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CysC)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Hcy与CysC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1)观察组血清Hcy水平为(22.26±...  相似文献   

2.
胱抑素C(Cys-C)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分泌性蛋白质,与肾小球滤过率密切相关,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理想指标[1].近些年来对其研究发现,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组织蛋白酶等相互作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2].本文旨在观察中老年人Cys-C和Hcy与急性心肌梗死病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单纯糖尿病组(SDM)、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与对照组(NGT)患者间血清Cys C、Hcy水平和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应用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并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EDN组及CDN组的Hcy、Cys C水平均高于SDM组及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Hcy分别与UAER及血肌酐(Scr)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结论 Cys C和Hcy是能够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7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53例高血压病患者,用同位素肾图检查作为金标准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按照GFR数值分成两组: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受损组。同时测定每组血清Hcy、Cys-C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 MAU)、血肌酐及尿素氮,比较两组之间是否有差异,最后对GFR与Cys-C及Hcy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功能无损害组与肾功能损害组Hcy、Cy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FR与Hcy、Cys-C和尿素氮及肌酐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是影响GFR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标准偏回归系数13值分别为-2.015(P〈0.05)、-5.448(P〈0.01)。结论:Hcy、Cys-C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测定其血浆Hcy和CysC的浓度,用相关检验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脑梗死及脑梗死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CysC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CysC水平与收缩压、血糖、Hcy水平正相关。结论CysC与Hcy一样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脑出血组(108例)、单纯高血压组(100例)和正常对照组(100例),检验其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监测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对早期防治高血压及脑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2例TIA发作患者,测定其发病24 h内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32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TIA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伴有梗死灶的TIA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梗死灶者(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和TIA有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正>脑梗死(CI)为常见的老年病,随我国人口的老年化,CI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及高复发率逐渐引起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1〕,脑动脉粥样硬化(As)为CI的病理基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支持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Cys-C)与AS性疾病相关〔25〕,我们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39例老年CI患者HCY与Cys-C的变化情况,探讨HCY、Cys-C与老年CI患者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2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Cys-C水平分为低水平(≤0.60 mg/L)亚组和正常水平(≥0.60 mg/L)亚组;另选32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Cys-C和Hcy.冠状动脉病变按Gensini评分标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水平亚组Cys-C水平显著降低,Hcy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水平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水平亚组比较,低水平亚组Cys-C水平低,Hcy水平显著增高(P<0.01),冠状动脉病变多为≥3支病变,Gensini积分高(P<0.01).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62,P<0.01),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09,P<0.01).结论:Cys-C和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8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35例和斑块组211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无斑块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低于无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与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141,P=0.01;r=0.142,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42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μmol/L)和B组5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分别于入院时、入院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73±5.6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0.66±3.82)μmol/L(P0.05)。入院时A、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周后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实验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调整血脂、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细胞、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降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及预后各项数据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比较疗效,实验组45例患者中,治疗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48例患者中,治疗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实验组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该组临床资料经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均低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且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预后不良明显高于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鉴于高血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因此,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对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及改善其预后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17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8.07±10.23μmol/L比7.40±3.48μmol/L,t=16.86,P<0.001);轻、中、重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6.76±6.37、20.41±6.01、24.48±6.2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急性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改良TOAST分型。发病第28天脑梗死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按照Barthel指数分为轻度依赖组、中度依赖组、重度依赖组。分析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BNP的差异,分析血浆BNP与改良TOAST分型的关系。分析轻度依赖组、中度依赖组、重度依赖组血浆BNP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血浆B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按照改良TOAST分型,心源性脑栓塞(CE)型最高,其次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型、不明原因型(SUD)型,小动脉型(SAD)最低。在以Barthel指数分组中,重度依赖组血浆BNP最高,其次是中度依赖组、轻度依赖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在改良TOAST分型的不同亚型中不同,说明脑梗死各亚型在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中存在差异,血浆BNP水平检测可协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顺序入选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行动脉超声检测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 mm组50例及IMT<0.9 mm组48例,并做血清CysC及相关临床资料检查.结果 IMT≥0.9 mm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IMT<0.9 mm组明显增高(0.95±0.24 mg/L比0.76±0.15 mg/L,P<0.01);Cys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C、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有相关性,CysC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07例及对照组79例,对照组只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钙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甘露醇及对症治疗),氯吡格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次口服,1次/d。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d及21d后进行血浆LPA水平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PA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3d,21d LPA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皮层支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LPA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21dLPA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深穿支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LPA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3dLPA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较未使用者更为显著,对皮层支及深穿支梗死均有效,尤以深穿支脑梗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血清胆红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性别及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不同分为高胆红素组与低胆红素组,在病程第14天复测血清胆红素,并在入院时及病程第14天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与60例健康者(正常组)比较。结果脑梗死高胆红素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快于低胆红素组,治疗后第14天后高胆红素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低胆红素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胆红素升高是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发病时胆红素较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凌琳  承燕  顾少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7):698-700, 70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78例AMI患者入院后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别随访12个月和18个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再发胸痛、缺血再入院情况,评估骨膜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结果显示,AMI患者高骨膜蛋白组随访12个月后MACCE复合终点较低骨膜蛋白组升高(P0.05);随访18个月结果显示高骨膜蛋白组再发胸痛、缺血再入院及MACCE复合终点较低骨膜蛋白组增高(P0.05)。结果提示血清骨膜蛋白可能作为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指标。结论骨膜蛋白水平可能与AMI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清RBP4水平与其早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8例,按入院时的血清RBP4水平,分为RBP4升高组118例,RBP4正常组15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入院当时以及出院(或住院2周)时NIHSS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发生进展性卒中和死亡的例数.以两次NIHSS评分差值>4分为预后良好,NIHSS评分差值<4分为预后不良.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变化,以及发生进展性卒中和死亡的例数.结果 (1)RBP4正常组,早期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RBP4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BP4升高组,发生进展性卒中的例数高于RBP4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早期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RBP4可以作为评判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76例)和无斑块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Cys-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血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水平有无差异,并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①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血浆Cys-C[(1.21±0.24) mg/L比(0.82±0.18)mg/L],胆固醇[(5.83±1.46)mmol/L比(4.22±0.98)mmol/L]、低密度脂蛋白[(2.92±1.08)mmol/L比(1.83±0.45) mmol/L]、纤维蛋白原[(3.89±2.03) g/L比(2.78±1.82) 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胱抑素C、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与年龄存在正相关(P =0.007),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结论:除了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外,Cys-C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