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多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中枢和外周神经轴突损伤后再生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右侧坐骨神经夹伤和胸段脊髓半横断两组.手术后7d,用cDNA Microarray技术检测1176个已知基因在与受损神经相应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在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表达的差异.结果cDNA Microarray分析的数据显示,有74个基因在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同时变化,其中29个基因变化趋势一致,12个基因表达上调,17个基因表达下调.呈反向变化的基因有45个.结论中枢和外周神经轴突损伤后,多种结构、功能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多种结构、功能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胞体区看家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几种常用的看家基因,包括β-actin,GAPDH,18s RNA,cyclophilin A等在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右侧坐骨神经夹伤,右侧坐骨神经结扎和胸段脊髓半横断三组.手术后7d,用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几种看家基因在受损神经元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GAPDH和Cyclophilin A的表达在不同模型中的变化幅度较小,损伤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β-actin和18sRNA的表达在不同模型中变化不同,在脊髓损伤和坐骨神经结扎后表达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神经系统损伤后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时内参照基因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认识看家基因更加广泛的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因芯片技术在进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方面具有高通量、大规模、相关性分析等其他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应用CLONTECH公司的AtlasTM 1.2大鼠cDNA microarray试剂盒及Image 3.0软件分析了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分布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发现有多种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我们将筛选出的部分基因用RT-PCR的方法在动物模型中进行了验证.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0克,随机分为坐骨神经夹伤和脊髓半横断损伤两组.伤后7d取相应的神经元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提取总RNA;根据脊髓损伤和坐骨神经夹伤后神经元胞体区神经组织cDNA microarray分析筛选的结果,选择的基因有即刻早期基因(Fos,Jun-B)、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分子(14-3-3PGS,GPR12,FRAG1)、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分子(PC-NA)、参与细胞凋亡调节的分子(Bcl-2,Bcl-X)、与神经细胞可塑性有关的分子(NCAM)以及胶质细胞来源的分子(MBP).用RT-PCR的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不同损伤模型中胞体区神经组织基因表达的水平,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筛选出的基因在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呈增加趋势的多与促进生长有关,包括GAP43,PCNA,NCAM,Bcl-2等;(2)脊髓损伤后其相应的皮层感觉运动区神经组织基因表达变化的种类与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相应节段有所不同:即早基因Jun-B、与细胞内信号转导有关的分子14-3-3PGS、GPR12及FRAG1基因表达上调;(3)胶质细胞源性的分子BMP(myelin basic protein)在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表达均呈上升趋势,提示轴突损伤后受损神经元胞体周围的胶质细胞也受到影响.结论:脊髓和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基因表达确实存在差异,进一步动态观察这些基因在整体和离体损伤模型中表达的变化规律、进行多基因相关性的分析以及进行功能研究将有可能使我们更加明确这些基因变化在神经再生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坐骨神经夹伤与坐骨神经结扎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局:前者可以再生,而后者不能再生.这二种不同的损伤对神经元的胞体分布区基因表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不清楚.我们推测,外周神经损伤后再生与否可能会导致胞体基因表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对低级中枢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臂丛神经条件性损伤对相应脊髓节段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5只成年Wasle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5)、臂丛神经切割伤组(A组,n=15)、臂丛神经撕脱伤组(B组,n=15)。A、B两组按术后取材时间(3、7、14、21、28d)分为5个时间组,每组3只大鼠。各时间组取大鼠的C5~T1脊髓节段,以HE染色及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及A、B组非损伤侧脊髓灰质前角未检出凋亡细胞;A、B两组伤后早期(3d)脊髓灰质前角即有凋亡细胞出现,A组在伤后14d、B组在伤后7d凋亡率达高峰,以后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各时间组细胞凋亡程度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臂丛神经损伤后早期(3d),其所属神经元即有凋亡,且损伤越重,凋亡速度越快,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后许旺细胞表型改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用免疫标记方法观察外周神经修复过程中许旺细胞表型改变的意义.方法 用SD雄性大鼠18只,制作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模拟临床常见的神经外膜相对扭转的缝合方法,分别于术后1、2、3周取缝合点远近各2 mm长坐骨神经标本,采用GFAP、Sox2、Krox20抗体标记许旺细胞. 结果 术后各观察点许旺细胞的GFAP表达均高于正常,且1周时表达最为明显;未见Sox2表达;术后1周Krox20几乎不表达,2、3周时Krox20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且Krox20阳性的许旺细胞明显增殖. 结论 通过免疫标记方法可以反映修复不同阶段许旺细胞的分化状态;对此现象的观察有利于判断神经再生状态并寻找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损伤对神经元胞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是临床上仍未解决的一大难题 ,以往研究的重点放在损伤局部因素上。然而 ,神经细胞作为一个整体 ,胞体与轴突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神经纤维的损伤必然累及胞体 ,而胞体的状态也必将影响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近十几年来 ,周围神经损伤对神经元胞体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神经元死亡小鼠生后 4d和 1、2、4周行坐骨神经切断可分别引起80 %~ 90 %、5 0 %、40 %和 10 %的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 [1 ] 。切断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其感觉神经元死亡占 2 9% ,运动神经死亡为 41% [2 ,3 ]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近、远侧断端组织中微小RNA-221(microRNA-221,miR-221)以及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on protein homologue,PTE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治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新靶点。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96只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0(术后即刻)、1、4、7 d处死24只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坐骨神经近、远侧断端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21表达,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TEN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21与PTEN的调控关系;同时结合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示,术后大鼠坐骨神经近、远侧断端组织中miR-221相对表达量均逐渐增加,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逐渐减少,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7 d近侧断端miR-22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远侧断端,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远侧断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示PTEN为miR-221作用靶点。透射电镜观察示随术后时间延长,雪旺细胞增殖及轴突、髓鞘溃变逐渐增加;术后1 d近、远侧断端无明显差异,4、7 d时近侧断端雪旺细胞增殖较远侧断端增多,轴突、髓鞘溃变程度降低。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miR-221表达上调,靶向调控PTEN表达降低,进而产生近、远侧断端miR-221及PTEN表达差异,这一现象可能对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术后疼痛:外周和中枢敏感化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阐述了术后疼痛形成机制-外周和中枢敏感化及其分子学基础,并对目的在于防止中枢敏感化形成的方法-超前镇痛进行了介绍及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术后疼痛:外周和中枢敏感化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术后疼痛形成机制——外周和中枢敏感化及其分子学基础,并对目的在于防止中枢敏感化形成的方法——超前镇痛进行了介绍及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外周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 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1987~2001年,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308例466条神经,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神经束膜缝合术、神经松解术及神经移植术。结果 术后经6~72个月随访,根据BMRC感觉、运动评价标准,其中疗效为优者203条,良者177条,优良率达82.07%。伤后3个月内修复者的优良率为92.27%,优于6个月后修复者。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外周神经损伤进行修复,神经断端的精确对合和及早修复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目的 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外周神经损伤及功能康复的体会。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外周神经损伤60例72条神经,手术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束组或束膜缝合、游离神经移植、神经粘连松解。术后按照早、中、晚期指导功能康复。结果 术后随访1-4年,平均2.4年,平均优良率83.3%。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的早期准确诊断,应用精细的显微外科修复及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创伤造成神经开放性损伤的外周神经进行早期修复.对闭合性神经损伤系统治疗及观察1~3个月,无恢复征象给予手术探查及修复.结果 共修复外周神经135例,获随访93例,运动功能恢复达M,以上32.03%,感觉功能恢复达S3以上69.53%,除桡神经及股神经的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外,其它神经损伤修复只有感觉恢复,其中以肌皮神经恢复较好,S3以上占82.14%.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开放性外周神经损伤,有利于肢体感觉功能早期恢复.闭合性神经损伤系统治疗及观察一般不超过3个月,即神经损伤应在肌肉出现萎缩前进行修复.除了指神经近端毁损行神经转移替代取得较好疗效外,其它的神经行神经转移替代效果均不满意.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损伤所致感觉神经元胞体死亡的保护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选用30只成年Wistar大鼠,探讨于坐骨神经损伤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及NGF抗体对脊神经后根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坐骨神经切断性损伤将引起29%的感觉神经元死亡。于损伤局部连续施用NGF可保护98%的感觉神经元在周围神经损后1月存活,而施加抗NGF抗体会进一步使体死亡率增至36%。  相似文献   

15.
外周神经损伤后许旺细胞激活巨噬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研究外周神经损伤后,许旺细胞在激活巨噬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白介素-1β(IL-1β)的分泌量为巨噬细胞活性指标,用SD乳鼠制备预损伤神经及未损伤神经许旺细胞条件培养基,分别施加与纯化培养的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作用8h,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β含量。结果:预损伤神经许旺细胞条件培养基较未损伤细胞条件培养基明显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1β。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许旺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激活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6.
许多文献报告动物烧伤后神经原性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PI)的作用增加与烧伤后超高代谢有关。本文作者用神经素6-羟多巴胺(6-OHDA)降低脑NE,并切除肾上腺髓质降低外周NE和EPI,观察能否降低大鼠大面积烧伤后的超高代谢并增加伤后体重。实验一: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麻醉下将6-OHDA注入蓝斑——第四脑室底上角之色素隆突,该部位为上行NE神经原之底神经核。另一组作为对照。2周后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作为抗惊厥和抗癫痫的一线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近40年,其安全性可靠。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鼠脑组织损伤后丙戊酸对其具有保护神经元、降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再生、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等作用。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有抗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作用。现就丙戊酸在神经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中枢和周围神经原发性疾病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NP与外周感觉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变化有关[1-3],并由此研发了通过控制神经元可塑性变化的药物[4],但疗效并不显著[5-6].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间存在复杂的双相调节,受损的神经组织血-神经屏障破坏,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面发生改变,神经组织产生免疫源性,诱发神经系统自身的免疫反应.免疫防御过程中,中枢与外周免疫应答造成的免疫损伤在NP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外周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甚至脊髓后根神经节均有淋巴细胞侵入[8],淋巴细胞侵入在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和NP中都占有重要地位[9].本实验拟通过使用大鼠受损神经组织作为抗原刺激,体外培养自体淋巴细胞,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为研究NP在神经-免疫方面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伤(CCI)神经病理痛模型热痛敏阈值及坐骨神经中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外周源性TNFα在神经病理痛形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健康SD大鼠84只,在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大腿中部暴露并结扎坐骨神经。对侧大腿暴露坐骨神经作为模拟对照(Sham)。术后0.5、1、3、5、7、9、11、13、14d测定手术大鼠(n=12)两侧后爪的热痛敏阈值。于术后0.5、1、3、7、10、14d(每时点n=12)处死大鼠,切取两侧坐骨神经片断匀浆。对照组(n=12)标本取自健康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NFα含量及上清液与沉淀物中的相对分布。结果 大鼠热痛敏基础值为(7.9± 0.2)s,大鼠双侧后爪(CCI及Sham)的%MPR在术后 1、3、5、7、9、11d有显著性差异;健康大鼠坐骨神经TNFα含量为(40.62±0.24)pg/mg,CCI侧坐骨神经TNFα含量于术后12h内急剧升高,显著高于Sham侧(P<0.01),后急剧下降至平台期,但 1、3 d仍高于Sham侧(P<0.05)。Sham侧TNFα含量不同时间点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扎侧坐骨神经TNFα在沉淀物中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7d达高峰,后逐渐降低。结论 外周神经源性TNFα是热痛敏产生及维持的主要诱发因素。膜结合型TNFα可能在神经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上肢外周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58例上肢外周神经损伤的体会。方法 58例中有54例在屈曲肘或屈曲腕关节状态下应用显微神经外膜缝合法修复,4例应用电缆式神经移植术修复。结果 手术后经过1-20年随访,优良率为87.58%。结论 可应用屈曲肘或腕关节取得神经损伤端无张力缝合,应用神经外膜缝合术可取得较满意的手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