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付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8):365-366
张仲景在辨太阳病篇中设条文178条,约占《伤寒论》全篇内容的二分之一,仲景辨证为何如此布局呢?结合临床,太阳病(感冒)的确是极为普遍的常见病,但又为何设如此多的条文呢?其辨证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太阳病篇所辨内容是不是尽论单一的太阳病呢?结合仲景所论,辨太阳病本证是太阳病篇辨证的基本内容,辨太阳病兼证是太阳病篇辨证的集中体现,临床中太阳病本证、兼证的发病规律及特征是不是就是这样呢?笔者对此以表格的形式对门诊病人进行随机调查,其结果如下。回临床资料在门诊中随机调查太阳病患者596例,男239例,女257例。其中患…  相似文献   

2.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伤寒论》首创的辨证理论体系,是根据外感病发生发展、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而创立的辨证方法。六经辨证临床应用广泛,张仲景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邪之所在的部位、寒热表现的趋势以及邪正交争的盛衰,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疾病的发展传变可以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循经“传”,也有越经“变”证。文章介绍临床并不常见的变证论治一例。  相似文献   

3.
学习《伤寒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临床中的问题。疾病是虚虚实实、变化多端的,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药不对症的情况,甚至会因为误治而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为了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各种发展变化,现就《伤寒论》中误治所引起的变证及其论治部分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重要的古为今用的经典医学著作,对辨证论治起到极为显著的指导作用。六经辨证是其辨证的主要方面,太阳病篇设条文178条,约占《伤寒论》全书内容(共398条)的二分之一,故太阳病辨证是六经辨证的集中体现,而其中太阳病兼证的辨证是太阳病辨证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10,30(10):937-939
《伤寒论》中的汗、吐、下后变证很少因为汗、吐、下而引发,而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病或多发病,是机体健康失常下自然产生的病或证,所谓汗、吐、下后变证证治,其实就是临床杂病杂证之证治。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误治变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六经病变,总以邪正两方为基础,故其治则不外祛邪、扶正两端。三阳病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三明病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若违背这一治疗原则,错失病机或妄投诸法,则每易导致正益虚,邪更盛,遂使邪势不可遏而破竹直入,变证蜂起。综观《伤寒论》所述诸误治引起的变证,有因于误汗(失汗、过汗)、误吐、误下诸由,或因于妄用温外、火逆、水摸(灌)诸法,或因于差后食复、劳复、阴阳易等。外邪客表,发汗为常法。若当汗不汗,则坐失机宜,致卫气怫郁,邪恋不去,出现寒热如疟状,身痒,热多寒少等证候。若当汗而汗之太过,或不当汗…  相似文献   

7.
一、本证、兼证、变证之概念《伤寒论》原著并无本证、兼证、变证之称,而是后世伤寒之家在六经提纲下又设的一种辨证分类方法。如,《伤寒来溯集》曰:“太阳本病脉浮……仲景以其或然或否,不可拘定,诊者……必须理会此等兼证”:《伤寒指掌》曰:“大抵今之伤寒,无不兼经而病,……其各兼并之症,列于六经正病之下……”:《伤寒贯珠集》则以三证分治则。  相似文献   

8.
对麻桂类方剂的兼证、变证分类,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至今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论.判断该方证是否兼表是分类的主要标准,如果以表证为主兼有他证,应属于兼证;没有表证,即属于变证,甚或类似证.笔者发现一个简便的方法可以判断其有否兼表,就是从方后注中看有否类似"覆取微似汗"句.  相似文献   

9.
10.
《伤寒论》中有关误治原文达130条之多,并对误治结果提出了补救措施与治疗方药,意在使人们能够很好地掌握中医临证常与变的内在规律,做到知常达变,处变不惊。本文试对《伤寒论》中的误治原因、误治变证及补救治疗等进行分析,并引用有关病案以证,从而以更好地运用《伤寒论》辨证观于中医临证之中。1太阳表证误下太阳表证误下是《伤寒论》中最常见的误治原因,表证本应当汗,禁用下法。《伤寒论》明确指出:“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44条);“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48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汗证之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对汗证作了全面、详尽而精辟的辨证论治,其治法主要有调和营卫、扶阳解表、辛寒清热,益气生津、通腑泻热、清宣郁热、泻热逐水开结、清热利湿退黄、和解枢机,温化水饮、回阳救逆法等.临证细辨邪正盛衰,紧紧把握病机,方能灵活运用经方,而获佳效.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论痞 ,历代各家注解虽不尽相同 ,但大都释其形成为无形之邪 ,内陷于里 ,结于心下 ,以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常 ,气机阻塞而成 ;临床以心下痞塞 ,但满不痛 ,按之自濡为特点。笔者觉得这种解释似欠妥当 ,认为仲景在半夏泻心汤条文中所说的“但满不痛者 ,此为痞”之“痛”字 ,系“通”的假借字 ,痞证当有疼痛症状。理由如下。1 从语言文字学角度讲《说文》云 :“痞 ,痛也”。明确指出了“痞”是以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广韵》亦云痞为腹内结痛。痛和通二字从字的结构上分析均为形声字 ,声符相同 ,形符有异 ,二者属双声叠韵 ,读音完…  相似文献   

13.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素问·天元正纪大论》),所以,与太阳主气寒气相一致的寒邪或寒风之邪,以及寒水(因为水之气亦为寒)所致太阳证,即为太阳主证。除此以外,当视为太阳变证。  相似文献   

14.
<正>太阳病变证是太阳病误治、失治,当汗不汗,或汗不如法,或由于感邪轻重不同,或个体体质之异,疾病不循一般规律发展变化,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有些很难归属于六经中的病证,所以变证也叫坏病。坏病并不是病情恶化到不治之证,而是六经病证中的一种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刘志伟  李海蓉 《河南中医》2012,32(6):663-664
《伤寒论》中有关水气证证治的内容贯穿全篇,其成因主要是阴阳失调和脏腑功能失调,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上焦水气证、中焦永气证、下焦水气证,治疗上充分体现辨证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1解表升津止利(表邪内迫下利)“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场主之。”(32条)太阳病表证不解,外邪内迫大肠,使大肠传导太过而致下利,下利以表证为主。成无己日:“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止老,而下利。”药用葛根汤解表散邪,使表解而里自如,放下利自止。2透表清热.坚阴止利(协热下利)“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逐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羊黄连场主之。”(34、茶)本证主要为表证末解误下后,邪陷阳明,入里化热.邪热下迫肠道,致大肠传导失职而下利.下利以里证为主。药用葛…  相似文献   

17.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4,22(6):993-996
《伤寒论》是一部对外感热性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经典专著。在太阳病篇中共载条文183条,除论述邪感太阳经形成太阳病(包括太阳经证和腑论)证治的92个条文外.有91个条文是讨论太阳病误治、失治后变证的辨证论治。这些条文就《伤寒论》太阳病篇来讲,是属太阳病误治、失治变证证治,但从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影响来看.则不仅如此,应该说这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及其发展、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了太阳病误治、失治的变证的辨证论治内容,并通过认真研究及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对照,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误治、气治条文内容,对后世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误治、失治的证治内容,对后世内科杂病证治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以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一部对外感热性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经典专著.在太阳病篇中共载条文183条,除论述邪感太阳经彤成太阳病(包括太阳经证和腑论)证治的92个条文外,有91个条文是讨论太阳病误治、失治后变证的辨证论治.这些条文就<伤寒论>太阳病篇来讲,是属太阳病误治、失治变证证治,但从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影响来看,则不仅如此,应该说这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及其发展、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了太阳病误治、失治的变证的辨证论治内容,并通过认真研究及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对照,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误治、失治条文内容,对后世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误治、失治的证治内容,对后世内科杂病证治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以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素体阴虚 风寒郁热 在世界各种医学之中,中医对人类体质的研究是颇具特色的。在这方面,中医研究不但更为全面,而且理论研究渊远丰富,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中医体质学说一直贯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一部以六经辨证体系为基础,运用四诊八钢,对疾病各阶段的辨证论治进行全面阐述的集古代医学大成之作。对《伤寒论》中立法用方有关禁忌的条文进行整理,如方药禁例中的桂枝汤禁例、栀子汤禁例、小柴胡汤禁例,治法禁例中的下法禁例、汗法禁例,从其避免医源性变证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以期对现代中医临证遣方用药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