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君颖 《中医杂志》2011,52(1):66-67,83
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基础上,病情急剧恶化,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一种重型肝炎。具有来势猛、进展快、病势重、变证多的特点,临床最主要的特征是高黄疸和出血倾向。中医认为,本病属“急黄”、“疫黄”、“瘟黄”、“臌胀”及“肝厥”等范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赵文霞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肝胆病临床研究30余载,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1祛湿邪详辨三焦黄疸是慢性重型肝炎的主要表现之一。赵老师认为,太阴中土,易受湿困,湿邪有自表传来,有水谷精微不化、水湿内蕴或内外相合而成者,故中焦湿证居多,但有湿热寒湿之分。薛生白谓:“中气实则病在阳  相似文献   

2.
健脾解毒化瘀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症状复杂,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其临床表现有黄疸,腹水,肝性脑病,感染,出血等症,属中医学“黄疸”、“急黄”、“鼓胀”、“昏迷”、“血证”等范畴。笔者将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锦芳  许文博 《光明中医》2013,28(4):648-649
目的通过福建地区慢性重型肝炎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证型形成的病理基础,为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确定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制定临床资料收集量表开展临床资料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福州、厦门、龙岩三个地区收集病例,依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对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慢性重型肝炎各证型出现的频率和病例数的构成比,中医证型与各种临床常见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8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气虚瘀黄证187例,湿热内蕴证54例,瘀热交结证11例,阳虚瘀黄证10例,阴虚瘀黄证4例,疫毒炽盛证16例。其中:阳虚瘀黄证并发腹水、原发性腹膜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疫毒炽盛证并发肝性脑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气虚瘀黄证并发肝性脑病、腹水的几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5);其他证型与临床常见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感染、低蛋白血症等)之间相关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地区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大致可分为:气虚瘀黄证、湿热内蕴证、瘀热交结证、阳虚瘀黄证、阴虚瘀黄证、疫毒炽盛证6个证型,其中,气虚瘀黄证和湿热内蕴证最为多见。阳虚瘀黄证并发腹水、原发性腹膜炎几率高;气虚瘀黄证并发肝性脑病、腹水几率低;提示慢性重症肝炎的发生发展与脾胃气虚、湿热内蕴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必须重视健脾祛湿与清热解毒并举,并处处维护机体阴阳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慢性重型肝炎急黄为肝病重症,"毒浊"作为其重要致病因素,在本病的致病过程中经历了毒伏肝络、浊瘀互结、内毒丛生各阶段的变化,具有性烈善变、胶着壅滞、缠绵难愈的致病特点。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急黄"毒浊"理论,从毒、浊、瘀3个方面探讨"毒浊"作为病因所致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证候特点,提示从"毒浊"理论切入,能更直接地指导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中医临床治疗,为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病机辨证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之一,其病死率极高,导师毛德文教授认为"毒"为本病的致病之因,完整提出"毒邪病因"新学说,并提炼出了"截断逆转"新方法治疗本病。笔者从辨病论治、中医外治法、中医"治未病"等3个方面总结了导师治疗本病的临证思维,并列举了实际案例,给重型肝炎/肝衰竭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重型肝炎黄疸辨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是慢性重型肝炎突出临床表现之一,血清胆红素(黄疸)持续不降可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湿、毒、瘀互结是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的重要病机,病性有寒热之别,证候有虚实之异.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治黄疸理论,结合临床辨证,以阳黄、阴黄、瘀黄论治,运用泄热解毒、温化寒湿、活血化瘀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黄疸,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钱英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钱英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依据肝体阴用阳的理论及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认为体用同损是该病的关键病机,提出体用同调治疗慢重肝的辨证思路,即在肝“体用同病”之时,既要补益肝阴和肝血之物质基础,还应加强肝阳和肝气的机能作用。临证论治注重益肝用与补肝体并重;疏肝理气与顾护肝体并施;标本同治,顾本重于祛邪;并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钱英用“逆流挽舟”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因其病程迁延,病机复杂,多脏腑功能失调,有虚实夹杂的多种证候群并存,故在治疗上颇为棘手.它既不同于“急黄“治疗,也不同于通常所见的肝炎黄疸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周仲瑛教授治疗重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樊蓥 《中国中医急症》1997,6(4):165-166
周仲瑛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数十年来一直从事急症与疑难病的研究,硕果累累。学生侍诊在师左右,屡有所得,今撷其治疗重型肝炎之精要,以飨读者。1湿热疫毒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症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病势急暴,病死率极高。其以发病迅急,周身面目皆黄,身色如金,烦渴壮热,胸腹胀满,尿少腹大,神昏酒语,甚或痉厥,吐血、觑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胁下皮积,舌质红绎,苔黄而操,脉弦数或细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黄疽”病“急黄”门;其具有温病特征,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6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疗程8周,随访2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及12、24周病死率.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慢性重型肝炎的整体临床有效率提高至76.2%,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周病死率36.9%,对照组为45.7%,降低近10%;两组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具有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安全性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病情重、预后差 ,发病机理错综复杂 ,治疗十分困难 ,国内外近年来报导的病死率大多在 6 0 %~ 80 %之间〔1〕。对本病发病机理及提高其存活率的研究 ,历时半个多世纪 ,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对于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若能穷源竟委 ,既识得全局之常 ,又晓其中之变 ,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提高 ,兹就此作一探析。1 湿热疫邪内侵酿毒成瘀是重型肝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重型肝炎属中医黄疸中“急黄”“疫黄”或“瘟毒”。隋代巢元方首先提出了“急黄”的病名 ,其《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急黄候》曰 :“脾胃有热 ,谷气…  相似文献   

12.
准确的对黄疸进行辨证施治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的关键。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观察到CSH高黄疸患者中医症候表现及现代医学肝脏病理生理改变都具有中医"血瘀证"的临床特征,因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黄疸与血瘀存在的关系,从瘀致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现代研究及从血瘀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效果,解毒、凉血活血、通腑泻热、利湿退黄等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苦黄煎剂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将75例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苦黄煎剂保留灌肠,对照采用乳果糖保留灌肠,通过心理护理、操作护理及病情观察等措施予以指导,比较两组有效率、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6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道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黄煎剂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对重型肝炎的肠道感染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临床特点,为中医辨证施治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采集的要求,回顾性调查2007-2008年住院的6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等四诊信息,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 ,总结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临床特点进行辨证分类。结果根据聚类分析结果 ,慢重肝中医证型可依次分为:肝胆湿热型、湿邪困脾型、肝郁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热毒炽盛,痰蒙神窍型6类。结论以上6类证型符合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特点及演变规律,客观地反映了慢性重型肝炎由湿热疫毒伤肝,致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浊毒内蕴,上干于脑,下扰于肾,导致肝脏形体实质败坏,形成虚实夹杂的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现代物理、电子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智能化数码成像采集技术,综合中医四诊,建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回顾性证候研究数据库。方法:选择全国18家传染病院中西医结合科或综合性中医院肝病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库进行在线数据收集管理及分析处理。结果:制定一套规范化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信息采集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例剔出标准。结论:对复杂的临床信息进行标准化、要素化,结合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情况,初步形成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回顾性证候研究数据信息平台,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的诊治和科研顺利开展提供信息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从观察面色、肤色变化入手,通过色诊,对慢性重型肝炎分阶段辨证,探讨其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分阶段治疗提供依据。慢性重型肝炎从黄疸到黑疸,面色、肤色发生显著变化,应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析,以心脾理论为指导,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加用苦黄注射液综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用苦黄注射液综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50例与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肝炎30例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存添32例,对照组存活1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顾活者黄疸退至正常时间分别为平均85.19d和119.33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加用苦黄注射液综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辨证分型规律,以指导中医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对30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整理后的证候变量进行样品系统聚类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及专家辨证,确定各聚类类别.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可聚为七类:寒湿困脾、湿热内蕴、热入心包、瘀热互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寒热夹杂;总体证型分布情况:湿热内蕴>寒湿困脾>热入心包>脾肾阳虚>瘀热互结>寒热夹杂>肝肾阴虚.结论:初步揭示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辨证分型规律,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辨证分型标准的最终确立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福来 《光明中医》1997,12(6):10-12
慢性重型肝炎辨治规律陈福来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224002)主题词肝炎/慢性重型/辨治规律慢性重型肝炎是肝病中危重症之一。根据该病的的临床主要表现黄疸、腹水,甚则出血、昏迷等。笔者近些年来在临证中采用中医综合分析、辨证施治的方法,对其辨证规律进行了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