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黄疸足月新生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足月新生儿(除外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机械辅助通气者)进行ABR检测,分别测定Ⅰ、Ⅲ、Ⅴ各波的潜伏期(PL)、波间期(IPL)与振幅(AMP)。并根据性别分为男、女婴两组;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3组:轻度组≤250μmol/L,中度组251~299μmol/L,重度组≥300μmol/L。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程度黄疸新生儿的ABR特点。结果 共入选足月黄疸新生儿442例,其中男婴筛查异常率46.2%,女婴筛查异常率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婴左耳平均阈值分别为39.6 dBnHL和32.2 dBnHL,右耳平均阈值分别为38.7 dBnHL和34.3 dBnHL,男婴均高于女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ABR筛查异常率(40.8%)明显高于轻度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组与中度组(37.9%)之间、中度组与轻度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双耳Ⅰ波潜伏期、Ⅴ波潜伏期和Ⅰ~Ⅴ波间期均较轻度组和中度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中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疸足月儿中男婴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女婴。胆红素影响听力不仅表现在阈值升高,同时还存在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振幅降低。随着黄疸程度加重即胆红素水平的升高,ABR波形潜伏期也逐渐延长,达一定水平后影响中枢听觉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适宜胆红素阈值.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1组患儿胆红素值达到Bhutani曲线第75百分位、试验2组达到第95百分位时,应用1次丙种球蛋白1 g/kg.比较两组患儿总光疗时间、治疗2天后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红蛋白值、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比例等资料.结果 试验1组(66例)和试验2组(63例)患儿总光疗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后42天血红蛋白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应用丙种球蛋白比例(34/63)小于试验1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没有需要换血或发生胆红素脑病的病例.结论 以Bhutani曲线第95百分位水平胆红素值作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胆红素阈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287例。依据患儿出生后是否即刻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和是否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分为4组: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者,分为常规Ⅰ组(23例)和丙种球蛋白Ⅰ组(丙球I组,92例);未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者,分为常规Ⅱ组(43例)和丙球Ⅱ纽(129例)。分析4组基本状况(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等),血清总胆红素(TB)、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4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血型、黄疸出现时间、发生黄疸高峰时间、光疗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与丙球Ⅰ组和常规Ⅰ组比较,丙球Ⅱ组和常规Ⅱ组入院日龄明显较大(P。〈0.01),TB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常规组比较,丙球组黄疸高峰值明显降低(Pa〈0.01)。人院时Hb水平,除丙球Ⅰ组偏低外(P〈0.01),余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住院1周后复查Hb,丙球Ⅰ组Hb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Ⅰ组小。结论脐血溶血3项检查对于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必须早期(出生48h内)进行才能更为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和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出生后2 d内确诊的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单剂组(70例)和多剂组(66例),单剂组静脉滴注IVIG 1 g/(kg.d),1 d;多剂组剂量500 mg/(kg.d),共3 d。生后第42天随访血红蛋白及生长发育等情况。结果单剂组需要双面光疗时间较多剂组短(P<0.01),两组患儿第42天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儿均不需换血治疗,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单次大剂量IVIG(1 g/k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种高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新生儿ABO溶血病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观察,探讨IVIG使用对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分为两组,常规治疗+IVIG为治疗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IVIG治疗剂量为800~1000mg/kg,分别测定使用IVIG前,使用IVIG后2 d、28 d、2个月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数值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IgG、IgM在用药后2 d、IgA在用药后28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不会使新生儿IgG的合成受抑制,但使IgM、IgA的合成在短期内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33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使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3 3例 ,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均有黄疸、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 ,血清学检查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 (Coomb′s)试验 (改良法 )及 (或 )抗体释放试验及 (或 )游离抗体测定阳性[1] ,不伴其他疾病的新生儿ABO溶血病 63例 ,分为治疗组 3 3例 ,男18例 ,女 15例 ;日龄 1~ 3d 2 1例 ,~ 7d 12例 ;体重 <2 5 0 0 g2 0例 ,>2 5 0 0g 13例 ;2 4h内出现黄疸 12例 ,~ 48h 15例 ,48h后 6例。对照组 3 0例 ,治疗…  相似文献   

7.
ABO溶血病新生儿142例血清学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溶血病(HDN)在重庆市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A、B血型患儿发生溶血的比例.方法 对2000年6月-2007年6月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重庆市儿童医院142例母婴血型不合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A型血患儿和B型血患儿发生溶血的比例.结果 HDN患儿血型为A型90例(63.4%),B型52例(36.6%),A型血发生溶血的比率明显高于B型血(x2=20.34 P<0.01).三项均为阳性者80例(56.3%);释放试验及游离试验阳性者35例(24.6%);直抗试验及释放试验为阳性者9例(6.3%),释放试验为阳性者18例(12.7%),不同试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38.34 P<0.05).结论 在重庆地区发生ABO溶血的患儿中,A型血的患儿比例明显高于B型血患儿.血抗体释放试验对于确诊ABO溶血最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1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新生儿ABO溶血组(137例)和非溶血组(2974例).入院时采集患儿的血样,检测血常规、肝功能、C反应蛋白,并记录出生体重、生后第4天体重,计算生理性体重下降率.结果 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137例,溶血组中女性多于男性,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率ABO溶血组高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总胆红素值高于非溶血组,而溶血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检测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O溶血病女性多于男性(x2=16.23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出生体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总胆红素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检验指标对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重要性依次为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出生体重、血红蛋白、性别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对于尚未发生严重贫血之前,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能对判断ABO溶血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217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血型分布:O-B 45.1%,O-A 42.1%,其他8.2%。对母O型血型不合妊娠婴儿娩出后立即查脐血三项试验。及早诊断和治疗。本组以光疗为主要退黄措施,部分病例辅以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但退黄效果并不优于单纯光疗。通过疗效分析可看出早治疗(≤48小时)组比晚治疗组(>48小时)好,作者认为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0)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将32例分为IVIG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VI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予IVIG。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末梢毛细血管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治疗3-4d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降低斋成于常规治疗组(P均<0.001),两组在光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的末梢毛细血管RBC、Hb和HCT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01),而IVIG组的三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VIG以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听性脑干反应(ABR)在辅助诊断中枢性协调障碍(ZKS)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CLTPSE听性脑干反应仪对耳声发射(OAE)检查2次均未通过的高危新生儿795例(观察组)进行ABR检查。其中ABR异常305例,ABR正常490例。同时对OAE筛查通过的高危新生儿1 690例(对照组)随访至1岁,比较观察组不同听通路损伤类型ZKS的发生率,及ABR异常与ZKS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脑干障碍型ZKS发生率最高(79.7%),其次为混合型(35.2%)及外周障碍型(3.8%),3种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无论OAE是否通过,ABR异常者ZKS发生率与ABR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无论OAE是否通过,ABR异常者ZKS发生率高,尤其是脑干障碍型,ABR在辅助诊断ZKS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儿血液》2000,5(3):125-127
  相似文献   

13.
探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2 3例病人分对照组 1 2例 ,治疗组 1 1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 ,给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结果显示 ,治疗第二天 ,对照组血总胆红素值上升 1 2 .9±1 .1 umol/L,治疗组血总胆红素值降低 5 3.4± 2 2 .0 umol/L(P<0 .0 0 1 )。治疗第四天及第七天 ,较治疗前分别下降 6 1 .0± - 3.8umol/L 及 1 2 6 .8± 1 5 .3、1 2 1 .8± 1 1 .2 umol/L (<0 .0 0 1 )。因此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 ABO溶血病可加速胆红素下降速度 ,减少换血机率  相似文献   

14.
15.
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监测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出生活产新生儿4083例,经直接Coombs’试验(改良法)及/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152例(占3.7%)其中脐血诊断105例,认为脐血作三项试验能早期诊断本病,当脐血胆红素≥51.3μmol.L(3mg/dL)时可作为发生高胆的预报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早期监测防治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胆红素峰值都明显降低(P<0.01);疗程缩短(P>0.05)。肯定了早期监测防治对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危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变化及其与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ZKS)的关系.方法 对2485例ZKS高危新生儿随访至1岁,其中1246例应用ECLTPSE听性脑干反应仪进行ABR检查,根据ABR检查情况分为ABR异常组、ABR正常组及ABR未查组,分析3组ZKS发生率;将行ABR检查的1246例高危儿分为ZKS组和非ZKS组,对2组患儿ABR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进行比较.结果 ABR异常组ZKS发生率明显高于ABR正常组(P<0.01).ZKS组ABR与非ZKS组比较,Ⅲ、Ⅴ波潜伏期延长,Ⅲ-Ⅴ及Ⅰ-Ⅴ波峰间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BR在高危新生儿随访及协助诊断ZKS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兰燕灵  张志哲 《中国小儿血液》2000,5(3):127-129,133
为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随机将42例ABO溶血病新生儿分为IVIG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及IgG.A.M。结果: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IgG水平明显提高(P〈0.01)IgA与Igm水平无变化(P〉0.05);常规组在治疗3-4天后血红蛋白水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RhDU血型不合致严重溶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生后1h,因生后皮肤黄染、吐沫1h转人本科。患儿系母孕40^+1周第2胎剖宫产分娩(第1胎女孩,7岁,血型Rh阳性0型)。生后1minApgar评分10分,羊水Ⅲ度污染,生后发现患儿吐沫、皮肤黄染,因母亲血型疑为Rh阴性A型,由产科转人本科。查体:体温36.8℃,呼吸60次/min,心率130次/min,体质量3750g,反应可,皮肤轻度黄染,以颜面及躯干部为主,未见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内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两种疗法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3~2006年间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IVIG 3 d疗法[0.4 g/(kg·d),连用3 d];治疗组(52例)采用IVIG 1 d疗法[1 g/(kg·d),单剂静脉滴注],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48 h、72 h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降低(P<0.05),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结论 1 d疗法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3 d疗法,采用IVIG1g/(kg·d)单剂静脉滴注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更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 1 997年 1 2月~ 2 0 0 0年 1 1月随机对 2 3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中 1 1例应用静注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一、一般资料  2 3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 2版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1 ] ,治疗组 1 1例 ,男 7例 ,女 4例 ,入院日龄~ 2 4h者 6例 ,~ 48h 4例 ,>48h 1例 ,黄疸出现时间~ 2 4h者 8例 ,~ 48h 3例 ,血型为A型 7例 ,B型 4例 ;对照组 1 2例 ,男 7例 ,女 5例 ,入院日龄~ 2 4h者 8例 ,~ 48h 3例 ,>48h 1例 ,黄疸出现时间~ 2 4h 9例 ,~ 48h 3例 ,血型为A型 8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