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痛则不通 不通则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气血不通出现痛证,亦有气血通但也出现痛证,气血不通有的病证不痛。在临床实践中实质性“痛”与 “通”的关系,非“通则不痛”的一个形式,而常以三种形式出现,探索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及临床上均有指导意 义。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10.
马华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Z1)
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是机体的防御机能。机体内外环境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疼痛,是警告危险的信号。是机体正常状态被破坏的指标,当疼痛冲动进入中枢神经时,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中的平衡破坏。兴奋过程战胜了抑制过程,疼痛的损害性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扩散时,引起... 相似文献
11.
剧烈上腹部疼痛作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诊断标准之一,与患者的临床结局指标和主观体验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疼痛作为AP损伤早期事件,可能参与疾病发展。传递疼痛的外周神经在局部促进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进而通过介导神经源性炎症加重胰腺损伤,与中医“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以及AP “邪郁-热盛-气闭”的病机演变规律不谋而合,从疼痛角度阐述神经系统参与AP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梳理中医病机理论内涵,并总结临床相关治疗证据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不通则痛”是中医对各种病证病理机制的总概括,不“荣”也可导致疼痛,即“不荣则痛”,但“不荣则痛”之病机仍离不开“不通则痛”,两者可相互转化,在痛证的发病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中医“不通则痛”理论对推拿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通则痛"是中医对各种痛证病理机制的总概括,不"荣"也可导致疼痛,即"不荣则痛", 但"不荣则痛"之病机仍离不开"不通则痛",两者可相互转化,在痛证的发病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中医"不通则痛"理论对推拿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变化探讨“不通则痛”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通则痛”的实质。方法 :观察偏头痛患者的红细胞流变学、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变化 ,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偏头痛患者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血液流动呈高粘高凝状态 ;甲皱微循环表现为流态异常、袢顶瘀血、异型管袢数量增多、红细胞聚集、管袢长度缩短、开放管袢数量减少、袢周渗出等。结论 :偏头痛患者红细胞流变特性的改变是偏头痛患者“不通则痛”的本质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这一阐述致痛机理和施治原则的名言,被广大医家引用于临床,确实收到了很大疗效。有些还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又引伸出“痛无补法”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熊某某,男,28岁,农民。1952年以来,屡见尿如米泔,或兼下血块。西医诊断为丝虫病,服抗丝虫药。1954年夏,正值抢收抢种,忽欲解小便而不得,下腹胀闷不安。用温肾利尿无效,请西医导尿。3天后导尿又无效,胀闷加剧。待我往诊时,患者面容憔悴,表情痛苦,神倦呻吟;尿意虽频,挣之无力,脉来沉软。窃思患者素体较弱,加之“双抢”过度疲劳,累及丹田精气,损及膀胱气化。且尿中曾排出血块,料其难免瘀、热互结,阻塞尿道,致尿无通途。无奈元气大亏,排尿无力。当务之急,必须祛除瘀阻,以通尿道;但应先振元 相似文献
17.
18.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是李东垣论治"九窍"疾病的重要理论,脉道从形态及功能上可隶属"九窍"范畴。脾胃健运则"九窍"得养,脉道通利;脾胃损伤则九窍失利,脉道张弛无度,血行不律,血压升高。高血压病程较长者,久病入络,临床辨治高血压,当标本兼顾,健脾之时,注重益气养阴、凉血活血、散瘀通络。 相似文献
19.
20.
<正> 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自成体系,对中医的发展影响甚大。笔者对其“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研习既久,并用以指导临床施治,小有体会,兹简述如下。 1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病因病机脾胃虚弱引起的九窍不通,其致病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饮食不节,寒温不适;二是劳倦过度;三是精神刺激。引起九窍不通的病因往往是综合的。东垣《脾胃论·阴病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