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所致胃粘膜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观察了亚硒酸钠对MNNG所致胃粘膜细胞非程序DNA合成(UDS)、脂质过氧化物(LPO)和rasP21表达的影响.结果胃粘膜细胞先用10μmol/L或1μmol/L亚硒酸钠预处理4h,再给MNNG组细胞的非程序DNA合成水平(cpm/×10-6min-1,1166±156或1566±187vs1838±205,P<001~005),脂质过氧化物(20d,μmol/L,45±06或47±06vs74±07,P<001)和rasP21蛋白含量(20d,A,068±008或086±007vs108±011,P<001~005)均显著低于MNNG组.结论一定剂量亚硒酸钠对MNNG诱导的胃粘膜细胞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重型肝炎(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SH,32例慢性肝炎(CH)患者外周血ET和NO代谢物NO-2的水平,并用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SH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39ng/L±14ng/L,127μmol/L±40μmol/L)明显高于CH组(85ng/L±15ng/L,63μmol/L±25μmol/L,P<001).合并有Ⅲ,Ⅳ期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49ng/L±13ng/L,162μmol/L±34μmol/L)明显高于非肝性脑病患者(115ng/L±12ng/L,88μmol/L±24μmol/L,P<001)和Ⅱ期肝性脑病患者(136ng/L±10ng/L,122μmol/L±26μmol/L,P<001);LArg静脉滴注后血浆ET水平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下降,而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钠含量明显增加.结论ET和NO水平升高是引起SH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LArg长期治疗可能促进SH患者脑水肿形成和肝肾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鼠主动脉VSMC,用ET1诱导其增殖,用氯血红素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促进CO生成,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和VSMCs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量。结果加入梯度浓度氯血红素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培养上清液中COHb量分别增高8.3%、14.6%和16.7%(P<0.05或P<0.01),对由ET1增高的VSMCs3HTdR参入量抑制率分别为22.9%,43.9%和51.7%(P<0.01),与加入的氯血红素及上清液中COHb含量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VSMCs产生的CO对ET1刺激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提示血红素HOCO系统在血管重塑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9,他引:17  
目的观察Hp感染对胃溃疡(GU)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而对溃疡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标本取自内镜下胃粘膜活检,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unel方法,细胞增殖检测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GUHp+患者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Hp-患者(P<005),但比较两者的增殖细胞指数(PCNALI),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Hp+患者AI,PCNALI明显高于Hp-患者(P<005),GUHp+患者的AI/PCNALI比值为154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Hp感染能诱导GU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出现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平衡失调,促进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了16例正常胃粘膜者和31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细胞凋亡指数(AI)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Hp阳性患者的PCNALI%为13.94±1.64,正常对照组为6.71±0.9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GF-R表达与PCNALI%呈正相关(r=0.4487,P<0.01):Hp阳性患者组的AI为7.1±1.6,正常对照组为1.3±0.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抗Hp治疗后,21例Hp根除者的PCNALI%和细胞AI分别降至8.21±1.32和1.2±0.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10例Hp持续阳性者则无明显降低(P>0.05):PCNALI%、EGF-R表达及细胞AI与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Hp感H能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这为Hp感染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索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防治机制及疗效。方法将108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6例),甲组口服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1/d,乙组口服7甲基异炔诺酮(利维爱)2.5mg1/d,丙组口服安慰剂1片1/d,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3、6个月末检测血脂谱及ECG,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倍美力治疗后可使胆固醇(TC)降低12.8%,甘油三酯(TG)降低17.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2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146%。利维爱治疗后TC降低8.7%,TG降低15.6~33.8%、HDLC降低19.7~28.3%(P值均<001),LDLC无显著变化。倍美力及利维爱治疗第3、6个月后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35%和83.3%和93.1%,对ECG缺血性改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82.1%和78.6%、814%,两种药物对妇女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的异常血脂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者痰液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痰液中一氧化氮( N O) 代谢终产物———亚硝酸盐/ 硝酸盐( N O2/ N O3) 测定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Griess 重氮法测定45 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哮喘患者及15 例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痰液、血清 N O2/ N O3 含量,同步测定哮喘患者痰液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 C P) 水平及肺通气功能。结果 哮喘轻、中、重度发作期患者痰液 N O2/ N O3 中位数浓度( 分别为131 μmol/ L、136 μmol/ L) 与缓解期组(85 μmol/ L) 及正常对照组(63 μmol/ L)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慢支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痰液 N O2/ N O3 水平(33 μmol/ L) 与各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缓解期及发作期哮喘患者痰液 N O2/ N O3 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 E V1 占预计值% )间呈显著负相关(r 分别= - 0587 、- 0485 , P 均< 005) ;而痰液 N O2/ N O3 与 E C P 间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分泌细胞(EC)在大肠癌及癌旁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117例大肠癌及85例癌旁粘膜中嗜铬蛋白A(CGA)及几种激素进行检测,13例大肠癌行电镜观察.结果EC阳性大肠癌46例(393%),检测到一种以上激素692%(27/39),癌旁粘膜EC数高于正常肠粘膜.电镜观察8例有含内分泌颗粒的癌性EC.在中低分化癌中EC(++)的表达(255%)高于高分化癌(69%)(χ2=754,P<005),含有EC的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680%)高于不含EC者(437%)(χ2=623,P<005),且预后不良;5HT,βHCG,Glu,Gas阳性癌分化及预后较差(P>005).结论含EC的大肠癌具有更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与EC中某些激素,通过旁分泌等途径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关,癌旁EC增生与周围肿瘤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基因免疫用于预防和治疗HCV感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HCVC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质粒CMV启动子的下游,在证实其可以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H2d)中表达之后,将重组质粒注射BALB/c(H2d)小鼠股四头肌,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产生水平;3HTdR掺入法测定免疫小鼠淋巴细胞HCVC抗原特异性增殖能力,4h51Cr释放法检测免疫小鼠细胞毒T细胞(CTLs)体外杀伤功能.结果免疫小鼠20只,初次免疫2wk后,血清中均出现了HCVC抗体,且增加免疫剂量可提高抗体滴度;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6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TLs体外特异性杀伤率为631%,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CVC基因免疫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而且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它可能是防治HC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盐对培养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亚硝酸钠作用于培养的心肌细胞,观察到心肌细胞发生了超微形态结构改变;细胞内α-羟丁酸脱氢酶漏出增加(P<0.05~0.01),3H—TdR掺入变化呈双向性:小剂量组(0.001~0.1×10-6mol/L)呈现促进作用(P<0.05~0.01);大剂量组(1.0×10-6mol/L)则表现为抑制效应(P<0.05)。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小剂量组(0.01×10-6mol/L)G0G1期细胞减少4.13%,S期增长3.95%,G2+M期增长0.33%,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1、0×10-6mol/L)G0G1期细胞增加9.14%,S期减少12.46%,G2+M期增加4.06%,其中S期的改变达到显著差异(P<0.05);细胞及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P<0.01)。表明亚硝酸盐能引起培养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其机理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细胞DNA含量肿瘤相关抗原及其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异质性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和抗SSEA1,抗胃癌单抗MG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5例胃癌和1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了DNA含量和SSEA1,MG7抗原表达的研究.结果正常胃粘膜细胞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的DNA相对含量分别为1160±0207,2176±0703,2214±0663,2206±0602,1196±0279和1665±0491,其中正常胃粘膜958%细胞为2C细胞,而胃癌常见>8C,>12C细胞,在直方图上分布弥散;同一类型的不同病例间,同一病例切片的不同部位呈明显的异质性,但印戒细胞癌的DNA含量接近正常.大部分胃癌标本中可检出SSEA1和MG7Ag,但分布及染色程度呈明显的不均质性.SSEA1,MG7Ag的表达与DNA含量无明显关系.结论DNA含量和SSEA1,MG7的表达是互相独立的,均与肿瘤的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人类肝细胞肝癌的细胞凋亡和癌组织内血管形成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中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抗第Ⅷ因子的抗体分别检测HCC凋亡指数和瘤内微血管的密度,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和肝(癌)细胞凋亡启动基因fas的表达.结果VEGF的表达主要见于微血管形成处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的瘤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阳性率为827%,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普遍性.平均微血管计数为28~416个/200倍视野.在瘤组织中,微血管的密度越高的区域,VEGF的表达就越丰富.VEGF的受体flt1的表达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窦内皮细胞,特别是新生的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阳性区域很少或不表达Fas抗原.凋亡细胞的分布和凋亡指数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r=-0917,P<001).结论HCC中血管形成主要是由VEGF/flt1系统介导的.血管形成丰富的区域,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和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_erbB_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cerbB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erbB2癌基因蛋白(P185)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9)、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0,中度n=6,重度n=7)、早期胃癌(n=18)及进展期胃癌(n=30)进行研究,并与胃癌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为阴性,仅在腺体颈部偶见P18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在异型增生病变中则有较高的表达率,并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渐升高,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分别为50%,833%,857%.P185蛋白在早期及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22%和567%.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593%vs238%,P<005),但P185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癌基因有可能参与正常胃粘膜的增殖、修复及癌变过程,P185蛋白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之间的关系及其在PU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98910/199509因消化道症状而进行内镜检查及血清HBVM检测的334例患者,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在334例患者中有46例感染了HBV,列为HBV感染组,检出PU19例(413%),其余288例列为HBV非感染组,检出PU66例(229%),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334例患者中有PU85例,列为PU组,血清HBVM阳性率为224%,其中胃溃疡(GU)31例(365%),十二指肠溃疡(DU)35例(412%),复合性溃疡(CU)19例(223%),GU,DU及CU血清HBVM阳性率分别为258%(8/31),229%(8/35)及158%(3/19),三组相互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249例列为非PU组,血清HBVM阳性率108%,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PU组与全国城市人群标化HBVM阳性率79%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HBV感染与PU关系密切,是参与PU发病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髓质素抑制内皮素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田昌  田青 《高血压杂志》1996,4(3):171-178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odulin,AM)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活性和VSMC增殖的作用。方法测定培养的VSMC内MAPK活性和3H-TdR参入。结果10-8ET-1可明显增加培养的VSMCs内3H-TdR参入(增加67%,P<0.01)和APK激活(活性增高11倍,P<0.01),而10-10~10-7mol/L肾上腺髓质素(13-52)[AM(13-52)]与ET-1(10-8mol/L)同时孵育,则可显著抑制ET-1的上述作用,与10-8mol/LET-1单独应用时相比,3H-TdR参入和MAPK活性分别减低22%~52%(P值均<0.01)和8.1~29.4%(P值分别<0.05或0.01)。而单用AM(13-52)对培养的VSMC3H-TdR参入和MAPK活性无明显影响(P值>0.05)。结论AM(13-52)具有抑制ET所致的MAPK激活和VSMC增殖的作用。AM与ET相互作用,参与内皮源的细胞旁分泌调节体系的构成,共同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稳态  相似文献   

16.
C-myc,Bcl-2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癌基因Bcl2,Cmyc的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0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男38例,女22例,年龄37岁~75岁)癌基因Bcl2,Cmyc蛋白的表达变化;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对受检组织的HE片进行形态学测量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受检组织60例中,Cmyc阳性表达37例(62%),其表达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性相关,且Cmyc阳性组织细胞凋亡指数(07±03)明显高于阴性组织(03±02);所检标本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68%(41/60),其中高分化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32%vs9%)(P<005),阳性Bcl2组织与阴性Bcl2组织比较,前者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后者(04±03vs09±05)(P<005).结论Cmyc与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在胃癌形成过程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并对细胞增生与凋亡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对MNNG在诱发体外培养的人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非程序DNA合成、脂质过氧化和rasP21蛋白进行观察.结果MNNG处理组各时相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速率,非程序DNA合成水平(1838cpm±205cpmvs705cpm±125cpm,P<001),质脂过氧化物(第20天,7.42nmol/mg±0.68nmd/mgvs3.62nmol/mg±0.54nmol/mg蛋白P<0.01)和rasP21蛋白含量(第40天,121A±012Avs051A±007A,P<001).结论MNNG可诱发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胞DNA,诱发质脂过氧化或导致rasP21异常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18.
胃肠激素在肝硬变胃粘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GIH)在肝硬变胃粘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用RIA法测定临床诊断为肝硬变伴胃粘膜病变(CGML)17例,肝硬变(LC)32例,胃溃疡(GU)10例,轻度浅表性胃炎(CSG)23例及正常对照者36例的空腹血浆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及促胃液素(Gas)的变化,并结合各疾病组的内镜特点,分析CGML与某些GIH的关系.结果血浆SS水平(ng/L)在CGML及GU组分别为412±212及376±143,与正常对照组(612±170)、LC组(662±309),CSG组(648±391)比较,P均<001;VIP浓度(ng/L)则在CGML组(634±358)、GU组(1109±424)、LC组(778±426)及CSG组(634±347)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7±144),P均<001.CGML,GU及CSG具不同的内镜特点;CGML的发病与食管静脉曲张(EV)关系密切,随EV程度的加重,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CGML发病与门脉高压关系密切,激素代谢紊乱可能通过影响内脏血流及粘膜抗损害能力而参与其形成.  相似文献   

19.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粘膜上皮的p21,CEA表达和上皮细胞增生活性.结合粘膜G细胞数,探讨胃粘膜泌酸状态与病变的关系.方法CEG40例粘膜活检材料经光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Hp的感染.对其中31例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标记p21,PCNA,CEA及胃泌素.结果CEG病变875%(35/40)见于胃窦粘膜,75%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改变.粘膜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率为200%(8/40),肠化率为275%,250%伴活动性炎;400%病例可见Hp感染.CEG粘膜上皮p21表达阳性率为677%,CEA表达为290%;明显高于对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CNA表达以及G细胞数目,CEG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EG具有一定恶性转化趋势,胃窦G细胞数、泌酸状态与CEG的发病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狗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及与血浆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目的观察电针对狗胃粘膜血流量、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两者间变化的关系,以探讨电针对胃粘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0条狗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每组5条).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狗胃粘膜血流量.用RIA法同步测定血浆促胃液素(GT),生长抑素(SS),内皮素(ET)含量,用生化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分析其电针前后的变化,并观察变化规律.结果电针后足三里组胃粘膜血流量显著升高(V,46±07→69±11,P<001),其他组无显著变化.电针后足三里组血浆GT,NO含量也显著升高(ng/L,65±12→102±21,P<001),而SS,ET含量显著下降(ng/L,231±18→194±27,P<005;978±179→558±153,P<005);上巨虚组NO含量显著上升,ET显著下降(P<005),但足三里组的变化趋势更明显.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使狗胃粘膜血流量增加,与通过影响胃粘膜血流量的某些活性物质的含量改变有关,并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