酮治疗组(E)、空白对照组(C)3组,分别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A、E组均以1.5μg/h的浓度持续灌注Ald,E组以100 mg/(kg.d)依普利酮灌胃,C组由DMSO代替Ald,测定28 d内大鼠血压及蛋白尿,于第28天处死动物,测定血浆Ald水平,取肾脏观察病理改变。结果:A和E组血浆Ald水平均显著升高。A组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从第7天起均较同期C组增高(P<0.05),E组血压和UAER均较同期A组显著降低(P<0.05)。A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殖,系膜外基质轻度增宽,少数肾小球出现段性硬化;足突节段性融合,部分足细胞和系膜细胞有凋亡小体形成,E组病变较A组减轻。结论:血浆Ald水平持续增高有致肾小球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醛固酮(ALD)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以不同浓度的ALD (10-11、10-10、10-9、10-8、10-7mol/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72 h后,用半定量KT-PCR.法检测细胞中CTGF mRNA的表达.②以10-9 mol/L的ALD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不同时间(12、24、48、72 h)后,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CTGF mRNA的表达.结果 半定量RT-PCK结果显示,随着ALD浓度的升高,CTGF mKNA的表达量(以CTGF/GAPDH mRNA表示)明显增加.在10-7mol/L时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ALD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 mRNA的表达,且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以10-7mol/L的ALD作用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12~72h,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CTGF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在72 h时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ALD促进系膜细胞CTGF mRNA的表达,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 ALD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鼠单侧肾切除后一次小剂量(3mg/kg)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后造成肾小球硬化模型长达8个月的观察。结果表明:阿霉素注射3个月后出现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无肾小球硬化。注射5个月后所有大鼠发展成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8个月后肾小球硬化更严重,伴有肾小管间接病变,其硬化率达49.90%。肾小球硬化率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0.97 P〈0.01),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r=0.87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螺内酯(Spi)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MCs,分组如下:NG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Ald组(Ald 10-7 mol/L),A组(Spi 10-7 mol/L + Ald 10-7...  相似文献   

5.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状况及影响因素。选择PA患者156例,另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89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相关生化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PA组与EH组血清肌酐、eGFR、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P=0.003)及血清肌酐(P=0.001)与eGFR呈负相关,其eGFR低于EH患者;24h尿蛋白排泄率高于EH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醛固酮(ALD)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否参与其信号通路。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ALD共同培养0、12、24、36、48h,RT-PCR方法评价CTGF mRNA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并用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特异性丝、苏氨酸激酶抑制剂Staurosporine(STA)加以对比。结果:ALD刺激后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 mRNA表达水平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TGF-β1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用STA预处理1h后再用ALD刺激24h,则CTGF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LD通过TGF-β1/Smads途径上调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CTGF。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鼠单侧肾切除后一次小剂量(3mg/kg)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后造成肾小球硬化模型长达8个月的观察。结果表明:阿霉素注射3个月后出现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无肾小球硬化。注射5个月后所有大鼠发展成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8个月后肾小球硬化更严重,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其硬化率达49.90%。肾小球硬化率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0.97 P<0.01),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r=0.87 P<0.05)。认为阿霉素所诱导大鼠慢性进行性肾小球病变导致肾功能不全与人类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A(螺内酯)组、B(螺内酯+氯沙坦)组、C(模型)组、D(假手术)组,通过单侧肾脏切除并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观察螺内酯对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结果模型建立4周、8周时,A、B与C组相比均能显著减轻尿蛋白和肾小球的硬化(P〈0.05)。结论抗醛固酮治疗能明显减轻肾小球的硬化,其作用不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酮是致肾小球硬化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蛋白尿仅仅是肾脏疾病的结果,但近年来对以往资料的回顾分析及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尿中蛋白质的成分和量的异常不仅是病变的指标,而且与肾小球疾病的进展关系密切,蛋白尿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参与肾脏损害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醛固酮(aldosteroen,ALD)及其受体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LD(10^-11、10^~9、10^-7mol/L)及/或10^-7mol/L SPI刺激系膜细胞24h后,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以10^-9mol/L浓度的ALD刺激系膜细胞不同时间(12h、24h、48h)后,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ALD促进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特点,SPI能够拮抗ALD的作用。结论ALD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的基因表达,进而导致肾小球硬化。SPI能够拮抗ALD的作用,从而可能有益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①探讨氧化应激在醛同酮(ALDO)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川;②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洲细胞周期素cyclin D和cyclin A表达;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结果:①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醛同酮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可达80%以上:②醛固酮显著增加S期和G_2/M细胞数,该作用可被罗格列酮阻断;③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醛同酮诱导的系膜细胞cyclin D和cyclin A表达;④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可显著抑制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罗格列酮可呈刹量依赖性的抑制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活性氧(ROS)产生。结论:氧化应激参与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PPARγ激动剂通过抑制氧化心激阻断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1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已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age,ARB)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短期(8周)接受螺内酯治疗(20mg/d),观察治疗后蛋白尿的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过螺内酯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从(2.04±0.49)g降至(1.34±0.23)g,P<0.01;8周后降至(1.08±0.19)g,P<0.01。停用螺内酯治疗4周后,蛋白尿恢复至接近治疗前水平。治疗前蛋白尿与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正相关(r=0.82;P<0.01);血浆醛固酮的基线水平与治疗后蛋白尿下降程度显著正相关(r=0.71;P<0.01)。治疗8周后,患者血钾从(4.4±0.1)mmol/L升至(4.8±0.1)mmol/L(P<0.01)。结论螺内酯能有效的降低CKD的蛋白尿,不良反应是有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告42例大量蛋白尿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临床特征为:(1)发病最初2周内尿蛋白定性≥(?),24h 尿蛋白定量≥0.1g/kg/d;(2)血浆蛋白不降低;(3)蛋白尿程度与水肿、高血压程度不里正相关,半数以上患儿伴中度~重度血尿。全年均有发病,以秋、冬季多见。近期疗效与不伴大量蛋白尿的急性肾炎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醛固酮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自噬激活的影响。 方法 通过3种经典的自噬活性检测方法检测醛固酮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自噬的影响:(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醛固酮干预肾小球系膜细胞系(HMCL)后自噬相关的蛋白标记物LC3、SQSTM1/P62的表达水平变化;(2)向系膜细胞系转入GFP-LC3的真核表达质粒,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醛固酮干预下系膜细胞荧光自噬点数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醛固酮干预下系膜细胞自噬泡数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光镜下形态学观察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剪切体的表达情况,分析醛固酮干预下系膜细胞在过氧化氢刺激后凋亡水平的变化。 结果 3种方法均证实高生理剂量醛固酮可以抑制系膜细胞自噬激活:(1)10-7 mol/L醛固酮干预12 h后自噬标记蛋白LC3Ⅰ向LC3Ⅱ转化减少约40%;(2) 10-7 mol/L醛固酮干预12 h能够降低饥饿及雷帕霉素诱导的系膜细胞自噬点数量,降低的比率分别为60%和47%;(3)醛固酮干预后可减少饥饿和雷帕霉素诱导的系膜细胞自噬泡的增加。10-7 mol/L醛固酮干预系膜细胞12 h后接受过氧化氢2.5×10-6 mol/L刺激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的比率明显增加(P <0.05)。 结论 高生理浓度的醛固酮能够抑制系膜细胞的基础自噬激活并促进系膜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检测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 (DM)大鼠早期肾脏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和P2 1的表达 ,探讨HGF在DM大鼠早期肾小球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STZ诱导DM大鼠动物模型后第 3,7,14d ,分别用免疫组化法、ELISA法和RT PCR检测了肾脏中HGF蛋白及mRNA的表达 ,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肾脏中P2 1蛋白的表达。结果 :STZ诱导的DM大鼠早期 ,HGF在肾脏中的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球内 ,HGF蛋白和mRNA均于STZ注射后的第 3d开始升高 ,并于第 7d时达到高峰 ;肾小球内P2 1蛋白的表达于STZ注射后的第 7d达到高峰 ;DM大鼠肾小球内HGF蛋白水平和P2 1蛋白积分呈正相关 (r=0 .9346 ,P <0 .0 1)。结论 :STZ诱导的DM大鼠早期肾小球内有HGF的表达 ,其表达可能与DM早期肾小球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