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性脾栓塞44例并发症防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脾亢)是临床常见病。部分性脾栓塞(SPE)既可治疗脾亢,又可降低门静脉高压、保留脾的免疫功能,优于脾切除术.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亢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栓塞后疼痛、脾脓肿等并发症出现率较高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1999年5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4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亢患者,进行SPE治疗。现对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IPH)是指原因不明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但从不发展成为肝硬化的门静脉高压.以往有人提出由于免疫损害、肝炎病毒感染、疟疾、暴露于氯乙烯及慢性砷摄入等假说.最近,作者通过经皮经肝门静脉导管检查和肝活检发现有两姐妹患IPH,首先证明了IPH的家族发病性.例1:患者女性,43岁.因腹水和全身不适入院.两年前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体检:有贫血,无肝硬化的皮肤体征.肝未扪及,脾左助下1指.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和肝功能轻度异常.内镜检查食管和胃无静脉曲张.超声波检查示肝脏表面光滑,门静脉和脾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计数,门静脉、脾静脉管径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SE术后白细胞、血小板高于术前(P<0.01),红细胞升高(P<0.05),脾亢纠正;门静脉、脾静脉管径较术前缩小(P<0.05),再出血发生减少。[结论]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结果可靠的抢救和预防再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动脉阻断技术联合脾脏射频消融(RFA)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阻断或未阻断脾动脉主干的接受脾脏RFA治疗的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合并重症脾亢患者,分析随访6个月的临床疗效;并评估脾动脉阻断对肝硬化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阻断或未阻断脾动脉主干的接受脾脏RFA治疗的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各15例,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阻断脾动脉后实施脾脏RFA组消融(56±35)%脾脏体积,较未阻断脾动脉组消融体积(38±21)%显著增加(P〈0.01);且阻断脾动脉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Child-Pugh评分和分级改善明显优于未阻断脾动脉组。合并巨脾的脾动脉阻断组15例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都符合脾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经脾动脉栓塞(13例)和脾动脉结扎(2例)后肝动脉内径显著增粗,肝动脉供血明显改善。结论脾动脉阻断联合脾脏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亢,可以显著提高脾亢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纠正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和有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4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后随访5 a,随访患者33例,失访9例,死亡2例,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上消化道再出血.结论 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脾亢患者骨髓象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其表现主要为多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等。中、晚期肝硬化多伴有脾功能亢进,临床多以脾肿大及外周血细胞减少为脾功能亢进的主要诊断依据,对骨髓的检测不普遍。国内外学者对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骨髓象研究报道不多且观点不甚一致,综合国内外近20年文献,对该问题作一简要小结。1 涂片镜检所选取病例均为明确诊断肝硬化患者(大部分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等),穿刺部位为髂前(后)上棘,骨髓涂片经瑞氏或(和)姬姆  相似文献   

7.
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临床常见,脾功能亢进是以脾脏肿大,外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限与生活质量。1979年,Spigos等应用明胶海绵颗粒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法(PSE)明显减少了全脾栓塞所致的并发症。我院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引起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常见原因,脾功能亢进常常导致患者外周血细胞降低,当白细胞和血小板严重减少时,患者易发生自发性感染和出血,进而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风险.目前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亦无脾亢治疗适应症标准和合适推荐方法,临床上脾亢的治疗方式有:脾切除术,血管介入术,局部热消融及脾动脉结扎术等.血管介入术主要涉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其中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但能否缓解脾亢仍存在争议;PSE对脾亢有一定程度的缓解;TIPS联合PSE应用,在有效降低门脉高压同时对脾亢也能一定程度缓解.本文就血管介入在肝硬化脾亢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INCPH)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点是肝内门静脉高压,且无肝硬化或者其他肝脏疾病以及门静脉、肝静脉血栓的表现。目前对于INCPH的病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系统疾病、慢性感染、接触药物或毒物、遗传性倾向、促血栓或高凝状态几个方面。INCPH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为门静脉高压、脾大或巨脾以及脾功能亢进,而肝损伤、腹水以及肝性脑病较少见。目前,对INCPH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还是以排除性诊断为主。治疗方面,最新的BavenoⅥ共识对于INCPH的推荐治疗方法还是参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指南。由于大部分INCPH患者的肝功能良好,所以其预后比相同门静脉压力的肝硬化患者好,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可进展至肝衰竭,并需要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脾机能亢进症是肝硬化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脾机能亢进及脾肿大,既可引起病人全血细胞减少,同时也加重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脾治疗,但手术创伤大,不能保留脾脏免疫功能。我们自1996年来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此类病人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