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4例老年病人房颤伴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心房颤动伴动态心电图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老年房颤病人动态心电图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老年房颤病人共计发生≥1.5 s的R-R长间期70 702次,夜间出现率为69.91%。最长的R-R长间期为3 757 ms。除1例高龄心源性猝死病人的具体死因不详外,经过最长6年的随访,未发生与R-R长间期相关的死亡或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老年房颤病人的R-R长间期<5 s时,应当追踪观察R-R间期的频数和时距的变化,而不必急于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2.
双源CT不同R-R间期间隔法在定量评估左心功能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不同R-R间期间隔重组在测定评估左心功能时有无差异性.资料与方法 对正常组(24名)和冠心病患者组(26例)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分别以2%、5%及10%R-R间期间隔重组,并测定各间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对测得的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以2%、5%及10%R-R间期间隔重组测定左心功能时,各参数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2%、5%及10%R.R间期间隔重组测定左心功能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高,临床可以应用10%R-R间期间隔重组测定左心功能,相对方便、快捷、精确. 相似文献
3.
4.
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TD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分析和研究心肌的活动,评价心肌机械收缩及电生理领域,组织多普勒技术由于高时相分辨率,使无创性检测左右心房电机械时间及收缩活动成为可能,为评价心脏机械运动时间间期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的方法。现对近年TDI在心脏机械运动时间间期方面的应用以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MRI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序列MR扫描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UCG)、二维(2D)黑血及亮血序列、K-空间节段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扫描序列(True FISP)对瓣膜病进行定性评价,15例患者还进行小角度快速激发(FLASH)电影序列和流速编码电影(VEC)定量分析,并将MR结果与UCG进行对比。结果 UCG和MRI诊断二尖瓣狭窄(MS)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23例;主动脉瓣狭窄(AS)7例,其中二瓣畸形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2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9例。受累心腔的增大和升主动脉的扩张是其主要形态学改变,异常的血液湍流信号是受累瓣膜的直接征象。VEC-MR定量分析与多普勒超声一致性好:6例AS,MR和UCG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和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5、Rsq=0.951(P〈0.01),AI9例,分别为R=0.965、Rsq=0.932(P〈0.01)。结论 MR多序列综合扫描可对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主动脉瓣疾病进行准确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陈丽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4):477-478
目的 分析脑血管疾病行TCD(经颅多普勒)的诊治效果.方法 将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象,均实施TCD诊断,以观察脑血管疾病诊治效果.结果 经由TCD诊断后发现,100例患者中血液流动异常者92例,占比92.0%.结论 TCD可准确、快速的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硬化、狭窄、扩张等病变,准确定位病变血管,对于中风病症的预测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8.
9.
癫痫是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由于药物治疗难获根治效果,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10.
王照谦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22(2):65-69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能力已由心脏病的形态学诊断扩展到功能的定量分析,在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和定量评价起重要作用,本文简述心脏瓣膜病的MRI检查技术,侧重介绍标准电影MRI和流速编码电影MRI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定量评价中的价值和限度,并与其他检查方法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1.
12.
13.
我院应用日本产OLYMPUSBF B3R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代替纤维喉镜用于咽、喉部疾病的检查及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咽、喉疾病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0~67岁,门诊病人30例、住院病人15例。12操作方法1...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孕产妇的心功能与分娩方式及早产等的关系。方法:对2009—03~2010-09本院产科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剖宫产共计43例,约占71.67%,心功能I-Ⅱ级者剖宫产率为64.1%,心功能Ⅲ~Ⅳ级者剖宫产率为85.71%。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剖宫产率与心功能I~Ⅱ级患者剖宫产率对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早产儿10例,早产率为16.67%,心功能I~Ⅱ级早产率为5.13%,心功能Ⅲ~Ⅳ级早产率为38.09%。两者相比,P〈0.01,差异性显著。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孕产妇的心功能严重影响自然分娩,并且往往产生早产。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好护理,确保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疾病的介入诊治应深入研究慎重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疾病的介入诊治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如甲状腺的解剖基础,特别是甲状腺供血动脉的交通吻合、与疗效和并发症有关的介入解剖影像学研究;甲状腺栓塞治疗的适应证,现主要是作为传统经典疗法难于处理的Graves病的替代或补充方法,但也在作扩大适应证范围的探索;介入栓塞Graves病栓塞范围、栓塞水平和栓塞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相对准确的个体量化指标;栓塞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主要是使甲状腺素的分泌腺减少,但同时也可能在甲状腺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节和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综合性作用.由于甲状腺疾病介入治疗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梗死、甲亢危象、低钙血症、周期性麻痹等,需加强对并发症防治的探索与研究.甲状腺疾病介入治疗尚属起步,应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心脏穿透伤的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例心脏穿透伤的诊断和紧急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治愈,死亡1例,死亡率12.5%。心脏穿透伤治疗采取早期快速明确诊断、毫不迟疑地手术探查、恰当应用自体血回输抗休克等处置,能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在产前筛查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在产前筛查胎儿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机对孕24~42周8000例孕妇常规行胎儿心脏四腔切面检测,发现胎儿心脏异常者,由专人做完整的、多切面胎儿心动图检查,并提示客观的超声诊断。结果:产前检出胎儿心脏病36例,检出率为4.5‰(36/8000),18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18例,其中32例在心脏四腔切面发现异常,占88.89%(32/36),产前检查无异常的胎儿中,产后发现胎儿心脏病4例。结论:胎儿心脏四腔切面能显示大多数胎儿心脏病的直接或间接的异常声像图表现,对产前筛查胎儿心脏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探测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脏磁共振T1mapping技术能够直接定量心肌组织的T1值和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可以无创的评估许多不同的心脏疾病.尽管传统的钆剂延迟增强(LGE)技术能鉴别某些疾病状态下的局限性心肌纤维化,但对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则并不可靠,而T1mapping技术则能够对LGE上不显示或显示不明显的心肌病变进行量化评估.本文简述了T1mapping技术在多种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在不同心肌病变(特别是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定性评估和鉴别诊断上,利用T1mappping进行T1值和ECV定量检测可能是一种更加可靠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