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D(SP-D)在不同程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据临床症状分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42例)和恢复期组(28例),另选取26例同期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小儿外科术前患儿为对照组;同时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将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重症组(12例)和轻症组(30例)。采用竞争性ELISA法定量测定各组血清SP-A和SP-D水平变化。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患儿血清SP-A和SP-D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均P<0.01),且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P-A和SP-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SP-A和SP-D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P-A和SP-D水平明显增高,且随病情加重而增高;临床症状缓解后,血清SP-A和SP-D水平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3.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经过恰当治疗 ,预后较好 ,但若喘息反复发作 ,易成支气管哮喘。为探讨毛支与哮喘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毛支患儿治疗前后测定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Gmp 14 0 )含量 ,并与同期健康儿、支气管肺炎和哮喘患儿对比 ,以提供毛支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毛支 30例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3~ 18个月。肺炎患儿35例 ,均符合文献 [1]标准 ,男 2 9例 ,女 6例 ;年龄 6~ 34个月。哮喘发作期患儿 15例 ,按 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2 ]…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提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 ,提高人工合成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 采用萃取和透析的方法提纯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 ,并用膜天平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 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 ,提纯后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分子量为 2 9.7× 10 3 ,其杂蛋白条带明显减少 ,将其加入人工合成的磷脂中表现为表面活性明显增加 ,γmin由 7.9± 0 .9降至 2 .6± 1.2。结论 用萃取和透析的方法能较好地提纯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 ,且能较好地保持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肺出血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对照组(71=15),肺出血存活极期组(存活组,71=14),肺出血恢复期组(恢复组,71=14)和肺出血死亡组(死亡组,71=6)新生儿BALF中SP—A水平。结果肺出血组BALF中S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死亡组SP-A降低更明显,明显低于存活极期组(P〈0.05);肺出血恢复期,SP-A水平明显恢复,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肺出血新生儿BALF中SP—A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肺出血高危新生儿预警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救医学》2001,8(4):210-2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在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别检测毛支患儿血ET和NO ,并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 ;检测重症毛支患儿急性期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并与血ET和NO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血浆ET在毛支轻症组和毛支重症组 ,急性期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分别 q =14 6 5 4、12 370 ,P均 <0 0 1) ,缓解期均下降 ,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别 (分别 q =0 114、0 6 81,P均 >0 0 5 ) ;毛支轻症组和毛支重症组自身对照比较 ,急性期均高于缓解期 (分别 q =16 2 37、11 413 ,P均 <0 0 1)。与血浆ET一样 ,血清NO在毛支轻症组和毛支重症组 ,急性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分别q =6 95 5、3 338,P分别 <0 0 1和 <0 0 5 ) ,缓解期则下降 ,与对照组无差别 (分别 q =0 771、0 0 89,P均 >0 0 5 ) ;毛支轻症组和毛支重症组不同阶段NO值比较 ,急性期高于缓解期 (分别 q =8 6 30、2 984,P分别 <0 0 1和 <0 0 5 ) ;两组急性期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 q =2 0 83,P >0 0 5 ) ,但重症组低于轻症组。两组急性期血浆ET和血清NO呈明显正相关 (r =0 6 14 ,P <0 0 1)。血浆ET与PaO2 呈显著负相关 (r =-0 793 ,P <0 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患儿血、痰中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轻-中度毛支炎组22例,重度毛支炎组11例,另选择无喘息非RSV感染性肺炎患儿12例作为对照(肺炎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和痰中LTC4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轻-中度毛支炎组、重度毛支炎组、肺炎组血清LTC4水平分别为(76.96±28.19)pg/ml、(103.53±16.85)pg/ml、(18.14±7.49)pg/ml;痰中LTC4水平分别为(31.83±19.14)pg/ml、(67.11±15.11)pg/ml、(6.81±2.90)pg/ml;恢复期血清LTC4水平分别为(36.04±16.38)pg/ml、(52.27±17.03)pg/ml、(18.14±7.49)pg/m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9,P<0.001;F=15.50,P<0.001;F=44.43,P<0.001).治疗后轻-中度和重度毛支炎组血清LTC4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毛支炎患儿血和痰中LTC4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情的轻重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神经激肽A(NKA)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作期、缓解期的血浆含量,并与正常儿童对照,探讨NKA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4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发作期、缓解期血浆NKA含量及40例正常同龄儿血浆NKA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作期血浆NKA含量(239±146)ng/L,高于缓解期(54±22)ng/L及正常对照组(48±12)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缓解期血浆NK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作期NKA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或联用干扰素γ(IFN γ) /维生素A(Vit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发生喘息的效果。方法  4 4例毛支患儿予单独BCG或联用IFN γ/VitA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进行PPD皮试 ,并随访 ,平均 1年时间 ,观察喘息发作情况。 19例未接受BCG接种的毛支患儿 ,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 BCG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 ,以联合IFN γ/VitA治疗组更突出。BCG单用或联用IFN γ/VitA组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恢复期 ,单用或联用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BCG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降低 ,可预防毛支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IFN γ/VitA与BCG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肾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是儿科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以喘憋为主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受损。关于毛支对肾功能的影响,国内外报道不多,本文通过检测毛支患儿尿β_2-微球蛋白(β_2-M)、α_1-微球蛋白(α_1-M)、白蛋白(Alb)及IgG(以下称尿系列蛋白)来了解毛支时肾功能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肺出血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对照组(n=15),肺出血存活极期组(存活组,n=14),肺出血恢复期组(恢复组,n=14)和肺出血死亡组(死亡组,n=6)新生儿BALF中SP-A水平。结果肺出血组BALF中S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死亡组SP-A降低更明显,明显低于存活极期组(P<0.05);肺出血恢复期,SP-A水平明显恢复,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肺出血新生儿BALF中SP-A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肺出血高危新生儿预警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A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亚型感染情况及其所致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1)对1995年冬 ̄1997年春住院的85例临床拟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进行鼻咽分泌物病毒培养、抗原检测及RSV阳性分离株的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亚型鉴定;(2)分析亚型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共培养出RSV22株,阳性率为26%,经鉴定全部为A亚型株;(2)22例A亚型RSV毛细支气管炎中幼婴(1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用RT-PCR方法对255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hMPV N基因检测,以明确hMPV感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共检测到51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阳性率为20.0%;hMPV感染组外周血 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9+、CD19+CD23+、CD4+CD25+T细胞均明显增高(P<0.01),而NK细胞下降(P<0.05).结论 hMPV是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之一,hMPV感染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毛细支气管炎儿童血清骨钙素、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变化,探讨维生素D缺乏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血清骨钙素水平与血清IgA降低的关系。方法选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门诊就诊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3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钙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水平。结果毛细支气管炎儿童血清骨钙素水平为(70.77±22.73)ng/ml,较对照组(47.21±10.6n)ng/ml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毛细支气管炎儿童IgA水平为(0.31±0.10)g/L,较对照组(0.55±0.18)g/L明显降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毛细支气管炎儿童血清骨钙素与IgA水平呈负相关(r=-0.360,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儿童血清骨钙素水平升高,血清IgA水平降低,且二者呈负相关,提示维生素D缺乏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且可能与IgA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Cai XX  Du Y  Gao H  Cui ZZ  Han YK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208-211
目的 探讨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对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B (SP A、SP B)表达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肺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结扎孕 2 1d的Wistar大鼠一侧怀孕子宫角血管 ,其宫内胎鼠为缺血缺氧实验组 ,另一侧子宫角血管不结扎 ,其宫内胎鼠作为假手术对照组 ,于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剖宫取胎鼠 ;另设胎龄 2 1d正常剖宫产新生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观察肺组织SP B蛋白和SP A、SP BmRNA的表达。结果 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后 ,新生大鼠肺组织SP B阳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减少、染色变浅 ,于缺血 2 0、3 0和 40min时其平均灰度值分别为 78 89± 1 0 8、79 69± 0 13和 80 0 0± 0 63 ,与正常对照组 (76 13± 0 43 )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1) ;肺组织SP A和SP BmRNA的表达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于缺血 2 0、3 0和 40min时肺SP A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 1 16± 0 0 6、1 14± 0 0 1和 1 13± 0 0 4,SP B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 0 81± 0 0 2、0 78± 0 0 2和 0 79± 0 0 4,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1 2 7± 0 0 9与0 89± 0 0 6)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 <0 0 1)。结论 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可引起新生大鼠肺组织SP A和SP B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及外科住院的17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毛细支气管炎组85例(轻度毛支组40例、重度毛支组45例);普通肺炎组44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和骨膜蛋白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及普通肺炎组、对照组四组血清骨膜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8053,P<0.0001);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较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高(χ2=8.31,P<0.05)。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四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8710,P =0.2757);四组间血清Ig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1088,P=0.7750)。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气道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炎症,骨膜蛋白是毛细支气管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及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毛支住院患儿55例,按有无过敏因素分为毛支Ⅰ组(有过敏因素)和毛支Ⅱ组(无过敏因素);同期住院的外科非感染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儿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表面CXCR3(表面分子标记为CD183)的表达,ELISA 法测定血清中其配体IP-10的水平.结果 毛支Ⅰ组和毛支Ⅱ组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CD183+细胞的表达及CD8+ T细胞表面CD183+细胞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PP结论 CXCR3及IP-10参与了毛支的发病过程,且CXCR3与过敏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测定单次潮气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和比较住院且1岁的756例初次喘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1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单次潮气肺功能。部分达峰时间比≤第20百分位和≥第8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1年后电话随访其喘息情况。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支气管肺炎患儿比较,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吸气时间,吸呼比,呼出25%、50%潮气容积时的呼气流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达峰时间比≤第2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年内再喘息的比例为37.5%;达峰时间比≥第8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年内再喘息比例为1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潮气肺功能测定提示,阻塞程度较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次喘息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