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选炒药机炒制莱菔子的最佳炒制工艺,并观察其对大鼠离体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方法以萝卜苷、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和RS01相对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炒药机转速对莱菔子炒制工艺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采用MP160多导生理记录仪,观察炒莱菔子对大鼠离体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莱菔子最佳炒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17.14℃,炒制时间3.05 min,炒制转速29.73 r/min。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对炒制工艺调整为炒制温度220℃,炒制时间3 min,炒制转速30 r/min。炒莱菔子水提液可增大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收缩的张力和振幅。结论优选的莱菔子炒制工艺简单可行,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莱菔子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定炒南葶苈子饮片的质量标准,为2010年版药典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05版药典附录规定进行了炒南葶苈子饮片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11批炒南葶苈子饮片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质量分数为0.076%~0.132%。薄层鉴别用聚酰胺薄膜法,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甲醇-水(7∶2∶1),对照品获得良好分离度。结论:炒南葶苈子饮片中指标成分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08%,南葶苈子炒制过程对于指标成分没有影响,因此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质量分数上无法区别南葶苈子药材和炒制饮片。  相似文献   

3.
种子类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滴定法检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碘滴定法(Iodine Titration,IT法)与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ABT法)检测种子类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两种滴定法检测莱菔子、芥子、沙苑子、紫苏子、急性子、女贞子、补骨脂7种药材共100个批次样品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对莱菔子及芥子进行两种滴定方法对比实验,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采用ABT法检测炒制前后的莱菔子及芥子二氧化硫含量。结果:采用IT法检测12个批次十字花科药材(莱菔子、芥子生品及炒制品)二氧化硫含量全部超出《中国药典》限量标准,采用ABT法检测的13个批次样品阳性率为53. 8%;其他75批非十字花科药材采用两种滴定法分别检出1个批次的阳性样品。对比实验表明两种滴定法对莱菔子及芥子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 0. 05)。芥子炒制后二氧化硫检出量显著升高(P 0. 05)。结论:未经硫磺熏蒸的十字花科种子类药材莱菔子与芥子采用IT法与ABT法均能检出二氧化硫,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芥子二氧化硫检出量受到炒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硫代葡萄糖苷相对含量优选莱菔子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涛  吕文海 《中成药》2010,32(7):1159-1162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优化莱菔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为了比较莱菔子清炒前后质量变化,选择烯丙基硫苷作为内标,计算用HPLC法测定供试品中硫苷的相对含量,优选炒制工艺参数。结果:随着炒制时间延长,莱菔子中硫苷含量会逐渐降低。在炒制温度200~250℃,炒制时间1~1.5min时,硫苷含量达到最大,是生品含量的4.2倍。结论:实验证明优选出的炒莱菔子工艺,有利于硫苷类成分的保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芥子、莱菔子炒制前后以及芥子不同品种饮片的UPLC图谱,分析3种中药饮片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PLC,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A)-含0.08 mol·L-1甲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20%A;5~7 min,20%A;7~25 min,20%~25%A;25~30 min,25%~90%A),柱温35℃,进样量10μL,流速0.3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白芥子与炒白芥子饮片共检出7个共有峰,白芥子炒制后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发生显著变化,新生成1个色谱峰a,但其原有色谱峰8~10均消失。黄芥子生品与炒制品有10个共有峰,黄芥子炒制后部分色谱峰的峰面积显著降低,色谱峰11几乎消失。莱菔子与炒莱菔子有6个共有峰,莱菔子炒制后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变化显著,色谱峰a消失,新生成2个色谱峰。通过比较白芥子、黄芥子和莱菔子的UPLC图谱,发现3种中药饮片中均归属出其共性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但在主要色谱峰峰面积及数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UPLC建立芥子不同品种及莱菔子生、炒饮片的图谱能全面反映出饮片的物质基础内涵以及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为揭示这3种中药饮片炮制原理和进一步诠释含硫代葡萄糖苷类中药饮片炒制共性原理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8)
酸枣仁是中医临床上养心安神的常用药,其炮制方法历史沿革悠久。古有"逢子必炒"理论,即种子类中药一般需经炒制后入药。酸枣仁作为一味种子类中药,其炮制方法历经净制、去皮、蒸制、加辅料炒等,到现代最主要为清炒。古籍中记载生酸枣仁多用于治疗多眠、好眠,炒熟后则多用于治疗不得眠、少眠。但近现代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炒酸枣仁均具有镇静催眠的功效,且炒制后其镇静催眠作用增强,表明生、炒酸枣仁功效之差并非如古籍所载,而是在炒制后达到生熟理论中"生效熟增"的目的。基于此,该文通过收集酸枣仁相关文献,就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生品与炒品镇静催眠作用变化沿革作一综述,并整理酸枣仁中的有关成分,以期为建立成分与药效之间的联系,探索酸枣仁经炒制后药效发生"生效熟增"变化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杜仲的炮制传统方法是:将原药材刮去粗皮,湿润后切丝或小块,再清炒或盐水炒或砂炒。不论用何种炒法都要求炒断丝。传统方法湿润切块手续麻烦,且切块的大小不均匀,在炒制时小块已炒焦,大块尚未断丝,炮制质量难以合格。我们改用电恒  相似文献   

8.
笔者最近对医疗单位及药材商店中药的炮制情况作了调查,发现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在炮制过程中辅料对药物的污染现象较严重。调查发现多数中、小型综合医院、中医院的中药炮制定对药材进行炒制处理时,往往采用同一份辅料炒数种药材,如刚炒过白术的麸皮,筛后又炒枳实;又如一盆砂子今天炒鸡  相似文献   

9.
<正> 一、清炒:启动机械顺转,待锅微热时将药物倒入锅内,时间、速度根据颗粒大小和火力之强弱而定。如葶苈子以快速小火炒至有炸声取出;王不留行、白芥子、苏子以小火吹小风中速炒至有炸声取出;牛蒡子、草决明、莱菔子以中火吹中风速炒至有炸声取出;薏苡仁、酸枣仁以中火慢速炒至外表微有小黑点时取出。以上药物出锅后立即摊开至冷备用。二、炒焦:加热的程度要高,时间稍长,取慢速鼓大风,如山楂炒至内焦黄外焦  相似文献   

10.
莱菔子宜微火慢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菔子必须炒后入药,因为炒后可使坚硬的种皮爆裂,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但是,莱菔子由于种子细小,炒时不象炒王不留行子那样能爆花,而且外观色泽也无显著变化,稍不小心就会出现焦化,影响炮制质量。因此炒莱菔子时掌握火候非常重要。采用微火慢炒可以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SPME-GC-MS)探讨三子养亲汤方中分别以生、炒饮片组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生、炒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挥发性成分和方中单味药生、炒饮片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从三子养亲汤生、炒饮片组方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化合物29、46种。芥子、炒芥子、莱菔子、炒莱菔子、苏子、炒苏子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化合物39、54、36、52、48、45种。三子养亲汤分别以生、制饮片组方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尤其是异硫氰酸酯类成分变化明显,三子养亲汤分别以生、炒饮片组方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为80.1%和10.6%,生、炒芥子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分别为88.9%和36.9%。莱菔子、紫苏子炮制前后的异硫氰酸酯类物质也存在同样的变化趋势。炒制饮片组方中的β-律草烯、2-丁基-2-辛烯醛、2,5-二甲基-3-乙基吡嗪、反-2-辛烯醛、2-庚烯醛等成分在单味药炒制品中未检测到,而炒芥子中的薄荷酮等成分在炒品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中也未检测到,推测三药合煎与分煎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结论:三子养亲汤方中分别以生、炒饮片组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在临床使用时,应以炒制饮片组方后合煎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收获期对荆芥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莱菔子必须炒后入药,因为炒后可使坚硬的种皮爆裂,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但是,莱菔子由于种子细小,炒时不象炒王不留行子那样能爆花,而且外观色泽也无显著变化,稍不小心就会出现焦化,影响炮制质量。因此炒莱菔子时掌握火候非常重要。采用微火慢炒可以收  相似文献   

13.
王不留行炒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按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王不留行炒制方法为:取净王不留行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多数爆裂成白花时,取出放凉。此种炒法爆花率一般为60—70%。笔者据实践认为,要提高王不留行爆花率,关键在于提高药材的干燥程度(种子潮湿容易爆僵)和控制受热时间(集中快速受热,爆花率高)。为此,我们对王不留行采用如下炒制方法,效果颇佳。炒前除去杂质,并将待炒王不留行晒干,除去种子内水湿之气,炒时用中火先将锅烧热,并使火力集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20,(2)
目的:研究不同火力炒制过程中白术多糖、还原糖及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可控温式电炉,设置"文火"、"中火"、"武火" 3种炮制火力,在线式红外成像仪实时监控药材表面温度,在"炒黄"、"炒焦"、"炒炭"的火候点取样。采用苯酚-硫酸法和DNS法分别检测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变化情况,采用HPLC法测定白术内酯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文火炮制时药材表面升温速率为7.62℃/min,炮制13 min为"炒黄",17 min为"炒焦",21 min为"炒炭";中火炮制时药材表面升温速率为14.58℃/min,6 min为"炒黄",9 min为"炒焦",11 min为"炒炭";武火炮制时药材表面升温速率为20.04℃/min,4.5 min为"炒黄",6 min为"炒焦",8 min为"炒炭"。多糖含量在文火炒黄时最大,增加率为23.96%,还原糖在文火炒炭时最大,增加率为175.13%。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火力火候对白术多糖和还原糖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樟帮麸炒枳壳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HPLC法测定指标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用加权评分法优选樟帮麸炒枳壳最佳炮制工艺参数,即麦麸含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结果麸炒枳壳的最佳炮制工艺:麦麸量为5%(占药材质量总比例),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6 min。结论优选的麸炒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院在中药制炭时,以转炉式炒药机(河南周口产)取代了传统的清炒制炭和砂烫炭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和体会是: 将机器点火开动,待炉内温度达130℃左右时(根茎类药材所需温度高于花叶类),将分档药材加  相似文献   

17.
清炒系指一般种子和药材切片不加任何辅料,直接在锅内炒制的一种方法。据统计清炒在常用药材切片中占20%左右,种子达97%以上,故有“逢子必炒”之称。根据治疗上的需要,炒制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类。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长期以来,在一些医疗单位和药材部门,由于各方面原因,炮制质量下降,严重存在着“太过与不及”或以生用为主,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现对清炒体会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炮制对莱菔子及水煎液中脂肪油含量及组分的影响。方法:用质量法测定供试品及水煎液中脂肪油含量,脂肪油经甲酯化用气质联用技术对脂肪酸分析其组分。结果:莱菔子生炒品脂肪油含量相近,水煎液中炒品含量高于生品。生、炒品脂肪油中均检出了芥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11-二十碳烯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结论:炒制有利于莱菔子中脂肪油在水煎液中的溶出,对其组分和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1辨气味炒制山植、焦山碴、山值炭山植为临床常用中药。中医且依其辨证用药,故有生山植、炒山植、焦山植、山植炭的炮制饮片之分。除生山植外.余3种饮片都需以不同的火力、不同的火候才能炒制(炙)出符合z中国药典》(199年版1部)规定的饮片质量。陈嘉漠说:“制药资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在炮制中常常出现炒的炒山植似焦山植,而焦山植又似山植炭,或炒之过轻则炮制不及,怎样才能炒制适中呢?笔者现将其炒制的操作要领介绍如F。炒山植:取净山植冲倒入热锅内用文人翻炒至表面颜色加深,且酸气浓烈.有酸香气溢出时,外表有明显…  相似文献   

20.
葶苈子炮制前后芥子甙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波  张华 《中成药》1990,12(7):19-19
本文以芥子甙作含量指标,对葶苈子炒用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葶苈子炒后芥子甙含量是生品的1.77倍;炒品水煎液中含甙量是生品水煎液的2.73倍。故为了增强葶苈子的止咳作用,葶苈子炒用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