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雨田  吴元凯 《广东医学》2006,27(8):1117-1118
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分为三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免疫耐受期特点:HBV复制活跃,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滴度较高(〉10^5拷贝/m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免疫清除期则表现为血清HBV DNA滴度〉10^5拷贝/ml.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测不到或呈低滴度,脚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部分患者又可再活动,出现HBeAg阳转;或发生前C或C区启动子变异,HBV再度活动,但HBeAg阴性,两者均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2.
背景澳大利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病人数评估结果为9万~16万。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为CHB的主要并发症。对HBsAg阳性患者做相应的评估,对于识别治疗候选者至关重要。方法对三级医院数据库进行调查,根据基线水平人口统计学、病毒学和生物化学变量,选择348例HBsAg阳性患者做横断面评估。同时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HBeAg阴性的患者进行纵向跟踪。结果 175/348(50%)HBeAg阴性患者呈慢性肝炎病期,22%处于HBeAg阳性免疫清除期,6%处于免疫耐受期。HBeAg阴性较HBeAg阳性老年、男性患者数明显增多。HBeAg阳性CHB患者ALT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HBeAg阴性患者,两者呈弱相关性。35%HBeAg阴性患者检测出HBV DNA,而ALT正常;38%HBeAg阴性患者未检测出HBV DNA,而ALT升高。9例初始ALT正常HBeAg阴性患者中,有5例ALT持续正常>24个月,但可检测出HBV DNA。结论评估HBeAg阴性CHB需做HBV DNA检测,ALT不能作为病毒复制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83例,HBeAg阴性67例,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结果 HBeAg阳性组年龄、病程均显著小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血清ALT水平及HBVDNA定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炎症分级血清HBV DNA定量范围及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无相关性(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特点存在差异,血清HBV DNA定量有助判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中血清表面抗原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清中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HBV感染自然病程的不同阶段,收集20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其中免疫耐受期(IT)组53例,免疫清除期(IC)组60例,低复制期(LR)组52例,HBeAg阴性肝炎组(ENH)组40例.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sAg,采用FQ-PCR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用IFCC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LT和AST.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时期的患者血清中HBsAg的中位数各不相同.免疫耐受期(IT)为1079IU/ml,免疫清除期(IC)为2005.5IU/ml,低复制期(LR)为5276IU/ml,HBeAg阴性肝炎期(ENH)为5923IUm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 DNA在免疫免受期及免疫清除期两者存在相关性,且呈负相关(IT r=-0.452,P=0.001;IC r=-0.455,P<0.001),在低复制期与HBeAg阴性肝炎期两者无明显相关性(LR r =0.241,P=0.086;ENHr=-0.069,P=0.633).结论 HBV慢性感染的不同阶段,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免疫耐受期到HBeAg阴性肝炎期,患者血清中HBsAg浓度呈递增的趋势,而HBV DNA的浓度则呈递减的趋势.虽然在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HBsAg与HBV DNA之间存在负相关,但低复制期及HBeAg阴性肝炎期两者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所以在临床实践中HBsAg的定量检测能否代替HBV DNA作为监测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不同感染阶段HBV-DNA载量与病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感染阶段HBV DNA的载量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和适时荧光定量PCR(FQ PCR)方法同时检测 2 99例不同感染阶段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及HBV DNA的含量。 结果 不同病程阶段HBV DNA载量和HBeAg的含量是不同的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急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的载量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P <0 .0 1)。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不同模式中 ,HBeAg阳性 /ALT异常组中HBV DNA的载量最高 ,HBeAg消失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显著降低 ,但未发现HBeAg消失时HBV DNA载量的阈值 ;HBeAg阳性组、HBeAg阳性 /HBeAb阳性组、HBeAb阳性组的HBV DNA载量均有明显差异 ,且与HBeAg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BV DNA的载量和HBeAg的含量不仅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直观依据 ,也是激发机体免疫反应而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的筛选及药物的疗效考核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彩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169-117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4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 DNA自发性变化的情况,并根据患者基线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及阳性分组,分析基线ALT水平、HBeAg阴性或阳性对HBV DNA下降水平的影响。结果:①HBeAg阳性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基线HBV DNA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LT〉5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2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ULN〈ALT≤5ULN组基线HBVDNA与12周时HBV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DNA水平存在一定水平的下降,且与肝脏炎症程度有相关性,而与HBeAg阴性或阳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未经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不同阶段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特点及其与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6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分为6组:慢性HBV携带6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164例,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71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74例,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42例,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48例.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定量值,荧光PCR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慢性HBV携带、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HBeAg阴性肝硬化和HBeAg阳性肝硬化6组的血清HBsAg定量值依次下降,其中位数分别为:4.71(3.71 ~5.31)、4.04(2.45 ~ 5.22)、3.50(2.68 ~4.43)、3.34(1.38 ~4.37)、3.25(1.85 ~3.88)和3.15(2.51 ~3.92) lgIU/mL,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0,P<0.001).总慢性HBV感染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外)的HBsAg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9,P<0.001),总慢性HBV感染者的HBsAg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7,P<0.001).年龄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两组HBsAg定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3,P<0.001),区分两组的HBsAg定量临界值为3.29 lgIU/mL.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的HBsAg定量值不同;血清HBsAg定量值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年龄相关;HB sAg定量值是预测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是否发展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及相关性在慢性HBV感染过程的变化和意义,为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IT组(免疫耐受)、IC组(免疫清除)、LR组(低复制期)、ENH组(再活动期),每组20例。比较慢性HBV感染过程中不同阶段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分析血清HBsAg与HBV DNA相关性。结果:四组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IT组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最高,LR组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IC两组患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LR、ENH组患者血清HBsAg与HBV DNA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组患者血清HBsAg与HBV DNA呈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在不同阶段的血清HBV持续感染不同阶段HBsAg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IT期最高,其次为IC和ENH期,LR期最低,血清HBsAg水平仅在IC期与HBV DNA呈现正相关,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HBsAg在自然病程中不同阶段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疾病进程和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特点,不同的基因型与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反应关系。方法:通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荧光PCR对90例HBV DNA阳性(>5×102copies/ml)、HBeAg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服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的HBV DNA、HBeAg、ALT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90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及ALT异常患者,基因型分别检出:B型有33例(占36.6%)、C型有48例(占53.3%)、BC混合型有8例(占8.9%)和非B非C型1例(占1.1%)。33例B基因型23例服用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HBV感染者HBV DNA阴转率为73.9%、HBeAg血清转换率为78.3%和ALT复常率为73.7%,其余10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HBV感染者HBV DNA阴转率为3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40.0%和ALT复常率为70.0%;48例C基因型10例服用干扰素6个月后HBV DNA阴转率为30.0%、HBeAg转换率为40.0%、ALT复常率为50.0%,其余38例服用拉米夫定6个月后HBV DNA阴转率为89.5%、HBeAg转换率为84.2%、ALT复常率为92.1%。结论:9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基因型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VD)治疗4周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对远期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耐药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入组100例YMDD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其中HBeAg阳性患者72例,HBeAg阴性患者28例。男70例,女30例。LVD100mg/d治疗4周,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将HBV DNA〈10^3拷贝/mL患者45例和≥10^3拷贝/mL55例分别作为Ⅰ组和Ⅱ组继续观察。治疗52周后,检测血清HBV DNA,ALT,HBVM和YMDD。结果:血清HBV DNA转阴率:Ⅰ组为93.3%,Ⅱ组为43.6%,χ^2=27.24,P〈0.001;ALT复常率:Ⅰ组为95.6%,Ⅱ组为70.9%,χ^2=10.186,P=0.001;YMDD变异率:Ⅰ组为0%,Ⅱ组为23.6%,χ^2=12.226,P〈0.001;HBeAg血清转换率:Ⅰ组为55.6%,Ⅱ组为36.3%,χ^2=3.683,P=0.05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4周对HBV DNA的抑制程度可预测52周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