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126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88例采用旋转血管造影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栓塞材料采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28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 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结果126例脑动脉瘤,123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7.6%;失败3例,占2.4%;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5.6%,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3例,占2.4%;死亡2例,占1.3%。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夏化文  王乃柱 《当代医学》2009,15(11):137-13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8月~2008年3月,我院对19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4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17例在全麻下进行,2例在局麻下进行。结果19例脑动脉瘤,18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4.7%;失败1例,占5.3%;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2例,占15.3%,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2例,占10.5%;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求理  宋侃侃 《浙江医学》1999,21(3):142-143
为了进一步研究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方法和提高其疗效,对6例脑动脉瘤,6例AVM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用钨丝螺旋圈(Seirale)栓塞动脉瘤、丝线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AVM病变。4例脑动脉瘤被完全栓塞,患者症状消失;2例脑动咏瘤因插管困难,栓塞未能成功。4例AVM栓塞后病灶缩小76%以上(其中2例完全闭塞),另2例病灶缩小≤75%。证实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和AVM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和实用的方法,Spirale是栓塞脑动脉瘤的较好材料;但如何完全闭塞AVM是治疗的难点,主张先用丝线作基础栓塞,然后再加用NBCA。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探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顺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研究516例脑AVM的影像和血管内治疗资料,观察AVM合并动脉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动脉瘤与AVM的关系。结果516例AVM中,28例合并动脉瘤,占5.4%,共34个动脉瘤。动脉瘤与AVM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动脉瘤位于AVM的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无动脉分支发出;②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有动脉分支发出;③动脉瘤与AVM位于不同动脉,二者无血流动力学关系。34个动脉瘤中,31个在AVM栓塞治疗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另3个行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AVM治疗的同时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1985~1993年对43例脑血管病及脑肿瘤患者应用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方法进行了51次治疗,包括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球囊栓塞治疗8例;脑、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17例;各种脑肿瘤术前栓塞7例;经皮穿刺血管内成型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3例和脑胶质瘤超选择化疗8例,效果良好,介入神经放射治疗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是某些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诊治性脑血管介入术包括脑血管造影术、脑动脉内支架术、出血性脑血管病栓塞术等。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以显示脑血管形态分布,了解血管有无畸形,有无病变及病变的位置、性质等,在此诊断基础上再对病变进行各种治疗。我科2003年1-12月行介入术的患28例,其中6例出现尿潴留,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病人均在3D DSA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做出正确的诊断后,再根据3D DSA图片数据处理结果,拟定治疗方案。结果60例疑有脑血管病病人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90.0%,3D DSA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57例,其中脑动脉瘤26例,脑动静脉畸形19例,颈动脉海绵窦瘘6例,烟雾病4例,血管狭窄2例。脑动脉瘤26例中行动脉瘤内电解可脱弹簧圈(EDC)栓塞治疗9例,外科手术治疗14例,未治疗3例。脑动静脉畸形19例中手术治疗11例,栓塞治疗5例,γ刀治疗1例,2例放弃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6例均行球囊栓塞治疗。血管狭窄2例中支架置入1例。烟雾病4例,伴动脉瘤1例行栓塞治疗,余3例内科治疗。结论3D DSA与普通DSA比较,能够提高脑血管病检出率,对评价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多发性脑血管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动脉瘤、双髂动脉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左侧颈总动脉窦部次全闭塞1例,并对左侧颈动脉窦部严重狭窄处血管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及球囊后扩张术,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总结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 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如:脑动脉瘤行栓塞术,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植入术。结果 30例患者中27例为脑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术,3例为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植入术。6个月后复查均未出现复发现象。30例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CTA在诊断脑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技术及其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02~2008-01期间使用6排螺旋CT,为诊断脑血管病而做CTA检查的47例,发现脑动脉瘤17例,3例AVM(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狭窄13例,显示血管闭塞3例,颅内多段血管粗细不均者5例,显示血管变异5例,血管内低密度斑块及钙斑者6例.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3.50mL/s 速率行外周静脉注射,行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多种三维成像后处理,得到脑血管立体图像.结果:CTA 可清楚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 Willis 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对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较有意义.结论:用6排螺旋CT做 CTA 检查可显示5级脑血管分支,可显示脑血管病的多种病变,并可多方位观察.属微创、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合并动脉瘤治疗策略、治疗方法。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确诊出血的10例患者,根据AVM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瘤特点,取不同栓塞策略,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畸形团内型5例,用Onyx胶、弹簧圈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与供血动脉相关型4例,与畸形团无关型1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再Onyx胶栓塞畸形血管。复查DSA,动脉瘤全部栓塞,AVM完全消失5例,3例栓塞80%,2例栓塞60%~80%,1例术后出现病变对例肢体轻度偏瘫。后期再次栓塞畸形血管团2例,行开颅切除畸形血管团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畸形团供血动脉瘤优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畸形团内动脉瘤则以闭塞该部血流为主,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尽量先栓塞带瘤血管巢。  相似文献   

12.
We report two cases in which volume subtraction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VS-3DCTA) was used for cerebral aneurysm and vascular stenosis with intramural calcification. Case 1: VS-3DCTA with volume rendering clearly showed carotid cave aneurysm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the aneurysm was confirmed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n evaluation of the aneurysm, VS-3DCTA was equal to DSA and endovascular findings. Case 2: VS-3DCTA with volume rendering clearly showed stenosis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intramural calcification with the cause of the stenosis was subtracted.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difficult for DSA to reveal the stenosis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imaging angle. In evaluation of the stenosis, VS-3DCTA was superior to DSA. VS-3DCTA w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tool that enabled visualization of the aneurysm in the area of the skull base and stenosis of the intracerebral art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146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回顾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所有146例患者均经系统随访,期限为1-22个月,发生穿刺部位血肿8例,占5.6%,假性动脉瘤2例,占1.4%;颈动脉窦反应24例,占16.4%;高灌注综合征4例,占2.7%;缺血性脑卒中5例,占3.4%;无脑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正确的术前评估,手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及术后规范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梅芳  陈东明 《现代医学》2011,39(3):325-32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防治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9例脑梗死、8例脑供血不足和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对狭窄段行支架置入术。结果:108例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平均狭窄程度从99%降至10%(P<0.01)。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所有患者均无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通过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提高ICVD介入诊治提出建议。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颈动脉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明显狭窄后,接受脑DSA检查,并对患者的脑DSA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脑DSA检查,共明确72例患者存在明显的不同部位血管狭窄,18例符合手术指征患者进行了支架成型术,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00%,发生轻度并发症2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脑DSA是对ICVD具有临床诊治意义的检查手段,严格掌握检查指征则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效果。 方法 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6例 ,脑AVM 8例。 结果  6例动脉瘤中 4例栓塞成功 ,2例未成功 ;8例脑AVM中 ,完全闭塞 3例 ,部分闭塞 5例 (其中 3例栓塞 75 %以上 ,2例 75 %以下 )。 14例栓塞治疗后无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 结论 颅内动脉瘤及脑AVM的栓塞治疗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层厚0.625mm,应用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结果]30例患者患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9例正常。10例动脉瘤患者同时行脑血管DSA检查,与CTA检查结论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为临床提供精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既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对今后脑血管病介入诊治的开展提出建议。方法结合文献综述,对本院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启动与发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既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07年11月~2010年10月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11岁。其中出血性及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9例(48.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36.7%),其他脑血管疾病9例(15.0%)。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11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锥动脉开口部支架置入术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碎栓及球囊扩张术2例;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2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发生轻度并发症2例(2.9%),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病例、材料和方法,并进行充分的术前血流动力学评价,结合谨慎而熟练的操作,配合妥善术后观察和处理,登记和随访研究等措施的实施,神经介入必将会作为安全有效的脑血管病诊治手段为脑血管病的诊治带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全脑血流量(CBFV)的影响,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选取69例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其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狭窄程度及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计算CBFV,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结果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1,P<0.05);颈内动脉狭窄>70%组、狭窄50%~70%组患者的CBFV低于颈内动脉狭窄<50%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43和2.69,P<0.05),颈内动脉狭窄50%~70%患者的CBFV与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7,P>0.05)。结论经多普勒超声证实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CBFV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