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科急诊是医院的一个窗口,是医院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管理层次和综合调度能力的体现;急诊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患儿的生命安危,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我院儿科急诊每天接待数百患儿,每名患儿多数由3、4名家长陪伴。在过度拥挤、持续噪音声的环境中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及时发现危重症,并实施有效抢救,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儿科急救技术和设备的现状,为将来政府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参DnJL科急诊适宜技术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学员代表,由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58(4.77%)家乡镇卫生院没有购置本次调查范围内的急救设备。不到30%的乡镇卫生院拥有气管切开包、心脏除颤仪、新生儿保温箱、新生儿辐射台和输液泵等急救设备。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休克的抢救治疗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开展的较少。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急救药品配备率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倡导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基层乡镇卫生院儿科基本急救设备和药品配备标准,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在院前急救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最终建立以综合医院为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为急救先行者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4.
急救绿色通道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 ,探讨最佳的急诊抢救方法。 方法  对我中心 2 0 0 0年 3月—2 0 0 1年 3月经急救绿色通道抢救的 42例危重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抢救危重患儿 42例 ,其中 2 8例进行了心肺复苏 ,复苏成功率 97 3 %。 结论  急救绿色通道是一种简便、快捷而有效的急救医学模式 ,可明显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分析儿科急诊发展现状及儿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阐述儿科急诊配置和人员、急诊医护人员应该掌握的技术、预检分诊系统、急性疾病和创伤儿童的服务流程及急症与危重症疾病诊治流程;提出对儿科急诊建设发展模式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儿科急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儿科急诊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上海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儿科急诊进行现状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8份,有效问卷28份。28家医院中6家无行政上独立的儿科急诊或者无独立的儿科急诊区域。22家医院中,除了1家二级医院缺少儿科急诊专科医生,其余医...  相似文献   

7.
急救绿色通道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探讨最佳的急诊抢救方法。方法:对我中心2000年3月-2001年3月经急救绿色通道抢救的42例危重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抢救危重患儿42例,其中28例进行了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97.3%,结论:急救绿色通道是一种简便,快 捷而有效的急救医学模式,可明显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儿科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但不平衡.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医师队伍缺乏、体系不规范、标准少、患者多、院前转运滞后、科学研究薄弱等.提出未来完善儿科急诊医疗体系过程中加强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科急诊技术规范化的设想,如专业人才培养、新技术准入和多学科合作,强调制定和推广指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受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定于2006年4月初举办《第九届全国儿科急救医学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内容包括儿科各系统危重症诊治、新生儿重症监护及多种急救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最新进展,并涉及急救设备的临床使用、ICU护理技能、新生儿特殊操作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儿科急救医生的输血行为。对象和方法 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学院儿科急救医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横断面调查。来自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瑞典三级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说英、法语医生的提纲式调查表。要求参加者回答在以下 4种疾病 :支气管炎、感染性休克、外伤和法洛式四联症 (现教科书及字典均为此称 )实施输血时的有关问题。结果 反馈率 71% (163 /2 3 0 )。促使急救医生考虑对此类患儿输血时 ,他们的血红蛋白为 7~ 13g/dl (70~ 13 0g/L)。各种疾病输血时平均血红蛋白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0 0 1)。低氧分压、高乳酸血症、高儿科死亡风险评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诊手术和年龄 (<2周 )是决定输注红细胞的重要因素。参加问卷调查者的个人因素并无意义。 4种疾病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数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调查显示促使儿科急救医生在考虑输注红细胞时 ,血红蛋白标准明显不同 ,且实践方式差异有显著意义。输注悬浮红细胞多少也并非以调节血红蛋白的水平为目的。现标准输血成份中无压积红细胞之称 ,代以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11.
分析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的国内外现状,阐述急诊预检分诊的目的及正确实施预检分诊在急诊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提出对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中教学用具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本文从模拟训练的意义、应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模拟教学的方法、模拟急诊抢救室的建立、高仿真模拟技术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进行了讨论.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对目前国际流行的模拟培训模式( simulation)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加分项技术练习及综合模拟演练加录像分析总结,尤其在儿科急诊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急诊观察患儿5471例次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一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急诊观察室1年的临床工作的总结来评价儿科急诊观察室在儿科医疗服务中的角色.方法 回顾性研究1年间我院儿科急诊观察室的运转情况.结果 2006年1月至12月,5?471例次收住儿科急诊观察室,占门急诊就诊量的0.78%.70.9%的患儿从观察室直接出院,48?h内从观察室直接出院的占34.6%.儿科急诊观察室就医的患儿中,≤2岁患儿占65.6%.住院时间中位数为95.7?h.平均每天收住患儿15例次.观察室每月就诊量与门、急诊每月就诊量呈正相关(r=0.835,P=0.001).儿科观察室最常见诊断是肺炎、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22.2%、13.3%和10.1%.结论 儿科急诊观察室在为儿科小年龄组各种疾病状态提供评估与治疗、缓解门急诊住院难和缓冲门急诊高流量、有效限制不必要住院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小儿急诊治疗时常伴有外伤或疼痛.在急诊诊治期间,可能有必要进行某些疼痛或令人不适的诊疗操作.临床上需要急诊科医生为小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和镇静.为此,我们对国外已发表的相关研究结果做一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在急诊时小儿不会经受长时间或额外的疼痛;使用综合评估工具评估疼痛以分诊患儿;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途径,在首次疼痛处理时即提供有效镇痛;尽可能选择无痛苦的方式给药(经鼻、调味糖浆)等;经常再次评估疼痛分数以确保有效镇痛,并留有足够时间来等待药物起效,同时使用非药理和药理的模式镇痛;避免"常规"进行一些不必要的致痛的侵入性操作;使用表面麻醉、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连同适当的安全程序镇静,以避免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15.
16.
《Archives de pédiatrie》2020,27(3):146-151
IntroductionPotassium abnormalities are frequent in intensive care but their incidenc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s unknown.AimWe describe the spectrum of potassium abnormalities in our tertiary-level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Methods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of all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a single-center tertiary emergency department over a 2.5-year period. We compared patients with hypokalemia (< 3.0 mEq/L) and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 6.0 mEq/L) against a normal randomized population recruited on a 3:1 ratio with potassium levels between 3.5 and 5 mEq/L.ResultsBetween January 1, 2013 and August 31, 2016 we admitted 108,209 patients to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A total of 9342 blood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the following potassium measurements were found: 60 cases of hypokalemia (2.8 ± 0.2 mEq/L) and 55 cases of hyperkalemia (6.4 ± 0.6 mEq/L). In total, 200 patients with normokalemia were recruited (4.1 ± 0.3 mEq/L). The main causes of the disorders were non-specific: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23%) and fracture (15%) for hypokalemia,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21.8%) and ear–nose–throat infections (20.0%) for hyperkalemia.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had an elevated creatinine level (0.72 ± 1.6 vs. 0.40 ± 0.16 mg/dL, P < 0.0001) with lower bicarbonate (19.4 ± 3.8 vs. 21.8 ± 2.8 mmol/L, P = 0.0001) and higher phosphorus levels (1.95 ± 0.6 vs. 1.42 ± 0.27 mg/dL, P = 0.0001). Patients with hypokalemia had an elevated creatinine level (0.66 ± 0.71 vs. 0.40 ± 0.16 mg/dL, P < 0.0001) and a lower phosphorus level (1.12 ± 0.31 vs. 1.42 ± 0.27 mg/dL, P = 0.0001). We did not obser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 PCO2, base excess and lactate, or in the mean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in general wards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according to the PIM and PRISM scores.DiscussionDyskalemia is rar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0.64% for hypokalemia and 0.58% for hyperkalemia. This condition could be explained by a degree of renal failure due to transient volume disturbance. The main mechanism is dehydration due to digestive losses, polypnea in young patients, and poor intake. In the case of hypokalemia, poor intake and digestive losses could be the main explanation. These disorders resolve easily with feeding or perfusion and do not impair development.ConclusionDyskalemia is rar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and is easily resolved with feeding or perfusion. A plausible etiological mechanism is a transient volume disturbance. Dyskalemia is not predictive of poor development in the emergency pediatric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一种5级儿科急诊分诊有效性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急诊儿科分诊标准并检验该标准在判断急诊儿科患者就诊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类上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儿科学会《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的评估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儿科急诊分诊标准;收集应用该标准前后各1年时间内的分诊数据,统计分析所得资料。结果在应用该分诊标准前后,急诊患儿家属对就诊次序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1.28±3.97)%及(94.1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候诊期间病情加重的病例数分别占1.83%(628/34275)及0.04%(16/36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儿平均候诊时间分别为(12.71±2.32)min及(3.34±1.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误判率分别为3.78%(1296/34275)及0.57%(205/36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级分诊标准适合儿科急诊分诊工作,客观简便,能迅速分检急诊儿科的危重病例,有利于急诊分诊效果的持续改进,合理使用急诊医疗资源,缓解诊室拥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