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LASIK治疗近视眼的并发症,探讨其原因与预防.方法:使用Allegretto准分子激光机和Moria-M2微型角膜板层刀,连续对1 100例近视者(2 151眼)实施常规LASIK手术矫正.术后随访3~30 mo.结果:在随访期内,97%的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角膜感染、无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和激素性高眼压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并发症有:游离瓣4眼(0.19%),角膜瓣破损4眼(0.19%),小角膜瓣4眼(0.19%),不完全角膜瓣5眼(0.23%),角膜上皮损伤15眼(0.70%),角膜瓣边缘出血67眼(3.11%),球结膜出血214眼(9.95%).术后并发症有:干眼症状710眼(33.01%),夜间光晕802眼(37.28%),视力波动788眼(36.63%),点状角膜表层细胞脱落410眼(19.06%),角膜高阶波前像差增大805眼(37.43%),过矫20眼(0.93%),欠矫43眼(2.00%),屈光回退48眼(2.23%),角膜瓣层间异物22眼(1.02%),丝状角膜病变2眼(0.09%),角膜瓣下上皮内生2眼(0.09%),单疱病毒角膜炎1眼(0.05%).结论:LASIK手术要求术者经验丰富,设备性能精良.尽管如此手术并发症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LASIK)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寻求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总结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FEMTO LDV飞秒LASIK手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共1187例(2352眼),对其手术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UCVA达1.0以上者为94.64%,等效球镜度在±0.5 D内者为92.81%。共发生并发症35例(38眼,1.6%),术中并发症有角膜瓣偏心或超小瓣11眼(0.47%),角膜瓣形成不全2眼(0.08%),游离瓣1眼(0.04%),角膜瓣边缘切割不完全3眼(0.13%),角膜瓣边缘切割不规整3眼(0.13%),角膜瓣层间切割不完全而掀瓣困难2眼(0.08%),术中角膜上皮剥脱2眼(0.08%),气体垂直爆破3眼(0.13%),角膜缘气泡或层间气泡4眼(0.17%)。术后并发症有黄斑出血1眼(0.04%),病毒性角膜炎复发2眼(0.08%),角膜上皮下混浊4眼(0.17%)。以上并发症经过恰当的术中和(或)术后处理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FEMTO LDV飞秒LASIK手术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但仍需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眼压变化有关的各种因素。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129例(245眼)按屈光度分为A组(≥-3.0D,<-6.0D)和B组(≥.0D)分别于手术前后1、3个月测量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角膜前表面曲率(corneal anterior surface curvature,CASC)并记录术前近视度数(diopter of myopia before surgery,DMBS)、散光度数(diopter of astigmatism before surgery,DABS)及术中角膜切削深度(cutting corneal depth,CCD)和直径(cutting corneal area,CCA)。所有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分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A、B两组间手术前后1、3月及术后1月眼压值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3月眼压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IOP差与CCT差、角膜曲率差、术前近视度数、切削深度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01,P=0.023,P<0.001,P<0.001),而与术前散光度数和切削直径无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192,P=0.473)。结论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的眼压值降低与CCT差、角膜曲率差、术前近视度数、切削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种类,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23例(1011眼)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影响进行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LASIK术中并发症有角角膜血管翳出血,角膜瓣不规则游离,角膜瓣偏位,角膜瓣形成不全和角膜层间异物;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切削区明显偏位,中心岛形成,瓣下中央区感染,不规则散光,角膜瓣皱褶,角膜瓣下上皮植入,屈光过矫,欠矫,屈光回退,眩光,激素性高眼压和干眼症。多数并发症经治疗和处理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许多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LASIK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爱丽斯第七代准分子激光机对438例868眼做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存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及老视、沙漠综合征、复发性角膜上皮剥脱、高眼压症等。结论娴熟的手术技术及个性化的术中、术后治疗程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LASIK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SP_3 0 0 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64 1例(12 10眼)近视在施行LASIK手术前及术后1月、3月的中央角膜厚度;根据术前的屈光度分为4组,对各组所测得中央角膜厚度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 -6 0 0D以上近视者的屈光度每增加1. 0 0D ,中央角膜厚度平均减少1 .3 1μm ;手术后1月及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与预计切削角膜厚度的差异非常显著(P <0 . 0 1) ,其差值与剩余屈光度±0 5 0D以内及±1 .0 0D以内的百分率呈负相关(r =-0 . 1及r =-0 . 3 ,P <0 . 0 1)。结论 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而变薄。LASIK术后1月及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实际与预计角膜厚度的差值与术后剩余屈光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7.
LASIK对近视眼调节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对调节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LASIK治疗近视患者 36例 72只眼 ,按术前屈光矫正方式将其中 38眼归为隐形眼镜组 (Gc)组 ,34眼归为框架眼镜组 (Gg组 )。用MEM动态检影法和综合验光仪测量各组在术前、术后 1个月、术后 6个月的单眼调节幅度、相对性调节、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量。结果 :Gg组的单眼调节幅度、正相对性调节术后 1月和术后 6月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的增加 ;Gc组正相对性调节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LASIK治疗高度近视对患者的调节功能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个别术前调节功能明显不足的患者 ,则需要对手术的矫正参数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8.
LASIK手术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 L ASIK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 DGH- 40 0 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分别测量6 37例 (12 10只眼 )近视患者在施行 L ASIK手术前及术后 1月、3月的角膜中央厚度 ;根据术前的屈光度分为 4组 ,对各组所测得角膜中央厚度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  >- 6 .0 0 DS近视患者的屈光度每增加 1.0 0 DS,角膜中央厚度平均减少 1.31μm ;手术后 1月及 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与预计切削角膜厚度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其差值与剩余屈光度≤± 0 .5 0 DS及≤± 1.0 0 DS的百分率呈负相关 (r =- 0 .1及 r=- 0 .3,P <0 .0 1)。结论 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而变薄。 L ASIK术后 1月及 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 ,实际与预计角膜厚度的差值与术后剩余屈光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9.
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术前散光度将复性近视散光220例316眼分为3组:A组,-0.50--1.50DC,173眼;B组,-1.75--2.50DC,89眼;C组,-2.75--5.0DC,54眼。回顾性分析LASIK术后3-24月(平均6.7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留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对近视与散光的矫正均有确切效果,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一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散光残留度在3组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近视患者未能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我院自2003年6月—2004年6月行LASIK术前检查的614例,分析未能接受手术的原因。结果 欲行LASIK手术而接受术前检查者共614例,因为思想有顾虑或期望值过高放弃手术者36例(5.86%),30例存在禁忌证而放弃手术(4.89%)。结论 LASIK术前检查应仔细、认真,必须注意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2648例(5060眼)近视患者(-1.00~-21.00D),行LASIK后随访12mo,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术中角膜血管翳出血416眼(8.22%),角膜瓣游离6眼(0.12%),不完全角膜瓣13眼(0.26%),角膜瓣偏位62眼(1.22%),角膜瓣层间异物106眼(2.09%),结膜下出血1274眼(25.18%),下睑皮肤划伤52眼(1.03%)。术后并发症:偏中心切削102眼(2.02%),角膜瓣皱褶和移位9眼(0.18%),弥漫性板层角膜炎43眼(0.85%),中央岛形成11眼(0.22%),屈光回退275眼(5.10%),眩光76眼(1.5%),激素性高眼压23眼(0.4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6眼(0.12%),过矫63眼(1.24%),干眼症41眼(0.81%)。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并发症,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技巧的提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813例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0,他引:10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usis,LASIK)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种类,原因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13例1615眼LASIK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影响进行了24mo的观察。结果:LASIK术中,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除瓣不规则游离和穿孔,瓣下中央区感染,切削区明显偏位,不规则散光,视网膜脱离。圆锥角膜等少数并发症外,其它并发症经治疗和处理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结论:LASIK治疗近视是安全的,但少数并发症可对术后的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张泳  廉井财  叶纹  王康孙 《眼科研究》2000,18(2):149-15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治疗近视 2年的疗效。方法  98只眼 ,近视范围 -4 0 0~-2 0 5D ,散光≤ -5 0 0D ,用Keracor 116型准分子激光治疗。结果 开始绝大部分呈过矫 ,渐向近视回退 ,6个月后基本稳定。术后 2年时 ,>-15 0 0D ,-10 0 0~ -15 0 0D ,<-10 0 0D 3组的屈光度在± 0 5D之内分别为 5 0 % ,5 2 % ,72 % ;在± 1D之内分别为 6 3 % ,6 6 % ,81%。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不超过 2行。≥ -10 0 0D组和 <-10 0 0D组 ,术后裸眼视力≥ 0 5分别占 77% ,91% ;≥ 1 0分别占 42 % ,70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效果稳定 ,手术安全 ,可作为中高度近视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视眼二次LASIK手术病例临床特点、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44例近视患者(72眼)接受二次LASIK,二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3.32±12.06(3~58)mo,二次LASIK术前平均残余屈光不正度为-2.56±1.56(-7.25~+1.13)D;分析年龄、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瓣厚度、残余角膜基质厚度的特点及其对残余屈光不正度的影响。结果:二次术后UCVA为0.89±0.19(0.5~1.2)μm,等效球镜度(SE)为0.05±0.57D。二次术前CCT为502.69±31.45μm,与理论残余的456.08±26.04μm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0.785,P=0.000);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诸多因素中,术前预矫屈光度和切削深度对二次术前屈光度有显著性影响(F=73.442,P=0.000),回归方程:残余屈光不正度=-0.317+0.588×术前等效球镜+0.031×切削深度。结论:本组二次LASIK手术病例表明,预矫屈光度和切削深度是导致屈光回退的主要因素;术后角膜组织增生是LASIK远期屈光回退的机制之一;在严格控制角膜厚度和预矫屈光度的前提下,二次LASIK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五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术后5年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64例(126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眼按近视屈光度等效球镜值-3.00D~-6.00D、-6.25D~-10.00D和-10.38D~-19.88D分为A、B、C 3个组行LASIK手术者,术前及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前节、眼底及眼压情况,术后随访5年。主要指标视力、眼压、屈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5年裸眼视力≥1.0者A组为87.2%,B组69.1%,C组3I.3%;裸眼视力≥0.5者A组为100%,B组98.2%,C组75.0%。术后5年屈光度为A组-0.70D±0.52D,B组-1.06D±0.13D,C组-2.46D±2.14D。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A、C两组(P=0.008)和B、C两组(P=0.021)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A、B、C三组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分别占68.3%、45.0%、23.5%。A、B、C三组术后5年眼压分别是(11.91±2.35)mmHg、(11.31±2.20)mmHg和(9.24±2.20)mmHg,A、C两组(P=0.006)和B、C两组(P=0.031)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各有1例主诉眩光。B组1例(2眼)术后1个月时出现激素性高跟压,C组1跟术后2年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后5年是安全、有效的,中高度近视明显好于超高度近视。(眼科,2006,15:312-314)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低中高度近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  相似文献   

17.
Epi-LASIK和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62例(123眼)高度近视患者。方法对62例(123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Epi-LASIK(28例56眼)或LASIK(34例67眼)手术。由患者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术式,对于角膜相对较薄者和从事职业存在角膜瓣风险者,医生推荐Epi-LASIK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1、3、6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及总的高阶波前像差均方根(RMS)。主要指标UCVA、BCVA、屈光状态及总的高阶波前像差RMS值。结果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Epi-LASIK组UCVA≥0.8眼数比例(46.4%)明显少于LASIK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术后1、3、6个月Epi-LASIK组UCVA≥0.8眼数比例(85.7%、94.6%、91.1%)与LASIK组(92.5%、95.5%、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0.822、0.530)。两组术后的BCVA无一例下降。Epi-LASIK组术后1周、1、3、6个月等效球镜值在±0.50D以内的比例(42.9%、51.8%、60.7%、64.3%)与LASIK组(53.7%、59.7%、71.6%、7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0、0.378、0.200、0.290)。两组术后的高阶像差RMS均较术前增大:Epi-LASIK组术后l、3、6个月的高阶像差RMS值(1.51±0.77)μm、(1.32±0.76)μm、(1.18±0.71)μm与术前(0.87±0.27)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9、0.026);LASIK组术后1、3、6个月的高阶像差RMS值(2.41±0.81)μm、(2.17±0.63)μm、(1.89±0.87)μm与术前(0.91±0.22)μm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8、0.006)。Epi-LASIK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小于LASIK组:两组之间术后1、3、6个月高阶像差R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35、0.033)。Epi-LASIK组Ⅰ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2眼。结论Epi-LASIK矫正高度近视虽然视力恢复较LASIK慢,但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眼科,2007,16:336-339)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靖  张晓燕 《眼科新进展》2000,20(6):420-42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186例308眼,按术前屈光度将患者分为2组。对1a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前近视-6.0~-10.0D(等值球镜,下同)术后1a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者分别为95.76%和77.58%,剩余屈光度为-0.32D±0.46D。B组术前近视-10.25~-20.00D,术后1a裸眼视力达0.5和1.0者分别为62.24%和37.06%.剩余屈光度-0.92D±1.13D。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有较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