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病理证实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1次/d,2.0Gy/次,5次/周,总剂量60Gy,共30次,6周;B组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放疗前4周采用常规分割,共40Gy,后9个治疗日采用超分割方法,即根据病变长度适当缩短照射野,1.5Gy/次,2次/d,间隔4h以上,每周照5d,照射27.0Gy,总剂量67.0Gy/5.6周。采用^60Coγ线或直线加速器6MVX线,三野外照射。结果:随访时间4~65个月,中位23个月。随访率为91.6%;B组近期有效率100%优于A组的88.5%(P〈0.05),两组患者均无Ⅲ度放射性食管炎或气管炎。B组与A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33.3%、22.2%及57.6%、25.5%、18.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及20个月。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急性反应能耐受,其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近期疗效。方法32例初治元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分三阶段对原发灶放射治疗。第一段用面颈联合野常规放疗DT36Gy,第二段用耳前野放疗DT14Gy,第三段用3DCRT DT 20-25Gy。总照射剂量DT70-75Gy。颈部用切线野/或者加电子线野作常规分割照射,设野上界保持与主野下界衔接,对颈淋巴结阴性照射DT50Gy,淋巴结阳性照射DT66—70Gy。结果局部肿瘤消退率(有效率)100%,完全缓解率93.75%,1年生存率100%。元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剂量分布,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前列腺癌不同的照射方法,以明确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sCRT)改善生活质量的优势。方法:选用2000-09/2004—0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T1,T2,T3前列腺癌病例,随机分3组,每组15例,分别用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六野适形3个不同放射治疗技术,适行放疗采用CMS公司FOCUS2.6.1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计划的总剂量均为7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但六野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P&;lt;0.05),而六野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四野适形放射治疗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六野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适形指数分别为0.33,0.55,0.56;50%直肠的受照射剂量为47.48,39.15,38.45Gy,50%膀胱受照射剂量为49.32,9.42,3.1lGy,股骨头最大剂量为49.84,34.00,26.24Gy。常规放射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5.2&;#177;2.90)分,而四野适形、六野适形组为(18.30&;#177;3.90),(19.10&;#177;4.30)分,明显优于常规放射(P&;lt;0.05)。结论:前列腺癌的常规设野方法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学要求,然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计划。3D—CRT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使靶区剂量分布更合理,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分次外照射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初治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分三阶段对原发灶进行治疗,第一阶段用面颈联合野常规放疗DT36Gy,第二阶段改耳前野或鼻前野放疗DT 14Gy,第三阶段用3D-CRT DT20~25Gy,总照射剂量70~75Gy。颈部用切线野或者加电子线野作常规分割照射,改野上界保持与面颈联合野下界衔接,对颈淋巴结阴性照射DT 50 Gy,颈淋巴结阳性照射DT 70 Gy。同期配对法选择30例常规放疗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结果]适形组完全缓解率达100%,常规组8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耐量性良好,近期疗效较常规放射治疗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退缩速度对局部控制的影响意义。方法:1997年3月~2001年3月期间392例初治的食管癌患者在我院接受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处方剂量65~70Gy。放射治疗过程中第5周(处方剂量45-50Gy)以及治疗结束(处方剂量65~70Gy)时全面评估肿瘤的退缩情况,在50Gy之前完全退缩的定义为快速退缩,50-70Gy之间完全退缩定义为缓慢退缩,其余定义为残留。结果:77例(20%)快速退缩,151例(38.5%)缓慢退缩,164例(41.5%)有残留。快速退缩组、缓慢退缩组、残留组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64.9%、68.8%、46.3%。肿瘤退缩速度显著影响食管癌患者的3年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分层分析发现肿瘤退缩速度、CT-T分期影响局部控制。结论:根治性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速度影响食管癌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肿瘤残留提示局部区域控制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放射治疗与后装腔内放射治疗配合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常规^60照射,每日1次.每次1.5~2.0Gy,每周5次,6~7周总量55~60Gy。结束1周后,用192铱后装腔内放射治疗.单次放疗参考点为距源外2cm,剂量每次3.0Gy-5.0Gy,每周1次,配用2~3次。结果:120例病人,均能顺利治疗结束。取得CR34例、PR50例,总有效率70%,轻度恶心、呕吐、24例,白细胞下降12例.放射性咽炎72例,无肝肾功能损害,1年生存率48例(70%),2年生存率84例(40%),3年生存率18例(15%)。结论:常规放射治疗配合后装腔内放射治疗提高了晚期食管癌局控率,延长了病人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毒副作用无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最佳剂量及照射方式,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制定前后两野+两前斜野(SD1)、两前斜野+一后野(SD2)、一前野+两后斜野(SD3)、前后两野+两后斜野(SD4)四种照射平面,探讨最优照射平面及最佳照射剂量;对患者进行五年随访,分析影响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1四种分割平面中,SD3方式中脊髓受量明显低于其它三种分割平面(P0.05);而对与肺V20及全肺Dmean而言,SD3方式中虽然受量有所减少,但是与其它三种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种切割平面中,SD3在脊髓满足最大耐受剂量以及同时满足V20=25%、全肺Dmean=13Gy、脊髓Dmean=45Gy时,最大处方剂量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切割平面(P0.05);而在肺V20达最大面积以及全肺可接受最大耐受剂量时,SD3虽然高于其它三平面,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食管癌最大径及是否应用SD3切割平面照射是影响患者五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一前野+两后斜野是最优的照射方式,并且最大照射剂量已经达到根治剂量;食管癌最大径及是否应用SD3切割平面照射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临床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混合射线计划、部分扩大切线野计划、分段切线野计划和调强计划在靶区覆盖率和正常组织剂量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3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CT扫描,在CT图像上勾画胸壁、内乳区、心脏、同侧肺和对侧乳腺,每例患者均设计3种不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比较,选择最优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和调强计划比较。结果:3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比较,对于总计划靶区(PTV),3种治疗计划的覆盖率都是令人满意的。对于内乳区PTV,分段切线野计划(V47.5:95.19±3.90%)、部分扩大切线野计划(V47.5:96.83%±4.56%)与常规混合射线计划(V47.5:88.16±7.77%)相比,剂量更均匀;常规混合射线计划内乳区PTV的高剂量区VD105%、VD110%、VD115%和VD120%都明显多于其他两种放射治疗计划。对于心脏和肺,分段切线野计划(心脏8.47±2.30Gy,肺12.20±2.20Gy)与部分扩大切线野计划(心脏11.97±3.54Gy,肺13.39±1.97Gy)、常规混合射线计划(心脏11.18±2.53Gy,肺13.17±2.03Gy)相比,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同侧肺的平均剂量。将分段切线野计划和调强计划比较,对于总PTV,两种治疗计划的覆盖率都是令人满意的。内乳区PTV的高剂量区VD105%、VD110%、VD115%和VD120%两种计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的高剂量区都较小。调强放射治疗计划(CI:0.64±0.02)的靶区适形性优于分段切线野计划(CI:0.45±0.02)。但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心脏:19.03±3.48Gy;肺:15.58±2.01Gy)心脏和同侧肺的平均剂量高于分段切线野计划(心脏:8.47±2.30Gy;肺:12.20±2.20Gy),还使得心脏和同侧肺的V5-10较大。对侧乳腺,2种计划的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分段切线野技术1.00±0.02Gy,调强放射治疗技术1.08±0.25Gy)。结论:分段切线野计划较好地平衡了靶区覆盖完整性和保护正常组织,对于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照射患者有一定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疗效与相关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其中颈段7例,胸上段12例,胸中段23例,胸下段18例。其中轻度梗阻9例,中度梗阻36例,重度梗阻15例。均采用直线加速器高能X线外照射,其中结合192Ir(铱)高剂量率后装治疗11例。外照射野长度分别超过病变上下端各3-4 cm,宽度为5.5-6 cm,采用常规分割照射,1.8-2.0 Gy/F、5F/W、DT 60-68 Gy/6-7 W。结合腔内照射者外照剂量DT 50-55 Gy,腔内照射10-15 Gy/2-3F。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另设野行相应能级的高能电子线照射65-70 Gy。对重度梗阻的15例患者给予鼻腔置管,通过鼻饲以加强支持治疗。结果:本组随访3 a以上,随访率90%,1、3 a生存率分别为70%(42/60)、36.7%(22/60)。结论:对于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是合理的、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案;鼻腔置管行鼻饲是梗阻严重的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时加强支持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6例肺癌骨转移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方法采用6MV或15MV-X线照射肺癌骨转移患者36例共计50处病灶,常规分割照射32处病灶,照射剂量:21.6-60Gy/12-30次,共3-6周,非常规分割照射18处,照射剂量:29.7-45Gy/3-15次,共1-3周。结果全组50处病灶放疗止痛总有效率92.00%,且与照射总剂量、时间-剂量分割方式、照射部位、原发灶是否行局部治疗、转移灶是单发或多发无关系。起效时间与剂量分割方式有关,非常规分割照射起效快(P-0.0125)。全组有7例患者,计10处病灶在放射期间有疼痛加重.但其发生率与照射方式无关。结论放射治疗肺癌骨转移止痛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肺癌骨转移止痛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部分Ⅱ期(T3NOM0)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40例Ⅱ期(T3NOM0)NSCLC患者采用全身叮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以肿瘤边缘(50%剂量线)5Gy/次,隔日1次,共8—10次,总剂量40~50Gy。结果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2.5%(33/4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7.5%(15/40)、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70.0%(28/40),1、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0%(32/40)和67.5%(27/40)。早期放射反应:全身性反应8例,骨髓抑制5例,肺的早期放射反应6例,无需特殊处理,没有因早期放射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晚期放射反应:Ⅰ~Ⅱ级放射性肺炎12例,Ⅲ级放射性肺炎3例,食管、心脏、脊髓未观察到晚期放射反应。结论全身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Ⅱ期(T3NOM0)老年NSCLC患者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其远期疗效和晚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12.
瘢痕疙瘩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纯放射治疗、手术加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束放射治疗104例瘢痕疙瘩,其中单纯放疗50例,手术切除后放疗54例。照射剂量14~16Gy44例,16~20Gy60例,每次2Gy,共1.5~2周。术后放疗在24h内开始30例,拆线后开始24例。结果:(1)单纯放疗与手术后放疗比较:治愈率分别为44%和55.6%,有效率分别为66%和8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术后24h内放疗与拆线后放疗比较:治愈率分别为83.3%和41.7%,有效率分别为96.7%和6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放疗剂量为Dt-14~16Gy和Dt-16~2()Gy的治愈率分别为45.4%和52.7%,有效率均为7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放疗是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术后24h内放疗效果好于拆线后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cEgr-hp63,并探讨其在A549和SKOV-3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及抗癌作用。方法将野生型p53 cDNA全长插入pcDNA3.1质粒多克隆位点,用Egr-1启动子替代pcDNA3.1质粒CMV启动子,构建成pcEg-hp53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坶hp53和pcDNA3.1分别转染入A549和SKOV3细胞株,并经G418筛选稳定克隆并扩增培养。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了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转染后的A549和SKOV-3细胞053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hp63构建正确。与0Gy比较,A549-hp53和SKOV-3-hp53经0.5-5Gy照射后,p53mRNA水平增高;A549.hp53在2-5Gy后,p5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SKOV-3-hp63其蛋白表达随剂量(0.5-5Gy)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P〈0.01)。A549-hp53与A549-vect相同照射剂量组比较,其p53蛋白表达在0.5Gy照射后明显下降(P〈0.05),2-5Gy照射后明显增高(P〈0.01);SKOV-3-hp53与SKOV-3-vect相同照射剂量组比较,其蛋白表达在0Gy时增高,0.5-5Gy照射后明显增高(P〈0.01)。结论X-射线可激活早期反应生长因子Egr-1,无论肿瘤细胞p53基因状态如何,均可诱导其下游基因p53 mRNA及其p53蛋白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娟  杨彦春 《华西医学》2014,(10):1831-183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6岁,大学文化。因"言语夸大3年,加重伴记忆力下降2个月"于2012年8月2日入院。该患者8年前曾诊断为"鼻咽癌"T2期,活体组织检查提示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经6MV-X放射治疗(放疗),2 Gy/次,5次/周,照射野的上界为颅底基准线上0.5~3.0 cm,后界面颈联合野为斜方肌前缘,耳前野为外耳孔前缘,照射总剂量70 Gy,放疗结束后予顺铂+氟尿嘧啶化学疗法(化疗)2周期,顺铂+氟尿嘧啶+长春瑞滨化疗4周期,放、化疗顺利完成。后连续5年复查无复发,近3年未复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癌近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5例食管癌行单纯6。Co外照射后一年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年内死亡率为44.29%(225例);年龄大于69岁死亡率55.56%(35例);胸下段食管癌死亡率5.36%(62例);病灶长度大于8.9cm死亡率54.02%(47例);有远处转移者死亡率55.00%(44例);放疗剂量在DT60-69Gy范围之外者死亡率达58.00%。结论 病灶部位愈低,病变长度愈长,死亡率愈高;年龄超过69岁者,有远处转移者死亡较高;放疗剂量以DT60-69Gy为宜;死亡率与性别、照射野数(P〉0.05)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EHART)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92例Ⅲb期NSCLC进入EHART组。放射治疗的第1,2,3,4,5周分别为1.2,1.3,1.4,1.5,1.6Gy,2次/d,5d/周。照射野包括胸部CT或MRI可见的原发灶以及周围1.0-1.5cm的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引流区。肿瘤灶总剂量69Gy,50次,5周。结果:92例中10例未完成预定治疗计划。在按计划完成的82例中,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12.2%(10/82),部分缓解(PR)占69.5%(57/82),无变化+病变进展(NR+PD)占18.3%(15/82),总有效率(CR+PR)为81.7%;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急性副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80.4%(74/92)和急性放射性肺炎35.9%(33/92),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能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体重下降占23.2%(19/82),治疗后KPS下降者占26.8%(22/82)。结论:EHART能为大多数Ⅲb期NSCLC患者耐受,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背景:伽玛刀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使靶区之外的健康组织损伤最小,对照射剂量和准直器大小的选择很有必要。目的:验证国产OuR—XGD旋转式伽玛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探讨其放射生物学效应。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澳海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中心。选用健康家犬lO只,按准直器大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干预:对右额脑实质进行旋转式伽玛刀不同剂量照射,直径4mm组:90Gy2只,120Gy2只,150Gy2只,180Gy 2只;直径8mm组:120Gy 1只;直径14mm组:100Gy 1只。观察其不同准直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主要观察指标:照射后定期观察动物行为学、MR影像学及不同时间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大小准直器和不同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间内在MR影像上出现坏死病灶,直径4mm 120Gy、直径4mm 150Gy和直径14mm 100Gy组于照射后3个月出现毁损病灶(7.5mm&;#215;7.5mm&;#215;8.0mm,8.0mm&;#215;8.0mm&;#215;9.0mm,33.0mm&;#215;32.0mm&;#215;34.0mm),而直径4衄180Gy和直径8mm 120Gy组于照射后1个月显示毁损病灶出现。病理学证实坏死灶边缘较清晰锐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改变。结论:OUR-XGD旋转式伽玛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放射生物学效应;伽玛刀照射后组织的损伤反应程度与准直器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关系,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时间曲线关系;为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剂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择^60Coγ射线小剂量照射处理异体骨软骨移植物,观察辐射对软骨组织形态的影响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在泰山医学院基础研究所完成。选取清洁级2~3月龄的新西兰兔47只,随机取17只作为供体,在内、外侧股骨髁关节面上切取柱状骨软骨块30块,分为5组:非辐射组、2.5Gy照射组、5.0Gy照射组、7.5Gy照射组、10Gy照射组,6块/组。其余30只兔作为受体。非辐射组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剩余4组采用^60Co单次照射处理,照射野3.5cm&;#215;3.5cm,照射距离76cm,照射剂量分别为2.5,5.0,7.5,10Gy。照射后将每组移植物分为2份,一份直接进行组织形态学等项目检测,另一份植入受体兔膝关节内。结果:实验选取47只兔,17只作为供体制作柱状骨软骨块移植物30块,剩余30只兔作为受体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物植入后各组膝关节大体观察:各组修复的关节均恢复原有轮廓,滑膜轻度增生,关节面平滑,与周围正常软骨相比无明显差异,可辨明与周围组织的分界。②移植物植入后各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各组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以5.0Gy照射组修复效果最佳。③照射后各组移植物中透明软骨细胞计数的定量分析:非辐射组、2.5Gy照射组、5.0Gy照射组基本相似(P〉0.05),但均明显高于7.5,10Gy照射组[(1001.33&;#177;62.47),(1061.50&;#177;74.58),(1075.33&;#177;83.87),(893.67&;#177;25.52),(882.50&;#177;46.75)个,P〈0.05]。④照射后各组移植物中S-100阳性细胞计数的定量分析:2.5Gy照射组、5.0Gy照射组基本相似(P〉0.05),但均明显高于7.5Gy照射组、lOGy照射组及非辐射组[(301.33&;#177;18.49),(326.33&;#177;41.89),(289.83&;#177;22.44),(279.33&;#177;18.93),(284.50&;#177;27.65)个,P〈0.05]。⑤照射后各组移植物中Ⅱ型胶原含量百分比的测定:非辐射组及2.5,5.0,7.5,lOGy照射组基本相似[(72.24&;#177;3.30)%,(72.20&;#177;9.16)%,(71.34&;#177;2.38)%,(72.66&;#177;3.77)%,(72.73&;#177;3.48)%,P〉0.05]。⑥照射后各组移植物中Ⅱ型胶原荧光强度定量分析:5.0Gy照射组明显高于2.5,5.0,7.5,10Gy照射组及非辐射组[(29.79&;#177;8.91),(16.74&;#177;3.55),(18.33&;#177;3.79),(19.23&;#177;4.74),(16.63&;#177;3.39)A.P〈0.05]。结论:经γ射线辐射处理后,移植物中仍有大量的软骨细胞存活,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近期效果较好;以5.0Gy照射剂量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未照射组(OGy组)、5Gy、10Gy、20Gy照射组,分别用60^Coγ射线0Gy、5Gy、10Gy、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在照射后48h:(1)用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3)用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感染各组心肌细胞,感染后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所含的绿色荧光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MFI),间接比较各组心肌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生成量。结果照射后48h,各照射组心肌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较未照射组减低,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未照射组(P〈0.01),抑制程度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60^Coγ射线单剂量照射抑制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的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食管炎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娟  沈莉  宫彦军 《临床荟萃》2007,22(18):1358-1360
临床上在对食管癌及胸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当照射1~2周剂量达10~20Gy时,照射野内的正常食管黏膜可发生充血、水肿,出现吞咽困难。当照射剂量达30~40Gy后,食管黏膜充血进一步加重,表现为局部疼痛或胸骨后烧灼感,重者难以忍受,尤以进食时为著,临床上称之为放射性食管炎。患者有高度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倾向,标志着治疗有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