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方案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参数的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为临床应用HB-PDT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提供依据。方法 青紫蓝兔1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其中药物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HBl.5mg/kg,不照激光。激光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0mg/kg,PDTI-Ⅳ组耳缘静脉注射HB各10mg/kg,分别以能量密度为240、14.4、30.0、48.0和56.OJ/cm^2,波长为532nm的倍频YAG激光照射兔眼底。观察兔眼底变化、荧光素渗漏情况及视网膜、RPE、视细胞、脉络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PDT后第1天,单纯照光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眼底和组织学无改变;HB剂量为10mg/kg,功率密度120-700mW/cm^2、能量密度14.4—56.0J/cm^2的532nm激光照射,可以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闭塞,视网膜外层损伤,内层无明显改变。HB剂量10mg/kg,功率密度300—600mW/cm^2,照光时间80—100s,能量密度30—50J/cm^2是适宜的治疗参数。结论 HB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与光敏剂的剂量和激光照光时间、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密切相关。生物学效应与能量密度呈量效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88只眼)CNV患者行PDT治疗.以治疗前、后第1周,1、3、6和12个月的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的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评价PDT治疗CNV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1个月复诊,78只眼视力提高,占88.6%;8只眼视力稳定,占9.1%;2只眼视力下降,占2.3%.治疗后第3个月,73只眼视力提高,占83.0%;12只眼视力稳定,占13.6%;3只眼视力下降,占3.4%.治疗后第6个月,73只眼视力提高,占83.0%;10只眼视力稳定,占11.4%;5只眼视力下降,占5.7%.治疗后第12个月,72只眼视力提高,占81.8%;10只眼视力稳定,占11.4%;6只眼视力下降,占6.8%.结论 PDT可单次或重复治疗黄斑部CNV,封闭新生血管后可使渗漏消退或减轻,是改善或稳定患者视功能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眼科疾病检查手段的不断更新,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对其发病原因和治疗的研究也日益深人,现已知道很多因素能导致CNV。CNV尤其是黄斑处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容易出血、渗出,继而机化和瘢痕形成,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目前治疗CNV的方法主要有激光照射、放射、药物 相似文献
5.
竹红菌乙素脂质体对鸡冠皮肤光动力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竹红菌乙素脂质体 (HB liposome)光动力学疗法对鸡冠皮肤的光敏损伤特点。方法 成年来亨鸡 4 5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9只 ,PDT组 36只。PDT组动物静脉分别注射HB liposome 0 2 5、0 5、0 75mg/kg ,给药后即刻用铜蒸气激光照射 ,功率密度分别为 5 0、1 0 0mW/cm2 ,能量密度分别为 30、6 0、1 2 0J/cm2 ,于照射后第 1、3、7、1 4、2 8天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 光敏剂剂量为 0 2 5、0 5mg/kg时 ,以功率密度为 1 0 0mW /cm2 的铜蒸气激光混合光照射 2 0min ,肉眼和光镜观察显示来亨鸡鸡冠的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网破坏明显 ,表皮层无明显损伤 ,褪色效果明显。结论 HB liposome光动力学疗法对鲜红斑痣模型—来亨鸡鸡冠有着良好的褪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裂伤伴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黄斑区脉络膜裂伤伴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9例9只眼。静脉注射维替泊芬6 mg/m2,15 min后以波长689 nm、功率密度600 mW/cm2、能量密度50 J/cm2、时间83 s激光照射病灶,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病灶大小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变化。结果 3只眼视力提高,6只眼视力稳定,无视力下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显示,3只眼渗漏消失或减轻,病灶范围缩小,6只眼渗漏无明显变化,所有患眼未见渗漏扩大。治疗后1个月脉络膜出血明显吸收,3个月出血完全吸收,病灶边缘色素沉着,12个月所有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未见进一步扩大,无再次出血和病灶纤维化。结论光动力疗法可作为治疗脉络膜裂伤伴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改变参数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 9例(12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进行改变参数光动力疗法治疗.改变的参数包括:(1)药物静脉推注时间,由标准的10 min缩短至5 min以内;(2)激光照射时间,由标准的83 s减至42 s;余治疗参数不变.治疗后3个月内随访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最佳矫正视力、眼部裂隙灯检查情况,并在治疗后3个月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检查.结果 在治疗后3 d 12只眼(100.0%)均未出现视力下降,其中4只眼ETDRS视力提高接近或大于3行;治疗后3个月11只眼(91.7%)视力保持稳定或提高,1只眼视力下降3行.全部患眼中,7只眼(58.3%)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FFA和(或)OCT检查呈现较治疗前好转改变.5只眼治疗前为边界清楚的典型性病灶.治疗后3个月复查FFA,2只眼造影晚期荧光渗漏停止,1只眼荧光渗漏减少,2只眼仍见荧光渗漏;5只眼为轻微典型性及隐匿性病灶,2只眼治疗前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治疗后3个月均明显好转;2只眼为近瘢痕期病灶,治疗前已伴有广泛视网膜色素上皮纤维血管化形成的病灶,治疗后FFA检查无明显改变.结论 光动力疗法缩短静脉给药时间及局部激光照射时间,治疗后短期内患者视力下降较少出现,可能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患者有较好治疗作用,但能否对新生血管起剑抑制作用仍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8.
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比杀伤经顺铂诱导耐药及非耐药肺癌细胞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耐药及非耐药肺癌细胞株对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的反应性,以及耐药肿瘤细胞对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及化疗药物的反应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别.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竹红菌乙素分别孵育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及经顺铂诱导耐药的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顺铂,然后分别在铜蒸汽激光混合光饱和光剂量条件下进行照光处理,照光后继续孵育24 h,四唑盐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竹红菌乙素浓度﹑不同细胞的存活率,分别绘制竹红菌乙素对两种细胞存活率曲线并拟合曲线方程,根据方程求出竹红菌乙素对两种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根据曲线﹑方程及半数杀伤浓度比较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杀伤经顺铂诱导耐药及非耐药细胞系的光毒效应有无差别;同时对比测定化疗药物顺铂对A549及A549/顺铂杀伤的半数杀伤浓度,比较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及化疗药物顺铂对耐药肿瘤细胞杀伤半数杀伤浓度间的差异.结果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经顺铂诱导耐药及非耐药细胞系均具有很强的杀伤效应,竹红菌乙素对A549及A549/顺铂的半数杀伤浓度分别为33.82 μg/L和34.19 μg/L,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两种细胞杀伤的半数杀伤浓度数据间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顺铂对A549及A549/顺铂的半数杀伤浓度分别为1.06 mg/L和8.06 mg/L,两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 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和化疗药物顺铂对耐药肿瘤细胞杀伤效应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于耐药及非耐药细胞的光毒效应无显著差别.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耐药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光毒效应,其杀伤经顺铂耐药肿瘤细胞的效果明显优于已产生耐药的化疗药物.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发展为对顺铂耐药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TTT联合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联合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5例24只眼,平均年龄59岁.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14只眼,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牛血管10只眼.在TTT治疗3个月复查后,针对仍存在的CNV行PDT治疗.其中19只眼接受2次PDT治疗,5只眼接受3次PDT.结果 8只眼(33.3%)视力提高>2行,12只眼(50.0%)视力波动在1行,4只眼(16.7%)视力下降>2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联合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渗漏停止7只眼(29.2%),渗漏减少14只眼(58.3%),渗漏无明显变化2只眼(8.3%),1只眼(4.2%)出现新的新生血管出血.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出血水肿吸收13只眼,无明显变化10只眼,加重1只眼.结论 TTT联合PDT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维持视力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学国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14(2):102-102
背景与目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lion,AMD)是引起北美50岁以上人口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它明显降低了这些人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25年50岁以上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视力丧失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结果。过去使用光凝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但光凝会损害正常组织。黄斑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不能使用光凝治疗。最近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应用于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利用维替泊芬光动力学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角膜新生血管光动力学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ether,HMME)所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为探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角膜缝线的方法,诱导18只荷兰大耳白兔36只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缝线后的第7天,将18只兔随机分成9组,将不同浓度的HMME分别注射于兔眼球结膜下,30min后用波长为632.8min的He-Ne激光照射不同的时间(即能量密度不同),观察每眼角膜新生血管损伤情况及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在HMME浓度为7.5mg/ml时,激光功率密度为30mW/cm2,能量密度为108,(?)m2,照射时间60min,兔角膜新生血管密度减低率(67.97±2.20)%,不但高于激光照射时间分别为15、30和45min,能量密度分别为27.54和81J/cm2时的新生血管密度减低率,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P=0.002,P=0.031),而且高于HMME浓度为2.5mg/ml和5mg/ml2时的角膜新生血管的减低率,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1);而HMME浓度为10m/ml时,睑球结膜损伤较大,不宜用于治疗眼部。PDT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电镜下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变性;HE染色角膜标本光镜下见新牛血管退缩。结论采用结膜下注射HMME,并用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照射, 相似文献
12.
胆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胆道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根治性切除仅适用于少部份早期确诊的患者,大部份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取胆道引流的姑息治疗方式治疗。胆道缓解引流是一种采用经皮或内镜插入的内镜置管术,可减轻患者骚痒、胆管炎和疼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仅有少量文献报道胆道缓解引流可提高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相对新的、局部的、微创的姑息治疗方法,PDT是通过能聚集在增生组织(或肿瘤)中的光敏剂分子,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胆管癌的标准的辅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光动力疗法合并化学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人癌HeLa细胞株的裸鼠接种瘤进行了光动力疗法(PDT)联合应用肿瘤DNA合成酶抑制剂,目的在于探讨增强PDT作用的有效途径。观察到在本实验条件下,仅做激光照射或单纯采用抗癌剂,对这种移植癌均无抗肿瘤作用;PDT组的肿瘤生长阻止率为35.1%~47.9%,而PDT并用化疗组的肿瘤生长阻止率达80%~95%。研究表明,PDT合并应用化学疗法比单独实施PDT对抑制肿瘤生长、破坏肿瘤组织的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等,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肿瘤治疗领域内一项新的、引人注目的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选择性蓄积在病变处的光敏剂,光敏剂随之活化并与氧分子作用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单线态氧及活性氧物质,经过直接与间接作用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副作用小,对实体肿瘤尤其是浅表性肿瘤,如皮肤基底细胞癌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光敏剂、光及组织氧是现代光动力疗法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并综述了光动力疗法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进展期食管贲门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光动力学疗法联合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进展期食管贲门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食管贲门癌14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PDT组42例和PDT联合局部化疗组106例.对每一患者均先静脉滴注光敏剂癌光啉(PSD-007)3~5 mg/kg,于用药后24、48 h分别以激光照射肿瘤局部.PDT联合局部化疗组除PDT治疗外,于每次激光照射前肿瘤局部注射化疗药物5-FU或平阳霉素.照射2次为1疗程,间隔1月重复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吞咽困难、下咽痛等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其中PDT联合局部化疗组吞咽困难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纯PDT组.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近期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纯PDT组,而二组近期有效率则无明显差异.部分病例随访12~36个月,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平均生存期较单纯PDT组显著延长.结论 PDT联合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能协同提高PDT的治癌效果,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光动力疗法作为治疗肝癌的新方法,能直接杀死肝癌细胞,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调节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机制,有创伤.小、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但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多次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次治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建立在光敏剂基础上的治疗方法。当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质,从而造成细胞的损伤和死亡,以达到治疗目的。早期PDT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并取得疗效,新近研究者应用PDT治疗银屑病,也取得一定疗效。然而尚需大量的比较性研究以及PDT治疗方案的优化以确定PDT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
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研究——附191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提高复发性鼻咽癌的疗效,采用激光光动力学治疗(PDT)191例复发性鼻咽癌和放射未控病例。方法是静脉滴注血卟啉衍生物(HpD)5mg/kg后,于24、48和72小时给予氩离子激光照射,输出为488.0~514.5nm多谱线,功率800mW,通过石英导光纤维传导进入鼻咽腔。近期疗效是:完全效应率为55.0%(105/191),明显效应率为34.6%(66/191),显著效应率为89.5%(171/191)。随访130例,三年生存率44.6%,五年生存率25.4%。认为PDT是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